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讀后感1000字
著于西漢中期的《史記》,一直是我們了解劉邦與項羽那段金戈鐵馬、爭霸天下的歷史的教科書。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劉邦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笔菨h高祖劉邦晚年在衣錦還鄉之時,與舊友故知、父老鄉親,開懷暢飲時,擊筑而唱的詩句。而這句氣勢磅礴、流傳至今的詩句,既體現了劉邦的思鄉悲情,又突出了他作為一代天子的豪邁氣節。
著于西漢中期的《史記》,一直是我們了解劉邦與項羽那段金戈鐵馬、爭霸天下的歷史的教科書。
那樣一本厚重的歷史典籍,對于我們大多數普通的讀者來說,閱讀起來會顯得格外的費力。對于當中記載的歷史資料的完整性,以及歷史事件的真實可靠性,我們都無從考證。
而一位來自日本的學者,通過自己的廣泛涉獵、深厚的歷史學研究功底,加之結合了《史記》《漢書》等傳世文獻,以及睡虎地秦簡、居延漢簡、伊灣漢簡等考古發現,為我們呈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精彩歷史,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那位叱詫風云的漢高祖劉邦。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書《劉邦》。
這位日本學者就是——佐竹靖彥。
劉邦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帝傳三世,武代李興"這句話是李淳風觀天象得出的一個預言,是說李唐王朝在第三代高宗之后,武氏會取而代之。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長安城中出現了"太白(星)屢晝見"的天象。太史據此占卜得出了一個"帝傳三世,武代李興"女主昌(盛年)的卜象。早年,長安城中民間又早就流傳著一種《秘記》,說道:"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然而,不管是預言還是民間流傳,最終都以鐵定的事實驗證了這句話的真實性。
作為太史令的李淳風真的有如此神技?即便精通天象,但是能夠精確到姓氏,這確實是天文學界的絕技,哪怕放在科技遠超當時的現在,也沒有哪項科學或天文學能夠解釋這種預言。
所以,我們無從得知預言的真實性,也無法判斷是否為武則天稱帝后為鞏固皇權而試圖篡改史書記載?
然而這些流傳卻成為了歷史的最神秘之處,就像李淳風的《推背圖》一樣神秘。
同樣的手法更早見于西漢,楚漢鴻溝界,最后屬劉邦。在《劉邦》一書中,佐竹靖彥詳細描寫了,西漢統治者如何將這一手法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劉邦》作者:佐竹靖彥,中國史學者、東京都立大學名譽教授,首都師范大學交換教授,北京大學客員教授、清華大學(新竹)講座教授,國際學術雑志『中國史學』編集長。
劉邦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對于陳涉,吳廣起義、懷王之約、鴻門之會、西楚霸王項羽等等這些歷史事件,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而作為一位日本學者,想要清楚了解這段歷史,還要全新演繹,沒有孜孜不倦的精神,是無法著立成書的。
《劉邦》并沒有僅僅只是把《史記》中的相關記載漢高祖的文獻復制給讀者,而是通過深入的研究,親臨歷史遺跡,并結合眾多考古發現,完整呈現出那段撲朔迷離的歷史樣貌,并透過史籍異文的蛛絲馬跡,探究到事件背后的真相。
作者的海量閱讀功底、深厚的文獻考究能力,所參考的文獻資料高達68部,更加增加了本書的真實性與可讀性。
另外,本書還從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探討了秦末任俠社會的基本概況、泗水系月牙形水鄉山澤地帶的地緣政治、劉邦集團的構成與發展等學術課題,并對眾多歷史細節做了精到的考證。顛覆既有認知,頗具啟發性。
劉邦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劉邦》是10月份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北京聯合天暢文化傳播公司發行的一本新書。全書共33萬字。上架建議是:傳紀,歷史。
但本書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教科書,并沒有歷史書的那種枯燥乏味的陳述,而更多的是有趣的歷史故事,讓讀者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洞悉那段歷史,了解那個大漢天子。
正如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老師對本書的評價一樣:基于《史記》《漢書》的記載,超越《史記》《漢書》的局限。立足秦漢之際的整體格局,俯瞰中國古今的通貫眼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劉老三,再現出一個立體的漢高祖。
合上書本,偃旗息鼓。金戈鐵馬已然消逝,千古風流人物如影如幻。
推薦閱讀。
題外話:本書的排版略顯不足。特別是《目錄》部分。整體居中對齊真的很好看嗎?似蛇如水,給人一種不夠嚴謹的感覺?;蛟S我有輕微的強迫癥?
書中的插圖也略顯小氣,都是小圖居多??梢姵霭娣较Ъ埲缃?。
以上幾句權作調侃之言,不喜勿噴哦。
劉邦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佐竹靖彥,1939年生于日本大阪。1962年畢業于京都大學文學部。文學博士。歷任岡山大學講師、東京都立大學助理教授、教授,現為該校名譽教授。曾為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巴黎第七大學訪問教授、紐約市立大學、北京首都師范大學交換學者,北京大學客座教授。著有《唐宋變革的地域性研究》《中國古代的田制與邑制》《梁山伯》等,編著《中國史學的基本問題》(全4卷),譯著《元の大都》,并主編國際學術雜志《中國史學》。
初看此書,對于一位日本學者能講透中國歷史,而且還是公元前的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我是持懷疑態度的。不管怎么說,本國的許多歷史學家都未能講透秦末漢初的那段歷史,他一個日本學者能行嗎?
但是,細細讀來,從開始的懷疑,到逐漸的接受,再到最后的暗自佩服,不得不說,我為我最初的無知感到萬分羞愧。
作者看似不經意的敘事手法,卻能讓讀者跟隨他的指引,一步一步深入到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有書中的目錄為證,你我可以窺見一二:成長經歷、性格與為人、從少年到青年、沛縣亭長、結交夏侯嬰、到咸陽出差、與呂雉的婚姻……
細心的讀者一定也注意到了,作者的敘事手法。沒錯,作者以人物為線索,以劉邦的出生、少年、青年乃至老年為整本書的時間線,詳細為我們講述了劉邦在各個年齡段的傳奇故事,為我們雕刻出一位全方位的、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漢高祖。
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在本書中主要致力于解讀在時間與空間上既多元又統一的中國歷史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