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龍貓》七年級學生的觀后感
平淡的故事,卻將何為童年賦予了辭喻橫生的形態,艱辛的生活,卻在不經意間匯聚成了治愈心靈的暖流,宮崎駿的《龍貓》是一部充滿了魔力的動畫,唯美細膩的畫風里,電影不僅誘人共情于童年的美好,更喚醒著人們心中一份久違的純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動畫片《龍貓》七年級學生的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動畫片《龍貓》七年級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1
《龍貓》是一部電影,講的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生病在醫院,她們和她的爸爸搬到了鄉村,在綠色的世界里他們生活的很歡樂,有一天小月給爸爸送雨傘,到了車站爸爸卻遲遲不來,突然旁邊出現了一只很大的動物,因為沒帶傘,它就把小月手上那把打算給爸爸的雨傘拿走了。突然來了一輛公交車,奇特的是,這輛公交車是一只貓的身體,所謂的輪子也就是貓的腿,小月被這嚇了一跳,那只龍貓在乘車前給了小月一個用竹葉包的東西。之后,小月、小梅就和這只龍貓發生了一系列神奇的事情。
小月的年齡和我們大家都差不多,可是她卻用自我的一些小力量幫忙這個家。可是此刻的我們呢?各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不幫忙家長,就連喝水也要家長幫忙。
小梅是一個近6歲左右的孩子,也是小月的妹妹。她和我們小時候一樣的天真可愛,雖然有時候會幫一些倒忙,可是幼小的心終究是純潔的,善良、勇敢、可愛。可是此刻的我們,自私、任性等壞毛病都會有,可是大家都不能善良一點點嗎?此刻,有老人暈倒在馬路上,路人們都愿意扶起老人送到醫院。
生活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十全十美的,可是我們能夠盡量把心里的自私任性埋沒。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你是一個怎樣樣的人,只要你有最真誠的心,就能夠打動別人。
動畫片《龍貓》七年級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2
人與自然,是共存的,并且相依而存。
自然,是什么?它是世界上的一切,只要地球賦予了你生命,你就是自然里的一部分。不要說石頭沒有生命,那千年的歷史足以說明一切。它不死,是因為它從沒有活過,在我的眼中,它,也是自然。
看了《龍貓》,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月家附近的景色,綠樹成蔭,一棵百年老樹大得足以占據整個山頂,讓我好不向往!它既是宮崎駿筆下的奇跡,也是人類多少年來不曾想過的最佳居處。多少年來,森林在人們的眼中一向是一座金庫,不是朋友。人們向自然索取過多,卻從不思彌補。然而這些由“偉大”的人類建造起來的高樓大廈,花了我們幾十年,而真正偉大的自然輕簡便松抖上幾秒,霎時就一片廢墟。
其次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那只大龍貓,大大的肚子,圓圓的身子。當小梅發現它的時侯,它正呼呼大睡呢!第二次,他們卻怎樣找也找不到了。然而,他們并沒有堅持找,而是離開。并不打攪龍貓的生活,這種順其自然的心態讓我敬佩。我想,當一個人發現龍貓時,他首先應當想到的是:“哇!好大的一只貓。”,而不是:“我要把它帶回家。”;當第二次找不見時,首先應當說:“哦!沒關系,改天再找吧!”而不是:“哼!你不出來,我把你捉出來帶走!”,不是我夸張,人類真的如此殘忍。人類是動物,是“先進”的動物,可是卻干著并不明智的事,濫砍濫伐,殺害生靈。這,就是人類。
和動物建立聯系,互通心靈,讓我們,融入自然。一旦有了聯系,人類不僅僅是“認識”動物,并且“理解”動物,這種聯系將會是最原始的狀態。
當龍貓和小月站在山頂上時,我被這對好朋友感動了。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完美的,那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就是高尚的。與動物建立聯系,會讓人類的生存更有意義!
走進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拋棄雜念,用純潔的心,去聆聽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
動畫片《龍貓》七年級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3
看《龍貓》的時候,我一半是小孩,為一伸懶腰就長大的橡樹而歡呼雀躍,另一半是大人,在伴著浪花的歡笑中想著自我的童年。
原先,小時候,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只是一包能夠發芽的橡樹子而已。曾幾何時,我們也會拿著雨傘當玩具,我們也想要站在陀螺上飛翔。我們也是能夠看到龍貓的純真孩子。
拋棄了緊張的劇情沖突,宮崎駿用一支生花妙筆在龍貓里給了我們一場最純真的夢,這讓這部電影有了難得一見的洗盡鉛華的樸素之美。
憨憨的龍貓,是不是像曾出現于童年夢中的精靈?我們的夢,是不是也有飛到橡樹頂端的奇異旅程?是不是也有一輛善解人意的貓bus車,總在我們困難的時候載著我們去想去的地方?
可愛的小梅,是不是象是童年時黏在身后的每個人的小妹妹?當她走丟時,()我們跟著心急,當在池塘里發現了她的鞋子時,我們也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而小月,一句“媽媽要是死了我怎樣和妹妹說”必須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這其中,有對幼小的愛憐,有讓人動容的職責感,甚至有成年之后的我們才能體味的生存的辛酸。
也許我們,會因為長時間的孤寂寒冷,而被溫暖感動的泣不成聲。或許我們此刻會回想,當我們還不諳世事時,最溫暖的親情,最純真的心——就如同姐妹倆的微笑。
動畫片《龍貓》七年級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4
三月,風攢花千樹,雨潤萬物生。在這樣繾綣溫軟的天氣里,很多東西都在悄無聲息的發芽、生長,比如夢,比如愛。
14日周六暖暖的午后,葩一代和葩二代們相聚在奇葩據點黎波緹咖啡館,共赴了一場如夢如幻的視聽盛宴。
這部88年就上映的動畫片《龍貓》,在這天看來魅力依舊。而第一次看到這部久負盛名的影片,我才驚奇地發現巧合諸多。
巧合一,我的童年也是在自在天成的農村度過,片中清新美麗的田園風光如同往日重現。巧合二,我家也是兩姐妹,相差歲數也類同片中姐妹。巧合三、在如同片中姐妹這個年歲的時候,媽媽也病重住院。
這么多的巧合讓我在看這片時有了不一樣的體會,重新回味了童年的心境。個性是當懂事的姐姐小月對鄰居奶奶哭訴她對媽媽病情的擔心時,直接就被戳中淚點。
而比我幸運的是,姐妹兩遇到了龍貓。龍貓性情溫和,憨態可掬,很有喜感。它的出現帶來的都是驚喜和快樂。它的俏皮胡須、白色齊刷刷的牙齒和發出的聲音都可愛至極。他還有一輛威風凜凜的龍貓BUS。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大小龍貓們和姐妹兩動作劃一地在橡子地前,一齊用心讓幼苗破土而出并長成參天大樹。
片中打動我的還有親人間的深情,姐妹間的溫情。他們之間的相處充滿濃濃的親情:洗澡時一齊大笑嚇跑灰塵精靈,同乘自行車開心地去看望媽媽,一左一右掛在爸爸胳膊上回家,雨中姐姐背著妹妹等候爸爸,妹妹緊緊抱著玉米要送給病重的媽媽……
影片的配樂也是一大亮點,完美的和影片契合。音樂自然干凈充滿童趣,時而歡快,時而婉轉,和故事情節渾然一體。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在媽媽離開的這個年紀,與兒子共賞了這部《龍貓》。人生如夢,時光如梭,在她離開二十六年后回想起來,只有一些零散片段,一些同她相處的難忘時刻了。
春生夢長,此刻這些同孩子一齊共度的個性時光,這些溫情的時刻,就是我們葩一代送給葩二代的最好禮物,期望多年以后還是他們記憶里的一抹亮色!
動畫片《龍貓》七年級學生的觀后感精選篇5
前從來沒有看過宮崎駿,覺得這是小孩子看的動畫片,最后耐著性子看了一部龍貓
說實話我剛看見大龍貓的時候覺得大龍貓好難看,不像hellokitty那么可愛,但是。隨著劇情的進展,龍貓們被妹妹追著跑的時候個性可愛。最讓我感動的一段是本來姐妹倆以為這個星期媽媽能回來,但是醫生說還要在觀察幾天,姐妹倆個性難過。姐姐大一些能明白道理,就給妹妹說要等幾天媽媽回來,但是妹妹抱著剛剛摘下來的玉米想給媽媽吃的,聽了之后很難過,就說不要。
姐姐因為自我心里也很難過,就沒好氣地對妹妹說,那你期望怎樣樣?媽媽要是強行出院,死了怎樣辦?妹妹一時語塞,兩難之下不明白如何回答,只能抱著玉米大哭了起來說:姐姐大壞蛋——。看的我極度震撼,如此細膩的感情對話居然能被這個片段完美表達出來。孩童之真,感人至深。
還有很多很可愛的小細節,比如小梅追著小龍貓無處可逃,袋子里橡果總是泄漏小龍貓的行蹤;大龍貓和小月一齊在站臺等車,大龍貓拿著雨傘很新奇使勁的一蹦,結果好多水珠落下;隔壁小男孩不好意思說話但是很幫忙小月,送給小月雨傘避雨。
很多的小感動在里面,改變了我對宮崎駿電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