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我的前半生》讀后感800字
我的前半生該如何度過,你問過自己了嗎?但是有一本同名小說卻跟我們說了改如何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前半生》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亦舒《我的前半生》讀后感800字【篇1】
自己一直是不相信愛情的那一族,明白幸福的生活是需要自己打拼與創造的,沒有人可以依靠,縱使你的另一半,也會在某一天,完全沒有預料的,毅然離去。誠然,這些與看過的那些電視和媽媽的教誨是有莫大關聯的,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因為自己的要強與高傲的'自尊。
每次看電視,見到女主為了那些拋棄她們的男人,過得生不如死,低聲下氣,就覺得憋屈。如果將來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我一定會漂亮地轉身,毅然決然,不管會有多少淚,多少不舍,絕對不要在他面前表現出來!當然,我會自己站起來,一定要有屬于自己獨立的成功!女人,一定要活得有自尊。
《我的前半生》是一本很好的小說,雖然是比較瑣碎的生活描寫,但給人真實、誠懇的感覺。當一個人歷經了苦難以后,總會有劫后重生的一天,總會學會堅強生活。很多人很多事,冷靜下來,總能有一個清晰地判斷。從前依賴的、不舍的,總有一天會漸漸離你遠去,很少有人能一路陪伴到永遠。人生真的像一段旅程,走走停停,生命中的人,進進出出,哪些是永遠存在的?不過是過眼云煙,鏡中花,水中月一般美好,一般不實。
真如室友所說,女人,一生總是要尋找一個依靠。小說里的女人再次站起來了,卻依然期待另一個溫暖的臂彎,期望堅強的后盾。難道一個人就那樣凄慘?一定要悲悲切切地活著嗎?又或者,自己的經歷根本等于零,所以就無法得出深刻的結論?無法得知。將來,會有怎樣的際遇,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會經歷什么樣的事,都不得而知,也都依賴于現在的努力。
為了將來的獨立與自強,現在,一定要有所為!
加油吧,縱使永遠單身,也不用害怕!
亦舒《我的前半生》讀后感800字【篇2】
原來沒有看過亦舒的書籍,因為從來都是聽說她的書多以愛情為主,想想一把年紀的我手上捧著愛情小說在看,總覺得會讓人笑我。
偶然在網上給寶寶選早教書籍時,《我的前半生》———這個書名好似有一種魔力般吸引著我,想都沒有想就買下來,并且一口氣讀完,這種情景好似很久沒有發生過了。
這本書的女主人公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竟然與我的年齡相仿(唉,不得不承認我也三十好幾了),不知為何?好似她的故事在述說我自己一樣,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慘到被老公遺棄。但是她對家庭的付出,對家庭的專注,似我一般;而她內心中的那種堅韌與“不得以”的堅強也好似我骨子里的那種倔強,這本書讓我瞬間理解了生活的真實意義,理解了婚姻不是童話故事,我亦不是童話故事里的公主。
記錄了書中的一些我認為將我喚醒的名子:
“一世無成,半生潦倒”
“在外頭討生活,人的心腸會一日硬似一日,人怎么對我,我怎么對人。”
“我可以看到我的前路,路是有的,可惜崎嶇一點,布滿荊棘,走過去,難免會頭破血流,尚有許多看不見的陷阱引我失足。”
“以前小時候,我也曾擁有過偶像,后來我發覺,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
“若不認清過去,對將來就一籌莫展”
“這是屬于她的天地,是她赤手空拳,咬緊牙關爭取來的,牢不可破,她多年來付出的力氣得到了報酬。”
“我知道你重感情,最好咱們生生世世地陪著你,永遠不要離開你。”
“是,我怕轉變,即使是變得更好,我也害怕。”
“人口流動性大,誰也陪不了你一輩子,趁早培養個人興趣,老了可以插花釣魚。”
“不知道為什么,每當倦極愁極的時候,我便想坐下來哭。
哭真是好,以前小時候一放聲哭總有人來搭救。現在哭完了擦干眼淚收拾殘局的總還是自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直到最后一日,到末日,俺去也,留也留不住,我竟向往那一天。傻了。”
這些句子中的感受和話語,又何嘗不是我常對自己說,常勸慰自己的話,但,這些話給予我的轉變好痛。
亦舒的語錄:“結婚與戀愛毫無關系,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后便會自然而然地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每個女人都在婚姻的愛與不愛、付出與索取、清醒與糊涂中徘徊;早些讓自己懂得婚姻的真相,早些在現在婚姻中清醒、看透,早些獨立,早些懂得愛自己,因為鳳凰盤涅而重生的痛苦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亦舒《我的前半生》讀后感范文800字
亦舒《我的前半生》讀后感800字【篇3】
一直沒有看過亦舒寫的東西,她的名字倒是如雷貫耳。沒看過她寫的東西,主要是因為大家把她寫的東西定性為言情小說,而在當今社會,一旦被打上言情小說的標志,那就意味著庸俗和商業化。在這個寒假決定看她的小說,也是有契機的。
喜歡安妮,喜歡安妮寫的東西,那里面的文字,場景,都讓我喜歡,她玩轉了小資階級的格調。看到安妮寫的一篇文章《如煙花寂寞》,里面推薦了亦舒的作品,她說,喜歡亦舒的文字。媒體習慣把她寫的東西叫言情小說。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我感覺她是很有思想的人。因為這樣,所以決定靠自己的感覺來走,看了再說。這樣看來,我是一個易于受影響的人。這提醒我,任何事都要自己去體會,不要人云亦云。在亦舒一大堆作品中,我挑選了兩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人淡如菊》《我的前半生》。我主要是想說《我的前半生》這部作品。
女主人公子君,前半生是一個家庭主婦。她樂于當家庭主婦。悠閑的過日子,她的生活完全依附她的老公——一個西醫,整日她她的孩子打轉,她的生命完全是為了她的家庭,這使得她的生命的重心幾乎瓜分殆盡,這也就降低了她的友情,親情,哪怕愛情的感受力。比如,稱得上她的好友的只有唐晶,她的妹妹也不和她親近,她的老公—————涓生,要和她離婚。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一事無成,半生潦倒。
好在有了轉變,雖然這轉變的未免太大,涓生要和她離婚,且他的婚外情持續已有一段時間,這是本部作品中一個極可悲之處:除了她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哪怕她的女兒)都知道他丈夫涓生對她的不忠,只有她一個人被保護得好好的,龜縮在家庭主婦的這個殼中,悠然的享受生活,看別人的苦痛,她妹妹子群的也在其中。可是離婚了,她不得不工作,變得市儈,麻木,過著這個世上大多數人都會過的小職員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話來說:“老實說,我蒼老得多,我學會家小,笑得那么逼真,簡直連我自己也分不出真偽,假得完全發自內心,涓生,你想想,多么可怕。《紅樓夢》里‘假作真時真亦假’是不是這個意思?”
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它與我們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同意安妮的觀點,亦舒不是不會用優美的`詞句,而是吝于用,她只在改用的地方用。筆者認為,亦舒實在用最平實的話來闡述生活中的種種事,來講述一些生活中的真理。
選了一些在這里面我喜歡的句子:
男人身邊多了幾個錢,少不了要作怪。
做主婦大抵也不需要天才吧。
滿街都是那些賺一千兩千的男女,愛美的青春浪費在老板的面色,打字聲與飯盒子中,應該是值得同情的,但誰開心呢?
有一份職業也不見得對社會,人民有大貢獻。挑丈夫,好比買鉆石手表——你幾時聽見女人選鉆石手表時態度就的?
這種事怎么會發生在我身上?看別人離離合合,習以為常,但怎么會發生在我身上?
從此他再也不關心我的喜怒哀樂,他看不到遙遠的眼淚。
跳探戈需要兩個人,不見得全是史涓生的不是。
我麻木著心,麻木著面孔,低著頭吃面。
人要臉,樹要皮。一個女人失去她的丈夫,已經是最大的難堪與狼狽,我不能再出洋相。
老板也還有老板呀,一層層壓下來,把底下人簡直壓扁了。
我眼光像遇溺的人找到了浮泡。
成功的人一早就顯露不凡,抑或每個人都有點特色,而成功以后這種特色便更受人傳頌。
她雙眼中有三分倔強,三分嘲弄,三分憂郁,還有一分挑逗。
打工并不需要天才。
無論什么人,在環境困難的時候,都會想到死。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不應長久持續,死是很浪漫的,故此有點吸引力,然而我是一個很踏實的人,我只想如何改良環境。
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只有我才會幫自己度過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難關。
黑與白之間還間著許多深深淺淺的灰色。我們只愛肯為我們犧牲的人,想要我們犧牲的,我們恨他。
亦舒《我的前半生》讀后感800字【篇4】
這個周末抽空看完了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感觸頗多,迅速在網上買了這本書。
一直很喜歡亦舒,喜歡她的女權主義,喜歡她筆下那些個性鮮明的女子,她們或豪放或強勢或固執或堅韌,但真的都令人疼惜,都非常可愛,即使有時會有一些自私,但都是生活所迫,都是逼不得已。你無法恨這些有血有肉的女子。
亦舒筆下的女子都是比較真實,沒有一直柔弱的女子,也沒有一直逞強的女漢子。她們只是本能的該強勢時強勢,該女人時女人,她們以一種高傲的姿態尋求一種自我保護,就算某一天失去了某一個人,躲在角落哭一哭,第二天依然妝容整潔的搭最早一班地鐵去上班。
《我的前半生》主要講述美麗善良的女子子君大學一畢業就嫁給丈夫絹生,為他生育兩個兒女,一心做起家庭主婦。每天都過得悠然自得。直到有一天一向善良老實的丈夫提出了離婚,她突然感覺到了五雷封頂,才突然意識到除了丈夫她什么也沒有,她已經33歲了,已經與社會脫節10年了。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無助。當她得知丈夫的新歡不是美貌如花的年輕的女子只是一個二流歌星,一個離過婚會過日子的不如她漂亮的女人時,她才徹底醒悟,她應該成長了。
在好友唐晶的幫助下她開始工作,遇到很多善良和虛偽的人。但最終都逃過了,遇到了一個她理想中的完美男人。
亦舒的小說中人物一般很少,都是有個性有需要存在的。書中唐晶是個很干練的都市白領,她那么堅強,歲月已經在她身上形成了一種看穿世事的能力,她像子君的姐姐一樣幫她尋找各種機會,分析各路來人情況。她強大的那么令人佩服,可是有一天她依然放下盔甲遠嫁異國,成為一位媽媽,她最終還是回歸到婚姻當中了。亦舒這樣寫的目的是不是她骨子里也認為女孩子最終要回到婚姻當中呢?
另外一名女子是子君的妹妹子群,整天混在洋人堆里,想著嫁多金帥氣的男人。最終和一個50多歲的外國老人結婚了,她最終過得幸福嗎?子君在去妹妹家看到老男人大腹便便的肚子時突然有點可憐妹妹。
最后說子君,她就過得幸福嗎?最后那個翟有道真的就是她的真命天子嗎?那倒未必。其實我心里一直希望子君和絹生能夠復合。我真的一點都不恨絹生,反而覺得他是很好的男子,結婚15年他一直呵護子君,讓她在家里當闊太太不食五谷。就算離婚后他也把子君照顧得很好,幫她付房租也把女兒送去國外。甚至有一度他希望與子君復合。但是子君卻拒絕了,這一點很現實,女人一旦絕起情來比男人更狠。重婚后的絹生似乎也過得不是很幸福,但至少女歌手幫他把家里賬務打理得很好,這一點上他們是勢均力敵的。
亦舒的小說很現實就在于這一點,她的.文字充分反映了現實,沒有人會一直被人呵護,沒有人一直完美無瑕,命運的輪回是一直在旋轉的。你必須為你的行為買單,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只要你夠努力,夠獨立,夠善良,命運就會善待你。
看到子君與唐晶生活全貌的時候,不禁想起了七月與安生,一對好姐妹,生活的相互置換。
整個故事也簡單,女主人公做了13年的金絲雀,突然被拋棄,自力更生,又覓得良人的故事。
看亦舒的文不多,幾本都是語言簡潔,直來直去。一句就是一段的形式,倒是受用。
已經忘了以前看過的叫什么,這一本覺得好讀。用繁復的形容詞描寫的情節幾乎沒有,一句一句對白串起來的故事也挺結實。
不知道是不是繁華的香港更實際,故事里的人是頂實際的。父母,丈夫,姐妹,朋友莫不如此。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簡單的歸檔處理,照著書里的做,應該不會太吃虧。可惜,我們大部分人算是樂觀主義者,眼里看到的都是好人,也愛由著自己的性子,所以常常闖禍,甚至火燒眉毛渾然不覺,做不到太瀟灑。
書中也有諸多的名言警句,雖然字字平凡,可是連在一起,就有了通透的意味,那些我們還未曾經經歷過的事情,也許也會有一天擺在桌面上,家庭、工作、生活,那時候,我們會不會借一點書里的力呢?
亦舒《我的前半生》讀后感800字【篇5】
天氣驟然變冷,靜坐一下午,一口氣把亦舒的<我的前半生>看完,肚子餓了,出去覓食,偏偏這個時候找不到車鑰匙,老是丟三落四,可恨!還好有備用的,下樓時還在疑心是不是昨天匆忙忘記鎖了,到樓下,果然!一眼看見我的車,鎖上掛著鑰匙,呵~還算幸運!
踏上車發現已暮色四合,只覺臉龐有冷冷的風拂過,看著柔和路燈,竟有種淡淡的喜悅,因為覺得自己釋然些什么,下過雨的路面干凈清爽,柏樹也翠綠可愛……
肚子咕咕直叫。
每當我看完一本書,總會浮想聯翩。
一本書能得深受讀者喜歡,大抵是因為讀者可以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樣才能產生共鳴吧,至少我自己是這樣的,雖然我沒有書中人物這么經歷豐富。
書中我最喜歡史安兒和唐晶,史安兒還算是個小丫頭,她只有十二歲,但是卻有二十歲人的成熟和理智。她有青少年的純真卻又有成年人的干練,言談舉止得體適宜。唐晶是一個事業有成,但感情空窗的職業女性,對待事業她游刃有余;對待愛情她寧缺勿濫;對待朋友,她十年如一日,言語詼諧幽默,透露出淡定和從容,她是個有個性的女人,她的生命中不允許平凡人的出現。
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和親人是幸福的,而主人公擁有這些卻失去美好的婚姻,最終在身邊人的關懷和自己的努力下重新找回屬于自己的幸福,結局有點戲劇化,能在絕望中獲得重生的不少,但能得到上帝眷顧的恐怕不多,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有結果的。安妮寶貝說的好:有些事情是可以遺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紀念的,有些事情能夠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無能為力。
當然看到這樣的結局很開心,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女主人公在生命的前半生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找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讓我不禁感慨,那么,我呢?學生時代即將結束,我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