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中學生讀后感300字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也可以很好看!他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不息、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精神! 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明朝那些事兒》中學生讀后感300字精選篇1
最近,班里《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特別火,聽同學說好看的不得了,我經不住誘惑,也買了一套看。
這本書語言風趣幽默,時不時蹦出來點《三國殺》之類的小插曲也讓人覺得十分親切,這才促使我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看完了整整7本。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了明朝從太祖皇帝朱元璋38年登基到年清軍入關,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興衰,在這條長河中有于謙、楊漣這些忠臣,有死太監王振、魏忠賢這些奸臣,有浙黨和宦黨、東林黨和庵黨的明爭暗斗,有嚴嵩和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的首輔之爭。
在忠臣里,我最喜歡于謙,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會背“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可當他站在城樓上決定與也先決一死戰的時候他還是沒帶兵打仗過得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我想敵眾我寡,于謙絕對不會贏的。可是當他報出自己的作戰計劃時所有人都團結一心,最終大獲全勝,也先不知道,這叫決心和信念。
在皇帝里我最喜歡朱元璋,從一個幾乎一無所有的貧農到建立了27年的王朝的明太祖。把元朝的領地一點點的收入囊中,最后建立了明朝,表現出了他過人的能力。
《明朝那些事兒》中學生讀后感300字精選篇2
一口氣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六》(簡稱明六),有感而發,不吐不快。
明六主要是寫了張居正死后,萬歷十年(1582)至天啟六年(1626)朝廷中發生的政治、權利爭斗,邊界的入侵,百姓的生活。主要描寫了東林黨的崛起和覆滅,魏忠賢的陰謀及勢力的擴張,努爾哈赤的強大和對明朝的入侵,最后以袁崇煥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寧遠大捷和努爾哈赤的死亡作為結局。
明六已經是才子當年明月的第六部作品了,風格不改,幽默、耍寶、充滿智慧,雖然已經沒有初次拜讀明一的驚艷,沒有其后五部的嘆為觀止,但是出于對明朝系列發自肺腑的喜愛,還是對明六充滿贊賞,對作者充滿欽佩。
讀完明六,相比前五部,感覺能讓人記住的可圈可點、才華橫溢、名垂千古的名臣、名將明顯少了,不是作者的寫作枯竭,而是——真的沒有了,明末那些像楊一清、李東陽、徐階、張居正等那些很牛很牛的人死光了,接班人要么是天資平庸要么歷練尚淺,況且朝廷面臨前所未有的黑暗:作為老板的能力太差,奸佞魏忠賢等的素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空前絕后的低。沒有很牛很牛的能力,想在這樣一個亂七八糟、妖風肆虐、黑暗無比的時代明哲保身、肩負重任,幾乎,是不可能的。
《明朝那些事兒》中學生讀后感300字精選篇3
《明朝那些事兒》以前在我家書架上是灰塵覆蓋,臟的仿佛是一本本古書,可自從2月至今,這本書已經被我讀了不下10遍了。
說句老實話,我是很佩服當年明月的。翻遍全書,除了短短幾句話簡介,便全都是內容了。作者并沒有像某些作家借助任何名譽、頭銜、聲望所帶來的光環效應,倚老賣老,胡亂幾筆完事,當年明月這是真本事,不然為何會有上千萬的“明礬”?這部作品的幽默風趣,沖破了“史學作品都浮躁無味”的牢籠,讓人感覺耳目一新,自然受人歡迎。
整部作品不僅讓人發笑,而且不失嚴謹,結構緊湊,不知不覺中便會融入書中。看到朱元璋沖擊著腐朽的元王朝,一步步走向成功時,我在心里暗暗為他叫好;看到方孝孺寧死不為朱棣寫登基詔書,最終被滅十族時,我為他的所作所為而感動;看到楊繼盛死劾嚴嵩、嚴世蕃父子,為徐階的勝利作鋪墊時,我佩服他的品格;看到楊漣冒死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敬佩之余更多是對他命運深深的擔憂---我在當年明月筆下的海洋暢游,每暢游一次,對他的佩服就加深一分。
《明朝那些事兒》中學生讀后感300字精選篇4
用了整整兩個月時間,我終于把《明朝那些事兒》(1-7卷)全部讀完,簡而言之,《明朝那些事兒》是一套可讀性很強的書,作者用通俗、幽默的手法、再加上自己的觀點描述了明朝從開國到滅亡300年的歷史,歷史是很精彩的,但把歷史寫的很精彩的人很少,《明朝》是一本好書。
“以史為鏡,可以知進退”,但讀完本書后,發現盡管人們的生活、科技、觀念、衣著變了,但規律依然沒變,該犯的錯還在犯,政治斗爭仍在繼續,鬧獨立的依然在鬧獨立,仿佛是一個輪回。互聯網20年也許只是一頁紙,中國IT巨頭也許有一句話,盧松松博客都不值得一提。
300年的官場沉浮與科舉制度,就像現在的公務員與高考一樣,趨之若騖。整天吵架扯皮的大臣,整天內部折騰,拿錢不辦事的欽差,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現代翻版。
《明朝那些事兒》中學生讀后感300字精選篇5
《明朝那些事》是一冊書,共有9本,用趣味的語言類描述了明朝的歷史。在第四部書《粉飾太平》中,從楊廷和到張璁,到夏言,到嚴嵩,再到徐階,為了爭奪內閣首輔的官職,勾心斗角、互相殘殺、同室操戈,再把對手殺死,歡呼雀躍不久,又被后來者弄得和被自己搞垮臺的人一樣,不是流放充軍,就是斬首示眾。我想問,這樣的爭奪有什么意義呢?無非就是一種結果:家破人亡。為什么人們會這么瘋狂的追求權力呢?權力,這個誘惑人的東西究竟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魔力,使人瘋狂?人,是有欲望的,而有些欲望是實現不了的,實現不了就需要權力,所以人們就瘋狂的去追求利益、權力,所以才會有這些悲慘的后果。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思考嗎?
我們是要有適當的欲望的,可過多的欲望就會變成貪欲,就像一個氣球,不斷膨脹再膨脹,但最終還是會爆掉,一切功名化為泡影,身敗名裂。所以,為了前途,我們要適當的克制自己的欲望,本本分分地做人。
《明朝那些事兒》中學生讀后感300字精選篇6
《明朝那些事兒》用白話文娓娓道來明朝歷史的點點滴滴,語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細細讀來,卷卷有收益。作者能把晦澀難懂的正史寫得這么生動有趣,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文采、毅力和恒心。
第一卷的主人公就是朱元璋,從他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是:每個人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心,但殊不知,每個人最最堅強的地方也是心,重要的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讓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讓我們心的力量變得強大。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后,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朱元璋正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沒有被痛苦失敗擊倒,而是化悲痛為力量,成功的將自己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而陳友諒失敗的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么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先進的武器,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
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把生命中的磨難視作寶貴的財富,正是它們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堅強了我們的心靈。
《明朝那些事兒》中學生讀后感300字精選篇7
翻開《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頁,我就隨著作者來到了1344年。朱元璋從一個吃不飽飯的和尚,通過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朝代——明朝。明朝從創建到滅亡經過了三百年。這本書對明朝17帝,和其他王功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對戰爭、-政治、當時的經濟政治制度等用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進行了細細的描述。
在書中描繪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臨危受命敢當大任的名將李舜臣,是死不退、以身殉國的老將鄧子龍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家稱為“海青天”的海瑞,百姓們為了能見“海青天”一面,可以千里迢迢從外地趕來,磨破了十幾雙鞋,徒步趕到京城。海瑞兩袖清風,廉潔公正,想到的事就義無返顧的去做。最后他因為直言犯上,被罷官。抄家時家里只有幾件補滿補丁的破衣服。在百姓的心中:海瑞就是一位能為百姓著想,不屈服于的好官。
這套書作者寫得也非常有特色,不像以前看過的歷史書,都枯燥、看不懂的。它簡單、易懂、語言幽默,情節生動。作者還時不時的調侃幾句。原來歷史書也可以這么好玩、好看,真可謂是輕輕松松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