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上善若水讀后感800字
上善若水用禪語講就是善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上善若水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生上善若水讀后感800字篇1
1、背街的燈光
不久前我旅居外地,暫住在一條并不熱鬧的街巷里。那時很貪玩,回來時總是接近午夜,整條巷子都墮入了黑夜,唯有角落尚存一絲光亮。也許是習慣深夜工作的人,我想。我們夜夜經過,夜夜都可以看到那樣的燈光。可是我曾多次踮起腳望向窗內,屋里卻空無一人,這著實讓人費解。后來的某一天,我們直到凌晨才回來。在巷口就看到了那熟悉的光亮。在黑色的夜空下特別乍眼,不同的是多了兩個人,一輛木板車,是城市拾荒者用的那種。
我故意把腳步放得很慢,看他們借著唯一的亮光,吃完了手里的饅頭,緩緩推車離開,才看放開步子。我忽然發現,就在這時,那燈也熄滅了。站在暗處,剎那間,我的思緒停了下來。我突然明白那燈光的含義。不禁感嘆那戶人家的善良。在這大都市里,闡釋了人對人的關懷,在以無言的方式進行。用不著太多的付出,平靜如水,驚不起太多波瀾,可一旦讓人記起來,總會覺得心上淌過一股暖流。
2、火鍋店的“篝火晚宴”我們家人習慣在冬天去吃火鍋,外面很冷,但我們卻在屋里,圍著熱氣騰騰的鍋,聊得很開心。那時,火鍋店總是非常熱鬧。
記憶中也有這么一家火鍋店,店主是一對年輕的夫婦。那時這條街上的行乞者很多,整條街上,偶爾會有幾家飯店拿給他們一些剩菜剩飯,只有這對夫婦,總是拿給那些行乞者十分新鮮的食物,我幾次路過,都看見他們平靜地微笑著。我想,他們并不需要回報吧?!后來,這條街意外失火了,整條街被迫舉行了“篝火晚宴”。我站在圍觀的人群中,看見一群乞丐沖進火場,搬出了年輕夫婦家的大部分液化氣罐,而其他店鋪則在火中化為灰燼。
總會有人記住你的善舉。
初中生上善若水讀后感800字篇2
世界上最柔的,莫過于水。在人們眼中似不堪一擊的它,卻能穿過最堅硬的“阻礙”——巖石。俗話說:“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古人修習武術強調“剛中帶柔,以柔克剛”,而水則以柔克物,卻也以柔納物。
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它可以容江河,容湖泊,容溪流,甚至于洼地。一滴墨滴入水杯中,杯中的水立即變黑,可當你將其滴入大海時,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海依舊是那么藍。這是因為二者的胸襟不同啊!
水,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污濁。它處于深潭之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實際上深不可測,它以其涓涓細流,匯成海,胸懷萬物而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講的是要處于低位,也就是啟示我們要謙虛謹慎。“呂蒙正三度為相,不記恨譏諷過自己的人”,清朝康熙年間六尺巷:“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是當年秦始皇。”古人的胸懷如此,作為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太過于計較,讓一讓,又何妨?讓出自己的風度,讓出對他人的包容,讓出對萬物的厚德。
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還要保持謙虛謹慎,以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作文//Www.ZuoWEn8.Com/,寬廣的胸懷來承載,包容萬物,不正體現了老子“上善若水”的思想嗎?
厚德載物
“厚德載物”指君子的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一個有道德的人,應當像大地一般,寬廣厚實,像大地那樣滋長萬物。
有道德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只局限于有智商頭腦靈活的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天賦超常而沒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真正的智慧總是與謙虛相連,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樣寬厚。淺薄的嫉恨和無知的輕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勞動的體現。人們常說:播下行為的種子,你就會收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你就會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你就會收割一定的命運。“聞雞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何不將“厚德載物”的行為付諸實踐?
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文化氛圍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曾經的樂話少了,曾經的美景少了,現在的我們也許失去了一顆平平淡淡的心。我們需要像水一樣的平靜,需要與世無爭的恬靜生活;我們需要有水一樣的從容,付出卻不曾要求回報的精神;有大地一般廣闊的胸襟。張愛玲曾說,“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對別人的寬容,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寬容。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值得力薦、學習!
初中生上善若水讀后感800字篇3
善心是道德路上的一泓甘泉,而我們卻常常在庸碌的腳步中將它忽略,一路忍著干渴。
善心是忠貞的精靈,它歌唱愛,贊美中不帶虛情假意,把幸福送給悲哀與眼淚的塵世,歌聲飄滿人間,沒有歌詞卻永不消逝……它像鮮花一樣婀娜多姿;像流星一樣閃爍璀璨;像秋天的山野般五彩繽紛……
行善是大智,善舉是大德。
還記得《買火柴的小女孩》那個赤足可憐的小女孩嗎?饑餓,寒冷,慘罵,痛打……那微弱的火光,仿佛背離了自己的靈魂,為這個行將消逝的冬天唱著最后的,最凄美的生命之歌。為什么讓我心痛的是這捉摸不定的長夜中無邊無際的寒冷,是世間無情還是人生殘酷?那一雙救濟塵世牽動愛心的溫暖大手究竟在何方?
還記得那是一個凜冽的冬夜,我看見一個十多歲的女孩背著一個一兩歲的弟弟蹲在街道一個晦暗的角落,橘黃的路燈疲倦地掃過他們骯臟卻純真的臉,襤褸的衣衫剪下一個個貧困的影子,真是可憐的孩子!天吶!他們在吃路邊的剩飯!不一會兒就來了許多人圍觀,有西裝革履的紳士,也有氣質高雅的貴婦,還有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他們感嘆,他們無動于衷,也許是都市的繁華而讓人們覺得這有礙市容,所以很多人都在對他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向他們投去鄙視的眼光。這時,走過的是一個滿頭銀發的老奶奶,她蹣跚著,她摸索著拄著一根冰涼的竹棒,小女孩的眼前一下子亮了起來,用顫抖的雙手抓著老奶奶的雙腳:“奶奶,我……我餓!”老奶奶緩緩地用她那飽經風霜的手從補丁的口袋里一疊皺皺舊舊的五毛,一元,兩元……“來,孩子去買點好吃的。”女孩還沒來得及感謝路人甲就嘲笑說:“喲!這奶奶是瞎子呀!我看是傻子吧,把這點養老的錢都給別人了!”老奶奶淚眼閃爍:“我是瞎,但心不瞎!”那女孩猛地一下就跪在了老奶奶面前牢牢抱住了她面前這位大恩人,老奶奶慈愛地摸著她的頭:“走,奶奶帶你們倆回家做好吃的去,我就是再窮再苦也要把你們撫養成人。”這年過半百的老人背影漸漸在黑夜里遠去卻突然高大了起來。
寒風呼嘯,繁華的大街上霓虹燈閃爍迷離,這是一個溫暖的冬天,即使只有幾度的氣溫但我依舊會揭下帽子撲涼,此時此刻我的血液在奔騰不息………
上善若水,善的力量如同水一般巨大,包容了貧窮,苦難……….
初中生上善若水讀后感800字篇4
被譽為“中國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經>>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備最好稟性的“人”象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質最接近于“道”。居處適應任何之地,心胸沉靜高遠,待人真誠友愛,說話言而有信,為政謀求清平,處事能方能圓,行動善擇時機。正是由于不與人爭的美德,所以永遠也沒有過失。
這篇文章雖然表面上是對水的頌歌,但實際歌詠的對象卻是具備像水性那樣高尚品德者的人。文中七個“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啟發,對有關水德的進一步寫狀,介紹善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
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這是因為水具有其它萬物所沒有的獨特的幾種稟性。
其一、 水能滋養萬物生命。它能使萬物得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如古人所說:“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辭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盡管它是生命之源、滋養萬物,但卻從不居功自傲,更不會占據高位,把持要津,而總是默默無聞的處于眾人不愿處的低位。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贊譽!
其三、水能以柔克剛。水性盡管溫柔,柔弱,但這種溫柔會聚集巨大的能量,變得異常剛烈。俗話說:水滴石穿。此非力使然,恒也。正是它不舍晝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樣堅硬的物品擊穿。
其四、水能因勢而變。水能至靜——水平如鏡、至潔——晶瑩剔透,但也能至動——奔騰不止、至濁——混濁不清,總是處于一種變動不居的狀態。所以蘇軾說:萬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隨物賦形。正是水這種變動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潤萬物,并且一路流過沖走許多污垢,蕩滌人世間一切污泥浮塵。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質,不僅老子愛水,而老子的學生孔子也喜水,每見大水必觀焉,并發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逝者如斯”的感嘆!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水也一樣,既能載舟、亦能覆舟。既能利萬物,可一旦洪水泛濫又會生靈涂炭,摧殘生命。故常有洪水猛獸、水火無情之說。老子在文中也只是認為水德“近于”而不是等于道。既便是具備高尚品德的人也一樣,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對當今世人來講,老子講的一連串人生哲學的行為準則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樣要求實在太難、太苛刻了。不過可成為我們立身處世的典范,完善的人格也應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我們做事做人當如水,不但做有利于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愿意去眾人不愿去的地方,做別人不愿做的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盡其所能地貢獻力量幫助別人,而不要與人爭功爭名利。
總之,“上善若水”的意思就是人的修煉與品德最好要像水一樣。我們為人處世的要旨,就是要領悟老子那振聾發聵的不朽名言:夫唯不爭,故無。只有奉獻不爭,才能沒有過失。這就是我們讀“上善若水”最大的啟示。
感悟:水有形卻無憂。誰也不能說清水的形狀,我們把它放在什么樣的容器里,它就是什么形狀。它柔弱的好像沒有自己的性格,好像誰都可以任意欺負它。壘個水壩攔它,它就靜止不動。拿斧砍它,它也靜靜的承受卻不受傷害。把它灑向空中,它就像珠子那樣圓潤的飄散開來。它遇熱成氣,遇冷結冰,遇風起浪,遇水相融。河由它淌成,酒由它匯成,井有水才是井,泉有水才是泉。誰都愿意向高處走,唯有水,無論你把它提到多高的地方,它都向著卑下流淌。
老子說,最完善的人所具備的上等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水的特點是能夠滋潤萬物,使它們盡情生長,而又不與萬物爭功奪利。始終保持著平靜,可以說最溫柔最善良的東西。它具有的廣闊胸懷和毫無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是最接近大道的本質的,這正是我們人類最應效法的德性。
在老子看來。誰的行為方式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當它遇到阻礙時,它就會迂回百轉繼續前進,這就是曲則全,也是謙虛容忍的美德。而這種美德也與大道的柔軟的特性最為接近。我們人類應該學習水的這種與世無爭的寬容,學習水這種滋潤萬物而不圖回報,功成而不局傲的謙遜美德。而這也是大道的德操,這與許多人在取得成就時只知道夸耀自己的努力及運氣是多么不同啊。
如果我們想體會大道的精髓,使自己形成最完美的人格,幫助自己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從而使自己的為人處世達到最和諧的境界。我們就要擁有像水一樣的品性:真心真意的幫助別人而不圖回報,避免針鋒相對的矛盾沖突,不去爭奪一時利益得失,面對困境依然堅持。取得成績是不搶功自傲,謙虛禮讓,唯有如此,才不會遭到他人的攻擊而增加自己的煩惱和痛苦。會得到人們的贊揚和認同。使自己生活的更快活逍遙。
老子在《道德經》的五千言中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為人格的最高顯示:人與人交往接觸,很像水與水交融,嫉妒心猜疑心貪心都會攪渾了清水,所以老子諄諄教誨。我們言談要像水那樣,循循善誘,平和清靜,以誠待人,施政要像水那樣,甘居低下,走到人心的深處,從而得人心。
孔子曾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了解到水柔靜的真意,才能體會到水謙卑的本質,才能懂得奉獻不爭的深刻。
初中生上善若水讀后感800字篇5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代表偉大的母親,代表著大地,代表著柔,美麗的柔是人際交流中的橄欖枝,它讓人與人之間變得和諧友好;水一樣的溫柔是為人處世的基石,只有它可以讓人的美德升華;水是人性最光輝的星辰,只有它可以照亮靈魂,使之能海納百川,容天地之大,讓人性熠熠生輝!
老子:“剛強者死,柔弱者生”,水母親之溫柔是“宰相肚里能撐船”的氣度。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一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只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楊戲這人如此傲慢,太不像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只有水能夠適用萬能的容器”,贊蔣琬象水一樣“宰相肚里能撐船”,能夠容納天地之茩。
上善若水讓蔣琬真正做到了肚里能撐船,也讓他流芳后世。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有義務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領會并付諸行動的又有幾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水一樣的寬容便是那皚皚冬日里的暖陽;惡語傷人六月寒,沒有了溫柔和寬容之心,即使在酷熱的六月也會讓人心寒透。學會水一樣的性格要從小處做起,是一切道德開始。
水一樣的寬容水一樣的溫柔是一種美德。泰山不辭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水一樣的寬容水一樣的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與朋友交往,就應該像水一樣的寬容水一樣的溫柔,她便是鐘子期和俞伯牙的“高山流水”,原諒對方的不足和自身缺陷,才能使友情歷久彌新,才能夠象荷花一樣的出污泥而不染,將天地之洉容納而潔凈。
上善若水象水一樣的寬容象水一樣的溫柔美麗。寬容、溫柔是相互的,你寬容別人,別人也就會體諒并寬容你,你對別人的溫柔就能夠平和心里,這樣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
朋友,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學會上善若水,學會象水一樣的寬容,擁有一顆海一樣寬廣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