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10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從中收獲新的思想,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范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1】
“如果你覺得歲月靜好,那一定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如果你覺得事事如意,那一定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回望2018年,有多少面孔讓我們仰望凝視,有多少聲音讓我們真情傾聽,有多少瞬間讓我們怦然心動,又有多少人為人民幸福殫精竭慮,為民族復興負重前行。“我們的民族需要榜樣,我們的民族不缺榜樣;我們的民族需要英雄,我們的民族不缺英雄;我們的民族需要感動,我們的民族不缺感動”。風雨兼程這一年,也許有很多遇到,也會有很多錯過,回望來時的路,有一種“英雄”,他們未必有撼天動地的本領,卻有著異于常人的勇氣,讓我們從“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中,追尋愛國敬業、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鑄就偉大的民族精神之魂,樹立起新時代民族精神的“風向標”,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守島衛國最顯忠誠,默默堅守最顯奉獻
32年,一口水窖、三只小狗、四座航標燈、數十棵被風吹歪的苦楝樹,200多面曾經升起過的舊國旗,勾勒、構成了王繼才夫婦的收到歲月。島就是國家,守島就是守國,為了守島,王繼才錯過了女兒的婚禮,錯過了外孫的出生,錯過了與老父親的最后一面……只為堅守祖國領土。32年的無悔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樹立出了愛國奉獻的最美華章。中華兒女當以王繼才夫婦為榜樣,學習他們“一朝上島、一生為國”的大魄力、大情懷,把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奮斗作為畢生追求,立足崗位、履職盡責,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華章,筑夢新時代,創造新輝煌。
脫貧攻堅最顯初心,殫精竭慮最顯擔當
6年,2000多個日日夜夜,始終堅守扶貧一線,為了143802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了130個貧困村脫貧摘帽,張渠偉貢獻了健康、發揮了智慧,揮灑了熱血。脫貧致富一個也不能少,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落下,由于長期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了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疾病纏身從不拒怕,面對困難從不退縮,只為踐行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打贏脫貧攻堅、消除貧困、實現小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畢經之路,華夏兒女要集中力量、團結一致,動員并團結全社會、全民族的力量,堅決打贏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卻沒有硝煙的戰爭,創造美好生活,實現民族復興。
支教家鄉最顯大愛,三尺講臺最顯無私
天之驕子張玉滾,回鄉支教,從30元補貼開始,從100斤糧食開始,走進大山、扛起扁擔、挑起課本、傳播知識,這一干就是18年,最美的年華獻給了大山,最美的青春獻給孩子。他是老師,手持教鞭能上課,他是廚師,掂起勺子能作風,他是醫生,打開藥箱能治病,他是裁縫,握起剪刀能制衣。80后的兩鬢白斑彰顯出了人類靈魂工程師最偉大的品質。實現民族復興,需要一代代的中華兒女去堅守,新的時代、新的起點,在這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我們當涵養“一次支教、奉獻一生”的高尚品質,愛崗敬業,堅守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擼起袖子加油干,建功立業書寫華章。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于國他們忠于祖國、鞠躬盡瘁,于民他們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感動中國”彰顯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正是這種閃耀光輝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批批具有中華民族的“追夢人”。他們為振興中華上下求索、矢志不渝,他們為民生福祉履職盡責,無私奉獻,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和民族的進步。而今,新中國建立70周年,中華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個比任何時候都接近民族復興的時刻,我們要以“感動中國”中彰顯出的民族精神,挺起民族脊梁,團結一致、勇往直前,為中華之復興而不懈努力。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2】
今天我看了CCTV播出的感動中國2011年度頒獎盛典初春,萬物開始生長的季節。雖然像冬天一樣寒冷,但它卻溫暖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因為有你——感動中國。感動中國,感動著每一位中國人乃至全世界。每一份頒獎詞都是那樣的振奮人心和到位。我被他們平凡需偉大的故事感動了。
此次當選的感動中國人物是:為新中國核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朱光亞,為官清廉的公安戰線楷模劉金國,為人民群眾奉獻一生的黨的基層干部楊善洲,中國肝膽醫學年屆九十依然工作在手術臺上的醫生吳孟超,堅持年愛心長征,改變山區麻風病村的臺灣愛心人士張平宜,在危急時刻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從成都到高原地區扎根支教的教師夫婦胡忠、謝曉君,靠賣羊肉串資助貧困學生的慈善家阿里木,從八歲開始伺候癱瘓養母年的孝順女兒孟佩杰,自小失去雙臂卻創造出生命奇跡的鋼琴師劉偉。
我們為這十大人物感動!我們用感動彰顯一個人物的高尚,我們用感動彰顯一個國家的精神,我們用感動考驗一個民族的素質!此刻,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為此而驕傲!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3】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1981年至1986年,中國女子排球隊在世界杯、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上5次蟬聯世界冠軍,成為世界排球第一支連續5次奪冠的隊伍。
中國女排堅定“為國爭光”的信念,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她們隊訓練中所造成的苦痛從不叫苦叫累。憑著堅韌的毅力,她們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形成了以快速多變為主體、兼備高打強攻的獨特風格。中國女排,不屈不撓,克服重重困難,完美地詮釋了頑強拼搏、團結奮斗、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中華體育精神。中國女排奪冠后,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的場景,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一時間,各行各業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發揚女排精神的熱潮。“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征。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為我國體育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勵著中華各族兒女不斷奮發向上,追求卓越。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4】
從他們身上,有人讀出了感動的力量。20__年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里,有90后,也有耄耋老人;有賣雞蛋的大爺,也有兩院院士。他們生逢不同的年代,守護著不同的崗位,堅守著不同的初心,卻在“奉獻”的精神世界中相遇,共同向我們傳遞著“利他”的價值觀。他們拒絕誘惑,甘守清貧,付出了青春乃至寶貴的生命。這種力量,怎不讓人淚流滿面?
感動中國是一扇窗口。十七年來,上百位年度人物用偉岸的身姿,奠定了精神豐碑最堅實的底座。更多的人則從感動中汲取力量,用精神之光點亮自己前行的路。公交車上讓座的年輕人,為清潔工免費提供熱水的熱心店長,春晚小品中那個春節不回家,在車站為大家排憂解難的鐵路警察……他們也許永遠登不上“感動中國”的舞臺,卻在“行動中國”的大舞臺上,用熱心,用擔當,用奉獻,溫暖了每一個平凡的瞬間。
一朵朵浪花匯成了時代的巨浪。獲獎者終究有限,但精神的獎杯在所有觀眾手中傳遞。十三億中國人,人人心里都燃著一團烈火,這團烈火越燒越旺,化做無窮無盡的力量,這是咱們的靠山,這是咱們永遠幸福的保證!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5】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20_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他們的故事使我感動。
江蘇灌云縣開山島位于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
這是多么的偉大呀!向王繼才、王仕花夫婦致敬。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6】
昨天晚上坐在電視機前靜靜的看完2016感動中國,看完欄目,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張麗莉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2006年,她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教。
20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后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后,張麗莉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會是怎樣,但張麗莉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嘲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會幸福的。”有人問張麗莉,“你后悔嗎?”她回答:“不后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
這次讓我意識到了在欣賞別人的感動同時,更要學會感動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努力感動自己,幸福快樂生活。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7】
昨晚如約打開電視機,準時收看感動中國20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
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著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其威力堪比北朝鮮當局剛剛施行的那枚核彈,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里,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20年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由于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想到了“最美司機”吳彬,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盡管我這一票并不能有什么作用,并不能算數!
看完節目后,淚眼婆娑,還有一點遺憾,吳斌師傅為什么沒有入選呢?按說吳斌師傅當時的行為其實是全社會都需要踐行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在當今市抄濟條件下的社會大環境下。也許是由于吳師傅的英雄行為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鐘。張麗莉老師如果憑借著對學生的愛心和工作的認真努力獲得此榮譽,那將是多么完美的事情,只可惜她是坐著輪椅上臺領獎的。
感動之余,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覺醒
感動中國到昨天就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其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與發展迅速的物質水平相對比,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國家稱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國人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國人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
2、榜樣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動中國,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時間的流逝帶走感動
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人們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淚總是停不住,但典禮結束以后,人們又恢復了之前的一切,內心平靜的沒有一絲波瀾似乎人們把感動中國變成了一種情緒的宣泄途徑,把一年的淚水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流干凈,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著,期待著下次感動中國。不信的話,可以捫心自問,你能叫出幾位曾經感動過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遺忘了吧。不管怎樣,我希望被遺忘的僅僅是名字,是符號,而不是其背后蘊含的一種精神。
2016年我們大家都要好好地活著,而且還要繼續受到感動。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8】
一抹真情,帶來感動;一份思念,傳遞關懷;一份溫暖,捧出赤誠;一份堅強,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偉大,草根中的感動。20__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就像一抹陽光透過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間烙上它最深的痕跡。在心頭躍動的,是靈魂的音樂,是生命的音符。
劉偉,一個失去了雙臂但卻充滿了夢想的人。上天不讓他自由飛翔,他就給自己插上隱形的翅膀。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堅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他在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金一銀。然而,與命運的抗爭并沒有到此為止。疾病縛束了他游泳的夢想,卻縛束不住他拼搏的心。他開始練習用腳彈鋼琴,并最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里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我只有兩條路,要么去死,要么精彩的活著!”劉偉用他的奮斗演繹精彩,用夢想點亮人生。平凡中,他用偉大的精神鑄就不朽,用偉大的感動溫暖人心。用靈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劉偉,是堅強中的感動。
然而如今,這份堅強,這份感動卻在某些人的血脈中漸漸淡化。有人為情所困,只求一死來獲得解脫,有人為生計所擾,為幾萬元錢就輕易放棄生命;有人為病所纏,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命運的無情而憤然離世……經歷不起風雨,永遠也開不出美麗的花,一番磨難后,才會綻放最絢爛的彩虹。
劉偉這個用精彩成就人生,用堅強鑄就不朽的年輕人,正是這些軟弱的,徘徊在生死間的可憐蟲們的榜樣。
愿人人都堅守純真,人人都保有堅強,不管身處何處,堅強總能帶來希望,堅強總能傳遞力量。是感動,消融了心墻,是真情,凝筑了精鋼,愿感動長在,愿真情永駐。愿每一個有夢的人,都能從這份感動里汲取一份力量與希望。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9】
魚兒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你的懷抱中;水對魚兒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目中。魚兒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愛;大海學會了感恩,才會懂得魚兒的深情。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這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我耳畔不斷回蕩,呆望遠處,不禁讓我想起了《感動中國》節目,令我充滿無暇的聯想和深思。
在此次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見義勇為的方俊明。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終于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而這些年,妻子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依靠母親姜春梅日夜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子,并將當時尚未滿周歲的孫女拉扯養大。為兒無私奉獻。
也許,有人認為,方俊明很傻,為何救人沒成反自己撞石骨折,完全是自找麻煩,活受罪。而我卻不那么認為,因為在他心中做這件事也會有自己的理由,那縱身一躍,卻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在輪椅上度過青春,但你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在漫長的歲月中飽受委屈。面對家人,卻不愿拖累,結束生命卻終應無果,他不后悔那次行動,即使不是這樣,如果當年那小孩是真落水,而他見死不救,這是否有唯呢?生命寶貴,也只有一次,歷盡艱辛,這一切都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恒定不變的價值。在他背后他承擔了許多,也許不為人知,可是誰又能明白他的痛苦,明明想做卻又無能為力。
其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2023年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感【篇10】
21世紀是一位披上信念戎裝的軍人,它堅守在崗位上,不停地詮釋著愛與責任,它將感動傳承,孕育出多少個懷抱信念的炎黃子孫!愛的信念,堅持的信念,責任的信念,勇于挑戰的信念......多少種信念,匯聚成魔力的網纜,推動新的時代,因為一種信念,為這個地球繪上無法抹去的光輝。
看完了《感動中國》,我不禁潸然淚下。英雄們用信念支撐自己無法泯滅的給予精神,成為了人民的脊梁。因為一種信念,是信義。廠長孫風林為連夜趕路給工人發工資不幸去世,弟弟孫東林悲痛之余不忘給工人發工資。是啊,生命可貴,信義無價,。信義,是不后悔的承諾,兄弟倆用生命實踐信義,讓“民無信不立“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因為一種信念,是摯愛。王茂華、譚良才三次冒著火沖進屋中救孩子,不顧自己的安危,詮釋烈火中的大愛,兩人卻不幸嚴重燒傷。烈火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測試,而王茂華和譚良才用舍生忘死的精神通過了這場測試。不是愛,是摯愛,雖然素不相識,但舅甥兩人包含對每一條生命的摯愛,舍生忘死,他們將這份人間至愛展現得淋漓盡致。因為一種信念,是團結的愛國熱情。青海舟曲、世博亞運,有這個志愿者團體在的地方,就充滿希望。團結力量大,他們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卻團結一致,把這熾熱的愛國之心聚集在一起,釋放出不平凡的愛國熱情,為祖國建設服務,為祖國的富強貢獻了晶瑩的汗珠。
感動中國,樂觀向上的孫炎明,對生活不離不棄;百折不撓的何祥美,毅然面對困難、挑戰挫折;臨危不懼的k165次列車乘務組,一絲不茍地在列車即將墜入江水之際,救出了所有乘客......因為一種信念,信義的信念,摯愛的信念,團結的信念,堅強的信念,編成感動的網纜,感動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