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焦灼讀后感800字
《心靈的焦灼》是斯臺芬·茨威格著作。同情怯懦感傷,實際上只是心靈的焦灼。看到別人的不幸,急于盡快地脫身出來,以免受到感動,陷入難堪的境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心靈的焦灼讀后感,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心靈的焦灼讀后感800字【篇1】
首先,任何一本著重心理描寫的小說,讀完都有一種令人如釋負重的感覺,仿佛背著一大包超負的重物,跋涉了很長一段路。行文緊湊,刻畫細膩,文采斐然如斯蒂芬茨威格者也無法令我掙脫這種沉重感。假如說古典小說以情節取勝,作者精妙的想象力、巧妙的構思和生花的妙筆是構造小說世界的三大支柱,那么開現代新局面的心理小說,無疑要求作者同時具備有內科醫生對心臟精細掌控和腦科醫生對腦部的了如指掌,每一個脈搏,每一次大腦溝回的顫動,都詳細記錄在案。于是,茨威格對“同情心”下手了,在他的書案上,“同情心”不再僅僅是出自人類本性的良善而表達關愛,這樣的感情,其本身就帶著很復雜的動機,也許是虛榮,也可能是負疚,還可能只不過是一種施舍,最糟糕的是三者都具有。作者創造了一個簡單而獨特的愛情故事,很好的解釋了有一種愛情土壤,叫做同情心。
然而,要是你事先讀過茨威格的回憶錄式的作品《昨日的世界》,你大概不會忘記,他筆下的一戰前奧匈帝國乃至整個歐洲人們喜迎戰爭的到來時的當時富有感染力的愛國熱情而今看來愚蠢無比的高漲的好戰熱氛,富有人類同情心的茨威格,明顯的是加以強烈反對的。從這一點來看,《心靈的焦灼》不只試圖解釋愛情的錯誤的起源,也同時告訴讀者,戰爭的錯誤的起源。故事可以這樣把重心調整,輕騎兵少尉霍夫米勒因為濫施同情心而導致貴族地主封·開克斯法爾伐的殘疾女兒艾迪特愛上了他,他在無法回贈愛情而又因為同情心的陰差陽錯,又跟艾迪特糊里糊涂的訂了婚,最后的逃避行為又直接導致艾迪特的死亡。為了逃避罪責,也為了麻醉自我,霍夫米勒來到一戰戰場,開始一場毫無人性的殺戮。然而,請讀者注意,正是因為發自善的同情心,一步步使一個正直的充滿愛心的年輕人,慢慢地走向無情的劊子手之路。從這個角度來反思戰爭,反思人類文明,才是大師的用心所在,也是最值得為世人所探索的領域。絕對的善,有時候偏偏導致絕對的惡,偏偏善,又是人類文明社會最肆無忌憚,最堂皇冠冕的神圣的代表,致使,任何人都不敢抗拒它。殊不知,無節制的善,其本身就是一種罪惡。
人類文明對惡有足夠的界定和提防,對善,以及同在善一面的所謂正義、平等、自由等等,卻缺乏任何抵御。有人說,多少罪惡以善的名義通行無阻,卻沒有人說,善往往與惡同行。
難怪茨威格在中國能夠獲得共鳴,生活在中國的人們,都已麻木,看慣了這一切,也深諳這一切,并且大多數人熟絡地運用這一切。正像書中精明的猶太人所做的,結構還不是照樣毀了自己。
心靈的焦灼讀后感800字【篇2】
《心靈的焦灼》講的是同情殺人的故事。我們的男主人公因為自己善良卻意志不堅定的內心對雙腿殘疾的女主人公產生了深切的同情,并從這同情中找到了對自己的認同感以及女主人公一家人的熱情對待。人們都說施比受快樂,是因為當你給予他人時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上,享受著他人對你的仰視,甚至跪下親吻你的足尖,讓人有巨大的成就感。
同情是善良的人們都會產生的一種感情,當這同情并不會讓自己付出什么代價同時還能換來他人的感恩戴德,何樂而不為呢?于是男主人公東尼就這樣淪陷了。但他卻沒有仔細想過,他的同情的出發點實際上是自私,以為自己的一點陪伴與憐憫就能為那原本對他而言高不可攀的人帶來無窮的快樂,同時自己也享受這種給予的滿足。
他太過飄飄然了,這讓他忽略了女主人公艾迪特對他的激情與熱愛,他看不出那假裝平靜的眼底藏著什么,如同一汪深不可測的潭水。而當他發現了這個秘密,他的反應才讓我們看清了他的同情究竟是多么膚淺。他曾經享受自己的同情為他人與自己帶來的好處,但一旦發現自己的同情引來了女孩的愛情后,他便開始憎恨起這同情來,嫌棄它為自己惹來的麻煩,讓自己不得不遭受蜚語流言,對女孩的感情也由原來的同情憐惜,變為驚愕厭惡,甚至想要不顧女孩的感受一走了之,比起康多爾大夫下定決心耐心地和別人一起經歷一切磨難,力竭也不歇息,東尼的同情只是心靈的焦灼,他怕自己受到別人痛苦的感染陷入難堪的境地,于是只選擇遠遠觀望,并適時地掬一捧傷心淚。
人的感情有時失控,仿佛一道閥門打開了洪水滾滾涌出不到精疲力竭難以關上。同情也是一種,他人的苦難有時活生生地發生在你眼前,這讓人無法不動容。而在隨意施舍同情心之前,一定要問問自己,是否能夠不受情緒的左右,是否有足夠堅強的意志力,能夠陪伴不幸者走下去,如果不能,便在這情感的洪流中保持清醒,不要給不幸者造成你愿意陪她經受一切磨難的假象。
心靈的焦灼讀后感800字【篇3】
同情恰好有兩種。一種同情怯懦感傷,實際上只是心靈的焦灼。看到別人的不幸, 急于盡快地脫身出來,以免受到感動,陷入難堪的境地。這種同情根本不是對別人的痛苦 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觸及自己的心靈。另一種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 同情。它毫無感傷的色彩,但富有積極的精神。這種同情對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十分清楚。 它下定決心耐心地和別人一起經歷一切磨難,直到力量耗盡,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施舍的同情與發乎真心的同情,二者區別就兩個字:責任!
小說的高潮從男主人公被強吻后開始,茨威格對主人公內心戲的傳神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在軍官榮譽、虛榮心、家庭、同情、愛情之間的痛苦掙扎。最后主人公終于理清楚了自己的內心,想要勇敢的站出來,承擔責任,可是命運不再給他彌補的機會。以后的日子,一個叫良心的捕手,會hunt主人公到死亡的那一天。
以足足五十七個章節的篇幅寫怯懦的同情釀成的悲劇,而只用最后一個章節寫這史無前例、規模空前、比以往任何戰爭慘烈百倍,范圍廣及天上地下的人類大破壞、生靈大屠殺。而這無數次擾亂焦灼內心的怯懦的“勇敢者”的罪過,早已在這廣袤無垠的血污的沼澤里完全溶解在一般性的罪過之中。多么精妙的對比,多么犀利的諷刺。
就像有一種電影劇終之時,一定會打出改編自某真實故事或者向誰誰誰致敬的字幕,當小人物的悲劇落幕,大時代的背景拉開,我們總不禁暗自為這真實與虛幻的緊密相連和巨大落差而驚嘆。
而茨威格筆下那些如愛情里偏執狂一般的女性,一意執念,為愛而死,卻甘之如飴。所言如那個倔強脆弱而極度敏感的艾迪特,我只要你容忍我的愛情就行了。
心靈的焦灼讀后感800字【篇4】
時隔半年,再次真真正正完完整整地讀完的一本書。本來將之束之高閣已有兩年余,這段時間,當史蒂芬茨威格又一次打開我心靈的大門時,我才又拿起它。真的太震撼了,太引人入勝了,一個人竟會如此擅長,細致地刻畫心理種種活動,從最細小入微的心靈震顫到撼天動地的巨浪急流,只有認真走過,看過,讀過這個世界的人才有這樣的才情,才有這樣一雙閱盡人性的眼眸。
我幾乎是一直被主人公的情致帶著走的,剛開始,因為 令他本人沾沾自喜的“博愛,同情”,我十分欽佩這樣的人,等到后面主人公發現自己于泥淖之中越陷越深之后,我的心情也發生了反轉,開始輕視他的的輕于動搖,易于為人操控,冒失,輕率,違背著內心滿口應承別人,施予著自己最卑微又最使自己痛苦的同情。但是,其實我越看越慌,自己是不是在生活中,也做著類似的事情呢!行事不經思考,做事感情用事(對于主人公,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內心的煎熬和焦灼,游移不定,最終面對道德的審判又進退兩難!)
雖然對我來說,有些事太小了,無足輕重,可是自己的內心什么時候能成熟起來?什么時候說話做事能夠穩重起來?看書的時候,三思而后行這五個字時不時敲擊著我的神經,然而,是這么簡單嗎?看到書本最后一句話:只要良心有知,任何罪過都不會被人忘卻!我大概明白了,不只要三思而后行啊!如果行動之后的后果是你無法承擔的,是你沒有勇氣去面對的,那就寧可不要邁出這一步。哪怕不要“行”,也不要因為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而悔恨。也許這說大了,但這就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主人公就是一直在逃避責任!逃避一切因他而起的錯誤,并且用一個謊接著去圓下一個謊。如果他知道責任的重量有幾何,他還會那樣輕率,那樣信口開河嗎?不要去做同情心泛濫的人,不要去滿口答應一切你未知后果的事。責任,不僅是在事后積極承擔,更是在清楚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后理智地不插手,不涉足,這不是明哲保身這么簡單!這是一個成熟的,幸福的人該如何避免“心靈的焦灼”的做法!
心靈的焦灼讀后感800字【篇5】
創作是作家狂亂的心的記錄。和毛姆的冷靜、漫長相比,茨威格通篇熱情、快速,根本停不下閱讀的速度,只想一再追蹤劇情,深陷作者營造的頭腦龍卷風中去。盡管是茨威格唯一的長篇小說,卻絲毫沒有感覺到篇幅拖沓。茨威格擅長以激情的筆觸、節奏描畫人物、情節,他的生命也如其作品,以激烈的方式和世界告別。
作者筆下的少尉,因為懦弱、軟弱做出了足以讓人致命的行為,而醫生則以犧牲自己為前提,讓別人繼續活下去。
有時我覺得閱讀和旅行都不過是自己那一顆焦灼的心靈,為逃避焦灼做出的另一場燃燒:把自己從自身的煩惱中揪出來,將自己作為一個全能的第三者,置位于一場別人的混亂當中。在閱讀中,對這一場別人的混亂,我將完全無責亦無用,這樣一個無用無責的位置,卻恰恰消退了現實中我的各種用處帶來的沉重責任。
不管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抑或《心靈的焦灼》,茨威格每次都能勝職地帶著讀者穿過一場場燃燒的火山,當中每一處細節都讓人驚嘆:啊,這不就是我嗎?然后,在平安著陸、通篇閱讀結束后,你才得以終于聽到作者的嘆息:唉,我認為這趟旅途就是如此啊。這時,我驚訝地發現:誒,作者你對這趟旅途的想法竟然是這樣的么?怎么,作者你的主觀意志竟然是這么偏執的?如同吃了一頓非常精美的晚餐,氣氛、服務、環境、口味等等都非常吸引人,最后,主廚竟然也出來詢問及交流感想,這場和作者在收尾時意識的面對面,讓人驚喜,又措手不及:是么,你竟然是這樣想的?這樣非黑即白的想法,真的大丈夫么?所以是這種非黑即白的偏激讓您創造出如此極致的作品,如此極致的理想,也讓您以如此極致的方式走向死亡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