港珠灣大橋紀錄影片企業觀后感
港珠澳大橋不僅代表了中國橋梁先進水平,更是中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城市快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港珠灣大橋紀錄影片企業觀后感(篇1)
觀看影片《港珠澳大橋》后我不禁為如此偉大的工程贊嘆,感嘆大橋的氣勢恢宏,感嘆建筑大橋的眾多阻礙,感嘆建筑者們堅韌不拔地克服重重困難。
港珠澳大橋突破了以前的建橋工程;提出了大膽的構思,興建人工島;一半是橋,一半是隧道;這座橋體現了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毅力,建筑者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是用信仰在完成工作,給我帶來視覺的沖擊和心靈的感動。
于此同時,我也聯想到了現實工作,我們總是習慣在工作中找困難,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勤動腦勤動手,腳踏實地,用辦法解決困難!
港珠灣大橋紀錄影片企業觀后感(篇2)
作為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場55公里,海底隧道6.7公里,歷時14年,總投資1200億元。這些震撼世界的數字背后,是建設者們共同努力創造的奇跡,作為一名中交人,我感到熱血沸騰,無比自豪。
影片一開始就從多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這座世紀大橋的恢弘與壯麗,遠遠的望去,大橋仿佛像大海上的銀線,直接將珠三角地區串在了一起,對于促進港珠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整個施工期間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建設沉管隧道,一共有33節,每節重達8萬噸。影片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后一節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真實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以及施工的艱苦。其中沉管E15號也經歷了兩次失敗,終于第三次下海沉管對接成功。成功的一剎那,整個指揮中心安靜無比,全員異常冷靜。仿佛那一刻時間已經停滯,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與艱辛。
海最寬廣,比海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胸懷,才能創造出這項偉大的奇跡。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胸懷,才能體現我們國家的強大。港珠澳大橋帶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自豪、精神的振奮、哲理的思考和時代的審美愉悅,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港珠灣大橋紀錄影片企業觀后感(篇3)
昨天在公司黨委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港珠澳大橋》的紀錄片。電影畫面震撼、細節感人。作為一名中交集團旗下的振華公司員工看到這部有力量、有溫度的作品,被以林鳴為首的中國建設者的百折不撓、充滿智慧心的工匠精神所深深敬佩之時也為這樣的大國工程而驕傲、自豪。
一座橋,包含著多少的汗水還有淚水才換得今天的榮耀呢!影片中令我感動的細節太多,在感動感慨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在日后工作中有解決難題的拼博精神和踏實向上的積極工作狀態。另外港珠澳大橋的堅固性建造質量也是讓人振撼的,猛烈的飛鴿臺風過后,大橋巍然不動、毫無影響。看到此處也激發了我作為一名質檢人強烈的責任心與榮譽感。我一定要努力踏實的工作,為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港珠灣大橋紀錄影片企業觀后感(篇4)
電影開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這波瀾壯闊的伶仃洋上愛國詩人文天祥曾經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麗誓言。幾百年后的今天,勤勞智慧的工程師們亦是在這幅畫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橋。
大橋橫跨伶仃洋,這里臺風頻繁,復雜的海床結構,惡劣的自然環境,超長的跨海距離使得施工難度加大,工程師們需用科技和勇氣完成這個工程奇跡,他們要啟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錘來完成人工島的建造,溝通起跨海大橋與海底隧道,這也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過程中必然是困難重重,阻水問題、航道問題、航空限高問題、白海豚問題、臺風、海水侵蝕等等,但是他們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只有一把工程當成自己的一項創造自身價值的工作,才能有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也正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種兢兢業業的態度才能使我們不斷攻堅克難,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橋總工程師林鳴所說:“遇到問題我們想辦法解決,我們有自己智慧,同時也要利用各種行業資源、國際資源?!庇捌?,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專業共同合作,不同的生產廠商,不同的檢測、科研機構來完成。其中不難看出國家的財力雄厚、更重要的一點是各方為保證完成同一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通力協作才能保證在規定工作內,保質、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參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設中另外一大難點是安全環保問題,大橋經過珠江口幾個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過,需要確保工程建設和航運建設不會產生大的沖突;同時大橋經過中華白海豚生態保護區,需要最大程度地減少工程建設對白海豚的影響;大橋建設不應改變珠江口已經形成的兩河三灘的水文環境等。然而高瞻遠矚的工程師們早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在開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橋建成通車,白海豚不搬家”,他們用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將使人工島面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顯著減小人工島的阻水率。此外,大橋的設計和建設團隊充分考慮了白海豚的“生活質量”,制定了一整套保護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足以證明一個人將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歡事業當中無疑是幸福的,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懈奮斗的那段歲月亦是終生難忘的。
港珠灣大橋紀錄影片企業觀后感(篇5)
《港珠澳大橋》從港珠澳大橋的歷史、科技與人文情懷三方面生動講述了大橋建設的艱辛與豪情,充分體現了我國在高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飛躍和綜合國力空前絕后的壯大,讓人不由發出“厲害了,我的國”這樣的感嘆。
橋是中國歷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古時中國種類繁多品質精良的各類橋梁讓外國訪客贊嘆不已。但至近現代,橋梁建設發展落后,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中華人民憑著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冒著艱難險阻慢慢探索,在我黨的領導下一點點趕上了歐美發達國家的腳步,這是相當令人敬佩的民族精神,這是相當值得歌頌的國家精神。如今,它的建成讓中國站在世界頂端傲視群雄,這就是創造了新歷史。
中國有著古老的橋梁建設文化。中國歷來各式精密的橋梁建造技術令人驚嘆,而港珠澳大橋對于工程技術又提出了世界級的新要求和挑戰,不僅該橋是最長的跨海大橋,還是抗強震抗強風的科技結晶。大橋從方方面面上來講都堪稱一個舉世無雙的偉大工程,使今天的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領域足以傲視其他所有國家。
港珠澳大橋流露著濃厚的人文情懷。港珠澳大橋建設耗時十余年,凝結了無數人的心血。上至工程師,下至搬運工,在大橋建設期間住在施工現場不怕苦不怕累,每天起早貪黑,早就把工友當作了自己的親人,工地當作了自己的家,大橋當作了自己的夢想,為的就是在大橋建成的那一刻,自豪的說一句“港珠澳大橋是我建的!”。這無比驕傲又無比真誠的一幕深深的觸動了我,雖然同為中交的工作人員,但每天坐在辦公室里做項目的我卻很難以對項目有直觀的理解,尤其是對完成項目的困難、熱情、毅力、自豪和那一份十年如一日的耐心。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對拼搏在第一線的項目建設者們有了崇高的敬意,也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所為之努力的項目是為了造福世界人民,是要為他們提供基礎設施和更好的生活條件,我將為中交和中國的海外基礎設施建設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拋灑自己的年輕和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