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中,作者以自己的獨特經歷和審美偏好作為創作的出發點,融合了中東和阿拉伯世界的一些文化和文學典籍的精髓,為讀者創設了獨特別致的幽秘風景。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講述了一個簡單但不平凡的童話。主人公牧羊少年圣地亞哥接連兩次做了同一個夢,夢見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寶藏。在撒冷之王的引導下,少年賣掉羊群,歷盡千辛萬苦一路向南,跨海來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間奇遇不斷,在一位煉金術士的指引下,他克服意志、心靈上的種種困難,終于到達金字塔前,悟出了寶藏的真正所在。
回想起作者保羅·柯艾略所經歷過的一切,在回憶一次《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情節以及它所折射出的內涵,不難想象這部作品發行的語種會超過《圣經》,也不難想象這樣的一個故事會感動世人。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文字并不多,大量樸實而直白的記敘構成了這個童話;然而,看似平淡的語言帶給我的卻是激烈的思想火花、超脫的頭腦風暴和洶涌的情感浪潮。甚至,讀過以后會讓人重新思考這個世界。
我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形容是——每一個字句都是哲理。
“在人生的某個時候,我們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命運主宰了我們的人生。這就是世上最大的謊言”和“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愿望”是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這兩句由撒冷之王說出的話語便是這個故事最核心的主題——追求夢想。
它們想要傳達的意思很簡單:相信自己的夢想,只要真切的渴望實現它,它就會變成現實。單純這樣理解,這個看似可笑的觀點是如此的空洞而蒼白;然而,正如書中所說:“當巨大的財富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卻從來察覺不到;這是因為,人們不相信財寶存在。”
面對愿望,我們要做的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那是煉金術士的話——“去試一試吧。”
不愿嘗試,是因為人們害怕失敗;因為害怕失敗,人們往往錯過許多珍貴的機會;因為失去了這些機會,人們便總也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并且,錯誤地認為自己離實現愿望的道路越來越遠。
而事實卻是,當實現愿望的渴望足夠強烈時,失敗便不再是失敗。那時候,失敗意味著宇宙告訴你:此路不通,你應換換思路。當失敗不再是失敗而只是實現愿望的一個環節時,你就會不再害怕它,你也會愿意去試一試,勇敢而牢牢地抓住上帝贈與的每一次機會——試一試。
也許,人們果真應該相信——“在人生的某個時候,我們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命運主宰了我們的人生。這就是世上最大的謊言”,“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愿望”。
“萬物皆為一物”,這句話也令我印象深刻。這一句唯心的話語實際上折射出的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宇宙中的萬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每一片葉子、每一枚貝殼、每一粒沙,當然,我們人類更是如此。柯艾略人為萬物會講千萬種語言;葉子講著森林的語言,貝殼講著海的語言,沙粒講著大地的語言。人類也有自己的不同語言;人類講著不同的語言卻可以相互溝通;人類與動物相差甚遠卻依然可以溝通;人類不是草木、不是礦物、不是風雨雷電卻甚至可以聽懂大自然的預兆,與宇宙溝通。
因為萬物皆為一物。這一物,便是整個宇宙所使用的同一種語言——心的語言。
道理便在于此,當我們不能敞開心扉,即使是身邊的親人,也無法與之溝通;但當我們用心去交流,即使是無法開口的一本書、一棵小草,也可以聆聽它們輕聲的訴說。
因為萬物皆為一物。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帶給我的絕非這一小部分內容。其中一些飽含著作者閱歷和體會的句子已經深深刻入了我的腦海。這本不能不稱其偉大的作品讓我學會思考人生,學會信仰,學會觀察,學會努力去追求……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能從中讀出屬于自己的哲理;即使是同一人,每一次重新閱讀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感悟;而這些感悟,或許就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真實,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關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許多人說那是本好書,書并不厚,總共六章。是童話,也是寓言。是一本叫人一口氣就能讀完的書。
那是一個少年因信心而追求夢想的過程,他出身低微,跟我們一樣,甚至還不如我們,在我們的村莊,稱牧羊人為“放羊的”或“羊倌夫”,如果讓我選擇嫁給一個放羊的,肯定是不愿意的,我也許愛羊,但我分明愛的是吃羊肉和穿羊毛。也許只有莊稼才喜歡羊糞的。
少年連續做了兩個相同的夢,他信夢,所以他的人生就與眾不同。夢中一個小姑娘告訴他有一筆財寶埋在埃及金字塔旁邊,可是具體地點又來不及說,夢就醒了。財寶是誰都想要的,我們往往把財寶認為是金錢,可是,有時金錢是糞土。
少年為了一個夢,損失了許多金錢,吃了很多苦,戰勝了恐懼和死亡,也勝過了情愛的牽絆,最后,在埃及金字塔旁邊他拼力深挖,不僅沒挖出財寶,還差一點叫強盜要了命!幸虧這少年是個誠實人,他如實向強盜述說來此挖寶的動機,強盜譏笑他說,自己也曾經兩次夢見在西班牙一處廢棄的教堂的榕樹底下,有一大批財寶,可是誰會為一個夢而穿越整個沙漠呢,那人準是個傻瓜!可是,強盜所說的地點,正是少年常帶領羊群歇息的地方,強盜搶走少年的一塊唯一的金子,饒了少年的命。
少年相信了強盜的話,回到自己的家鄉,挖出了一大箱財寶!又娶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故事就結束了。
這個故事通篇貫穿了“信心”二字,沒有信心的人,是不會有起點的,信心不持續的人,也不會有終點。
每一個人,都有相同的機會,甚至強盜和妓女的機會比一般的正人君子更先有,但有的人卻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相調和,就失去了所應許給他的,就像書中那個可憐的強盜。而少年總是那么幸運地,相信別人的話,包括一個搶劫他的強盜所說的,他也信。
這公平嗎?強盜應該能有資格回答,因為他親自藐視了那個先給他的應許,那夢是先給他,而他不去取,之后才給了少年,假若少年也不去取,這夢還會給其他人,因為有一批財寶正在吶喊:我在這里,來取我!來取我!
這本書另一個名字叫《煉金術士》,因為書中講了煉金術士能把錫煉成金子的事。能把錫煉成金子的人,是不貪愛金子的人,我想。一個不相信錫能煉成金子的人,也不配有金子。
為什么少年穿越了整個沙漠,得到的不是財寶,而是一句話呢?因為信,也因為愛,我想。如果少年在埃及金字塔旁果真挖出了財寶,他在返回時還是會喪失殆盡,因為沙漠里充滿了強奪錢財的強盜。唯有在他的家鄉,那是最安全的地點。
為什么夢不直接告訴他財寶就在他家鄉睡覺的地方,卻要叫他吃盡了苦頭往返整個沙漠,而后又回到起點呢?從一回到一,似乎是沒有什么改變,但那是一種滿足,是一種超越,是一種印證。對自我的印證。
人人都有一筆豐厚的財寶,就在你家鄉自己枕頭的地方,那是你自己的心,那是活水的泉源,肥美的園子,永不朽壞的錢囊,永遠光明燦爛的居所。因為:你的心在哪兒,你的財寶就在哪兒。也因為: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是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是一本長篇小說,講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亞哥追尋寶藏的奇幻冒險之旅,小說又名《煉金術士》。
該小說一共分為自序、影子、上部、下部、尾聲五個部分,所以不怎么好分章節,我最喜歡的是20至21頁“地平線被染成一片殷紅……而頭天夜里他做了一個曾經做過的夢”。
這一段的開頭非常優美,描寫出了日出時天邊那美麗的朝霞,男孩想著自己與父親的談話,他的生活簡簡單單、平平安安,拿著一本書換另一本書,這么好的方法,我怎么沒想到呢?也可以看出男孩還是很喜歡讀書的,可是男孩兒并不滿足于當下,他還有個更大的夢想—游歷四方、尋找寶藏。
讀這一段,我心中有個疑惑,為什么要寫日出的場景呢?為什么不寫日落,不寫下雨,不寫飄雪……而偏偏要選擇日出呢,繼續往下讀,我找到了答案,冉冉升起的太陽,就如同男孩的夢想一般,閃亮耀眼,又那么讓人向往,它是一天的結束,也是第二天的開始,多么美好啊!
后面有一句寫到了羊兒不會發現每天都在走新路,不會發現草場的變化,不會發現四季也有區別,它們只一門心思的想著喝水吃草,這里為什么要寫羊呢?我沒怎么思考,只是繼續向下讀“也許我們大家全都如此”原來這是個側面描寫,寫到了羊兒只顧自己吃喝拉撒,活著就好,然而并沒什么意義,有時可能把羊殺了吃一頓烤全羊,做件羊毛衣,有時可能把羊賣了,換一些錢財,這樣看看這些羊,好像生來就是為了死,人間走一遭又有什么意義呢?側面突出了男孩不凡的夢想,他想要自己活的有意義,想要去尋寶,想要干一番大事兒,小說語言果然很微妙呢,簡直讓人摸不著底,似乎每一句話都在為下文做鋪墊。
我之所以喜歡這一段,不僅僅是因為它語言優美,還有這么一句話是,我最喜歡它的原因“恰恰是實現夢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變得有趣”人活著都有夢想,如果沒有的話,那只是一副皮囊而已,根本沒有靈魂,而這些夢想信念,這是支撐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但是同樣是人,同樣有夢想,有些人最終完成了夢想,而有些人卻在中途放棄了,還有些人最可憐,即使很努力,但是也沒有完成夢想,但總是有收獲的!也愿牧羊少年加油,完成自己的夢想吧!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它是一本神奇的哲學書。
它比《蘇菲的世界》更加地耐看,而且更容易理解。
作者叫保羅·科艾略,他在自序中寫道:他花了11年光陰研究煉金術。這句話我認為很荒謬,他在一個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上用了11年的光陰,而它又體現出他堅持的品格。但是過了幾年他全力以赴,仍無結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他自己的感受。而我認為,他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還是他師父給他說的第三類煉金術士:在生活中發現“點金石”。讓我們在生活中找到成功,這正是我們的目標。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幸運的人,他叫圣地亞哥。他先后遇見了一個吉卜賽人,撒冷之王麥基洗德、水晶店老板,一個英國人,趕駱人,最后遇見了一名煉金術士。它做了兩個一樣的夢,吉卜賽人說他要去金字塔尋找寶藏,他卻不以為然。然后他見到了撒冷之王,“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愿望”,這是他說的話。圣地亞哥沉默了,他不明白這個老人。撒冷之王又說:“有個掘礦人,他干了五年,敲開了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顆石頭,就差一顆,而這時他放棄了,這個人為實現天命而犧牲了一切,老人便幫了他一把,他變成一塊石頭,而掘礦人把他扔向最后一塊石頭,石頭爆開,露出了世界上最美的綠寶石。”
這是天命,我們向更加強大的未來行進,就是天命。完成天命需要犧牲,這是絕對的,就像馬云,他承受住了天命完成過程中的犧牲,完成了他的天命。而天命不止需要犧牲,這是下文水晶店老板的言辭。
“馬克圖布”大意為“命中注定”,同時,只有肯作犧牲且命中注定的人才能完成天命。當天命出現之時,我們常常不以為然,而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很少有人能把握住自己的天命,但當你抓住了天命,你會發現有很多的人來幫助你完成天命,我們不應把世界看作一個威脅,命中注定,每個人都可能成功。命中注定不可改變,而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唯有做出犧牲。我們現在的犧牲僅為學習。“恰恰是夢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變得有趣。”而這做出犧牲的過程,便是加大夢想可能性的過程,同時也讓生活變得快樂、有趣。
歷史不可改變,那么,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朝著我們的天命出發吧。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聽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挺好的,所以昨天就看了一下。這本有巴西作家保羅·科艾略寫的小說講述了一個牧羊少年尋找寶藏的事。其實說到這里,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寶藏,追尋自己的夢想。但是有多少人在路途中迷失了或是安于階段性的成果而并沒有去尋找最終的夢想,因為我們害怕冒險,甚至很多時候我們害怕去實現我們的夢想,而僅僅是保有這種夢想。它漸漸的成為了一種期待,一種回憶,或是生活的動力了。
“在人生的某個時候,我們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命運就主宰了我們的人生。這就是世上最大的謊言。”這一句深深的吸引著我。主人公并沒有按他父母期待的路線走,相反,他想云游四方。于是他選擇了做一個牧羊人。當他已經熟悉做一個牧羊人的時候,由一場夢引起了對寶藏的追尋。我們知道他已經熟悉了作為一個牧羊人了,但是這卻要求他要放棄他的羊群,走上一條未知的探險之旅。撒冷王的出現打破了他已經習慣的生活,認為他必須去完成自己的天命。并向他解釋“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一股神秘的力量開始企圖證明,根本不可能實現天命。回想自己,我們難道不是因為時間的流逝放棄我們的好多的夢想嗎?是因為我們們在擔心未知的事情,擔心失去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我們不明白生命的歷程與世界的歷程都是由同一只手寫就。
他一踏上旅途錢就被騙了。他傷心絕望,他開始打工并掙到了可以買比以前多一倍的羊。他并沒有回去,而是跟著商隊又一次踏上旅途。他在理解著宇宙的語言,他遇到了鐘愛的女人。他通過對宇宙語言的理解幫助他們免于戰火,他贏得了他們的尊重,一個能預知未來的煉金術士告訴他如果他選著留下,他會被聘為顧問。也能獲得財富和地位。但是他就永遠也不能實現他的天命。那么他將永遠不明白,愛情從來不會組織一個男人去追尋天命。如果阻止,定因為那不是真正的愛情。當他到達目的地在他所知道的地方挖的時候,他被幾個強盜搶了身上的錢,迫于無奈他說出了夢中的寶藏,可是那人卻笑著諷刺他。說他自己也做著一個夢,而這就是在牧羊人曾經牧羊的地方也埋藏著寶藏,不過他從來沒有相信過。同時還認為這個男孩很可笑。這不是很可笑嗎?
這不是很可笑嗎?我們所追逐的東西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但是不經過這個過程我們又怎么能獲得寶藏呢?也許我們在中途就能獲得我們比所期待的結果更好的東西,但是我們就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天命?為什么要去追逐,或許是一種信念,也或許是為了不留下遺憾吧!
你必須永不松懈,哪怕你已經走了很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