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體讀后感800字
科幻小說《三體》對于“三體禮貌”世界的描述基本放在文章結尾部分,這部分敘述得較少卻緊扣主題;作者探討得更多的是人類世界的現實生活困境。那么關于三體讀后感怎么去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三體讀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分享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讀三體讀后感800字精選篇1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說《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天馬行空的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說有著近乎癡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里,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我始終是科幻小說、電影領域的“追星族”。
這部《三體》讓我重新認識了時間、生命與文明之間的關系。生命意味著什么?對每個個體而言,無不希望其越久越好。那么時間又意味著什么?它無時無刻不推動著我們朝著死亡邁進。看起來,時間與生命是對立的。但是,正因為時間賦予了生命以界限而使得生命個體能展現出異樣的風采,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大千世界。
同樣的,對于文明與時間,正如生命與時間的關系一樣,我們完全可以把一個文明當做一個生命的個體來對待。小說中的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的激烈碰撞,時刻都在體現著生命的價值。
給時間以生命,而非給生命以時間。前者能創造輝煌燦爛的文明,而后者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宿命。保爾柯察金說過,“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認為,這是對生命意義最深刻的闡釋。每個人在其有限的生命里,都會有追逐夢想的想法,但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僅僅是停留在有想法的層面而已,因為尋找這樣那樣的原因而違背了初衷。往往是這些人,常常抱怨現實的殘酷與生命的不公平,就像《三體》中那個可憐的監聽員。
當文明和生命沒有了時間賦予的精彩,該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許比死亡更為難過吧。
不能“心有宇宙路自寬”,更多地認識宇宙、地球、他人和自己,我們需要反思自己,更好地熱愛生命、擁抱生活!
“當初的愿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我給出的答案是:不是的,生命的維度靠時間來丈量,我輩青年胸中尚有升騰的火焰!
讀三體讀后感800字精選篇2
近來心煩氣躁,無意看專業性的東西,便隨便下載了《三體》在手機里面翻一翻,這隨便一翻卻一發不可收拾,硬是一口氣讀完了這八十八萬字的巨著。讀完之后,內心也久久不得平靜,有種難以釋懷的焦慮而不知所措,總想再找類似的劇情來填補頓時塌陷的空虛。
看科幻小說能夠讓人腦洞大開,使人在浩瀚的宇宙當中遨游,但科幻小說也如智子一般,像一把鎖把人的想象力局限的既定的空間里,使讀者難以沖破作者的封鎖,而只能成為作者想象力的復制者。在看三體之前,我也喜歡構建自己的宇宙世界,在那片天空里,我會不斷的加入自己知識范圍內的元素,并讓它在合理的知識范圍內持續的運行,每當生活無聊之時便鉆進這個世界里面自娛自樂。我不知道他人會不會如此,或許隨著大型網游的普及,很多人的世界都被網游所替代,這比自己苦想構筑一個世界要輕松有趣的多,但我仍然還在用這種古老的方式去娛樂,最起碼也算是動了動腦子,能夠有自己的原創。但自看了《三體》后,就連這點原創也被剝奪,我所構筑的世界便如物種大爆炸一般,開始了全新的構建,甚至顛覆了以往的運行模式。這里面的元素變得更為科幻,結構也更為合理,整個世界發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但我知道,這已經不是我所構筑的世界,這不過是把《三體》里面的碎片與我世界里面的人物,按照大劉的邏輯進行了重組,我的世界已經成為《三體》世界的復制品。但我不能逃離這個結構當中,因為我覺得這是最為理想,最為成熟的結構。
現在說說《三體》,大劉構建的世界太讓人震撼,以至于讓人不禁抬頭去仰望早已陌生的星空,去感受宇宙中的深邃,并重新引發思考生命的意義。經過漫長的自然演化,地球誕生了人類,并又在黑暗世界中不斷摸爬滾打終于步入工業文明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人類技術得到了幾何性的增長,人類征服了世界,看似前所未有的偉大,能夠把上帝拉下神壇。但人類卻又何其渺小,在億萬光年的尺度上,人類能夠算作什么,不過是“陰溝里面的蟲子”,或許連蟲子也算不上。人類始終無法突破萬有引力而遨游太空,宇宙飛船的速度不及光速的萬分之一,腳步也始終局限在地球引力的范圍之內,也聽不到來自宇宙另一個世界的聲音,這就像在無限的黑暗之中,一個小孩子拼命向周圍呼喊,卻始終沒有一絲的回應,人類在這個宇宙中是顯得何其的孤獨!然而,宇宙中這些孤獨的蟲子,如此微不足道,卻仍在為更微不足道的事情攘攘熙熙,疲于奔命。認識到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不應該是消極的催化劑,而更應該打起精神,珍惜在如此浩瀚深邃的宇宙中僅此的生命,弱小與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我們應該“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讓生命有它該有的價值。
讀三體讀后感800字精選篇3
最近在看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每天中午吃完飯,在午睡前都會看上幾頁,《三體》一共有三部,前兩部都是很正常的故事線索,故事大概是這樣:科學界出現了一個大問題,很多科學家相繼自殺了,為了查找原因,聯合國組建了一個組織,專門查相關的科學家。而物理學家丁儀遇到一件怪事,他所拍的照片上有倒計時,每拍一張時間就會減少,此時警察大史也找到他,希望他能幫助調查科學界里面的事情。在一連串的事件后,丁儀玩起了《三體》游戲,這個游戲說的是一個名叫三體的星球,不是像地球一樣,有正常的白天和黑夜,而是有恒紀元和亂紀元之分,當星球處于恒紀元的時候,情況與地球毫無差別。
但是如果處于亂紀元的話,星球根本無法生存,總是面對永遠的白天、黑夜、高溫或者低溫,那個時候,三體人就會被脫水,儲存起來,等待下一次的恒紀元到來。丁儀在游戲中有很高的威望,因為他在游戲中實現了很多預言。參與三體游戲的,幾乎都是科學家或者知識分子,在一場游戲參與者的現實聚會中,丁儀和大史發現了ETO,以及三體世界的正式性。接著,就是把主角從丁儀轉到葉文潔身上了。
葉文潔是三體世界的發現者,是ETO的精神領袖,這位柔弱的女性,在幼年經歷,父親在的時候當場被打死,母親不念親情,撇清關系,在三下鄉的時候被歧視陷害,以至于她厭惡地球,在紅色發射站的時候,她發現了三體世界,她也因為這個殺了她的丈夫和,這不怪她,所有的經歷使她變得冷漠,在她心里覺得地球毀滅才是一種解脫。接著,與她有相同思想的人,組成了ETO,他們聽從與三體世界,他們的目的是讓人類解脫苦難。
讀三體讀后感800字精選篇4
一直想擁有一套《三體》系列叢書精讀一下,恰好京東六周年書籍優惠活動,于是就買來閱讀。從第一部《地球往事》,情節就漸入佳境,第二部《黑暗森林》更是全書的高潮部分,《死神永生》雖說和大格局的恢弘想比有點弱化,尤其是結尾部分總感覺不甚理想,這固然有作者亂點鴛鴦譜,還有關于宇宙的未來的描述似乎有點大而空洞,但是依然是精彩紛呈。于是手不釋卷,不到一個禮拜就把三本書讀完了。
書的作者劉慈欣,我的同行,娘子關電廠的一名電工,能寫出如此精彩的三體系列硬科幻小說,真的是讓我萬分欽佩。
作為理工男的我,對量子物理和宇宙科學一直很有興趣,也了解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 ,但依然被劉電工的超強的想象能力所折服。
想說的東西很多,就從三體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個橋段說起吧。
首先是書中關于“三體游戲”的構想讓人耳目一新,不但借助游戲中地球人物引出了三體世界,而且跨時空、人物,魔幻的敘事和深刻的哲理,不得不說此處是全書的亮點;
其次是關于面壁計劃、階梯計劃、黑暗森林威懾、黒域計劃等等地球人類保護自己采取的措施,看似不經甚至是荒誕,細想又是那么符合科學邏輯(雖說存在漏洞),甚至是很巧妙,讓人看后拍案叫絕;
最后再說一說書中關于硬科幻的設想,水滴及水滴攻擊、智子和智子幻化的智能機器人(這里牽扯到近期的一個熱門科技事件, 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公布了 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入選并名列榜首。量子糾纏和量子通訊再次進入人們眼簾,這不就是大劉描述“智子”的雛形嗎)、二維箔及二維打擊(歌者輕描淡寫的一個動作,毀滅了太陽系,有點古龍風格)、歸零者,宇宙間最最高級的智慧文明,強大到可以重新設計宇宙。這其中每一個都可以稱得上奇幻的超級想象力了。另外關于曲速飛行、冬眠人雖說不是劉電工的獨創,但是依然堪稱精彩,成功融入到這部系列小說中。
看完這套叢書,我的第一想法就是無論如何要寫一點讀后感,有這種沖動可不是我閱讀之后經常有的。一直拖到現在,文筆有限就說這些吧。
讀三體讀后感800字精選篇5
暑假期間,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三本厚厚的科幻系列小說——《三體》,也許你會疑惑為什么我一個女生也看這種科幻小說,但我想說的是,它絕不只是單純的科幻故事那么簡單。下面是我想要和你們分享的心得體會。
這本小說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叫三體的外星文明與人類社會建立聯系后,對人類文明、破壞自然不滿的一群人成立了一個三體組織,旨在毀滅地球文明,迎接三體文明。同時,三體世界為保證順利向地球移民,消滅地球社會和地球人類,利用“智子”技術將人類的科學研究鎖定,使之停止不前。三體組織也在此時暗殺全球的科學家。為吸收會員,三體組織開發了《三體》游戲。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組成聯盟應付可能的危機。盡管三體組織后來被摧毀,但地球科技的發展已經被“智子”鎖定,三體人的移民已經開始,450年后,三體人將降臨地球,人類必須為此開始準備。但最終結果包括兩個文明在內的全宇宙的文明都逃不了物競天擇的命運,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美,此后便墜入永生的黑暗。
這本小說內容龐雜,故事跌宕起伏,并且由于作者劉慈欣本身是一名科學家,所以其內容帶有很多科學上的名詞,盡管我是文科生,但由于作者描寫細膩生動,文筆流暢,并沒有給我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相反,我認為就是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促使我發揮想象力去理解這部作品。外界評價該作者時稱:“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象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和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我想再貼切不過。
小說中有個場景讓我記憶深刻,那便是地球的毀滅。作者充分發揮其想象力,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末日來臨時全太陽系跌入二維平面的壯烈圖景,在地球毀滅時,戀人相擁,父母子女手牽手,整個過程平靜痛苦而又慘烈壯闊。不禁讓我想象要是真的全世界都變為一幅畫,那這幅畫該是多么的靜謐絕望,因它只不過是死神的一片小小收藏罷了。
如若真的有外星文明,我希望他們能和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交友,而不是侵略。畢竟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存在的理由,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