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苦難輝煌有感1000字
金一南的《苦難輝煌》是主要以復雜的歷史變化為背景,以兩萬五千里長征為主線,審視了人民軍隊的領袖們在歷史重大關頭突出重圍、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足跡。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讀苦難輝煌有感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苦難輝煌有感1000字(篇1)
《苦難輝煌》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錯綜復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清晰地再現了一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引導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最終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畫卷。
翻閱了這本書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近百年來中國人民苦難中掙扎、覺醒中抗爭、自立中圖強的道路是如何走過的,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是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堅實邁向民族偉大復興。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對長征的一番評價:“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使我一定要寫出這批真人。他們不愛財,不為官,不怕死,就為這個事業,為心中的主義。要立足本職,為地稅事業再上新臺階盡自己的一份力。
《苦難輝煌》一書引導人們在風云變幻的當今世界保持內心的平靜,在追求物質豐富的同時堅持對理想信仰的守望。
我想這種理想信念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認識層面,更應當體現在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當中。作為成長于和平時期的青年地稅工作者,我們必須立足本職,進一步弘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茍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與困難,這些雖然跟前輩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所經歷的艱難險阻沒法比,但也需要拿出那份百折不撓、英勇無畏的精神去克服、去戰勝。
新時期,地稅工作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作為年輕地稅人我們要抓住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牢固樹立“真實可信、科學嚴謹、創新進取、服務奉獻”的地稅核心價值觀,勇于肩挑重任,用我們自己的行動共同開辟地稅事業美好的未來。
讀苦難輝煌有感1000字(篇2)
先賢有云,“三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對此,我一直將信將疑,不過每當稍有閑暇,我亦喜好以書為伴、以書為樂。床頭案角、手邊囊中,不少的書卷雜亂有章、自成方圓。近日,我讀了《苦難輝煌》一書,不曾想,竟一發不可收拾,讀之如飲甘飴、愛不釋手、受益匪淺。
《苦難輝煌》奏響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樂章。該書由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廣泛閱讀了500余本參考書目,整理了200多萬字的筆記,歷時時間撰寫形成了52萬余字的作品。該書是第一本從國際大背景下解讀中共早期歷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圖書。該書以其獨特的視角、新鮮的史料、生動的語言,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錯綜復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清晰地再現了一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引導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最終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畫卷。
《苦難輝煌》描繪了一幅客觀真實的歷史畫卷。該書與其他黨史類圖書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客觀性。我以前讀過的一些歷史書籍,看過的一些影視作品,大多都帶有主觀色彩,并不完全符合歷史真相,往往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了美化、提純或剪切,反倒給人一種距離感、模糊感、平面感。而金教授所著的《苦難輝煌》則是從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盡可能地還原歷史真相。
比如,該書在描寫毛澤東、陳毅、彭德懷等偉大革命家之時,通過萬里長征、反圍剿等一些真實、詳盡的歷史事件,深刻反映了這些偉人們鋼鐵般意志和為實現共產主義的獻身精神。當然,該書也非常客觀地表達了偉人其實也是凡人的情愫,沒有哪一個人、哪一種智慧是天生正確的。偉人也會發脾氣,也會犯錯,也會打敗仗。眾所周知,“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在長征中最得意的用兵,《長征組歌》中有一句歌詞就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是,毛澤東一生親自指揮的大大小小戰役,畢竟也有一些是失敗的。毛主席在1956年的一次會議上也開誠布公地承認,他指揮打過四次敗仗,四次敗仗的地點,分別在高興圩、南雄、土城和茅臺。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昂揚的斗志。作為一名投身檢察事,我們要擺正心態,心貼心地為老百姓考慮,有條不紊地推進檢察事業發展,一定能贏得群眾的認可與表揚。
《苦難輝煌》吹響了一聲揚帆起航的前進號角。中國共產以其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艱苦奮斗的革命作風,不為錢,不為官,不怕苦,不怕死,腳踏實地、百折不撓、艱苦奮斗,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謀福祉,最終贏得了革命的勝利。革命戰爭年代凝結下來的一個個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不僅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奮勇向前,也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創建美和家園。正如我們工作,承擔著檢察工作等重任,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也肩負著群眾的殷勤期盼。
歷史,縱然已逝,但卻永遠魅力無窮。讀罷此書,掩卷沉思。《苦難輝煌》用客觀而又深刻的思考、嚴謹而又不失活潑的語言,帶領我們重溫了黨的革命歷史,向我們展現了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最終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畫卷,更向我們述說了一部追求自由的壯美史詩,真可謂是“陳謀堪比厚黑,敘史更勝史家”。君子讀之,如飲甘飴,不論修身齊家,抑或治國平天下,得此良策,受益匪淺。
讀苦難輝煌有感1000字(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演義》開篇詞上闕,詮釋了我閱讀《苦難輝煌》一書的最大感慨。
開卷伊始,我即被金一南教授生動形象又蘊含哲理的行文所吸引,此書確使人有欲罷不能的感覺。我是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在上下班地鐵中讀完該書的,看這本書,上班之路感覺不再漫長。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歷史上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之間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充滿了希望、變數、迷惘、苦難,在挫折面前我黨的精英們又屢屢不畏犧牲、堅定信念挺了過來,逐步走向了輝煌。
有人說,“一部好的作品,應該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苦難輝煌》就是這樣的一部書,它讓讀者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感觸。
我每每沉醉于民國時期的陳年故事,慨嘆著那些人和那些事。暮氣沉沉的晚清被朝氣蓬勃的民國取代了,中國真正具有了少年氣象,從此有了民族復興的希望。
亂世出英雄。所謂“亂”,不是社會政治經濟絕對混亂無序,而是國家沒有了絕對權力,社會失去了絕對權威。也正因為如此,社會環境才相對寬松,言論相對自由,思想能夠活躍,人們也就有了更多的展示機會。春秋、戰國、三國與民國初年都是這樣的情況。民初各色軍閥、政客、理論家們你方唱罷我登場,組成了波瀾壯闊且多姿多彩的一臺大戲,其中能夠留下名字的都非等閑之輩。而只有具備組織紀律性和遠大理想并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風云人物,才能夠走的更遠。國共兩黨里面不缺這樣的人杰。
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是國共兩黨的共同目標,中國實現偉大復興是國共兩黨的共同期望。兩黨的精英們都是在以中國知識分子入世的特質自覺承擔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重任。如果兩黨和睦共處,兩黨內的精英們,有多少是同學,有多少是老鄉,有多少是師生,他們可以團結起來共同奮斗。但只是因為兩黨在具體實現國家富強的手段上存在著不同的理念,以至于有多少同學、老鄉、師生們要為了各自的信仰分道揚鑣,甚或反目成仇,更有多少革命者因此而犧牲。當年你死我活爭斗的英雄們現在都不在了,還是那一片河山,現在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努力實現著英雄們當年的夢想。人們生活安居樂業,國家實力大幅提升,也難道不就是英雄們最終所要的嗎?假設當年的英雄們都醒來看一看,是否會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歷史沒有假設。殘酷的現實是國共長期處于敵對狀態,客觀上為日寇侵華制造了可乘之機,也使得中國抗戰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紅樓夢》中探春曾言:“可知這樣大族人家, 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 熟讀古書的毛澤東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從當時形勢上共產黨又絕對不能讓步,只能被迫做針鋒相對的軍事斗爭以圖存。更何況大形勢非是一個人所能左右的了的,毛主席也是人而不是神。道理都懂,但無法改變現實,這實際是很無奈的一件事。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我們并不善于接受歷史教訓。當前,中國仍處于分裂,國共是否可以接受歷史教訓,拋棄前嫌,高瞻遠矚,以大智慧促成第三次合作,實現兩岸統一,打破島鏈封鎖,進而對覬覦侵占我釣魚島、南沙等國土的國家采取一致行動,共同維護我中華民族長久利益,而不致使某些國家坐收漁人之利呢?
讀苦難輝煌有感1000字(篇4)
最近,利用閑暇時間看完了朋友推薦金一南所著的《苦難輝煌》一書,受益匪淺,百感交集。我帶著標題中“苦難”二字去了解書中所講述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苦難輝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書;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也是第一本可以作為散文欣賞的歷史圖書。這本書必須細細品讀,慢慢回味。書中詳細、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畫卷。詳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從建立至1937 年的發展歷程,這段歷程用“苦難”這個詞非常精準的,苦難不僅來自外部帝國主義的壓迫,國內反動派蔣之流的殘酷鎮壓,而且還有來自共產國際的壓力以及因黨內自身的不成熟而犯下的種種錯誤。這本書仿佛讓我置身于當年的時代背景中去。以前也讀過一些歷史方面的書籍,書中往往對某些歷史事件和人物描寫的較為片面或單一,而這本書的客觀性讓我充滿敬意,而心生感動。
當我看到書中描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那段內容時,不禁回憶起在小時候老一輩給我講述的抗日戰爭的故事情境。那時,由于年幼,沒有經歷過那個時期的苦難,所以未能真正體會到他們所經 歷的戰爭帶來的苦難。現在讀了這本書,才真正理解為什么當年他們給我講故事的時候,總是那樣激動和動容。書中說日本轉向法x斯的借口是:都是別人的錯!其實沒有必要找借口,真相不是靠謊言就能掩蓋的。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不大了解作者金一南,讀完后才發現他撰寫這本書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后來我經過不斷地查找資料得知,他曾經從事過很多行業,經歷過很多磨難,這些積累都為他的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金一南說:“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在八小時以外;人活一輩子要有熱情、有理想、有追求,要做個能干實事的實干家”他的這些話對我無異是金玉良言。人間的苦難很多,但大多不能創造出輝煌,只有鳳凰涅槃般地對待苦難才能欲火重生創造輝煌。由衷的感嘆我們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今天的幸福和諧社會,是無數勇敢的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生活在和平進步的新時代,沒有理由不努力,不進取。我要不斷努力,用自己的能力,為構建幸福社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讀苦難輝煌有感1000字(篇5)
打開沉甸甸的書本,一個個偉大的時代畫卷便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了---歷史烽煙中、崢嶸歲月里,無數革命先輩、共產黨人在探求救國救民、民族獨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在經歷了無數的困苦和磨難、挫折與失敗后依然勇往直前、百折不饒、永不放棄……
合上書卷,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從苦難到輝煌,中國歷史經歷了百年歷程。歷史告訴我們,革命道路不是從輝煌走向輝煌,從勝利走向勝利,它是一個從失敗走向勝利,更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一個歷程。歷史經驗證明,發展的道路從來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充滿坎坷,這就要求需要我們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摸索,前進,再摸索,再前進。真正的強者是從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自己所追求的事業的。
《苦難輝煌》詳細、生動、真實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記錄了眾多我們敬仰和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朱德、陳毅、李立三、張國燾、蔣介石等等。同時也描寫了許許多多迄今默默無聞的英雄們。作者以真實的筆觸,生動地描繪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偉人其實也是凡人,他們也不會天生正確,也會犯錯誤,也會打敗仗。盡管在革命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他們卻永不言棄,最終走向勝利!因為他們始終相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
尤其是書中金一南教授所提到的“當一個民族走向強大的時候,絕不僅僅是物質的強大,絕不僅僅是腰包里塞滿了錢,你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信仰珍貴的年代,有什么能讓我們感動?有什么值得我們崇敬?有什么能讓我們追隨?”“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再沒有拋頭顱灑熱血的機會,但是我們同樣可以在平凡的工作當中,做平凡的英雄。在現在這個信息科技的時代,什么都可以復制,連成功都是可以復制的,唯獨革命先輩的精神是永遠不可能復制的。 掩卷而思,不禁感嘆:如今的我們,出生在和平年代里,生長在改革開放環境中,工作穩定,衣食無憂。口袋富足了,精神卻匱乏了,房子變大了,靈魂卻渺小了,我們讀著歷史,卻在忘記過去。我們缺乏的是什么?就是信仰!而信仰是什么?契科夫說過:當喉嚨發干時,會有連大海也可以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當初無數革命先輩能舍生忘死,拋頭顱灑熱血,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犧牲,就是信仰的無窮力量。而許許多多作為今天的80后90后,就如生長在溫室中的花草,沒有經歷過陽光、風雨的洗禮,相形之下顯得是多么的脆弱不堪。因此在如今這個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更應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大中國正在世界的東方崛起,在和諧安寧的環境中,在舉世矚目的成就面前,我們更要看到今天所面臨的挑戰,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義無反顧地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當好歷史的傳承者和創造者。在政治上要積極要求進步;在工作中要敬業愛崗;在學習上要積極進取;在生活中要充滿愛心,要讓信仰成為我們一切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