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傳記讀后感1000字
梵高的藝術作品顯得樸拙、粗糙,但具有偉大的生命力。梵高很早就具有對藝術的敏銳感和獨特的見解,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五篇梵高傳記讀后感1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梵高傳記讀后感1000字(篇1)
梵高,印象派杰出的荷蘭畫家。獨特的個人畫風,鮮艷的濃烈色彩是他的關鍵詞。從《吃土豆的人》到《麥田里的烏鴉》,每一幅畫,都是梵高的生活寫照。梵高終其一生都是一個落魄的藝術家。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至死都只賣出過一張油畫。在每次失敗后,到底是什么支撐這個藝術家?
逐夢青年
在不了解梵高時,我只知道他是個偉大的藝術家。但認真讀完《梵高傳》才發現,他不只是個藝術家,他還是個逐夢的人。在逐夢道路上,梵高從未停止,他也從未放棄。即使是受到每個人的嘲諷,即使只有一個親人支持他,梵高也從未放棄追逐夢想。
每個月靠弟弟提奧的150法郎維持基本生活,其實只要放棄繪畫,梵高依舊可以做個牧師。梵高出生于藝術家族,其實他根本就可以做一個賣畫的資本階級的人。可是他沒有,他為了自己最初的夢想,為了藝術,他犧牲了一切。我們只看到了梵高的色彩多么美,畫作多么精致,卻從未了解過每幅畫背后那個為了夢想永不言棄的梵高。哪怕身無分文,也絕不放棄繪畫;哪怕遭到全世界的反對,也絕不停止追夢。只要不放棄,夢想永遠近在咫尺。
創造瘋子
從最開始的暗淡無光,到最后的鮮艷色彩,梵高的畫技越來越高超,他的創造力越來越強。自然之美被梵高畫得淋漓盡致。梵高不畏懼酷暑,不畏懼嚴寒。他為了藝術繪畫竭盡一切,接近瘋狂。或許不敢想象,即使在圣雷米病院,他也能創造出傳世奇作。對于色彩的迷戀,對于創造的瘋狂,才是梵高的本色。陽光的熾熱,大地的深沉,都是他繪畫的一部分。向日葵的黃色,星夜的藍色,梵高想象與創造齊頭并進。他的作品里,仿佛一切都活了過來。
渴望生活
對于這樣一個熱愛繪畫的人來說,生活里大部分都充斥著顏料畫筆是很常見的。從早晨到夜晚,他總是需要大量時間來來繪畫。即使是在饑寒交迫中度過,他也沒有放棄繪畫。在梵高的作品中,有一種對于自然的崇拜,有一種對于生活的渴望。他渴望可以賣出一兩幅畫,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柔和的線條,鮮艷的色彩,都表達出他對于生活的渴望。梵高的個性孤僻,生活里只有印象派的瘋子畫家愿意與他相伴。梵高之所以成為了畫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梵高對于生活美的追求,對于艱苦生活依舊不放棄的精神。梵高的一生痛苦卻又精彩,他的生活艱苦卻又不失色彩。只有痛苦過,經歷過,才知道人生該怎么走。梵高渴望生活,熱愛生活。從最開始空白的畫布到最后精彩的畫作,支撐著梵高的正是他對于生活無窮的喜愛。每一幅畫作都是對于梵高的詮釋。這一生支撐著梵高不放棄的便是對于生活的渴望。
就是這樣一個天才畫家,最后還是在夜幕中隕落了。他再也受不了精神疾病的折磨,他選擇了自殺。或許對于梵高這才是最好的解脫。
梵高傳記讀后感1000字(篇2)
很久沒有讀到如此觸動人的作品了。還記得那是高中時代《少年維特之煩惱》使人肝腸摧斷、《永別了武器》之尾聲讓人失魂落魄、《茶花女》讀信之狀令人垂淚沾衣…原以為自己長大了,理性可以控制情感,神經漸趨淡漠,不至輕易為一個故事動感情。可面對真正偉大的作品和偉大的靈魂,你的那顆心又怎可安然藏匿和隱遁?
《渴望生活—梵高傳》是從豆瓣網得其名而買之的,最初是因其評分和評論引起了我的興趣,也在當當反反復復下上架數次才最終下定決定買了回來。全書520多頁,42萬字,近乎半部多《紅樓夢》的厚度了。在讀完《傅雷家書》后,覺得心靈空虛難耐,容不得半點間隙,才從架上取下《梵高傳》抱床上躺而讀之。原打算五天讀完,但實際三天就搞定了。沒經過情感基調的轉換,也沒有邊讀邊整理自己的思緒,就如投入戀愛般的狀態,一氣呵成地完成了“婚禮”。讀學術著作如嚼干蠟,而周國平先生所謂的“青春期”的閱讀狀態,唯有這類蘊涵人類偉大情感的著作方能具之吧。梵高是一個赤子。我無法確切赤子的定義,故僅從幾個外圍特征來簡要敘述。
梵高情感狀態的自然單純。情感的單純,并非情感的單一或冷漠,而是指情感的無雜念和自然狀態。梵高的愛情經歷,充滿坎坷,幾乎一無所獲,但其愛情的狀態,卻飽滿而高潔。青春懵懂時的梵高,愛上了房東的女兒烏蘇拉,卻被草地出門;在迷人的鄉村作畫,愛上了失去丈夫的美麗表姐,情感熱烈不可自抑,卻換來“不、決不、決不”的絕情回答,及亂倫的強烈譴責;在海牙,貧困交加的梵高,認識了叫克里斯汀的妓女,在相濡以沫中許以婚期,成為梵高第一個名義上的妻子,但妓女惡習難改,終與梵高決裂而去,并留下浪蕩的壞名;在同父母居住的紐恩南,梵高第一次被女性狂熱的愛慕,這是一個39歲的叫瑪高特的女人,“要緊的是愛,而不是被愛”,她說,梵高第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溫情,遂決定娶她,但世俗的婚姻觀及女性家族的強烈反對,瑪高特以服毒自盡而定格了她的愛情;在陽光強烈的阿爾,梵高被一個叫瑪雅的女人追慕而至,那是在博里那日擦肩而過的女孩子,在一棵陰涼的樹下,這女孩子將自己給予了梵高,兩人纏綿而激烈,梵高醒后,瑪雅不見了蹤影,這種類似《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中愛的表達方式,叫人頓感傷懷;也是在阿爾,梵高為了親近一位叫拉舍爾的妓女,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抵償五個法郎的代價…這就是梵高的全部愛情經歷,顯得簡單、純粹、隨性、熱切、癡癲。愛情之于梵高,已不僅是一種情感需求了,他這種自然癲狂式的愛情,就像他喜歡畫的狂熱的太陽,熾熱地燃燒著他的激情,釋放著他內在的生命力,激發著他無限的創造力。這是一個只有赤子才能有的愛情狀態,因為人人不可能成為赤子,甚至厭惡赤子,因此梵高的愛情經歷勢必是為某些人唾棄和不齒,但這又何妨其藝術上的偉大?
梵高傳記讀后感1000字(篇3)
“痛苦便是人生”,這是著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又或者說是他那短暫人生的真實寫照。歐文斯在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時寫道:“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位著名的美國作家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梵高最后因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而這不是最終的痛苦,悲劇是最后開槍身亡。看完這本書,感慨很多,許多人說:梵高是個為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當我看到他面對饑餓、病痛、心靈的煎熬、情感的失意等每一次生活的打擊時,他都鍛造著自己。不屈的頭高高地仰起,他脆弱的心越加的堅韌,在他的心中一直保持著那個鋼鐵一般的執著的追求。我想:他是為繪畫而生的,繪畫就是他的生命。在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里,梵高是一個另類,與其說是另類,不如說更是一棵奇葩。他那類似兒童的創作,讓他無法被世人接受,線條和色彩大膽純粹,每一抹繪制的是他筆下的生物和貧苦大眾的真實寫照。是否記得那明亮又張揚的向日葵,奇妙幻彩的星空,純樸的麥田,還有蘋果園,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農民,拾麥穗的婦人。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以獨特的方式燃燒著它的生命力。它們已經不僅僅是一些靜物。它們是凄艷的生命。在看過不少畫家的作品后,不禁抒發感概:沒有一個畫家的用色,會像梵高這樣濃烈,明亮,無法控制般的亢奮。顏料中他大膽的用色深紅,銘黃,碇藍,冷紫,蒼綠。很多時候油彩有時候以凝固狀態呈現在畫布上,那種粘稠像是無法稀釋和抹勻,用畫筆輕輕一旋,好像一顆被揉搓的靈魂,把暗紅的鮮血噴射在包容著無限向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似乎被賦予了生命,帶著一種激情,在喪失傾訴的寂靜中,像混亂的手指,因為無法抓住空虛而扭曲。在麥田里散發著一股危險的氣息,一種騷動激越的情緒糾纏在壓抑而明麗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氣息撲面而來。像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風。又像是靈魂無法突破的孤獨。那種無人能理解的心情,又有誰能明白?梵高是個低調的畫家,但卻處處遭到他人的冷眼和排斥,他不明白為什么,卻也不在意。因為他只是潛心去做畫。在世人不知道的背后,我們要告訴你,他是一個高產的畫家,每天都沉浸在繪畫的創作之中,風雨無阻,他渴望畫畫,他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畫卻要時時刻刻的畫和點評修改。他力求完美,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只是追求著繪畫上的個性表現,卻又在畫中無聲的展現出生命力。
梵高的憂郁是全人類的過失,他本是快樂的,他向往快樂。梵高把他的內心世界全部表達在畫布上,那是他唯一的表達方式,人們透過畫布看到了他滾燙的心:樸素、善良、執著、熱情、高貴的心。多少年后,人們在他的畫作前流連往返,唏噓感嘆。世界上每天有多少人在臨摹《向日葵》。“人們如果確能真誠相愛”,生命則將是永存的,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
請讓我們記住這位偉人——文森特·梵高!
梵高傳記讀后感1000字(篇4)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與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做一次交談。——題記
梵高,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現在,人們爭相購買他的畫。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驚人畫作背后的故事呢?他的畫家之路上充滿荊棘,在19世紀,印象派畫家是不太為人們所認可的。但梵高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印象派畫家,于是,他走上了這條荊棘之路。
一、體驗·懂得
他當畫家的第一站是在博里納日。在這里,他為了更好的了解曠工們,得到礦工們的信任。他租了那里最差的一間房,他和礦工過著一樣的生活。他用他的工資去幫助礦工,他和礦工們一樣窮。這樣他才懂得礦工們,他才能成為一個能把所有的礦工畫在一張畫上的一個人身上的印象派。
所以,只有體驗過,才會懂得。
二、艱苦·堅強
痛在他生活路上有很多,人們嫌棄他和議論他但是他依舊堅強的活了下來。
他被嫌棄過,被人議論,但是,這有算什么呢?他愛的是畫畫;他經歷過許多次失敗,但是,失敗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堅持下去的一定會成功;他過的是艱苦的生活,他生活在人們的議論中。他生活在只有一點點錢這種艱苦的生活。
所以,不要因為一點點困難就退縮,我們要堅強
三、愛·恨
在他的一生中,經歷過三愛三別。
第一次,是在巴黎。他愛上了一個叫烏蘇拉的小姑娘,但是她并不愛他,她已經有了一個未婚夫了。本來被愛改變得活潑的小伙子,又變回來原先那個沉默寡言的人。
第二次,是在海牙。他愛上了一個叫克里斯汀的女人。在他的朋友們和他的親戚們中,只有一個人支持著他,其它人都反對他。慢慢的她也不愛他啦。于是他就離開了海牙。
第三次是在紐恩南。一個叫瑪高特的女人愛上了他,他也愛她。但是,人們認為梵高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認為梵高配不上瑪高特,瑪高特的姐姐們和母親也不同意。但瑪高特深愛著他,于是她自殺了。
愛恨之間,凡高體驗了人世間的痛苦和美妙,了解了那時的人的無知。
《梵高傳》是一本好書,在與這本書的交談之中,我學到了很多很多。
梵高傳記讀后感1000字(篇5)
梵高,一個用生命和孤獨燃燒自己的曠世天才。——題記
聶楊筆下的梵高,他的一生挫折、希望,彼來此去。給人們帶來什么,又帶走什么,無人能一筆包攬。今天我聊聊影響著梵高一生的人或事。
一、有一個好的親人。梵高的弟弟提奧就是這個身份的扮演者。梵高在家中父母對他的態度完全取決于梵高做了什么事,而他的弟弟才是在他37年人生中,給予他最大幫助的人,且是他最大的支柱。凡高短暫的人生中缺少的就是經濟上的支持,然而他就給梵高做起了補給站,從提奧進入伯叔的公司后,就干的比梵高好,由此經濟來源穩定,于是乎,哥哥的“浪跡天涯”就得由自己買單,不光擔負起了梵高身為長子,未來養家糊口的責任,還成了他的大金庫。
要是別人怎么會這樣無條件妥協呢!暫不評價梵高這樣的任性是對是錯,也不計較書中與他與弟弟的吵吵鬧鬧,只是他這樣的人生中,能有提奧這么一個人,真的就無比幸運了。
二、有一個好的引路人。提奧不僅在經濟上支援著梵高,還給梵高找到了同行者——拉帕德。他的出現莫大的改變了梵高許多。以作畫為樂的梵高有了這位亦師亦友的同行者,也為他的美術之路有了更多的指導與點撥,他們共同進步。“與拉帕德的交往,令梵高之前蒙垢的內心被照入一束光亮,他越來越深信自己在不久之后,也會成為同拉帕德一樣優秀的藝術家。”由此可見,一位忠友對一個人無比重要。
接下來就一起說說令凡高的一生曲折的事情吧。
一、一個不爭氣的身體。37歲,一個年輕的生命。尤其是一個充滿藝術天分的靈魂。你說,如果醫生準確的告訴你身上哪里得病了,也不是無法接受,但精神病也許是一個最有毀滅性的病了,它從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開始侵蝕,擊垮人的心靈、身體、靈魂。“飽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梵高,眼中已經看不到世界的美好了,他一直渴望的理想生活變得遙不可及。梵高雖然每天還在堅持畫畫,但是他的繪畫基調已經變得絕望而愁苦,正如他自己的內心一樣。梵高找不到解脫的方法。”正如這樣,疾病折磨著這個藝術家,他最終也擋不住命運的安排。37歲的青春年華,由一把左輪手槍做了終結了。
二、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書中寫到梵高的家庭,父親、母親、弟弟妹妹,每一個人都不看好梵高。對于梵高的態度也隨著他做的每一件事兒改變。梵高有了志向,家人鼓勵;他迷失自我,家人厭惡;他有了成績,家人鼓勵;他受到挫折,家人失望。我覺得無論一個人想做什么或者能否做成什么,作為親人,亦或是作為孩子的父母,支持,應該是對他最大的幫助了吧。
三、出生在一個錯誤的時代。那天與美術老師聊了聊梵高的事情,我問老師“為什么梵高的畫作在他去世,甚至過了很久之后才有名,而在他在世的時候卻無人問津呢?”
老師告訴我一個答案——他的思想太超前了。當時的社會沒有人能理解他的畫作。所以才使這樣一個美術天才沒落于世。老師不禁發出了感嘆,一個天才就被一個錯誤的時代而耽誤了啊。
對于這樣一個新興藝術者,他的離去,對這個世界真的是莫大的損失。我們也只能更多的懷念與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