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讀后感800字
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國學的讀后感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的讀后感800字篇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關注當代文化是當今的必修課,同時,也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之一。
孔子應該說是戰國時期儒派的創始人了,《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言論,大多關于學習,或是人生中的重要哲理,最適合我們這些學生閱讀。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知識并不僅僅是了解,弄懂,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這樣,學習才會有真正意義。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其又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并且,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從舊知識中體會出新學問會很困難,但往往,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又會有新的發現。這便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正是現代教育人士所提倡的。僅僅兩句言簡意賅之語,便點明其主旨,再怎么對此不屑一顧的人,都會改變他的看法吧。
《論語_》中有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其道明積累之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把把看似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雄偉的山巒,那時,風雨自然興盛。只有積累一滴滴似乎毫無用處的水,才能匯聚成壯麗的深淵,即使是蛟龍,也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積少成多,也就養成了良好品德,心靈,就自然升華了。只有積累平時的一步半步,才能走到遙遠的千里之外,去看那更為廣闊的世界。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連綿的江海,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后就擁有了無懈可擊的知識功底,成功便自然會尾隨而來了。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在這之間,還有更多人生道理等著我們去明悟,還有更多的文人知識等著我們去了解。中華文明延續了五千年,其間涌現出多少永世流芳的偉大人物和優秀著作!我心中的那篇論語,便是中華文化這片星空里,最閃亮,最耀眼的星系!
國學的讀后感800字篇2
中華文明的結果,華夏先哲的智慧,國學之經典,文化之瑰寶。你的語言千錘百練,字字流金,你就是美麗的國學文化。
我還是一個小學生,你走進了我的視野。當我翻開第一頁時,我就深深地被你吸引,你讓我廢寢忘食,讓我不知饑渴寒暑;讀完你時,你又讓我意猶未盡,讓我冒昧地闖進了中華文化的意境,體會到國學的韻魅。你還使我修身養性,增智廣識,立德立志。那句“自天子以至于遮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讓我在為人修養上受益匪淺,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告訴我要舉一反三的道理,還有那“關關睢鳩,在河之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等語言讓我感受到中華古詩詞的精妙絕倫,源遠流長。
“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你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國、修身,德的根本,更是千百年來生生不息,千古長流的中國美學的淵源。你提到的“欲治其家,先修其身”,“富不能淫,貧不能移”,讓我感受到你的大氣磅礴,又產生一種溫潤飛揚的感覺,更讓我更透徹地了解了中華文化瑰寶的美麗。
我最愛的《四書我經》,你不僅讓我感覺到美麗的中國美學,還讓我在課堂上風風光光了一把。記得有一次,一道難題難住了班級全班同學,那是讓我們說出一句《詩經》中的名字,看著大家束手無策,老師隨便點了一個名字,竟點到了我,我若有所思,忽然靈光乍現,你“提醒”了我,我脫口而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沒想到同學們向我以熱烈的掌聲……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你讓我擁抱了中華文化的廣博與美麗,把每一天的生活過成詩!我要真心感謝你!
國學的讀后感800字篇3
深夜。孤燈。翻著泛黃的書頁,嗅著淡淡的書卷氣,我的心靈也拋卻了浮華,得到了洗滌。
之前讀過很多東坡的詩詞,在我的印象中,他僅是一位北宋偉大的文人,留下遺芳百世的作品供后人品讀。這幾天讀完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才真正了解這位偉大的才子一生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曲折事跡。
林語堂用極自由的散文筆調,化嚴肅為輕松,為我們講述了一代文豪——蘇軾的故事。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樂觀、豁達,會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開辟了文學的一塊新天地。可這位幾百年才能出現的一位曠世奇才,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一個被政敵迫害的政治家,一個終身顛沛流離的才子”。政壇多風雨,此后宦海沉浮,他一貶再貶,由黃州而惠州,由嶺南而海南,愈貶愈遠。面對接踵而至的人生苦難,生命的激流遭遇到不可繞行的暗礁,沖天而起的卻是最美的雪浪。蘇軾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對待不幸,化解苦難,成就了絕美詩篇,成就了他被后人敬仰的“精彩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苦難面前,東坡的人生始終充滿希望和浩然之氣。
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多情卻被無情惱,與其去趟政治渾水,倒不如求為“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于是,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笑且徐行。”有禪意,有不羈,更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無悔。
易卜生說:“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蘇軾的曠達、超乎物我和兼濟天下之志,對于那些如他一樣漂泊淪落、屢不得志的士子來說,是一劑良藥,激勵著他們。如今時代發展越來越快,多少人在歷經挫折之后迷失了自我,選擇了沉淪。而蘇軾,看透繁華,依舊保持著初心。我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我們何不像蘇軾一樣,“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來笑看風云,笑對人生呢?
國學的讀后感800字篇4
晚上,伴著習習涼風,我翻開了《弟子規》,映入眼簾的是“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樣一句話。細看底下的注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猛然間我想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
躺在床上,思緒隨著涼風飛呀飛,飛到了西晉這個時期,我看到了年輕時的阮咸。雖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六月六日這一天,每一個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面曬。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據當時的風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來,路上看見阮咸晾曬自己的舊衣服,都來觀看。但阮咸一點也不在意,他認為:富貴不是可以夸耀的資本,貧寒也不是恥辱,人活著是否有尊嚴關鍵在于他的德行和學識。
思緒不再飄飛,回到了現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個幼兒園門口,一個小女孩竟然對他的同伴說送自己上學的父親是她們家的司機!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們的社會怎么啦?我們的孩子怎么啦?講究物質的奢糜與攀比竟讓純真的孩童至此!試想一下,假如都以現在的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子孫后代將變成怎么樣的人呢?到時候吃穿的攀比又將如何呢?無數的問號在我腦海中回蕩,久久不能散去……
多虧了這本《弟子規》,他提醒了我們,他喚醒了我們,他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了我們將怎樣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國學的讀后感800字篇5
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不僅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正因為如此,我借用國慶假期這個機會,細細品讀了《唐詩三百首》。書中主要介紹了唐代的各大詩人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有被稱為詩仙李白的《將進酒》、被稱為詩圣杜甫的《春望》、被稱為詩佛王維的《山居秋暝》……等等。每品讀一首詩就仿佛將走入一個文字構建的朦朧美麗的世界,或悲或喜或動或靜都讓我留戀往返。我就挑選印象最為深刻的幾首詩談談自己的感想。
首先是王維的《鹿柴》。開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兩句,原意是想突出山中的寂靜,但是詩人反其道而行之,不直接寫“靜”反而大膽采用“響”字。用空無一人的寂靜山谷中傳來的隱約人聲來反襯深山的靜謐,突出詩人寂寞的心情。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種反襯的寫作手法,借景托出人物的心理描寫,而為自己的文章增添一份趣味與內涵。
接下來是李白的《山中問答》。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從這短小精悍的詩句中我讀出了屬于詩仙的處世之道。擁有萬金的李白不貪戀繁華城區的奢華生活,而是選擇隱居山林,在碧山叢林深處積極學習,汲取精神食糧。古人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李白作為久負盛名的大詩人也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并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我們也應學習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堅持學習和戒驕戒躁的好習慣。
最后是詩佛王維的《少年行》。“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這兩句寫出咸陽城的游俠在路途中相遇,一見如故,便相邀在路旁酒樓酣飲暢聊的場景。詩句中洋溢著熱情與豪邁的氣息讓我這一千年后的小讀者也燃氣澎湃之情。雖然古時候這種場景也不太會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是處于新世紀的我們也應該多敞開心扉,廣交朋友,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唐代詩歌就像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群芳競艷,姹紫嫣紅。唐人在不到三百年創作的詩篇,流傳至今的尚有五萬余首。雖不能說篇都是精華,但是可供我們學習與借鑒的地方卻有很多很多。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是應該多學習我國傳統國學精髓,傳承我國經典,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