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1000字讀后感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一本關于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性作品。書中共寫了六個小故事,英子是貫穿全書的關鍵人物,書中描寫了小女孩英子從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一起來看看城南舊事1000字讀后感,歡迎閱讀!
城南舊事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1
讀完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那淡淡的感傷中含有暖暖的溫情,如煙似霧,繚繞心間,揮之不去。
小說的末尾,英子的父親用微弱的聲音對英子說,你已經大了,要學會照顧好弟弟妹妹,幫媽媽做事;年僅13歲的英子,懵懵懂懂的,覺得爸爸講的話使她很不舒服,但還是應允了她父親的請求。讀完,我的淚不禁順著臉頰滑落下來。英子,這個家里最大的孩子,當時她剛小學畢業,爸爸就撒手離開了這個世界。幼小的心靈過早體驗了生離死別所帶來的撕心裂肺般的痛楚,這種哀凄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有多少人在面對親人離去的打擊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冷靜下來,勇敢地去面對未來沒有親人遮擋的風雨呢?何況,英子還只是一個需要呵護的小女孩。小說的結局很悲情,我們卻也能感受到英子對未來的堅定決心。“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這一句話把英子瞬間長大后的懂事堅強展露無遺,她的這些品質也許正是我們90后的年輕一代所稀缺的。
有人說,“一部好的小說,總是少不了‘真'’善‘’美‘”。當然,不同的小說,它的“好”各有側重。“真”,即真實,事件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美”,涵蓋的內容有構思的巧妙、情節的生動、語言的優美等等;“善”,可解讀為仁慈淳厚、寬容友愛等等。我覺得作品中的“善”,是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的。《城南舊事》這部小說就是以“善”見長的。小說通過英子這個孩子稚嫩的心靈、純真的眼光,傳遞給我們的是人心沒有恨只有愛,人性沒有惡只有善。不管是與瘋姨娘的交往,對妞兒的友情或是對小偷的寬容與理解,英子身上,我們總能看到一顆善良的心始終注視著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不幸的人們,總能感受到那來自孩子淳樸心靈所散發出來的溫暖。
美麗的心靈,傳遞著人間煙火的溫情,散發著慰藉心靈的馨香,讓愛的氣息盈滿每個人的心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即善心,即溫情,以心暖心,世間將春暖花開。手捧小說,與我年齡相仿、瘦弱的英子仿佛站在我的面前。她猶如一面鏡子,照進了我的靈魂深處。我為對父母的刁蠻任性而臉紅,為與同學的斤斤計較而慚愧。我決心成為一個像英子那樣善良有愛的人。今后,我將用心感受父母的艱辛與不易;我將與同學、朋友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我將盡我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愿擁有一顆如英子那般明凈的愛心。愿天下好人越來越多,人間有愛,溫情永在!
我輕輕地合上書本,靜靜地品味著書中的故事,仿佛看到英子他們從書中款款走來,朝著我微笑,使我的心頭漾起一絲絲溫暖,一縷縷牽掛。
城南舊事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2
初看書名——《城南舊事》,讓人有種年代感,但翻看每一個章節,卻讓我“找到”了不一樣的童年。與這本書結緣并非偶然,這源自語文課本里的一篇文章——《冬陽·童年·駱駝隊》,因為喜愛極了文中的故事,才刻意找來作者的這本書去讀。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一本關于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性作品。書中共寫了六個小故事,英子是貫穿全書的關鍵人物,書中描寫了小女孩英子從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每一個故事都感動著我,感動背后是深深的同情與莫名的心酸。
故事中的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正因為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里,同時也走透英子的生活里:惠安館內被稱做瘋子的秀貞、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厚嘴唇年輕人、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莫子家的仆人宋媽……,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的重要人物,通過生活中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讓英子明白了許多道理。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惠安館》,這篇故事的主人公秀貞是一個二十多歲被人視為瘋子的女人,故事講訴了她和借宿惠安館的北大學生思康相愛、分別,生下小桂子,又被母親丟在了齊化門城根下,最后導致秀貞因思念而發瘋,最后在英子的幫助下,秀貞找到了女兒,母女團聚,但是最終秀貞母女卻因遭遇車禍而死去。
那時的英子,還是一個孩子,一個這么弱小的孩子竟懂得什么是愛,她用純真和愛心善待著“瘋子”,用她微薄的力量幫助著這個苦命的人。故事最后雖然以悲劇收場,但悲劇的背后是默默的愛與濃濃的暖。但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好好地活著更不容易。活著,得愛著,就算這愛小的僅如一根稻草,無關飽暖,也不能救人于水火,但是,握在手中,終歸是個念想。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小學畢業了,可爸爸卻病倒了,最后離世的過程。故事用“爸爸的花兒落了”象征爸爸的去世,寄托了對爸爸深深的思念之情。讓人欣慰的是故事中的“我”真的長大了。故事結局雖傷感,但讓我們明白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挫折與不幸,我們要勇敢接受事實和面對今后的生活,或長或短的人生旅程,誰都有可能遇到困難和逆境,都有可能情緒低落,但是,再悲觀失望,我們也不要放棄希望。
合上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堅強的英子,富有同情心的英子,做事有耐心的英子,教會了我許多許多,去勇敢面對挫折,去愛,去微笑面對生活,去相信明天會更好。
作者的童年一去不復返,我的童年正在進行,我會珍惜相遇的所有,身邊的人,經歷的事,都將留存心底,想著某年某月的一天,我也會拿起筆,記錄下一段段珍珠般的往事。
城南舊事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3
余光中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上海是張愛玲的,而北京是林海音的。我喜歡《城南舊事》,是因為它那細膩、溫馨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盡管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復雜的修辭,其簡簡單單的語言卻道盡老北京的風貌與那個年代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其締造的真實的人性世界,善惡冷暖,無一不讓我感慨。但更令我動容的是英子那一顆善良,純潔的心。
我最難以忘懷的章節便是我們看海去那一章了,這章講的是英子和厚嘴唇之間的故事。英子在一片荒草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為此,她還天真得想到了李伯伯說的厚嘴唇的人忠厚老實。后來,英子不小心暴露了厚嘴唇送給她的禮物,被便衣警察發現,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厚嘴唇答應的,要陪英子去看海的許諾也無法完成。這使英子非常難過。小小的年紀,英子便體會到‘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厚嘴唇因為生活所逼,不得已做賊,養家糊口。他是有爭辯性的,他是善良的,他努力供養弟弟上學。他盡管缺錢,也沒有要對英子起壞心眼。但他在成人眼里是人人喊打的,他敗光家產不得不為了弟弟成了一個躲在草垛里的小偷。這讓年幼的英子認識到窮苦人家為生活所逼的無奈。這也使得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成了英子一生也無法分清的,就像模糊的海天邊際。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里的悲歡離合,道盡人世無盡心酸和無可奈何。
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去看海》這首小詩常常被英子和厚嘴唇吟誦。英子沒有用有色的目光去看待他人,相反她付出的是理解和關愛。這讓我十分感動,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太多的偏見,每個人都戴著虛偽的面具,導致生活中常常上演著很多悲劇。我們正需要英子這樣富有理解和愛心的眼光來敞開心扉,接受他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他們也需要來自社會平等的關愛。人們經常說,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但真正在某些情況下,能做到這樣的人,卻少之又少。英子可以和“小偷”許下承諾,甚至可以認真聽“小偷”的故事,使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生活不易,不如我們以善相待。即使英子本不該這樣做,但她卻選擇這樣做,如此的善良,純潔,便是最可貴的教養。生活不會對你溫柔以待,但人的“愛意”會被愛著的人感覺真好。
城南舊事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4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他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林海音
她默默地想,默默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仿佛臨于心頭。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愚呆而神圣的。小說以一個孩子——英子的視角記下她遇見的人,經歷的事。旁知的敘事特點讓作者本人站在情節之外,純真的眼神,客觀的描述,亦給讀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
小說以1923——1929年的北京城南為背景,以小女孩英子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小說中關于北京的傳統風俗、服飾等描寫極為細致,絲絲入扣,可見作者對北京的熟悉。
全文分為五個部分,“惠安館傳奇”中,對心上人始終不渝,對失去的孩子念念不忘的秀珍,因為行為舉止與常人不同就被視為瘋子,她真的瘋了嗎?在她瘋瘋癲癲的外表下藏著一顆世俗之人無法理解的癡心。
為了供一直考全校第一的弟弟讀書,他干著自己不齒的行當,卻又不愿意讓別人說他是壞人。他自己不上進,他希望別人上進;他自己沒有明天,他希望別人擁有美好的明天。這樣的人卻不能安然地走在陽光下,只因為他是一個小偷,這是何等的悲哀!待到他日,他是否還會記得曾許下的“我們看海去”的誓言?英子會記得,我們也會記得。
因為不堪忍受封建禮教的束縛,蘭姨娘休了自己的丈夫,住到了英子家里,她不僅給英子打開了一扇新奇的窗戶,也讓英子早早地看清了大人之間的關系的復雜。她最后愛上了一個進步青年,并與他共同奔赴他們理想中的美好的'新生活。
陪伴英子童年的宋媽,原本是為了改變家里窘困的狀況,才丟下自己的孩子,到別人家里當奶媽,她在別人的孩子身上傾注了自己作為母親的全部感情,對他們無微不至,疼愛有加。可結果卻是自己的兒子死、女兒失。她在尋找女兒未果的情況下終于決定回家,在臨行前仍對主人家的孩子千叮嚀萬囑咐。這樣善良的人,怎么會落得如此下場呢?留在英子腦海里的不單單是驢打滾兒的香糯,還有對宋媽的不舍和思念。
有人說,父親是因為愛花才有了英子等姐妹,父親死了,花落了,花魂是跟著故人去了嗎?父親的花兒落了,英子也長大了。她已經學著給大人安慰,學著當做別人的依靠。
林海音說,多少年后,城南游藝園改建了屠宰場,城南的繁華早已隨著首都的南遷而沒落了,偶爾從那里經過便不勝今昔之感。這并非眷戀昔日的熱鬧生活,那時的社會習俗不值得一提,只是因為那些事情都是童年經歷的,那是真正的歡樂,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歡樂。經過時間的洗滌,停留在我們內心深處最刻骨銘心的記憶,原來都是歡樂的。
童年,那些如青蔥般的歲月承載者我們成長的軌跡,它不是一座孤島,被遺忘在夢的角落。它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們帶著這些印記,走完一生。
城南舊事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5
北京城的小胡同里,還會有一個長辮子姑娘,看著那洋槐樹出神嗎?躲在草垛子里的那個大哥哥,還會陪著小英子去看海嗎?蘭姨娘跟那個“四眼狗”走后,又會發作什么事呢?爸爸種的花兒落了,小英子又會怎樣呢?噢,駱駝隊來了又走了,小英子也慢慢長大了……
隨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歌聲,我又捧起了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深深地陶醉于小英子的童年生活中。
這本書是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暖和和樂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幼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示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從秀貞、妞兒慘死在火車輪下;躲在草垛子中的大哥被捕;蘭姨娘和德先叔分開,到宋媽回老家,以及爸爸生病逝世……使小英子逐步長大。這其中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城南舊事》就像是一幅幅懷舊的黑白照片一次又一次展示在我的眼前:東陽下的駱駝隊,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垛子里的厚嘴唇小偷,漂亮愛笑的蘭姨娘,井邊的小同伴妞兒,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后因肺病逝世的父親。他們都和小英子樹立下了深沉的感情,成為她記憶里深入的人物。但是,這些人都最終還是在童年匆匆的腳步聲中離英子而去了,消逝了。正是在這分手之愁中,英子漸漸地長大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
當我合上《城南舊事》的最后一頁,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我深深領會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覺得我都不會遺忘。如今,我曾經小學六年級了,行將辭別我快樂無憂的童年,也行將分開我朝夕相處六年的同窗和教師們,這是一種這樣的心情?俗話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許許多多的悲傷、快樂、分手、相逢……每個人都會分開學校,分開父母,分開朋友,以至分開世界。
相比之下,固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英子的童年非常精彩、戲劇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入在心里,經過那枝慧筆深深地留到我的心里,每個人的心里。讓每位讀者曉得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樣的真實、純樸,那樣的純潔恬淡,彌舊溫馨。
我不由自問:那我是不是也該在行將分手母校跟小學同窗分別前做些什么呢?對!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窗們相處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學校里,我只需一有空就會幸福地觀賞著同窗們的每一個喜怒哀樂;回到家里,我自編了一首小詩,來思念六年來的小學生活。有個同窗樹立了班級QQ群,這樣,大家在群里就能夠相互聊天,就像天天在一同。或許若干年后,緣分讓我們在街上擦肩而過;或許永遠也不會再見,那么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光陰了。
《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們拉回了過去,回想童年。花兒謝了會再開,一曲終了還能夠再從頭,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