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00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現身兒時在百草園的快樂生活以及在三味書屋的無聊乏味,其鮮明的對比令人深思。 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00字【篇1】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一部佳作,《朝花夕拾》。這本書大家應該也不陌生。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寫了魯迅小時候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無憂無慮的生活,在百草園里聽著蟬的歌唱聲,抓著蟋蟀,時不時翻開斷磚來,有時還會遇到蜈蚣和斑蝥,想象一下,如果用手按住它們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煙霧。三味書屋是魯迅學習的地方,他在那里讀書,練字。他的老師對他十分嚴厲,正所謂嚴師出高徒。
讀完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我讀懂了魯迅學習為什么那么好,不是一味地學習,而是要多實踐,他在百草園里學習了很多天然的東西,不會想我們現在那樣在家里宅著。大自然他本身就是一本書,只要讀懂了他就好比走向了成功的大門。在三味書屋里和他的同學們一起做游戲這些都是只有實踐才能學好的道理。
讀書能使人懂得許多知識,讓我們一起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的翱翔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00字【篇2】
從童年轉瞬已成少年,童年時嬉戲的影子不見了,只聞房中瑯瑯讀書聲……
成長的歷程,大家都是有的。魯迅的童年時光確實快樂,后院的荒園,被魯迅莊重的命名為“百草園”。泥墻根一帶可謂暗藏無數珍寶,魯迅在那兒翻斷磚、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真算是童年四大趣事。長媽媽口中美女蛇的故事更是讓魯迅好奇,為百草園田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更令我神往,也是魯迅最愛玩的,就是雪地捕鳥,想想就愿親自試試,引了鳥來,可有各種顏色,體態又各不相同,如若是我,是不忍將它們套住的。可惜,時光荏苒,快樂總不是永遠的,私塾里的孩子們總能竭盡全力相處花樣玩的。
感覺當時的私塾太嚴,遏制孩子玩的天性。我們現在一聽到下課鈴聲,就投奔到草木蔥蘢的操場上,捉蟲子、躲迷藏,在寬敞的校園里追跑,到密林里探秘,偶爾在角落里會發現小貓小狗,大家不時分享著新的發現。
樂趣當然得有,更要有童真的心發現世界的每一點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00字【篇3】
無論何地,所有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科學的教育,都能感受到童年的快樂。
這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認為最值得人們回味的。
當然,魯迅先生描寫百草園的方法卻讓我獲益頗多。例如:魯迅對百草園的描寫不僅細致入微,但卻不顯得散,因為他是按層次描寫,使人理所應當的進入情境。另外,他用了多種感官,有看到的、聽到的還有問到的。正是這樣,人們不僅感受到了百草園的生機,更贊嘆魯迅先生的高明。
通過讀魯迅的文章,不僅有文學上的收獲,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洗掉現代的虛偽,重新聽聽最真誠、最感人的東西;重新感受人類的智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00字【篇4】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采摘野花野果,與伙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 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著。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里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00字【篇5】
三味書屋,是一個讓人討厭的地方,跟百草園來相比較,三味書屋真是個爛地方。然而老先生我自認為還是不錯的,因為還是實事求是,并沒有什么不懂裝懂。三味書屋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好的是可以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知識,不好的事把我們“捆綁”了起來。
但是一個給我們小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地方,一個給我們帶來痛苦的地方,魯迅先生為什么要寫在一起呢?
實際上兩個地方是通過明顯的比較,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寫出了小孩子們對于三味書屋的厭惡。這只不過是我自己的認為,可是我也認為有另外一種想法,就是寫和統一的方式。寫出了在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中也同樣對于讀書的追求。但是仍然不知道魯迅先生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想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00字【篇6】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采摘野花野果,與伙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著。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里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向往著,無論現在能否實現。讀過文章后有了許多感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00字【篇7】
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讓我體會到了百草園的景色宜人,還讓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在百草園中的快樂和在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
魯迅在百草園生活久了,便與百草園有了感情,得知父母要送他去讀書時,魯迅還以為自己犯了什么錯,他并不想去讀書。
來到了三味書屋,拜見了先生。他也許愛上了這里吧!雖然說在這里學習枯燥無味,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并且教書的先生很嚴厲,不許問課外的知識,以致魯迅想問先生“怪哉”都不可以。但學的多了,便可以學習新的知識,這也是讓魯迅覺得唯一有樂趣的地方吧!后來,在早讀的時候,剛開始學生還大聲讀著,過了一會兒竟然沒聲了,只剩下先生自己在讀。魯迅說,他經常這時畫畫,最后學的不怎么樣,畫技倒是長進了不少。
這告訴了我們:玩很重要,但學習又何嘗不是最重要的呢?無論怎么玩,學,還是要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