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
《苦難輝煌》從這本書詳細,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畫卷,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一)
戰略問題專家金一南在他的新著《苦難輝煌》中感言,不能深刻感觸過去,怎么能獲得騰飛的翅膀?近期我仔細研讀了這本書,重溫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重新追尋了我們的人民軍隊在歷史重大關頭慨然承擔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軌跡。輝煌永遠與苦難相伴,歷盡艱難,才能像鳳凰涅盤,重獲新生。中國革命史是一幅立體畫,凝視其中的一部分都無法洞悉其原貌。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長征的疲弱不堪的隊伍,正背負著這個世界上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撓卻早已昭示了他們的光明前途和未來,才有了60年前新中國揚眉屹立在世界東方。
正如書中說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天賜良機,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人的英勇獻身。給我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光芒不是在共產黨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最輝煌的時候迸射出來的,是在共產黨人最困難的時候,在前景最黑暗這種情況下,共產黨人還是堅守自己的信仰。像紅軍20師師長胡天陶被俘,讓國民黨方大吃一驚的是一位紅軍師長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而在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下,胡天陶始終只有一個字“不!”這就是共產黨的信仰,這樣的人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他們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艱難困苦中喚醒一個災難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強,在一窮二白中支撐起一個歷史悠久國度持續的繁榮發展。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還有什么能讓我們感動?我們有沒有忘掉戰勝艱難險阻的法寶?我們怎樣在一脈相承的事業中與時俱進?中國的崛起已經舉世公認,面臨的挑戰也空前嚴峻,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實現我們的堅守和完成我們的責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營養。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一直在追趕時代發展潮流。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樣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正因為有無數的優秀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舍生忘死,踏著烈士的鮮血奮然前行,把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我們才贏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正因為集合著無數為著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斗,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只有探尋這些歷史,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汲取前進的動力。
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昔日的戰場已硝煙散盡,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歷史是相對的,辨證的。過去相對現在是歷史,現在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為后來人,正在續寫著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二)
最近看了戰略問題專家金一南新著《苦難輝煌》,跟隨著作家的筆墨去追尋中華民族的人民軍隊在歷史重大關頭不畏艱險,勇于承擔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為中華民族帶來了新的希望。
輝煌往往與苦難相伴,只有歷盡艱難,才能像鳳凰涅盤,重獲新生。我們的人生道路也是如此,從牙牙學語的孩提時代,到能夠獨當一面的社會公民,這其中的道路絕對不可能一帆風順,甚至也許會遇到很多坎坷挫折。然而,正如書中所描述的一樣,1921年,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很少有人想到,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那個弱小被無數困難挫折所圍繞的部隊能夠完成人類歷一次偉大的長征,沒有人知道為什么面對如此多的苦難,中國共產黨人還能繼續前進,答案應該只有那些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們知道,他們正背負著這個世界上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
他們是歷經百年風雨的中國人民的希望,正是他們那種百折不撓堅持前進的決心預示著他們的光明前途和輝煌未來,正是這些革命先輩們的不懈努力,我們的新中國才能揚眉屹立在世界東方,才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東亞病夫,今天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成功舉辦奧運會,世博會贏得無數國際贊譽的強大國家,是不畏任何苦難,關心人民生命財產的負責任的大國。這一切都是無數共產黨人不懈努力,艱苦奮斗的偉大成果。就像書中說的,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天賜良機,不是機緣巧合,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革命先輩用不怕犧牲,英勇獻身的精神創造出來的。共產黨人的光芒不是在于他能夠不斷取得勝利,從而證明其自身的強大,而是在共產黨人最困難的時候,在中國革命前途命運最黑暗的時候,共產黨人還是堅守自己的信仰。即使被敵人俘虜,即使在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下,我們的共產黨員們都只有一個字“不!”這就是共產黨的信仰。
《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三)
近日讀了《苦難輝煌》一書,受益匪淺,感慨良多?;仡櫄v史,是為了心靈更好的共響。列寧講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不能深刻感觸過去,怎能獲得騰飛的翅膀?我們是新時期的共產黨人,在和諧安寧的環境中,在舉世矚目的成就面前,我們更要看到今天面臨的挑戰,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忘卻曾經的苦難,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去面對任何險阻艱難,去鑄造新的輝煌。
《苦難輝煌》最根本特色就是進一步還原歷史,讓史實說話,讓真實的中國共產黨早期成長史展現在人們面前,絲毫沒有掩飾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幼稚與單純,也沒有遮掩早期共產黨人的大量背叛與退縮,但一切都是成長的必然階段,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苦難的歷程換來了革命的真諦和最后的成功。作者不想讓x中的那些高大全、那些造神式的描述再次重復出現,以“重新思考”的姿態,不斷發現歷史的價值,這恐怕是本書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們黨和軍隊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贏得了無數輝煌勝利?!犊嚯y輝煌》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歷史性問題,表現了可貴的問題意識。從問題開始,將以肯定結束;從肯定開始,將以問題告終。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時代表現自己精神狀態最實際的呼聲。有一種說法:不滿現狀就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犊嚯y輝煌》這本書提出的問題比較好,提煉的思想也很深刻,這也是我們當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學態度,要不斷地提出問題,給自己提問題,給別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才能激活我們的思想,才能做好學問,培養一流人才。
《苦難輝煌》這本輸的客觀性讓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從這本書詳細,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畫卷,描繪了眾多我們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澤東、陳毅、彭德懷、李立三、蔣介石等,同時也描寫了眾多迄今任默默無聞的英雄,這讓我更加敬重歷史的偉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從苦難走向輝煌,而不是從苦難跌入深淵,就是以為他們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遵循并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在艱苦中不懈奮斗,自主創新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只有探尋這些歷史,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汲取前進的動力。所以,不要為自己籍籍無名而憂傷,卻要樹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極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業中去。
歷史是相對的,辯證的。過去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為后來人,正在續寫著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在人的一生中,一個人雖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通過揚起目標的風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發揚長征精神,讓生命的航船成功遠航,從而增加生命的寬度和厚度。待以后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會說:我奮斗過,我拼搏過,我不后悔。
我們是自然人,但是首先是社會人。我們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時刻,個人的命運不可能不和國家的崛起緊密相連。一個人一生不僅在為自己,更是在為他人的幸福、民族的強盛拼搏奮斗,這樣的人生會更充實、更有意義,也定會更加絢麗多彩。今天,對于中華民族來說,需要前仆后繼的事業依然在繼續,不論我們前進的道路如何艱難,都要永遠記住國際歌中的一句話:“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
《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四)
檢察長推薦全體干警閱讀金一南將軍的力作《苦難輝煌》,閑暇時捧起來細細閱讀,思緒也就透過字里行間,穿越時光回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的傳記文學,也沒有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歷史人物各個豐滿、歷史事件脈絡清晰,二十世紀初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躍然紙上。我們仿佛看到了刑場上共產黨人前仆后繼慷慨就義,他們視死如歸只為心中神圣的信仰;仿佛看到了戰場上共產黨人搖旗吶喊奮勇殺敵,他們勇往直前只為新中國早日成立、人民翻身做主人。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中華民族在歷史的命運中大落大起,從苦難走向輝煌。
今天我就談談《苦難輝煌》書中的彭德懷。
李宗仁19世紀50年代在美國撰寫回憶錄,把國民黨丟失大陸的原因簡單歸結為二:一、蔣介石剿共不力;二、何鍵部下出了個彭德懷。何健是北伐名將,時任35軍軍長,而此時彭德懷是35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營長,有兩件事讓何健認識了彭德懷:一是何健平怕軍官們不聽他的話,請來和尚,令全體軍官受戒,唯獨彭德懷不聽。二是何健部下打死了農會干部,彭德懷率領全營官兵參加集會,迫使該旅長出來向農民道歉。何健就找到一團團長,稱彭德懷是激進黨,要把他調開當個厘金局長,搞點錢的職務。彭德懷沒有去,他當了共產黨紅三軍團的軍團長。
在土地革命時期,作為優秀的紅軍將領,他為紅軍的發展,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毛澤東一句"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把彭德懷烈火一般蓋世無雙的勇氣,描寫得淋漓盡致。這是毛澤東用詩詞贊頌的最后一位將領。
1928年9月,紅五軍取消團、連番號,編為五個大隊和一個特務隊。在三個多月的轉戰中,部隊減員一千余人,意志薄弱者或投機者也相繼離隊或叛變。彭德懷集合部隊講話時,有人瞄準彭德懷就要開槍而被擊斃。彭德懷卻面不改色,繼續講話。他說,我們起義是為了革命,干革命就不能怕苦,怕流 血犧牲,今天誰還想走,可以走。又說,就是剩我彭德懷一個人,爬山越嶺也要走到底!有人說大智才能產生大勇。彭德懷則是大勇產生大智。他具有非凡膽略和精湛指揮藝術,1930年7月,彭德懷率紅三軍團猛攻長沙。此役彭德懷不僅創下紅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而且創造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中,紅軍攻下省會的惟一戰例。毛澤東1936年在陜北對斯 諾說,此役"對全國革命運動所產生的反響是非常大的"。
1931年5月,蔣介石安排人動搖彭德懷。該人進入根據地。彭德懷套出口風,知道其為蔣招降而來,隨即下令將其處決。砍下的腦袋用石灰腌上,盛在籃子內封嚴,交其隨從帶回。蔣介石從此除了提高對紅軍高級將領的緝拿價碼外,再不搞什么"宣撫"。
對敵斗爭狠、毫不留情,是彭德懷一大特點。紅三軍團善攻堅,善打硬仗,在惡劣條件下也具有堅強的戰斗力,無一不打上彭德懷的烙印。對自己的戰友卻不然。例如對x。1929年初,彭德懷率部堅守井岡山,部隊損失很大。組織安排調撥部分干部和槍枝補充彭德懷部。x調給彭德懷了一部分壞槍。毛澤東嚴厲批評了x。彭德懷卻并不念念不忘這類事情。他提出紅四軍是五軍的老大哥,號召自己率領的五軍向四軍學習。
作為一位著名戰將,彭德懷還有一大特點:終生不改其本色。有人在其自述中有一段精彩回憶,記述解放戰爭時期的彭德懷:"一個炎熱的下午,一中年傾下身去,從農民桶里狠喝了幾口水,然后謝過,繼續趕路。路邊坐的俘虜中有認出中年人者,指背影說:"那就是彭德懷,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其他國民黨將校俘虜大驚失色,起來呆視半晌,直到背影不見,感慨萬分地擠出一句話:他們怎能不勝利!我們怎能不失敗!"對彭德懷來說,愛他的、恨他的、敬他的、毀他的都應記住這句話:本色最無敵。
四渡赤水后,毛澤東面臨著許多意見,此時x給其寫了封信,提出要彭德懷出來指揮。毛澤東提議召開政治局會議。在會上,毛澤東矛頭指向彭德懷,大聲說彭德懷是右傾。話說得很重,突如其來,與會者無不震驚。彭德懷也沒有思想準備。他不知道事情原由,覺得難過,但大敵當前,團結要緊,其在會上沒有爭辯,反而在發言中進行了自我批評。這件事在以后的24年內被毛澤東提了4次,直到1959年廬山會議上x站出來申明,該事與彭德懷無關,才終于了清。
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彭德懷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懷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實事求是,光明磊落,無私無畏,他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敢挑重擔,勇為前驅,敢于堅持真理始終保持坦蕩的革命胸懷,密切聯系群眾,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優秀品質,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嚴于律己,克勤克儉,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彭德懷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實事求是的一生,是無限忠誠的一生,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共產黨員!
這本書呼喚的是重拾信仰,呼喚的是奉獻與擔當,感謝那些為了民族自由獨立富強而奮斗過的先輩,他們是我們民族永遠的驕傲。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降生在和平年代,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健康向上地生活著,因為我們可以安心地去工作和生活。我們要珍惜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勇挑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重任,讓信仰、熱情、忠誠、英雄情懷重回我心,做一個高尚的人、偉大的人、不屈服的人。
作為檢察戰線上的新兵,結合工作實際要做到以下幾方面:第一,樹立堅定的政治方向、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業務水平和實踐技能;提升人生觀、價值觀,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第二,要做到虛心好學、勤于實踐。要尊重老同志,學習他們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要多學、多思、多做,“操千曲而知音,觀千劍而識器”,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自身的工作經驗、提高自身的辦案能力,心懷“主動問、虛心學、勤實踐”的理念;結合自身的特點,積極探索、不斷積累,規劃好人生發展的路徑,爭取達到“一年合格、兩年成型、三年優秀”的目標。最后,以扎實的工作作風,熱情的工作態度贏得信任,樹立司法機關的形象,維護 法律權 威,為理想信念孜孜以求,為檢察事業奮斗不息。
最后,我用溫 家寶總理的一首詩--《仰望星空》結束我的交流:“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恒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
《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五)
《苦難輝煌》一書系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少將力作,其聯系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共產國際活動以及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等國際背景,從有重大影響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錯綜復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進行全景式提示剖析,展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建立紅色政權、率領紅軍進行戰略轉移偉大壯舉,闡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拜讀此書,讓我獲益良多。
一是進一步學到知識。以前曾讀過一些歷史書籍、看過一些影視作品,但大多帶有主觀色彩,并不完全符合歷史真相,往往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美化、提純或剪輯,讓人產生距離感、模糊感。《苦難輝煌》從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詳細描述我們黨和軍隊早年革命史,講述中國人民是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苦難走向輝煌,中國共產黨又是如何領導中國革命從奮斗、挫折、再奮斗的歷程中闖出通往勝利之路,描繪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畫卷,追憶眾多我們敬仰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澤東、彭德懷、張國燾、蔣介石等,介紹大量迄今仍籍籍無名的英雄。諸多史實、戰例,讓我對這段歷史認識更加全面深刻,對這段歷史中的歷史人物了解更加深入。
二是進一步堅定信念。“蘇俄在中國最早看好的是吳佩孚而不是孫中山,斯大林在中國最早看好的是蔣介石而不是毛澤東”,蘇俄及共產國際對國民黨和國民革命的援助巨大,而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連匯報工作的“區區15元路費都拿不出來”,但紅色政權仍然能頑強存在,這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從1926年“320”中山艦事件到1932年蔣介石向共產黨人舉起屠刀,死難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工農群眾和革命人士達100萬以上,“如此殺氣騰騰,為何共產黨人終剿不滅?為何中國共產黨人能夠一次又一次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又繼續戰斗?”這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長征途中嚴酷的圍堵、不盡的跋涉、驚人的犧牲、大量的叛賣都沒能打垮共產黨人,這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爭的事實充分證明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精神動力,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就不會有今天的輝煌。
三是進一步增強信心。金教授廣泛閱讀500余本參考書目,整理200多萬字筆記,歷時15年撰寫形成這部52萬余字的作品。金教授坦言,“沒有天生的事情,只要做事用心、盡全力,就會干好工作,做出成績;貴在堅持,把別人打牌、看電視的時間用來學習,就會有所收獲;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在八小時之外。”他的這些話,使我明白這本幾十萬字巨著來源于經年累月積累的讀書筆記和常年獨立縝密的思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充分利用時間,堅持勤學習多思考,就一定會對自己有所提高。
掩卷深思,《苦難輝煌》展現中國發展歷程成功、完整、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畫卷,每一章節都浸透著早期共產黨人與革命仁人志士前赴后繼的轍印和鮮血,令我們深刻體會到尋求一個適合中國國情,使中國人民擺脫枷鎖桎梏的真理不易、確立一個政黨合法地位的斗爭不易、選定一個能夠代表黨的利益,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美好明天的領袖不易。憶往思今,面對新的形勢,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堅定理想信念?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幸福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做好本職工作?
因此,我們必須牢記革命先驅的不朽功績和崇高精神,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密切聯系群眾,爭當時代先鋒;必須要飲水思源勿忘歷史,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生命換來現在的幸福生活,與先輩相較對于現實中的瑣事要多一點感恩少一點抱怨,多一點開心少一點煩惱,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努力過好每一天;必須要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的求實精神、實事求是高度負責的科學精神、克服困難挫折的進取精神,立足當前、腳踏實地,從個人做起、從本職做起,從每一件具體事情做起,把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作為具體的實踐和當前時代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