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國機長觀后感600字
即將上映的電影《中國機長》劇情就是由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還原了緊急情況發生時的航行情景、中國民航系統各部門的工作場面和緊張刺激的特情畫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影片中國機長,供大家參考。
影片中國機長觀后感600字精選篇1
1.VS《薩利機長》
比薩利機長好看 二刷也會好看的那種。
一是兩者聚焦的時間節點不同。薩利機長著重呈現事后的復盤處理,讓人看到美國制度程序的嚴謹負責,美國整個公務系統的環環相扣 通力合作。中國機長則是重在還原飛行現場,但是對整個民航系統的群像刻畫也毫不遜色(畢竟前者只有那最關鍵的280秒,后者可是實打實飛了30多分鐘,本身能拍的內容就多)。不過節奏很快,建議不了解川航8633事件的朋友,先提前了解一下民航系統各個部門的基本職能,不然可能會跟不上電影拋出的大量信息。
二是群像拍的好。不止聚焦于機長個人形象的鋪墊刻畫,更設計快剪鏡頭把每個乘客的小故事點到為止展現出來,每個角色之間還有互動,讓情節內容更豐富完整了。
三是薩利機長整體敘事比較平淡,也就最后還原現場操作的35秒扣人心弦。中國機長,除了前面短暫輕松的合家歡之外,后面部分全程高能,腎腺素玩命飆升,看完以后心臟還砰砰直撞胸口。電影選擇呈現的幾個飛機操作節點,選的很好。基本沒有多余的鏡頭,節奏不拖沓。
2.不足:導演這bgm墊得太厲害了。有時候此時無聲勝有聲。好在兩處緊急時刻(進云層/出山)的背景音比較干凈,沒有推情緒的bgm(萬幸)
3.需要觀眾包容點:畢竟商業片,戲劇化處理加的插科打諢也在可以理解的范圍內。p.s.隔著大銀幕都能感受到炸裂的求生欲 那滿滿的中國贊 不過還好 不大影響觀感。
4.最佳好評:最后放出了原型人物,并且標了名字!還把每位演員對應的原型人物分別合影 且標了名字出來!這個一定要表揚一下
影片中國機長觀后感600字精選篇2
將于9月30號上映的電影《中國機長》,根據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真實事件改編,詮釋了新時代的中國精神,致敬中國空中領航人。
事件中的機長,憑借著過硬的飛行技術和心理素質,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等多重考驗的極端時刻,完成“世界級”難度的備降,拼盡全力挽回機上100多條生命。
“敢拼才會贏”,領航人大抵都有這種拼搏精神,在事業上拼投入,在細節上拼專注,在決策上搏未來,越是拼搏,越是凸顯真我。《中國機長》的主創團隊為還原真實情景,重金打造等比例的空客A319模擬機,首次實現三艙聯動,可以俯仰、滾轉,“誤差不超過0.1度”。
在如此仿真的拍攝環境中,演員們常常要經受人造狂風的考驗。飾演機長的張涵予受訪時透露:“每天喝風喝到飽,根本不想吃飯”,但他顯然做好了面對一切艱難的覺悟,“塑造一個英雄人物,你要使出十二分的力量”。
拍攝期間,劇組還邀請了電影原型“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探班,與演員一對一溝通交流,分析事發當時的細節與心理活動。杜婧來自四川航空公司客艙服務部,有著13年飛行經驗的她,此次應邀為影片擔任乘務顧問。對于演員們的表現,她給出了高度評價:“每一位演員都讓我非常感動。在片場,她們一直跟我說,只要您覺得哪里不對,請一定要告訴我們。這和我們民航人那種精益求精、不斷去追求的精神,是不謀而合的。”
100%用心拍攝,完美追求細節,勇敢做真我,只為在熒幕上盡可能地還原這段奇跡故事。這樣的主創團隊對于起步較晚的中國影視行業,無疑起到了領航人的榜樣作用。
影片中國機長觀后感600字精選篇3
上映第七天,《中國機長》的票房仍然在突飛猛進。繼昨日單日票房超過《我和我的祖國》,今天再次奪得單日票房冠軍。《中國機長》成為眾人關注的優秀電影,不僅贏得了國內觀眾的認可,而且還獲得了不少外國人的點贊。
《中國機長》和《我和我的祖國》同一天上映,前五天的單日票房冠軍都是《我和我的祖國》。直到昨天晚上,《中國機長》后來居上,首次奪得單日票房冠軍,而今天再次奪得榜首,隨著口碑的傳播,可能還會多次奪得單日票房冠軍。從數據上可以看到,除了單日票房,拍片占比和上座率都遙遙領先。
這部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為了增加觀賞性,編劇還增加了穿越云團的情節。無論從劇情的跌宕起伏上,還是從故事的完成度上來說,可謂表現完美。而演員的演技更是讓觀眾贊嘆不已,袁泉的演技爆棚,一笑一顰,每個動作都是演技。她還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一個空乘人員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除了袁泉,張涵予可謂演技精湛。除了前奏和故事結尾,他在家中的戲份,他基本上都在飛機上開飛機。從飛機遭遇故障到最后成功降落,途中經歷了千難萬險,但是張涵予從來沒有放棄,也從來沒有恐懼和害怕。用他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經驗,終于把所有人平安帶回了家人旁邊。當大家對他表示感謝的時候,張涵予卻鞠躬致歉,感動了很多觀眾。
上映之前,這部電影的關注度并沒有《攀登者》高。而如今上映7天后,《中國機長》真正實現了逆襲,連續兩日奪得單日票房冠軍,總票房也達到了近18億,最終票房很可能超過30億,如果延長密鑰時間,可能達到35億左右。
一部優秀的電影,也讓這些演員名氣大漲,除了袁泉吸粉無數之外,最大受益者就是張涵予。雖然目前《中國機長》仍然沒有在海外上映,但是張涵予已經紅到了北美了。因為不少留學生已經在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還向自己的國人推薦。有留學生在看了電影后,感慨地留言:堪比《薩利機長》,甚至比《薩利機長》還好。
眾所周知,《薩利機長》是一部經典的電影。如今《中國機長》在這些北美留學生的眼中,能和《薩利機長》相比較,說明我們的電影質量非常高,才讓他們折服。張涵予也成為很多留學生的偶像。
影片中國機長觀后感600字精選篇4
一場特別的萬米高空首映禮,給電影《中國機長》增添了新話題。影片是根據去年川航機組的英雄事跡改編,導演劉偉強受訪時表示觀眾此刻是知道事情“解決了”,那如何在保證電影真實性基礎上做合理藝術性改編,是考驗創作的一大難題。
讓觀眾認識到坐飛機“不是簡單的事”
身為影片導演,劉偉強有過《無間道》這樣的成功經驗,但拍攝《中國機長》經歷還是讓他感慨連連。首映禮上,當被問到讓一個已知結果的事情仍然保持緊張刺激的懸念感,他回答說:“沒錯,觀眾進電影院看片前就知道,最后的結果是“沒事了”,所有人已經很安全地下飛機了。所以我們在真實事件基礎上,做了藝術加工。比如飛機怎么開回去、在回去的路上要如何設置擋路的障礙,機長怎么想辦法去繞過障礙,障礙之后還會遇到什么……在成功備降以后,他們還要擔心很多很多問題,觀眾就會持續被情節吸引,會給觀眾一種‘過了一關又一關’的感覺。”
劉偉強說當初接受博納邀約擔任導演,確實是被這個故事的特殊性打動,因為工作關系他也是“空中飛人”,越深入了解越覺得《中國機長》故事背后的意義,“我是個常常坐飛機的人,但有很多東西我原來根本不知道的。比如,為什么飛機常常晚點,這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當看完電影之后,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為飛機在天上飛,是要符合很多很復雜的條件。比如,會有很多工程人員去檢查飛機,確保飛機是健康的,才會放行。再比如,天氣條件要符合飛行條件,才可以放行。再有,乘客上飛機之后,空乘會播放安全須知,或者做安全示范,乘客們可能會完全不看。但是我覺得它是很有用的。假如飛機真的發生意外情況了,你就要懂得怎么配合乘務長、乘務員,他們真的受過很強的專業訓練。”
劉偉強說,觀眾看完電影后能意識到坐飛機去某個地方“不是個簡單的事情”,了解了民航體系的不簡單,就算是影片的貢獻了。
從機組成員到乘客都要保證真實
由于拿到故事版權再到確認今年國慶檔上映,中間的時間不過幾個月,劇組面臨籌備、拍攝和后制種種環節,因為劉偉強說這次最難還是時間不夠,但即便這樣主創也在盡力保證電影藝術性和真實性的統一與平衡。比如拍之前跟故事原型——川航機組成員的訪談、處理事件的幾個機場里相關人員的采訪,飾演飛行員的張涵予、歐豪和杜江開拍之前,就去學習如何駕駛模擬機,飾演空乘員的袁泉、張天愛也在四川航空的客艙模擬艙接受訓練,了解空乘的儀容、禮貌、舉止要求,學習怎么為乘客服務。
就連機上乘客也要反復挑選,“客艙中的119個乘客老老少少,特別是還有一兩歲的小孩子,這些人挑選的標準是很嚴格的,他們每天要坐在轟鳴、抖動、翻轉的模擬機艙里面,就像常常在坐過山車、跳樓機一樣,身體要承受得住才行。所以,我也要求跟組演員們每天要跑步,一定要把身體鍛煉好,讓自己有好的身體來承受這些”。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機長》還在專家幫助下搭建了一架1:1還原A319的模擬飛機。雖然被杜江爆料拍攝期間壓力大到頭發都白了,劉偉強坦言有多方支持,自己有責任拍好這部電影,“這是一個歷時三十多分鐘的真實事件,我要怎么把它展現為一個兩小時的電影,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要如何拍,才能讓觀眾有坐跳樓機、過山車一樣的感受呢?所以大家每一天都在超高壓力下去拍這個電影,但我們不想辜負觀眾對我們的期望,也不能辜負民航對我們的期望。”該片將于9月30日全國上映。
影片中國機長觀后感600字精選篇5
《中國機長》9.25舉行首映禮。從動意到成片只有15個月,拍出這樣的獻禮片已算不錯。飛機右前風擋玻璃破裂后、落地滑行剎住前的情節都驚心動魄,扣人心弦,頗有看頭。它不同于《薩利機長》關注事后的復盤,而是把重頭戲放在險情本身,也圍繞著這一事件,展現了一架飛機航行所涉及的民航方方面面。能讓觀眾直觀感受到,民航是一個多么龐大復雜的系統,一架飛機的航行,影響它的因素很多,而它亦可以影響其他很多飛機的航行。所以,無論是否常坐飛機的人都可以看看這片,以后再乘機時就知道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還有多少事發生,也能多一些理解和諒解。我打車去的路上成功安利了司機師傅,他說正好國慶沒事,可以去看[呲牙]
對乘務員頤指氣使乃至故意刁難的行徑就不多說了,道德觀正常的人都會譴責這種行為。影片內容中還隱含了一個行李規則的緣由:飛機顛簸時,行李架被震開,行李箱紛紛落下,砸到旅客頭上身上。所以,如果不顧規則,執意帶超大超重的行李上飛機,掉下來砸到的可是自己,行李越大越重,砸得越疼。
我看這片尤其親切,因為川航航班是我常坐的,起飛的重慶機場和備降的成都機場都是我常去的,航班計劃飛往的拉薩機場也是我去過的,片中偶爾冒出的四川話更是我熟悉的(不過演員說得不標準[笑哭])。
片長111分鐘,其實完全可以再壓縮10~20分鐘。飛機停穩后的抒情段落顯得冗長了,航班結束之后的情節節奏也有些拖沓。情感刻意升華的部分真不是官方要求的宣傳內容[笑哭]
導演劉偉強、監制李錦文和飾演機組成員的主演張涵予、杜江、歐豪、袁泉、張天愛、李沁、雅玫、高戈出席了映前見面會。今夏大火的“現”男友也參演咯,飾空管人員,戲份不多,但航班延誤的常見原因之一“空中管制”,就是他們干的[偷笑]
另從報道上看到一段內容:
回憶起拍攝過程,杜江笑稱,鼓風機是一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設備”。“當鼓風機開到風速200公里/小時時,我已經完全站不住了,只有趴在地上才能勉強承受。而在真實事件中,機組是在800公里/小時的風速中堅持下來的,他們真的是戰勝了人體極限,才完成了這次史詩級的處置。越和這些原型人物深入接觸,我越敬佩他們。”
“從比例上來說,中國民航用最少的空域不停的完成著整個地球上最大的人類遷徙,我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們應該去批評那些過往的影片嗎?從道理上來說,不能。不管是商業片,還是網劇,它們的目的是要賺到錢,沒有哪個出品方有義務出資上億資金拍攝一部電影去為我們民航業宣傳,相比“中國民航是怎么做到的”,他們更愿意拍的是“飛行員和空姐的愛恨情仇。”
但是,《中國機長》做到了,它真的做到了。去年的3U8633航班,劉傳健機長做到了平安無損的把一百多位旅客帶回地面,《中國機長》作為一部商業片,它做到了用大量膠片把一個航班從航前準備到真正執行到遭遇險情后的處置,淋淋盡致的高度還原。
這些畫面,在以往的那些所謂的航空題材影片里,我們見過嗎?從來都不會有,以后也很難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