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喜寶的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亦舒喜寶的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亦舒喜寶的讀后感(篇1)
喜寶一個劍橋的女高材生,坐飛機偶遇一位富家千金,因此結識了這位千金的富翁父親。在理想與金錢面前,喜寶選擇了金錢,于是她依附上了那個富翁做了他的情婦,得到了她夢寐以求的金錢,喜寶就是這樣一個活在現實社會的一個現實的女孩,可當一切繁華握在她的手中,精神卻因此變得空虛,陪伴她的從此是寂寞。但姜喜寶就是姜喜寶,雖然想得到很多的愛,即使沒有愛,她想,得到很多錢也是好的,如果兩者都沒有,就讓自己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那樣自己也并不貧乏。就人物而言,我很喜歡喜寶,率真直爽坦誠,敢說敢做敢當,又美貌聰慧。因為貧窮,她沒有放棄掉自己身邊追求金錢的任何機會,哪怕犧牲掉自己的自由和自尊!這點又感覺她真的很可悲,不知道是對喜寶表示同情還是憐憫。但做女人我還是愿做像她所說的那樣,做一個女人要做得像一幅畫,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試完又試,卻沒人買,侍殘了舊了,五折拋售還有困難,這是喜寶作為女人的一番感悟,也是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之一。從喜寶的故事里,我懂得了女人一定要自強自立靠自己,不要依附于任何人,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要堅強真實的活著。
人生下來其實并不復雜,只是長大后把它復雜化了,在追逐名譽利益的同時我們失去了原本的純凈,享受喜悅與快樂時,忽視了別人的痛苦與憐憫。惟有喜寶經歷過生活的磨難和歷練,能夠站在不同的人群堅守自己的立場,懂得最終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亦舒喜寶的讀后感(篇2)
喜寶,的第一本小說,選擇它因為他名字喜慶,也因為去年火熱的《我的前半生》,我覺得他會把女人刻畫的很極致深刻,所以選擇。
如果是剛剛大學畢業,我會看到一半就選擇放棄,她和我人生價值觀,愛琴觀三觀不合!及時在引人入勝也許我仍會放棄,當時的我只追逐純純的愛情,校園愛情的追隨者,知道結婚生子,一直獨守一人的我對于這種情節完全接受不了。可33歲的我,經歷幾年歲月的洗禮,現實的打磨,偶爾也扮演起哲學家的角色,我是誰,這是我要的生活嗎,這是我一直追逐的愛情嗎,我快樂嗎?
喜寶是苦孩子,悲慘的婚姻導致了喜寶童年的心酸,但是她媽媽愛她,給她所有她能給的,所以她并不真正可悲。憑借著自己混到英國讀劍橋頂級學府,雖然踩著別人的愛和善良或是所圖也好,但是她有目標有野心,她奢求全部的愛,也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其實最開始她與冒存相見便有鐘情,否則他不會對一個老人如此坦白赤裸的本質內心,后來她知道他有錢有勢,也愛著他的錢,因為他給她的是她永遠都得不到的,他需要他愛她,但是不允許他愛上別人,可以玩,但不能愛。其實他更多是把他當女兒,因為的性格更像他的孩子,直率坦誠,目標明確又有間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雖然最后喜寶承認了她還是愛他的,其實她也是好心善良的人。卻也不是一部大團圓的喜劇,擁有了連吃利息都花不完的錢,理想和目標又有何用,人生失去了奮斗的奔頭,油膩膩的活著其實也是無趣的。對于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我們,這樣的生活離太過遙遠,有時回想,坐享財富是一種多么美好的生活,可回過頭來,你不是她,他不是你,誰也不能體會到彼此的痛點。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你此前可能為理想打拼,可能為愛情追逐,可能為了柴米油鹽而迷茫,可能會哭泣生活的不易,可這就是真真切切的人生,這就是存在的生活。都說三起三落是人生,每一次起伏你都會收貨很多,珍惜與總結,時刻不忘初心,其實你的生活也不賴!
亦舒喜寶的讀后感(篇3)
看完以后心里感觸良多,但終究,沒有哭出來。眼睛干涸了,心里卻清醒得很。一個女子,瓊瑤的書,只需看一部,有個夢就行。而亦舒的書,一定要看很多很多,一定要看很多很多遍,細細地品,方能一生受用不盡。
多少午夜夢回的迷茫和錯落,全在她的書里。那種清醒的無奈,那種蒼涼的揮手,被她寫盡了。她的書,可以當作女子人生的教科書。而作為《喜寶》的女主角,喜寶的個性融集了亦舒筆下所有女子的共性,相信宿命但仍積極,活潑詼諧可骨子里是無可救藥的悲哀。
喜寶是那樣幸運,假如有機會,也許人人都渴望能是她。然而,沒有人理解她。他們都在責怪她,嫌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可誰明白?所以,我不羨慕她,我替她悲哀。可是,她是那樣好,最終相信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有不完美的嗎?每個人的一生,無論孤苦幸福,哪個不是上帝造就的一個故事?誰的不是一部史詩?誰的不完美?
真的愛上了亦舒的小說。從《圓舞》開始,然后是《開到荼蘼》、《流金歲月》……再然后,是《喜寶》。覺得一瞬間有老去的感覺。或者說,是自己的一輩子盡了。曾經看過《我的前半生》,也有這種感覺,或者《圓舞》也有,但那些多是感動,而《喜寶》,真正是一切繁華落盡后的蒼涼。
這部書,是一個夢。
誰說不是呢?人生如夢,醉生夢死后,誰也逃不過那個最終的結局。只是這一次,是一個美麗而聰慧女子的一生。我不是她,所以我不敢說;我理解她,也不敢說。假如我真的擁有了她所擁有的一切,會像她一樣覺得不值。其實,任何人換作她,可能都會和她一樣,順著那條路走下去。命運在那里了,我們還去爭什么呢?
看《圓舞》時淚流滿面,因為周天娜對那個人的感情。她說:“嫁給你是我自七歲起唯一的.宏愿。”她說:“淺薄的是我,我受不了讓他看到我現在的樣子。”她問:“是不是我們都會錯了意表錯了情?”……明明是圓舞,明明是一首無論經過了多少舞伴都能遇到對方的輪回,可最終彼此還是錯過了……是誰的錯?
《喜寶》也是相似的愛情,《喜寶》也是一個年輕女子與一個年紀近乎可以做自己父親的成年男子的愛情,《喜寶》也是輾轉了一生在人來人往中迷迷茫茫尋尋覓覓,最后的最后,驀然回首———擦肩而過。可是,《喜寶》有些不一樣。書中有句反復出現的話,是女主角喜寶的處世哲學:“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么就要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初看的時候沒怎么注意,看到最后,突然恍悟,多么通透的處世哲學!可是,人只有一輩子,所尋所找的也不過是最最普通的幸福感吧。看得這樣透徹,真的是一種幸福嗎?中國古老的先賢不是早就已經說過:難得糊涂。禍福難測,喜寶算是幸運的,她也許最終失去了遲悟的愛情,但在另一方面她也得到了補償。只是,有時候會忍不住去想,假如當初兩個人都能更坦白一點、更勇敢一點,結局會不會有所轉圜?
亦舒筆下,最喜歡的女主角是《開到荼蘼》的王韻娜,最喜歡的故事是《圓舞》,最欣賞的友情是《流金歲月》,也有離婚女人的傳奇《我的前半生》,寫豪門貴族復雜錯落故事的《烈火》,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她比煙花寂寞》,科幻題材下愛情至上的《異鄉人》……但是,覺得《喜寶》是最好的一部。對喜寶這樣的女子,即使不喜歡、不愛甚至討厭或者仇恨,也一定會多看一眼,忍不住的———為她笑著的那一回首。
合上書,只覺得驚喜,只覺得蒼涼。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最當紅的時刻決定息影嫁人時寫了一本傳記———《蒼茫時分》。以前總是不理解、不明白她的選擇,不明白她放棄的東西,也不明白她要面對的是什么……但讀完了 《喜寶》,我突然好像明白了一點———那個淡泊而故作堅強的背影,那一刻的蒼茫時分。
亦舒喜寶的讀后感(篇4)
《倚天屠龍記》殷素素臨死前告誡張無忌"越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
亦舒筆下的喜寶漂亮又聰明因為貧困自卑,從小就知道該怎么做能從男人身上得到好處,小小年紀已經活得像個精怪。
可即便如此二十一歲名校就讀的她在香港的出租車上哭著想的只是,她不責怪這個社會。后來她拿著錢去買下了最昂貴的首飾 滿足了一時的虛榮心卻又沒過多久自嘲起了那件首飾笨拙得像一塊麻將牌。
許多人談起亦舒小說的言辭,總令我有如狼似虎的可怕感覺,因此小時候都會有意避開。那個時候到倒是開始看了些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只覺得文筆冷凝尖銳而已,卻愛極了《傾城之戀》。飲食男女能夠因為一座城的淪陷而被成全愛情,這樣的故事難道不是完滿得讓人感動?
看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些書要心思單純時才能讀出幸福,有些書又需要一些閱歷方才能讀懂,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同樣的一本書也能生出不同的體會。
從來沒有想過我自己會看亦舒的小說,不是夸張誰讓現在的許多小言作家大凡提到亦舒就要管她叫亦舒師太,一下就聯想到滅絕師太真是讓人害怕。
整個故事以姜喜寶的視角來呈現,作為旁觀者倒是也能看出些姜喜寶的自私與怪癖。比如對于母親的自殺在我看來,姜喜寶的視角里她認為她的母親是不會選擇自殺的吧?這一切是不是有預謀的他殺為了為了折斷她自由的翅膀。
病愈的聰恕和周小姐的結合,在她眼里也只是成為一個寡淡的笑談。
她又擁有太多聰敏與通透的地方,深知犧牲這個詞的嚴重,明白和溫飽問題相比那一點點的自尊算不得什么。
姜喜寶一生追求愛,錢,健康;如果她能將這三件位置調動為健康,錢,愛那是不是就能活得稍開心一些。
亦舒喜寶的讀后感(篇5)
這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小說。
師太的產量很高,迄今為止已有三百余本書。但其中有很多,是看過一遍之后,就不愿再去看的。有的則回味無窮,比如《喜寶》、比如《玫瑰的故事》。
或許這是因為其中的人物雖然不盡接地氣,卻與我們的情感方面有著強大的共鳴。
和《人淡如菊》有異曲同工之妙,喜寶實在是一個很提不上臺面的女主角。
好友對她呵護備至,她轉身便與她的爸爸在一起。
勖存姿同她談協議,她一開始覺得被侮辱,后來怕錯過這次機會,一個小時沒等到,便返回,后悔。
同勖存姿在一起時,她還不斷在接觸其他男人,甚至和他的女婿有了親密關系。
故事開篇伊始,對于喜寶有的只是倒胃口,甚至不太明白,為什么這樣一個人可以成為女主角。
但到了故事最終,對于她卻只有同情。
喜寶一直試圖在追尋生活的真諦,對于她來說,排在第一位的是愛,如果沒有愛,有很多錢也可以。
一直沒有遇到真愛,所以喜寶的目標就成了錢。
記得在安妮寶貝的某本書里看到這樣一個片段,一個18歲的女孩被一個毫無特色的富有男人包養,穿著市價一萬塊的靴子。她說:“反正青春一樣會過去。”
不如換些有價值的東西。
喜寶也是如此想的,她需要上學,打工賺來的錢根本無法滿足她的需求,反正總得和一個男人交易,與其選擇一個韓先生那樣的人,還不如跟著勖存姿。
錢夠了,總算遇到了真愛,但卻被勖存姿殺死。她的希望大概就是那個時候死掉的。
到最后,她陡然發覺,自己愛上了勖存姿,但這不是男女之間的愛,我更愿意相信這是喜寶對于他的感激與習慣。幾年來,他已經成為了她的一部分。
故事的可貴之處是人物一直都在成長。
開篇面目可憎的人物,仿佛活在書中的人物,最后都接了地氣,成了一個更好的人。
這可能不是生活,但至少是我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