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心得的讀后感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孝道心得的讀后感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孝道心得的讀后感(優秀9篇)】,供你選擇借鑒。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篇1
對生養我們的父母盡一份孝道,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怎樣做才算孝敬父母呢?
首先是不應該纏著父母買東西。我常常看到一些同學死纏著父母,哭著讓父母給他們買玩具、買食品等。如果父母不答應,他們就會討厭父母。其實,父母不輕易答應孩子的要求,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如果我們一纏著父母要東西,他們就給買的話,就會養成一個壞習慣,那就是:想要什么,死纏住父母,總會得到滿足。這樣的結果只會消磨我們的忍耐性。因此,我們不應該纏著父母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其次,就是不能欺騙父母。有時我們做錯了事,有的同學怕受到父母的責備,就對父母撒謊。比如考試分數不理想就自己改一個理想的分數,再模仿父母簽字。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要知道,這樣就會養成經常撒謊的習慣,這樣的孩子,有一天惹出了大禍,等到那時,事實畢竟是用謊言掩蓋不了的。會使辛苦把你養大,愛你的父母傷透了心。
最后是我們應該高興地去幫父母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因為父母把我們養大很不容易,這其中的艱辛也許我們現在還不能完全體會到。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除了搞好自己的學習以外,就是多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事。
只有孝敬父母,多盡孝心,才能和父母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感情。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篇2
素以文明古國著稱的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其中,孝道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秀文化的精髓,閃爍了人性的光輝。各民族人民把尊老、敬老、愛老、養老視為傳統美德,其歷史地位和作用無與倫比。自古以來人民就把敬孝老人視為做人的道德基礎,提出“百善孝為先”,“孝德之始也”。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長在這個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每個生命從“呱呱”墜地開始,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父母的心。父母不僅賦于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成人,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愛、是言傳身教,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孝道學習心得體會孝道學習心得體會。
為了改善兒女的生存環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勞??伴著我們茁壯成長的是父母日漸衰老,頭發白了,背駝了,皺紋堆壘爬滿臉頰??兒女成人后相繼踏出家門,成家立業。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我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之后,特別是在撫養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艱辛、父母的無私偉大、不求回報的愛,“烏鴉尚知反哺”,然而,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回報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記,父母為了讓我讀好書而省吃儉用;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不能忘記父母的千叮萬囑。
孝德教育讓我真正懂得了如何盡“孝”?而不能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人生苦短,要懂得及時行“孝”。
“孝”分“小孝”、“中孝”、“大孝”,而“孝”的最高境界是行“大孝”,孟子曰:“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俗話說:“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只有孝敬父母者,才能懂得“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義,才能領悟人類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愛的真諦,才有可能在“老吾老”的基礎上將愛與善擴展到“人之老”,才有可能升華出大愛大善的崇高品格,一個社會,只有人人善待父母,才能使善良得以弘揚,關愛得以傳遞,溫暖隨處可見,才能不斷走向文明、進步與和諧。可見孝是世間一切美好品質的源頭,是“百善之先”。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說,“日三省其身”,我們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勉勵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錯誤,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陋室銘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房子簡陋,但是因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簡陋。個人品德是一個人的內在的涵養,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會因為人的貴賤貧窮,漂亮和丑陋而劃分,它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會發出它耀眼的光輝。
通過學習,使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過失及時的得以糾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的提高,我一定會以此為契機,把愛與善的種子撒遍人間。讓我們大家一起重塑道德靈魂,使人性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篇3
星期天,媽媽問我:“帶你去外婆家好嗎?”“好,好!”我拉起媽媽的手,“咱們快去吧!”我迅速換好鞋子,拽著媽媽就要走。坐在車上,我無心看窗外美麗的風景,只覺得:“路怎么這么遠呢?以往可是很快的,今天真慢呀!”
終于到了外婆家,我老遠就叫:“外婆!外婆”外婆連忙出來迎接我說:“喲,我們的寶貝外孫女來了!”“外婆,您最近身體好嗎?”“好!好!謝謝寶貝關心!”
外婆是開小店的,生意可好了,我想:今天我要幫幫外婆的忙!
于是,我對外婆說:“外婆,我來幫你做生意吧!”“喲,我們的寶貝真懂事呀!”外婆摸摸我的頭,欣慰地說。我立刻忙活起來了。一位又一位的顧客來這買東西了,有的買面包,有的買文具,有的買冰棍……我幫忙拿東西給顧客,外婆收錢。顧客多時,把我弄得忙不過來了,媽媽邊對我說這邊,那邊,一邊也幫忙拿東西,說來也怪,有時許多顧客會一起來,也真夠累的。沒有顧客時,外婆整理起柜子里的東西,我一邊看,一邊幫忙理,外婆說:“要經常把東西理好,賣掉的東西要及時放出來,哪樣東西賣到不多時要及時登記,進貨……”
看來,外婆每天從早忙到晚,一定很累,以后我要經常孝敬外婆,多幫外婆干活!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篇4
20__年4月20日,我們二龍中心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山東省親情教育系列活動辦公室主任、山東電視臺《天下父母》等欄目總導演、山東省天下父母文化傳播中心秘書長呂明晰《凝神聚氣共筑中國夢》的專題講座。在3個多小時的講座中,呂明晰老師圍繞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如何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孝道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最好行動等方面為我們全體教師上了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教育課。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孝道”一直被歷朝歷代深深重視,甚至被奉為“國之根本”。孝,作為中國傳統的道德準則,千百年來規范著世世代代,貫徹于萬戶千家。其內涵就是善事父母、尊敬父母。應該說,經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孝”是完全可以同社會道德融合的,值得廣泛倡導,大力弘揚。我覺得,如果把“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切入口和著力點,把中華民族“崇孝”的傳統美德植入到學生的大腦中,融于學校的德育體系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且能輻射到家庭和社會。試想,當父母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時,他們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此這般,間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將推動和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與進步。“百善孝為先,一切事情都應該從孝道做起。他認為“孝”是人格完整的基礎,有“孝”的人也有責任心,有擔當,知恩圖報。“孝”是成功的保證,有“孝”的人講義氣、有愛心,會得到大家的合力相助,能夠成就大的事業。
通過這次報告,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孝道”的真正含意,作為一名教師,我要把呂老師的這種觀念傳承給我的學生,讓他們都成為孝敬長輩的人,這樣才能做一個人格完整的人,才能讓大家看到“凝視聚力,實現中國夢”的美好社會。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篇5
深夜,我被一陣細微的聲響吵醒,勉強睜開生意朦朧的雙眼,看見媽媽大口喘著粗氣,柔弱的身子艱難的拖著地。
“媽媽,還是讓我來幫您拖吧,您去休息一會吧!”
“不用了,你明天早上還要上學呢,不要耽誤了學習!”
“沒事的,就當是給我一次鍛煉的機會唄!”
“好吧!”媽媽終于同意了,我激動的跳了起來。
我一把奪過拖把,學者媽媽的動作:貓著腰,胳膊一推一拉,一邊拖一遍往后退,遇著難拖的,我就會使勁按著地面,拖把在地上畫著一個個“小圓圈,”像孩子們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唉,真沒想到,拖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還沒拖到一半,我的眼皮就“打起架”來,腰也打起了“退堂鼓”可是一想到媽媽每天都是這樣過來的,她怎么就沒想到過偷一次懶呢?
想到這里,疲憊瞬間逃得無影無蹤,我重新打起精神,把地板拖得能映出人的倒影來,頓時,一陣自豪感油然而生。
躺在床上,月光透過薄薄的窗紗,照射在發著微熱的臉上,試問一下:你孝敬過父母嗎?你體會過這種快樂嗎?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篇6
早聽說鄰居王麗阿姨對父母不好,那是耳聽為虛,可這件事卻讓我眼見為實。
圣誕節的下午,鄰居王麗阿姨請我去她家和她女兒瑩瑩玩。王麗阿姨家的房子很大,裝修的很豪華。一進門,有一棵很大的圣誕樹,上面掛滿了彩燈,漂亮極了。書房里擺著電腦,客廳里擺著家庭影院和幾大盆名貴的鮮花,非常美麗。茶幾上放著進口的紅提子等新鮮水果,地上有3只波斯貓在吃著鮮魚。
王麗阿姨躺在沙發上,正在給懷里抱著一只小斑點狗喂牛奶。見我進來,一面招呼我坐下,一面忙著給她爸爸媽媽打電話:“爸爸媽媽,這個月我的錢太緊,不能給你們生活費了……”我聽了不免大吃一驚,沒想到她會這樣對待老人!她有錢養活寵物,卻沒有錢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生活費,真是見鬼了!
從王麗阿姨的家里走出來,我心里很不舒服。王麗阿姨的道德品質低下,看來不是大家虛傳的,她現在這樣對待自己的爸爸媽媽,自己老了以后,她的女兒會不會也要對她這樣盡“孝道”呢?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篇7
讀了這本《中華孝道故事》后,深有感觸,尤其是看了其中的《母愛是鐘》。
故事說:作者讀小學時,家境貧困,沒有鐘,每次都要到附近王麻子家看時間。一次,作者又去看鐘,王麻子讓他買個鐘回家看。作者回家后就放聲大哭,而他的母親卻說:“孩子,咱人窮志不窮,以后別去他家看鐘了,媽給你報時。”他上中學以后,時間就更緊了,每天天不亮就要步行到位于市區的二中上早自習。
母親這只“鐘”更是不知疲倦地工作,使他一次也沒遲到過。但是這位母親也有失誤的時候。一天夜里,天上陰云密布,星星始終未露臉兒,遠處胸肌有死絕了似的未叫一聲,母親沉不住氣了,忙催促他起床。他到校門口后,只見大門緊閉,原來才凌晨兩點。他就在馬路上來會不停地跑,直到天亮學校開門。放學回家后,母親聽完他的敘述,便摟住他哭了。第二天他放學回到家,一眼看到桌上擺著一支嶄新的小鬧鐘,他又看看母親,見她躺在床上,面色蒼白。原來是母親賣了血,買了鐘。他頓時鼻子一酸,淚水奪眶而出。
我感覺母親的一生確實如鐘,為了兒女長大成為有用之才,她一刻不停地奔忙著。多么偉大的母親啊!為了孩子,可以舍得一切,忍受一切,充當一切,包括為兒子上學做一只報時的“鐘”。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況生于我們的偉大母親呢?可憐天下父母心,兒行千里母擔憂。我以后一定要做一個尊師重教、孝順父母、團結同學的好孩子。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講究忠孝。這本書還講述了一個關于對老師尊敬的故事,就是給徐老祝壽。
徐特立是毛澤東青年時期的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即使在幾十年以后,身為國家主席的毛澤東仍舊對師恩念念不忘。他曾經說過:“徐老師我在第一師范讀書時最敬佩的老師。”
他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廣為流傳,用土壽桃給徐老祝壽就是其中一列。1937年初,適逢徐老六十大壽,也是主席工作最繁忙的一個階段。那時黨中央由保安遷來延安,毛澤東常常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1月31日晚,毛澤東又工作了整整一個通宵。到第二天黎明,警衛看他一夜沒有合眼,于是又一次請他休息。他說:“我顧不上休息喲,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今天是我老師徐特立的壽辰埃他也是大家的老師,我還要寫賀詞呢!”說著,他提筆為徐老寫了一封飽含情誼的長信。在信中熱情頌揚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而作為徐老的學生,毛澤東這樣寫道:“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您將來還是我的先生……”
寫完這封長信之后,毛澤東仍然顧不上休息,他連飯也不吃,就趕去壽堂親自將祝壽準備情況檢查了一番,知道每個環節都落實了他才放心……
老師把他們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我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多么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啊!他們是我最值得尊敬和愛戴的人!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篇8
孝敬正當時
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孝敬我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了我們,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們,做一個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諦!
自我們懂事以來,我們一直在學會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幫助別人、懂得尊敬師長……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過,我卻遲遲才學會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爺爺奶奶對我說:“你長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爺爺奶奶這么說,街坊鄰居也這么說,連老師們也都這樣的教導我們。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為什么我要孝順他們呢,父母用得著讓我們去孝順嗎?可是,直到這么一天,我才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要孝順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五年級,作業天天多的是滿天飛,真是怎么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業,我以做完勞動就立即快馬加鞭的趕回了家,開始奮筆疾書的坐了起來,媽媽慢慢的把飯菜拿進來,小心翼翼的放在書桌上,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關切的詢問我:“孩子,慢點做,先把飯吃了吧,等會兒給你泡杯茶,別心急,媽等著、陪著你。”我聽了這番話,頓時一股酸勁兒涌上我的心頭,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著飯。“十點了”“十點了”鬧鐘又叫了起來,我還在為三道題傷腦筋,這時,我已很困了。媽媽說:“你先去睡吧,我來幫你想把!”我直點頭倒在床上一忽兒睡著了。兩點整,我無意中醒了過來,看見書房的大燈還開著,心想:媽媽不會……
想到這,我沖了進去。只見媽媽靜靜地臥在書桌上,身上不時地打著冷顫,我二話沒說,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媽媽的身上,媽媽被驚醒了,說:“你怎么又起來了,我算出來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媽媽,一直強忍在心中的眼淚終于不禁嘩嘩的流了下來,我抽泣著說:“媽媽,你為了我,明天還要上班,你只是幫我想題,卻讓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著了,我……?”我一時間突然說不出話來了,媽媽卻笑著安慰我說;“我是你的媽媽嘛,當然要好好愛你、呵護你啦,傻孩子!”
我此時終于擠出一句話:“媽媽,我以后一定要永遠孝敬您!”我們就這樣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沒有松手!
孝道心得的讀后感篇9
昨日晚飯時分,姐姐帶著小侄女小侄子來到我家。小侄女說讓我幫她寫一篇作文,題目是《孝敬父母》。我起初訕笑著說:“不好吧,你們老師布置的作業,自己來完成比較好。”可是拗不過她的請求,為了照顧她,我只好惶恐著說:好,好吧。 我拿出紙來,思考了一會兒。于是寫出了下面的文章。有的人,窮盡一生,庸庸碌碌,工作的時候常常只顧著自己的事業,卻不知父母之愛遠比金銀來得珍貴。有的人早開心竅,慧根初具,知道這世上除了父母之愛是永恒的,其他都是過眼煙云,浮生幻象。
可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愚頑不懂事的人,怕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了。值得肯定的是,若要參透這一道理,必須有極高的智慧和悟性。佛典上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父母之愛如同一杯凈水,有的人能喝出甘甜的味道,有的人卻只是淺嘗輒止,根本體會不出什么來。 我們知道,母親經過分娩的痛苦才使我們得以生在世間。我們如同一株小樹苗,被慢慢的呵護,慢慢的培育,慢慢的關愛。父母為我們拔去周圍的荊棘,放在陽光充盈的地方,不容許我們受到一點點的傷害。照料我們,使我們遠離危險。
孩童的時光,溫和的陽光灑在院子里,樹上的鳥兒也在老槐樹上上躥下跳。我們是否在母親的懷中,半酣著曬太陽,聽她講過去的有趣的故事?那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曾經是家中寶貴的物品,載著母親的夢,叮叮的鈴聲,同學們三五成群,在鄉間的路上,歡快的談論著各自的理想,度過他們青澀的少年時光。當母親和父親相遇,當父親捋了捋母親前額的頭發,溫和的笑,滿眼都是璀璨的星光。當我們知道他們有這么美好的過去。我們也都感動。他們也有幼稚懵懂的童年,也有活力青春的壯年。在未知的將來,也會有垂垂老矣的時候。 而我們就要擔當起我們的責任。年齡在成長,責任也在成長。 當我們的父母激動于于我們的每一個成績,當他們把巧克力糖放入我們的嘴中,以示嘉獎時,我們無疑也醉心在父母的關心中。當處理人生的問題時,他們告誡我們,提點我們。謹慎,自由。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當母親為了做一道你喜歡的菜肴,琢磨半天,到處求教和打聽。
當她從嗆人鼻息的廚房中端著菜出來時,你也許很高興。可是你沒有注意她已不像年輕時,皺紋深刻在她的眼角,她的眼睛已渾濁,她也許沒有城里媽媽一樣有著寬裕的生活,沒有耀眼的珠寶,沒有華貴的衣裳。生活如同千斤磚石壓抑在心頭,可是她還是任勞任怨地操持著這個家。難道我們還能不屑一顧,熟視無睹?我們應該行動了,孝心無價。因為人是很容易衰老的,也是很容易慢慢記性不靈,行為遲緩,需要照顧的。理所當然的,我們這顆樹苗長大了,也要懂得為父母這顆漸漸老去的樹遮風擋雨。風霜的欺壓,夏雷與冬雪,這棵老樹,有了我們的保護與照顧,有了我們的回報和感恩。應該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快樂。要懂得,我們的生命由父母中來,自然也要守護他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