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心得體會1000字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寫了一個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爺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于戰爭,他的這種幸福被敵人強行奪走。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四世同堂》心得體會10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四世同堂》心得體會1000字【篇1】
看了老舍的《四世同堂》,仿佛也在淪陷區北平生活了八年。被征服者的苦難,心酸,恥辱。
覺得小說建構很有特點,軸心只在寫北平淪陷后,小羊圈里的七戶人家八年中的命運,經歷,沒有其它宏觀的把握。沒有激烈的抗戰,很少殘酷的地下組織,沒有供產讜,最多的是被日本人和漢奸傾軋。但卻又能映射出整個北平,中國,甚至整個二戰發展歷程。北平淪陷—上海南京相繼淪陷—歐洲開戰—珍珠港美日開戰—勝利。這些消息都傳入小羊圈里。
祁老人家是四世同堂,有兒子,有三孫子,有一曾孫,和曾孫女。祁老人將近九十,只渴望平平安安過日子,而且堅信即使有戰爭,也最多不過三個月,可是日本人對北平八年的占領打破了他的預言。他的三個孫子不由讓我想到了巴金《家》里面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瑞宣愛國,希望參加抗戰,但因為要養家,離開不了,他心地善良,后來也參加一些地下工作。瑞全最小,思想進步,抗戰初期就離開北平,最后回來,但沒有入讜,卻做了很多抗戰的事。老二瑞豐沒骨氣,做了漢奸,最后也被日本人殺了。祁老人兒子做生意也被日本人逼死,最后曾孫女也餓死了。借用一個英國人的話說“祁老人是大清人,他孫子們是民國人,而他曾孫,則是將來的人”。
小羊圈一號住的是位老人,姓錢,因為不愿意做漢奸,被抓進去打得半死,兒子被逼死,老婆撞死。但老人最后逐步發展,一直秘密抗日。
--人家冠曉荷是大漢奸,老婆大赤包,想方設法巴結日本人,巴結人還列出等級的,當然頭號巴結的是日本軍官。弄得一官半職就飛上了天。這里是名副其實的漢奸窩,大漢奸藍東陽,瑞豐,李空山都在這里聚集。漢奸之間看誰得了點權就巴結,討好,也相互傾軋,勾心斗角,同時也殘害進步人士,青年,甚至鄰居。我覺得老舍先生寫漢奸真有一手,讓人看了完全能想象出漢奸那樣。比如寫藍東陽,老婆最后把錢都拿走了。他知道后“兩只眼睛往上一吊,氣得半小時說不出話”。最一批人最后也不得好死。冠曉荷被日本人活埋,到死的一刻還說日本人是朋友。藍東陽在日本考察被原子彈炸死,可能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瑞豐假冒特務被日本人殺了。大赤包死于監獄。他們以為靠了日本人就可以高枕無憂,說到日本還向東方鞠躬天皇-歲。不希望自己國家勝利,而希望日本永久留下。
小羊圈其他一些人都是平民人家,可是都被突出出來,李四爺,長順,孫七,馬太太等等,可以說是代表了傳統的中國百姓,心地善良,在最困難的時期也相互扶持。
日本人向北平移民,用各種手段掠奪經濟,殺害進步人士。小羊圈里也住進來幾戶日本人,其中一個老太太是反戰的。日本人征服這里的中國人,享受一切。快到一九四五年是,日本兵衣服也破了,為了面子只能晚上出來。日本人也開始賣東西。在北平的日本人奉命必須每家和十家的中國人交朋友。和中國人親熱。也預示著他們失敗的到來。抗戰的勝利,是大喜事,可正如小說寫的,“這里的人,有了苦難,就忍著,可是苦難過后,也不會想到報仇。”
北平經歷了八年,小羊圈也度過了八年,老舍先生以“以小見大”的手法,確實生動地讓我們了解到當時淪陷區人民的生活。人們也絕望過,但是依然堅強,等待戰爭地結束,為此忍過,也做過斗爭,也死了不少人。小崔,李四爺,妞兒。
一個民族,經歷了一些苦難,我們犧牲了很多,受過太多的恥辱。但從反面來說,困難——能讓我們永遠吸取教訓,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民族,會更加地團結。
“民族,帶著鞭痕,悲壯地生存著!
國家,帶著創傷,驕傲地屹立著。!
人民,帶著鮮血,頑強地站立著!正義,帶著它的莊嚴,神圣和人道,光榮地戰勝了邪惡的侵略和野蠻!”
……
《四世同堂》心得體會1000字【篇2】
我開始寫這篇讀后感的時候正值9月18日,那個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恥辱的日子,那個中國被日本人踐踏的開始,那個預謀已久的侵華戰爭序幕。今天天空一片晴朗,天很藍,一朵白云都沒有,學校里一片安逸。這與86年前的今天完全不同,86年前的今天是彌漫著硝煙、哭聲、驚恐的。
而《四世同堂》就是描繪了抗日年代里祁家四世同堂安逸和諧的局面被戰爭打破后奮起抗日、錢吟默被戰爭逼成反日諜者等等一系列的抗日壯舉。
在這部長篇小說里,我看到了為國家義無反顧的瑞宣、瑞全、錢吟默李大爺等等 ,看到了被戰爭逼得反抗的祁老爺等等,還看到了為錢出賣了自己人格的冠曉荷夫婦、招弟、藍東陽、野求等等。這些人物經過老舍先生的筆,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形象躍然紙上,特別能揪住讀者的心,讓人深陷其中的故事情節。
在此書,我最欣賞的人物是錢吟默先生。還沒被戰爭攪亂生活之前,他是一位愛養花養草、愛飲閑酒、閑暇時就寫詩的一位閑靜詩人,但在兒子死后,他慢慢地變成了一位諜者,原來他風雅翩翩,但后來身上滿是補丁。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機智靈敏、勇敢無畏的令我嘆服的品質。作者描寫的不僅僅是錢先生這個人物形象,更是為國在戰爭前沿奮斗的中國勇士的生動寫照。
說完正面人物,接下來就該是反面人物了。在這部書里,作者用很多筆墨描繪了大赤包這一個最令人憎惡的反派婦女。大赤包是那種見到錢就往上撲的市儈,她能為了錢把小女兒招弟“賣”給老男人!她能為了錢把很多無辜少女、婦女拉到妓院賣身!她能為了錢與日本人勾結!在這本書里,她的罪行不止這些。她為了錢出賣了自己的母性,為了錢出賣了自己的靈魂,為了錢出賣了自己的國家!她的壞形象簡直刻畫到骨子里了:她貪婪、外強中干、甚至賣國!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用在大赤包身上應該是這樣子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她作為一個反派婦女,在家里不受丈夫深愛,在小羊圈里不受人待見,在小羊圈外被人利用。不得不說,這真是為人處世的悲哀!
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炮火與破壞,更是對人性的檢驗。
作者描寫的是小羊圈的人,而折射出來的是北平人 ,甚至是中國人。
這本書的最終結局是中國勝利了,小羊圈的正派人物贏了,反派徹徹底底的輸了,小羊圈迎來了久違的和平。其實最后結局并不意外,正義總是會戰勝邪惡的。“邪不勝正”——這本就是真理。全書最后以“小羊圈里,槐樹葉兒拂拂地在搖曳,起風了。”一句結尾,讓人久久不能回過神來,也給全書增添了在澎湃心情之后的釋然。
在86年前的今天,中國曾被日本的鐵蹄踐踏,但在今天,放眼世界,中國綜合國力正在不斷提高,國際地位日漸提升,號稱“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也要讓我們中國幾分。中國已不再是86年前任人踐踏的中國了,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它的目標是屹立于東方,傲看全球。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四世同堂》影響的不僅僅是老舍那一代人,對現在的我們更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啟發。這個世界并不和平,所幸的是,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 ,我們應接過歷史的責任榜,我們更應該擁有一份真摯的愛國之心: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讓我們繼續去傳承和發展《四世同堂》的精神,讓華夏之火永燃!
《四世同堂》心得體會1000字【篇3】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一部中國近代文學書籍,沒日沒夜的看了幾天,給我的沖擊卻是久久不能平靜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生了質的改變。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郁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斗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于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說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漢奸形象。“漢奸”,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著恨;但他們死,人們看著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漢奸”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里,只是后來的社會不同了,“漢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么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士。在全書緩慢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秘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于站起來走向光明。
中國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著《四世同堂》,你會更加確信自己對日本人的恨。然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又是無助的,新舊社會的交替給人帶來的迷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來。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么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
感謝老舍先生給后世留下了這部中國的《戰爭與和平》。
有關《四世同堂》精選5篇心得體會1000字
《四世同堂》心得體會1000字【篇4】
“假若北平是樹,我就是花,盡管是一朵閑花,北平若是丟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了。”就是這樣樸實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話語,深深吸引著我,引領著我一口氣讀完了老舍先生的巨作《四世同堂》。小說描述了日本人占領北平,侵略中國期間,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兒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運。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對于人物性格的刻畫逼真傳神,栩栩如生。在描寫漢奸時,老舍先生顯示出充分的諷刺與幽默才華。冠曉荷與藍東陽是小說中的漢奸形象代表,“無事亂飛是蒼蠅的工作,而亂飛是早晚會碰到一只死老鼠或一堆牛糞,冠先生是個很體面的蒼蠅。”而老舍先生用極妙的筆法對藍東陽做偽日漢奸時道:“藍東陽的相貌先引起試官的注意。他長得三分像人,七分倒像鬼。日本人覺得他的相貌是一種資格與保證——這樣的人,是地道的漢奸胚子,永遠忠于他的主人,而且最會欺壓良善。東陽的臉足以引起他的注意,恰好他的舉止與態度又是那么卑賤的出眾,他得到了宣傳處處長。”
作者對于動詞是精益求精——“對大赤包,在表面上,他無微不至的去逢迎。他幾乎“長”在了冠家。” “長”這個動詞的運用,不僅刻畫出瑞豐沒有出息,死皮賴臉的無恥形象,而且將大赤包、冠曉荷的勢利眼表達的清清楚楚。——“看見一個熟人,他的脖子探出多長,去勾引人家的注意。”一般下,“勾引”一次用在女人上,而此處,用在瑞豐上卻極為恰當,瑞豐好吃懶做,沒有本事卻想要大家關注他的不勞而獲的形象。
老派市民形象中,刻畫的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是祈老人,他是“四世同堂”中祁家的長者,是守著“老規矩”坐著“老生意”的舊式商人代表。他思想守舊,膽小怕事,頑固地想照陳舊的法規維持全家族的生計。當侵略者點燃的戰火燒到家門口的時候,他還一廂情愿地力圖包住自家的安寧。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聞。當戰爭初期時,他認不清侵略者的野心,但隨著殘酷的戰爭擊碎了他晚年無憂無慮的幻夢,在心中逐漸萌生了仇恨、反抗的種子。
我最喜歡里面的祁家第三代祁瑞宣。他善良、正直、具有愛國思想卻又軟弱忍從,既想“盡孝”又想“盡忠”,在他身上體現家庭觀念和民族意識之間的矛盾,還好,最終還是從矛盾、苦悶解脫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而對于北平,幾乎每一段都有作者對于北平季節、風俗、建筑、文藝等等深情描述.如老舍先生描寫北平的夏天:“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蓮塘里去劃船,活在太廟與中山公園的老柏樹下,品茗或擺茶。‘通俗’一點的,什剎海畔接著柳樹支起的涼棚內,也可以舒爽地吃半天茶,砸幾塊酸梅膏,或呷一碗八寶蓮葉粥。愿意灑脫一點的,可以拿上釣竿,到積水潭或高亮橋的兩邊,在河邊的古柳下,做半日的垂釣。”
老舍筆下,人不離城,城不離人,北平和北平人,是息息相關的。
《四世同堂》從時間上來說幾乎跨越了八年抗戰的全過程,反映的是抗戰期間北京淪陷人民的苦難生活及其覺醒和斗爭,小說刻畫了一批漢奸形象,漢奸沒有好下場,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體現。通過愛國詩人錢默吟,祁瑞宣后來與老三一起抗日等,歌頌民族氣節和中華民族不敢淪為亡國奴的抵抗精神!
《四世同堂》心得體會1000字【篇5】
我合上書,老舍的《四世同堂》就這樣讀完了。這樣就結束了么?書中那凄涼悲壯的感覺仍然揮之不去,我總覺得還應有什么。
這本書講述了在北平淪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在日寇鐵蹄下,那黑白顛倒,暗無天日的世界。當時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人們的惶惑與軟弱,民族的精神與氣節??在作者的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
小羊圈這個地方是北平城的一個縮影,那各個階級的人民是北平廣大平民的代表。老舍是著重并且擅長寫人的,他寫的真,寫的活。在《四世同堂》這部小說里,他刻畫了六十多個人物。
不愿得罪人,一心只想慶得了八十大壽的祁老太爺;有文化又愛國卻無法拋下家人的中學教員祁瑞宣;忠厚善良的商人祁天佑;滿腔豪情的熱血青年祁瑞全;膽小怕事卻無聊的祁瑞豐;無怨無悔的韻梅;樂于助人的李四爺;無恥狠毒的冠曉荷、藍東陽、大赤包、胖菊子、高亦陀等人。還有拉車的,唱戲的,抽大煙的,妓女等等。
在那樣的世道下,祁老太爺悲痛,無奈,知道了反抗,他說:就是一口鍋,也別生在這個年代呀!忠厚老實的人被逼得跳河,無辜善良的人被殘忍迫害,單純的少女一步步墮落;一個隱士詩人被逼成了革命斗士,奸詐狡猾的小人卻橫行當道。
八年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大地留下了斑斑傷痕。
小說中有愛國情懷的人塑造的很好,漢奸形象尤其飽滿。在太平日子中,他們沒有權沒有勢,日本人打過來了,要改朝換代了,他們就忙著巴結。連名字都改成了日本味兒的,他們心甘情愿的當日本人的走狗,無論何時都畢恭畢敬的,見到日本人都賠上笑臉liuxue86.com,鞠大于九十度的躬。當別地有了反抗戰爭時,他們惶惑不安;,當中國城池淪陷后,他們反倒組織各種人游行慶祝。但他們的死不但沒能讓人感到痛快,反而讓人覺得悲哀。大赤包在獄中都瘋叫著她是“冠所長”,冠曉荷被活埋前都對日本人卑躬屈膝。
這是中國人可悲的一面。在利誘威逼,高官權勢之下,喪失氣節。曾經拳打漢奸的金三爺,因為日本人帶來的生意好轉而感激,他甚至出賣了錢默吟先生。年輕貌美的招弟,墮落成一個出賣肉體的女人,卻還以此為榮。這無疑是貪念作祟,以致自掘墳墓,最終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當抗戰終于勝利。人們已經不怎么能高興起來了。年幼的妞子餓死,祁老人抱著尸體像去找胡同里的日本老太婆,胡同中的一些人想要報復,當大家把持不住的時候。
瑞宣站了出來:
“她,是咱們的朋友。”
一句振聾發聵的話,不得不贊嘆老舍的目光長遠。
無論如何,那都已是歷史,但我不禁想到,我們離他還有多遠,現在社會上貪婪,軟弱,利益熏心的人,在當時或許就是一個漢奸。而我們,假若處在當時的社會又會是哪一種人?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