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1)
春假里,我跟外公、外婆去千年古城南京游玩。
我們乘著時速為每小時302千米的高鐵列車,飛速抵達南京,然后乘地鐵到達了南京著名的景點——中山陵。
進入氣勢磅礴的中山陵,展現在我眼前是這樣的景象:藍瓦白墻的牌坊,墓道兩邊翠綠色的蒼松和高高大大的陵門。隨著中山陵由南往北的中軸線逐漸升高的藍瓦白墻,莊重的碑亭坐落在我們面前。亭中矗立著一塊碑,碑上寫了24個大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1929年6月1日”。
再往前走幾步,我不禁好奇地問外公:“為什么這些建筑都是藍瓦白墻呢?”“那是因為這正是黨旗的.顏色。”外公答道。順著往前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高聳的石階,石階兩旁則是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的山巒。坐落在半山腰的是祭堂,想登上祭堂可不簡單,要經過392級石階的考驗。350步我順順利利的走了上來,可后面的42步我卻堅持不住了,我只好一手抓著欄桿,一手不停地給自己擦汗,終于登上石階進入祭堂,祭堂的門楣上刻著“民權、民族、民生”的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威嚴而又莊重。
參觀完中山陵,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些許的了解,知道了孫先生的人格魅力,中山陵帶著我引入了歷史的長河中。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2)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的中山路上。中山陵顧名思義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今天我就來到中山陵,瞻仰孫中山的`陵寢。
從石牌坊到祭堂,其中要走過一道臺階。我眼前突然一亮:這么多的石階和平臺,讓我怎么走?我數了一下,一共有392級臺階。這時導游走過來說:“392級臺階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口有3億9千200萬。”我頓時恍然大悟。
隨著導游我們穿過祭堂,往墓室走去。進入墓室,在入口處有一個大碑,上刻著兩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博愛”,這是孫中山先生親筆手書。走進墓室里,我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這時導游又補充道:“墓室的平面圖就是一個鐸形,取于木鐸警世之意。鐘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臺就是鐘鈕,鐘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聽導游這么說讓我更了解中山陵,更佩服那些巧奪天工的建筑師。
之后我們來到了音樂臺,那里有一個著名景物——回音壁。那里有許多潔白可愛的和平鴿,我連忙掏出零花錢買了一袋鴿食喂了起來。
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安息地,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大遺產。最后我們結束了這次開心之旅。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3)
暑假的第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參觀了南京中山陵建筑。
首先,導游姐姐領我們來到了牌坊,牌坊兩邊是蒼翠挺拔的松樹,之間這條路面向上傾斜15度,據導游姐姐說,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表達對孫中山先生的一種尊敬。
走完牌坊,轉眼我來到了一條一眼望不到頭的臺階。我只見臺階的入口處寫著一塊標識牌,才知道原來這個臺階一共有392級,真是讓我驚嘆不已,392級臺階還有自己的含義呢!3表示三民主義,9表示九州方圓,2表示兩黨合作。讀完這些,我對孫中山的敬佩之情油然而深,沿著臺階,拾級而上。一路上我看見了五個平臺,站在平臺上俯視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這代表著人的視野是多么開闊。
我走的很快,大概走了十分鐘,當我走完這392級臺階,一眼望去,正前方就望見了孫中山的'雕像。正前方大約有2米高,3米寬。據說他的遺體就被埋在雕像下面5米深的地方。孫中山先生推翻了封建統治成立了中國,這是一位多么偉大的革命先驅!我不凈想著雕像生生鞠了一躬。
再回去的路上,我想著,我有多么敬佩這位偉人。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4)
我們去南京旅游。那天一大早,就來到了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先行者、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
從種滿了高大的水杉的道路來到中山陵陵門前,只見兩旁蹲伏著兩只石獅,似乎守衛著陵門。走上一級又一級的石階,只見陵門上刻著“博愛”兩字。走進陵門,又一道陵門豎立在眼前,與第一道陵門一樣也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門上刻著“天下為公”四個字。穿過門,又來到了碑亭,碑亭里有一塊巨大的石碑。
繞過碑亭來到祭堂,映入眼簾的.是門匾上孫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義----“民族、民生、民權”。走進祭堂,正中央一尊大理石雕像,刻的是孫中山先生坐在石椅上,表情嚴肅,那一雙深邃的眼睛并不因為石像而顯得空洞,恰恰相反,他目視前方,似乎能看穿宇宙。兩邊的墻壁刻著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建國大綱”全文。從一條笑道走進墓室,一個與真實比例的石棺雕像安放在中央,不斷有人給偉大的孫中山先生獻花。大家沉默地上前瞻仰,心中充滿對他的敬仰。
從陵園出來后,我一直懷念著孫中山先生,久久不能平靜。感謝他成功的推翻了大清帝國,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統治,開創了新中國新紀元。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5)
今天我們懷著敬仰的心情去爬了國父孫中山爺爺的陵墓————中山陵。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陵前的陵坊。上面是有孫中山爺爺親手書寫的“博愛”兩字。這兩字之間還有一段淵源呢!當年倡導革命的'于右任被慈禧太后給通緝了,他化名劉學裕逃到了日本。在日本,是遇到了孫中山,他們立刻就成為了革命人之間親密無間的戰友。這“博愛”兩字就是孫中山送給于右任的禮物。
接著,我們爬上了墓道,1929年6月1日,我們“國父”孫中山爺爺被安葬在了南京的中山陵,他的心也被埋進了這片熱土之中。
上中山陵的路十分漫長,就好像孫中山爺爺的人生一樣。從赴香港去接受近代教育,讓他知道要接受新的知識;從在香港密謀革命,事跡敗露,亡命天涯;從這里我們知道如果不賭一把,勢必不可能從大業;從赴英學習,赴日學習,回國當上大總統;這些都是學習積累的知識。再從組織起北伐軍,懲罰袁世凱,都是用勇氣和信心。到了中山陵的頂上,你就可以俯瞰南京城。
如果你從空中看鳥瞰中山陵,你就會發現中山陵被鮮花和綠書包包圍,周圍的建筑如眾星拱月一般美麗、宏偉。不愧為中國第一陵!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6)
今天一大早我們就出發去中山陵游玩。
我們在下馬坊下了地鐵,感覺此時如果有馬多好,暢想穿過中山門的英姿,像民國期間的威武將軍。我們走在一條蜿蜒曲折的.林間小道,蒼綠的大樹給我們帶來了陰涼,空氣真的很好。走過這片樹林,來到陵前路,中山陵:民主的圣地,莊重而又簡潔。
首先看到“博愛”的牌匾,也許是要我們要學會包容,拾級而上,來到了三民主義牌匾:民族,民生,民權,今天看來依然那么的宏大,高度的民生和民權才是國家強盛的源泉,想到了孫先生為民請命,奔走疾苦的偉大壯舉。有三百多級臺階吧,終于到了頂了,看到了第三塊牌匾“天下為公”,公能堅不可摧,有了公,才生廉,廉生威。孫文,先行者,100多年前,在那個濃縮了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下,這是驚雷,也是偉大之處。
下去時我在“民主塔”照了相,感受民主的力量。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7)
這次春假,媽媽帶我去了六朝古都—南京,春天的南京花團錦簇、翠綠無邊。我們游玩了中山陵、明孝陵等景點,但不知為什么,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山陵。
驅車去中山陵的路上,兩邊是高大挺拔的梧桐樹,象是在歡迎我的到來,又帶給我莊嚴肅穆的感覺。媽媽告訴我,中山陵是中華民國之父孫中山先生的陵園,從高空往下看,整個形狀就像個“警鐘”,取“喚醒民眾、警鐘長鳴”之意。這也是孫中山先生的遺愿。我不禁好奇起來,希望能快點到達。
走進中山陵,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蒼松翠柏掩映中的牌坊,牌坊高大堅固,牌坊頂上是一排排閃著光的藍色琉璃瓦,牌坊中間刻著“博愛”兩個鎏金大字,是孫中山先生手書,取“像天空一樣廣博的胸懷與愛天下”之意,這是他一生為之努力的信念和方向。
走過牌坊,迎面而來的連綿不絕、通向最高處的臺階, 我趕緊往上走,便來到了陵門,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用堅固的花崗巖所建,上面寫著“天下為公”四個大字,與“博愛”一樣,也是孫中山倡導的。刻在這里,我想既有紀念他的意思,也是指孫中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眾人。
再向上走就來到了碑亭,碑亭是兩層屋檐的建筑,中間豎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繞過它我繼續踏著石階而上,就那么來到了最頂端的祭堂,祭堂是整個陵園最大、最高的建筑,它一共有三個拱門,門額上分別刻有“民主、民權、民生”六個金字,這是孫中山先生倡導的“三民主義”,也是他一生革命的政治主張。
走進祭堂,我看見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像,孫中山高高地坐在上面,眺望著遠方。我繞著雕像走了一圈,然后就出來了,站在最高處我可以看見整個陵園的全貌。在媽媽的指點下,我發現整個陵園果然像座古鐘,而且是對稱軸結構,剛才看見的博愛牌坊和墓道就像鐘下的懸索,半月形的`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就像鐘擺錘。整個陵園用的是藍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在南京的那幾天,我還去了明孝陵、玄武湖、雨花臺和夫子廟,不知道為什么,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中山陵,那一株株的蒼松翠柏、那連綿不絕的石階、那藍色的琉璃瓦、那刻在建筑物上代表著孫中山信念的金色大字,都似乎在告訴我一些什么?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8)
中山陵,顧名思義,就是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南京紫金山上。暑假的一個周末,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中山陵。
我們住在夫子廟,離中山陵比較遠,要乘很長時間的公交車。我坐在公交車上,格外興奮,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下車后,買了票,就進入了中山陵。
中山陵是藍白色調,這是我們古代的孝色。一進入陵園,就看見一道門上寫著:博愛。這可以說是對孫中山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寫照。走過長長的墓道,又看見一道門,這道門的橫額上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字。意思是說國家政權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走過這道門,就可以看見一個碑亭,亭里有一塊碑,碑上寫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24個鎦金大字。
出碑亭,就可以遠遠看見山頂上的靈堂了。可是,我一看臺階,就差點嚇暈過去:全是臺階!足有200級!不管了!我以超快的速度奔上臺階,回頭一看,我愣住了:臺階不見了,只有10個平臺!真是巧妙的設計: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
靈堂的門額上,寫著民族”、民生”、民權”六個字。這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走進靈堂,靈堂里很暗,東西兩壁刻著孫中山手書的'《建國大綱》全文。靈堂中間有一座高大無比的石像,他就是孫中山先生。他的神情嚴肅,兩眼直視前方,仿佛在觀察中國的變化。我覺得,當人民生活安定,不受外來侵略,國家高度發達富強之時,他會欣慰地笑起來。
接著,走進后面的墓室。墓室里有一座躺著的石像,在它身下的箱子下,還有一個用紫銅做的棺材,先生就躺在里面。
我在中山陵里看到了中山陵的鳥瞰圖,從空中看,它像個警鐘。這個警鐘”讓人不禁想起孫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激勵著我們奮發向上。從現在開始,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9)
今天,我們去中山陵游玩。我知道孫中山先生便長眠于此。
走過牌坊,順著墓道,跨過陵門,那連綿不斷的臺階映入我的眼簾。拾級而上, 來到第五層平臺,可以看見一對大銅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樣,是當時上海特別市政府捐贈的。大家仔細看,會發現在左邊那個鼎下面有兩個孔。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這是 1937年末日軍攻占南京時被炮彈擊穿的,換句話說,這兩個孔是當時留下的彈坑。如今雖早已時過境遷,但這兩個彈坑時時提醒我們莫忘國恥。終于登上頂處的大平臺。微風徐徐,此處陣陣松濤,更覺偉人浩然正氣與天地同存。 這392級臺階,高差約70米,總計有大小10個平臺。更妙的是,從下向上看時一望到頂,石階連綿不斷,不見平臺;而各位現在朝下看時,卻反而不見臺階,只見平臺。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來到頂處的祭堂,祭堂內部以云南產乳白色大理石鋪地。堂內有直徑 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墻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見東西兩壁上所刻的孫中山手書《建國大綱》全文。祭堂正中是孫中山著長袍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闊2.1米。這座雕像是當時世界著名的法籍波蘭雕刻家保羅·郎特斯基受孫中山葬事籌委會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塑成后從巴黎運至中山陵的,全部造價150萬法郎。坐像下四面的'六幅浮雕是截取了孫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六幅畫面。它們分別是:如抱赤子,出國宣傳,商討革命,國會授印,振聾發聵和討袁護國。看著偉人的光輝業績,我心中無比敬佩。
如今,作為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旅游紀念勝地,中山陵每年接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炎黃子孫與國際友人。人們懷著對中山先生偉大精神的崇敬與景仰來到這里憑吊拜謁。在統一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對目前海峽兩岸的現狀,海內外炎黃子孫都衷心期盼著祖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彼時彼刻,倘若孫先生泉下有知,也必會含笑長眠!
描寫中山陵景色的作文(精選篇10)
一輛載著一車“笑聲”的大巴來到中山陵,這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提起領導辛亥革命的孫中山先生就不容易了。雖然革命以失敗告終,但他的形象依然深入我們心中!
走進沅陵,沿著墓道走去,兩旁高大的雪松鋪展出茂盛的枝葉,仿佛在迎接我們的到來。
當我走到盡頭時,我的第一印象是壯觀的,一座高大的拱門閃閃發光,有360多級臺階。我看著它,只能看到又高又陡的臺階,但隱約能看到一個小拱門。這讓我想起了革命的路,那條路很遠,充滿艱辛,就像這一步又高又陡。
爬上臺階,也是拱門。兩座巨大的銅爐穩穩地立在門前,像兩個守護神,卻遭到當時日軍炮火的襲擊。現在它們是不完整的。
繼續,你可以看到一棟樓,門前有兩只獅子,但它們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缺尾巴。一進門就看到一尊雕像,是一位老革命家,孫中山先生,他穿著中山裝,端端正正坐著,似乎讓我感受到他對革命的獻身精神。
走進一扇青銅門,你可以看到美國著名雕塑家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雕像靜靜地躺在棺材上。導游說,孫中山先生的尸體在一個銅棺材里,棺材是在離地面5米的地下混凝土中鑄造的。我站了很久,默默的向老一輩的革命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