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1000字讀后感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為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菲的世界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1
當最終讀完合上這本書的一剎那,我倒向身后的靠枕,把自己埋在松軟的棉絮中。保持著這個姿勢好久,因為大腦已經完全沒有空余的cpu來供給多余的動作。腦袋中不停地回想書中虛虛實實的哲理與故事。好像從來沒有一本書需要如此大的心力來看完。
從頭來想,最印象深刻的還是一開始的問題:你是誰?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個問題。自我介紹的時候,早已模式化的表述:我是誰,來自青島??扇缃裢蝗粏柶?,怎么腦中卻一片空白。如果從理性的思維來思考,難不成要回答我是糖類蛋白質鈣鐵鋅等等的集合體嗎。第二個問題,世界從哪里來?換句話說,世界是由什么組成的。這難道也屬于哲學的范疇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慢慢往下讀,終于明白古往今來哲學家對于世界構成的思考是如何演變過來的。先是神學的統治,因為當初的人們沒有能力與設備進行更深層的探究,接著再到自然派再到唯物主義再到經驗主義等等……一部哲學史就有如畫卷般在腦海中展開。雖然每個理論的解釋并不面面俱到,但必定做到深入淺出,且一旦提出歷史上哲學的某個觀點或理論,必定從遠及近聯系自身地闡述,其中經常把哲學家的理論由蘇菲自己來感受,讓讀者了解明白,。
“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作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多么形象而有趣的比喻,卻讓我們更加了解到哲學家的使命與艱辛。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它用離奇的故事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其中我認識到了許多從未想過的事情。我跟著書中的蘇菲一起,從神學再到哲學的搖籃雅典,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認識。而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還有神奇的反諷效果的演變……涉及藝術、科學、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則包含了康德、黑格爾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不僅僅了解了古往今來,更有了許多自己的認識。
我會發現,很多最初的思想理論在當時雖然被人信奉追捧,但時至今日,這些理論早已不攻自破。比如最初恩培竇提出的“四元”理論:土、氣、火、水組成了世界。不用說現在,這個理論到了元素原子時代就已經被不費吹灰之力地推翻了,因為那時的科學發展到了可以探究物質的結構,并且已經上升到可以歸納總結到元素的水準上,自然之前的一些自然派理論就不那么令人信服了。而到現在,人們又有能力把原子再細分成更小的組成結構??梢姇r代科技的發展也一定程度上左右著哲學的發展。
如此一來,倒顯得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比較有宏觀性,并不單就一個問題來討論,而放眼歷史長河。很顯然,并不是每個時代的理論都是正確的,然而,卻不能否認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沒有一步步走來的歷程,沒有以往哲學家的探索與猜想,如今的哲學也不會有如此的成就。正是由于分歧而產生了統一與進一步的發展。
談到唯物主義,我發現縱觀哲學史,唯物主義與經驗主義這兩個對立的理論一直在“打架”,理性主義勝出一會,經驗主義的秉承者又會來推翻并勝出一時,然后理性主義的又來反敗為勝。這種情況同樣也適用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而其中每次的爭斗中蹭出的火花,后人看來都是發人深省的,都是彌足珍貴的思維旅程,那才是智慧的結晶。或許哲學中的兩派永遠沒有誰對誰錯,僅僅,我們從中獲得了生活的智慧。拿前面說的“魔術師——大白兔”故事,那些哲學家攀登的兔毛也許并不是筆直的。哲學的升華是螺旋式的,不斷往復著卻又逐漸越來越趨向真理。
讀到末了,蘇菲和希德的糾葛也終于有了夢一般的結局。可作者始終都沒有給讀者一個答案。我是誰?世界究竟,從哪里來?或許,這個問題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卻也永遠促使著哲學的向前發展。它的答案,只有我們心中自己去參悟了吧。
蘇菲的世界向我展示了一個從未踏足過的智慧圣地,就是哲學??茖W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真正的智慧。
蘇菲的世界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2
閱讀前幾章,以為本書的主角就是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覺得詭異,到蘇菲十五歲生日的那場哲學宴會上,我才漸漸意識到,本書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親,而蘇菲和艾伯特只是本書作者筆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筆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創造出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作為給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筆下,蘇菲和艾伯特也漸漸感受到了這個創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脫離了少校的控制,獲得了成功。這種被創造者逃離被安排的命運的構思,讓我感覺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維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這樣評價本書的:“《蘇菲的世界》的小說部分,蘇菲的主體自覺過程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它喚醒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
這是一本關于哲學的書,帶領我們走過了幾千年來的哲學的發展史。從最初的自然派哲學家,到理性主義,到古典派哲學家,到繁榮蓬勃的希臘文化,印歐文化、閃族文化,黑暗的中世紀時期文化,再到豁然開朗的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以及現代的笛卡爾,經驗主義,浪漫主義,唯物主義,存在主義。。。。。。豐富的內容帶我們走過滄桑,讓我們得到一種哲學的洗禮與升華。畢竟,從古至今如此多的哲人有著如此多的理論,而隨著歷史的發展他們對于世界、生命本質的認識也在不斷地進步與創新著。而受過現代教育的我們看著哲學的發展歷程,看著古代哲學家們一些關于世界的荒謬的解釋,或者看著一些哲學家們的全新的認識世界的角度,看著這些突如其來、迎面涌來的思想,自己原有的一些觀念的確是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自己也對這個世界開始了一些全新的思考。
在我的理解里,哲學就是關心、探索我們這個世界。這其實是我們每個活在這世上的人都應該去思考的。而我們逐漸建立自己的人生觀、生命觀的過程,也可以是看做對于哲學的思考。比如在書的開頭作者就提出了兩個哲學性的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類問題也反映了哲學家們的任務,也就是去思考、去探索關于生命、世界等本質的問題的答案。從古至今,已經有許許多多的哲學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然而還沒有出現能夠說服全人類的一種理論,因此也需要無數的后繼者給出自己的答案。而相反于觀念里的高深莫測,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研究哲學。也許我們并不能人人都成為哲學家,但是我們都可以成為哲學的思考者,去尋找自己的生存的意義。
其實每一位、每一種在各個時代叱詫風云的哲學思想和哲學家都是由“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世上是否有上帝和靈魂?”等等看似無法解答的問題展開的。如何解答這些問題呢?,書中提供了一些線索:“只需用自己的常識”“要站在兔毛的頂端”“用兒童的眼光來探究世界,也就是不要被世事所麻痹,仔細地觀察周邊的世界,有勇氣發表自己的思想。那我們如何不能結合自己在書中所學與生活中所見所聞來創造“自己的哲學呢”?
雖然人們對歷史上各種哲學流派褒貶不一,但那些哲學家確實應當受人尊敬,他們是如此勇敢而執著地探尋著真理與實踐的奧秘。哲學的世界亦夢亦幻,它像一個個不可思議的神話卻又源于我們身邊一切普通的事物。
然而我們現在可以清楚地知道風霜雨雪的成因,我們還知道蘋果為什么會落到地上,火箭為什么能飛上月球。這一切,都要感謝那些沒有丟棄好奇心、或再次點燃好奇心的人。這些人仿佛不認識這個世界,不相信這個世界,不承認這個世界。他們懷疑,他們思考,他們改造。于是有了孔孟的仁義,老莊的逍遙;于是有了柏拉圖的理想國,哥白尼的日心說;于是有了浪漫主義的反諷,于是有了經驗主義的體驗;于是有了笛卡爾的二元論,于是有了馬克思的資本論。自古以來多少先人嘗試了無數方法想爬到兔毛頂端,又有多少今人依然作著不懈努力。而我們,這些習慣了安逸,習慣了一位接受事實的人們,難道不該為自己的麻木和怠惰感到羞愧嗎?難道不該幡然醒悟,奮起直追嗎?
知識可以積累,技藝可以傳承,但人生的經歷,理性的感悟卻只能從零開始慢慢體會。上地對待古今的哲學家是公平的,都給了他們一生的時間去獨立思考。這也許就是哲學發展了幾千年卻依然連最初的問題也沒有答案的原因吧。所以我們不必懷著對哲學敬而遠之的態度,只要好奇,只要思考,就離真理更近了一步。哲學家們知道的并不比我們多,但他們好奇的東西比我們多,他們思考的東西比我們多,所以他們看穿了事物的表面而抓住了其內在聯系。這好奇的能力,這思考的能力,上帝也曾給了我們啊。
“也許我們也是星塵”結尾時的比喻一位沒有帶著隱隱的神秘感,我們在這宇宙間只是曇花一現般的一瞬星光而宇宙仍在不停的運轉著,輪回著。它會如何呢?這我們我從知曉,世界如此之大,還有無數個秘團我不曾揭開,還有無數個空間我不曾體驗。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不停地探索著。放飛哲思,傾聽它們振翅翱翔的聲音……
蘇菲的世界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3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撰寫的,主要是講叫做蘇菲的女孩學習哲學,并開始領略到哲學的魅力的事情。我們要學習蘇菲這種用好奇心探索世界,面對新的知識時,敢于質疑的精神。
“我是誰?”“為何這個世界存在于此?”這兩個問題咋看之下十分愚蠢,但若深究,會發現它的答案其實復雜又復雜。
在《蘇菲的世界》一書中,這兩個問題也首先被引了出來。蘇菲在初收信時,認為這是一個惡作劇,可事實是,在那之后,仍常常收到來自神秘人的來信。從那以后,蘇菲便開始學習哲學,并開始領略到哲學的魅力。可漸漸的,蘇菲與羅伯特卻發現自己也是被創造的人物,并在最后脫離了那名創造者的掌控,結束了自己的生活。
而這樣的構思卻能引起人們的深思?;蛟S我們活在一個由造物主創造的小說之中,而現在卻沒有一個人知道,沒有一個人發現。那么“我是誰?”“這個世界從哪里來?”這兩個問題,便一下子變得難以解答。既然我們無法證明自己的真實性、這個世界的真實性,又何來解答這個兩個問題的能力呢?笛卡爾曾說過一句話:“我思故我在?!痹诘芽柨磥?,只要一個人在感知和思索,那么他就一定是真實存在的。因此,我們真實存在的時間可能只有在活著的時候才算。當死后,你便是虛無的。在那之前,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畢竟我們生而為人,怎么可能有假。可細細想來,人體器官對我們的欺騙,也不算少。如著名的黑林錯覺,便是眼睛對我們的欺騙。那么或許大腦,也在無時無刻的欺騙著我們。
哲學這種東西,向來便是枯燥乏味的??稍谶@書中,卻變得生動形象了起來。書中的艾伯特將宇宙比作魔術師從帽子里拉出來的兔子,而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身體上毛深處的微生物,但哲學家卻總沿著細毛向上爬,希望能看清魔術師的樣子。因此哲學家總是不太會順其自然地在這個世界里生存。他們所做的是不斷的突破自我,發現這個世界的與眾不同。
可現如今的大多數人們,卻喪失了好奇心,喪失了探究事物本質的能力。他們寧愿待在兔子毛皮深處,也不愿再去向那兔子的頂端進發。一個快節奏的生活悄然而生。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時間……一切都向著速度更快的生活進發。像哲學這樣的問題更是沒有人會去關心。但對一切事物抱有好奇心,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在從前,小孩子們的玩具更多的是大自然,是那些奇形怪狀的昆蟲??扇缃?,似乎只有手機與電腦,才是孩子們真正的玩具。就像現在我去到鄉下時,連最普通的植物種類都無法辨別出來。這樣的情況,正是由于我們沒有了好奇心,沒有了對未知事物的興趣,而只愿閱讀朋友圈中所謂的知識,而沒有再去思考。這樣的事情,仿佛已經成了社會的一種趨勢。
我們或許無法像柏拉圖、蘇格拉底這樣的哲學家一般,看清宇宙的本質,認清楚世間萬物。但我們能做到的,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只需保持一顆好奇心:面對問題時,學會沉著的思考;面對新的知識時,敢于質疑。于思考中,于質疑中,探索這個廣闊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4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么,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并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說實在太陌生。當我讀完此書后,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于人談話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眾出丑,并成為眾人的笑柄,對于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難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它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重視良心與真理,到生命結束也是為了真理。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死有“輕于鴻毛,重于泰山”這句話的含義。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1000字讀后感精選篇5
若是愿讀一本書,必是會先從某處知曉她的存在:或從朋友口中,或從網絡,抑或從學校開出的書單。而我接觸到《蘇菲的世界》,卻是從另一本小說的故事情節里。書中的大學生請同學推薦他一本哲學入門讀物,這位同學先是提及了《西方哲學史》,其后許久,突然叫出了《蘇菲的世界》。大學生拿起了她,于圖書館內坐了一下午,讀完后直呼醍醐灌頂、精彩萬分。
這本小說的作者當時是一位在北京大學就讀的法學院學生。我想,這書中大學生的讀后感受,應也是他當年讀完此書所感吧。的確,我以為《蘇菲的世界》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哲學啟蒙讀物。這樣的書,她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豐富且繽紛不乏味的哲學知識,也有倚靠哲學理念的故事。蘇菲的意識存在于席德的腦海中,而當她發現自己是被大校所創造出的角色時,她選擇了逃離——在這樣一個情節里,“創造者”是大校。而在書外,喬斯坦.賈德又創造了整個書中的世界!
這不正如在整本書開頭幾張中大校所打的比喻么:蘇菲好比生活在兔子皮毛中的人,而大校好比白兔,提起這只兔子的便是喬斯坦先生。而蘇菲竟真的從兔毛中跳脫了出來!當然,這些都只是出自作者筆下,而對于現實中還在兔毛中安居的我們,是可以有所啟示的。
自然,書中的重點自然是大校所敘述的哲學知識。從愛琴海旁萌發的自然派哲學火種,至雅典三大哲人于整個歐洲燃起的燎原智慧之火;從中世紀教廷左右人心似是而非的宗教論調,到啟蒙運動里思想家們對于教權與神權的反抗、百科全書派對于自然的強調推崇……書中的內容似乎與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相仿,但因為是大校書與蘇菲瀏覽的緣故,哲學中許多枯燥的那些“主義”的名詞,都被用生動而通俗的言語解釋了。作者十分善于用活潑的比喻來解釋玄妙深奧的道理,就通過這些具體的形象來觸動讀者的內心,發人深思。
我相信笛卡爾爾的那句話:“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本渥颖桓木幊蔁o數個版本,許多聽說過的人也未必清楚它的真正意思。這句話最好的證例或許便是書中的蘇菲,蘇菲對著鏡子問鏡中的影像:“我是誰”、 “我從哪里來”,所有新入門哲學的人似乎在接觸哲學后都會開始質疑自己的存在,這時,不妨用笛卡爾的話來勉勵自己。蘇菲只是一個思想,但她知道自己的存在——在世界中至少證明自己存在,也是令人安心的事情。
在中國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哲學這門課是令多數青少年大感陌生的。即便高三將要上哲學一門課,但空講唯物主義辯證法這般貶斥唯心,肯定唯物的言論,沒有系統,也過于狹隘片面。而這一本《蘇菲的世界》,最初面向的是西方的青少年,而至今在中國也并不是十分出名的書籍,倘若是被中國的初高中生們廣泛傳閱,一定會像那個比喻一般,讓中國更多的新一代,從匍匐于白兔的皮毛中,轉為站立起來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