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
《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的著作,講述了1344年至1644年關于明朝的歷史,主要是對官場政治斗爭、戰爭等方面的描寫。 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精選篇1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并帶領著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么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是啊,我想鐵鉉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不需要我們去著想,但是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未來著想。就像外國文學家說的那樣“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為一旦我們沒吃的了,就會餓死。不說保衛國家,就連自己的命都沒了,還談何國家?
或許等我們擁有這個信念之后,我們的人生路會越來越順暢的!
《明朝那些事兒》關于讀后感300字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精選篇2
暑假在家看了一本叫《明朝那些事》的一本書,這本書使我如癡如醉。作者是當代明月,他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古人原無異于今人,真能深入古人的情境和內心,歷史就活了起來。但是他并不滿足于此。畢竟語言的表現力是有限的,于是輔之以圖、以表、以“參考消息”,使讀者憑文字冥想的形象,情景,得以直觀,使錯綜復雜的人物事件得以曉得。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朱元璋的一生,他從放牛一直到做了皇帝,這是一個多大的變化,從一無所有,連父母的棺材都買不起,到后來整個國家都是他的。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他聰明好學,機智勇敢和付出無數的血水和汗水才能擁有了一切。如果沒有當中的一點,就可能沒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所以我們要像朱元璋學習,才能有所成就,創造大業。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精選篇3
從這套書中,實在能學到太多東西。書中,于謙、王守仁之所以能名垂青史,正是因為他們顧全大局,做人清廉端正,有勇有謀;朱佑樘能成為明代一大明君,因為他重用能臣,關心百姓,遵守制度;像左光斗、楊漣這樣在奸臣面前寧死不屈的.人,也將終究永垂不朽。他們的品行深刻地影響著我,讓我明白只有像他們一樣刻苦研習、勇于擔當、克勤自檢、廉潔奉公、忠貞愛國,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而像魏忠賢、劉瑾這樣的人,也會被人們記住——只不過他們是遺臭萬年。明朝讓我最討厭的官,就是像魏忠賢、劉瑾、王振那樣的太監,因為他們作為皇帝身邊的秘書,權力極大,卻占用國庫資源、迫害百姓與忠臣、亂指揮軍隊,害國害民。
看這套書,就像眼看著一個王朝從誕生到滅亡。1368年,它能站起來,因為它有一個卓越的領袖——朱元璋;途中經歷了無數風雨之后最終慢慢走向了衰亡。這并不是因為明末皇帝昏庸,而是大臣因小失大埋下了禍患的種子——那位大臣作為邊疆守將,他卻把不少要塞地區拱手讓給了他的女婿,努爾哈赤。1644年,一代王朝因此落幕。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精選篇4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了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主要是以史料為基礎來描寫大明王朝的故事,并且還加入了小說的筆法。
這本書讓人讀起來覺得很幽默,不像有的文章故作高深,因此我讀起來印象很深刻,至今我還對那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其他小人物的命運念念不忘。同時這本書還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讓我對那時的歷史也了解了很多。
歷史其實是很精彩的啊!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的很好看,這樣的歷史書,里面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娓娓動聽的講述,必將使您欲罷不能!
奸猾和忠誠,精明與腐敗,墮落與光明,讓我們一起在“明朝那些事兒”里探索吧!
歷史其實是很精彩的啊!很精彩的啊!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精選篇5
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朝代分別經歷著建、興、亡。想想五朝的勇將明君,想想宮中的風起云涌,再想想塞外的戰火連城,我不由得愛上了歷史,捧起了據人們說似小說般的歷史寶典《明朝那些事兒》。
一翻開《明朝那些事兒》,我便被開頭的朱元璋檔案吸引了,如:朱元璋,又名朱八八、朱重八,人生歷程:農民、乞討、撞鐘、造反(這個猛)、皇帝。僅幾句話,幽默無比,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而且這套書不像其它歷史學家寫的書,故作高深,其實什么也不懂。而這套書的作者就不一樣了,用大家的話來寫歷史,完全打破了看歷史書犯困的現象。該幽默的地方會讓你笑得停不下來,該嚴肅的地方會讓你屏住呼吸。這也是這套書的奇妙之處。
讀完這套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歷史原來也是十分有趣的。洪武年間的功績,永樂大帝的神武,王守仁的智慧,魏忠賢的奸詐,朱厚照的昏庸,朱瞻基的開明,這些人物性格特點深刻在我心中,成為了對興亡的明朝永久的回憶!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精選篇6
爸爸的書架上有很多書,最近一套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書吸引了我,通過這套書,我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書中寫了明朝16位皇帝,在位最長的有48年,而在位最短卻只有一個月,其中有一位皇帝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他是誰呢?他不是開創了大明王朝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也不是組織鄭和七下西洋的永樂大帝,更不是在位時間最長的萬歷皇帝,他是被人們評價為“既是一個好人,又是個好皇帝”的明孝宗——朱祐樘。
雖然他36歲就去世了,但是他為人寬厚仁慈、勤于政事,努力收拾老爸留下來的爛攤子,讓大明帝國重新走上了正軌。而且他對老百姓也非常的好,通過一系列的整治,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受到了大家的愛戴。
讀了這套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生命的長短,而在于你這一生做了多少對社會有益的事!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精選篇7
這本書,讓我懂得事物是有使用期限或者叫生命周期或者叫氣數的,明朝就相當于一個公司,到后期無論崇禎帝怎樣努力也最終走向了倒閉,只能說氣數已盡!但是,我要向崇禎帝致敬,他是個好皇帝、一個明君,一個堅持不懈和肯負責任的人。然而,什么事物是沒有期限的呢?我認為是思想,例如,王守仁的心學:"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讓我用楊慎的《臨江仙》來表達我最后的心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