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著讀后感800字
“讀書可以增加一個人談吐的質量和深度。讀書,可以讓你掌握知識,而知識就像呼吸 一樣,吐納之間,可以見人的氣質與涵養。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外國名著讀后感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外國名著讀后感800字精選篇1
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么,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可見哲學一門有廣泛學科基礎的學科。高中時關于哲學了解得不甚明白,大學時慢慢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慢慢了解這門學科。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哲學介紹到世界近代哲學,其中以哲學家為單位,詳細的闡述了西方歷史上主要的思想流派,我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理性之力”,無論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還是近代的啟蒙運動,都強調人類獨立的理性的思考,這一點和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有著很本質的區別。
西方哲學中第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就是他們的思考方法即“邏輯上推理”,那什么是“邏輯”呢?,西方哲學家認為“邏輯”指的是“一個事物和另一個事物有必然的聯系,而當出現其中一個事物時,我們就可以推斷出另一個事物,邏輯是人類創造出來的。”那西方哲學家又是如何運用“邏輯”的呢?比如誒利亞學派學者認為“存在和思維是一回事,因為凡是不可思議的,就是不存在,凡是不存在的,就不可思議”或恒常論者認為“沒有什么能夠產生于無,能夠變成無,所以變化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他們的結論中,都不存在空洞的理論,而是都有非常嚴謹的邏輯推理。
西方哲學中第二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他們注重對人性的反思和思考,西方哲學家都普遍相信人類有感情和理性這兩種獨特東西,柏拉圖認為“這個世界是理念的世界,宇宙是理念的邏輯體系,一切知識都是回憶,一切學問都是一種重新覺醒”強調人的“心之力”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唯心主義”。近代哲學家就對人的本性的研究更加深入的一步,霍布斯認為“人有自我保全的情感”洛克提出“人有三種激情:欲望、快樂、憂愁”,“人是以利己主義的快樂主義為歸宿,快樂和痛苦是道德的大教師”,這些對人性的研究對后面啟蒙運動中民主和自由有著深刻的影響。
哲學使人思維,讀史使人智慧。從《西方哲學史》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
外國名著讀后感800字精選篇2
看了追風箏的人,感人至深,讓人沉重,勾起了我很多回憶,也暢想了很多。
想起了童年,我也曾經第一次撒把騎車,那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更想起了犯下的現在看似微不足道,但曾經害怕得不得了的小錯誤。像阿米爾一樣,有很多我隱瞞了,即使很小的事情,可一定會有類似的心理活動,恐懼,懦弱。
想起了弟弟,我也有個弟弟,雖不是親生,但一起長大,一起玩游戲機,一起踢球,一起打鬧。我也曾經欺負過他,但不一樣的是,有誰欺負我的弟弟我還是會挺身而出的。
想起了童年時眼里的那個爸爸。嚴厲,甚至是專制。曾經抱怨,挨打,甚至是恨過他,我很少會聽到他的表揚,如同書中的阿米爾。不過,很幸運,爸爸是一個很有男子漢氣質的人,也是個大好人,同樣如書中阿米爾的爸爸。作為兒子,我總是不斷地模仿,追逐,然后超越。于是我長大了。在長大之后,爸爸不再是那個嚴厲的爸爸,變成了我的朋友,也會不斷的給我信心,還是如同書中阿米爾的爸爸。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父子關系都是這樣發展的。
哈桑,那個追風箏的人,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正直,單純,忠誠。它可以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為了別人隱瞞真相,沒有一點自私。他不會要求你為他做任何事,無言的付出,付出。正如書中他所說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我希望這樣的一個人出現在我身邊,也許我是自私的,我一定會以哈桑的方式對待那個人。或者說,我也想做哈桑那樣的人,只是我在尋找一個,我可以為之奉獻一切的人。
阿米爾,書中的主人公,在不斷的抉擇中長大。就好比我自己,生活中的主人公。不斷的遇到情況,抉擇,走自己的路,其中會有恐懼,猶豫,逃避,很多很多,只希望我的選擇不會讓我在事發以后感到后悔。實際上,很多時候很多事我會后悔,我相信很多人也會這樣。于是,一個善良的人,會走上自我救贖的道路,為了心靈的釋放。
風箏,是人生的目標嗎?是我們想要追逐的東西,是我們想要拿來炫耀的東西,是我們想要用它改變一切的東西。然而,是不是為了這風箏,我們的一切都會改變,而改變成什么呢,一個原本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自我被釋放出來,還是本身自己已經變了味兒,這一切值得么?還是有時候目標本身就會出些問題?
好像是有什么沒寫完,或者有些東西我寫不出來,這本書給我帶來了足夠的震撼,很多次我必須停下來,等內心平靜下來再看,這是一本能夠讓內心強大起來的書。
外國名著讀后感800字精選篇3
《悲慘世界》這本書最后在昨日看完了,這本書里的人物讓我有太多的思考。
冉阿讓因貧困和饑餓偷了一塊面包而被判入獄,又因他多次越獄,致使他在獄中做了十九年的苦役。不公正的懲罰讓他由一個好人變成了一個仇恨社會的“壞人”。但幸運的是,冉阿讓遇到了很多影響他一生的人:有善良仁慈的主教米里哀先生;有命運悲慘但心地善良的芳蒂娜;有像太陽一樣的珂賽特……這些人,他們溫暖了老苦役犯的心,使冉阿讓再次變為好人,甚至是圣人,讓他堅定地朝著光明前進。
在書中,除了冉阿讓,還有很多鮮活的人物。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教米里哀。
米里哀主教仁慈而簡樸。他來到迪涅時,身邊只有他的妹妹和一位女傭。他不舍得換新教袍。他的晚飯也只有水煮蔬菜和素油湯。
迪涅的主教府“屋宇軒昂”,“美輪美奐”,“無比寬敞”。他到任三天后,就去參觀醫院并把院長請到自我家中,詢問狀況。當他明白醫院沒有地方容納病人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讓出了自我的房子。“你們有二十六個病人,卻只有五六間小病房。我們只有三個人,卻占了五六十人的地方。”他認為這是一個錯誤。于是第二天主教就搬進了醫院。
米里哀主教對人一視同仁。他不會偏袒富人,也不會厭棄窮人。
正是在這樣的主教的影響下,冉阿讓才不再仇恨世界。
冉阿讓從監獄里出來,想要吃飯、住店。但是當店主明白他是一個苦役犯時,都嫌棄他,并且把他轟出去,甚至連馬棚都不讓他睡。當冉阿讓近乎絕望的時候,一位老太太告訴他,讓他去敲主教的門。
主教給他飯吃,并給他準備了床,讓他取暖,就像不明白冉阿讓是苦役犯一樣,像一個正常的客人一樣對待他。傍晚冉阿讓偷了銀餐具出走又被人抓回來的時候,主教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還把兩個冉阿讓沒有偷走的銀燭臺送給了他。這套餐具是主教為數不多的財產之一,并且他還不止一次的說過“要我不用銀餐具吃飯,恐怕很難。”主教如此做法,只是為了讓冉阿讓改過自新。
十九年的牢獄之苦,使“冉阿讓的心漸漸地,卻又不可避免地變得越來越干涸”。而主教就是一股清泉,緩慢地流入了冉阿讓的心,讓他原本干涸的心變得充實,讓他再次充滿期望,讓他在這個原本悲慘的世界里,尋找到幸福。
外國名著讀后感800字精選篇4
海,無邊無際。人,孤苦伶仃。寂寞的來人只有大海相伴,滿腔的痛苦只得和大海訴說。老人與海既是朋友也是敵人。在囂張的大海面前,瘦弱的老人顯的十分無力。但是老人用他的精神和信念征服了大海。海明威用樸素的語言將一位英雄描繪的栩栩如生,告訴我們人生如海,我們要用永不服輸的堅強意志來戰勝人生。
《老人與海》是一位弱者與命運奮斗的記錄。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老人與大海搏斗的場面。與鯊魚斗智斗勇,面對海上可怕的災難無所畏懼,書中的老人展現的不僅是他強大的力量,更是他對生活的一種信念與態度。
最令我過目不忘的是老人與登多索鯊搏斗的場面:當一條鯊魚來奪取他的“成果”時,老人沒有顯露出一絲的恐懼,豐富的海上經驗讓他充滿自信。他拿起魚叉展現了青年人都不敵的'力量,鯊魚的鮮血染紅了海水,老人的嘴角終于露出了一絲微笑。“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句話深深觸動著每個讀者的心,使我感受到了老人的意志,做人的精神。在當今社會就需要這種精神來鼓舞仍在挫折中痛苦的人們。
在中國有這么個男人,他在小時候因意外觸電而失去了雙臂,殘忍的上帝幾乎把它“毀滅”了,但他有著與老人一樣的意志,正是這種不服輸的精神讓他在音樂有了成就,他不愧是中國達人的冠軍,他就是用雙腳彈奏出生命的劉偉。比起這樣的人,才發現自己的懦弱,有時竟被一場考試打敗,甚至別人的一句話認為“我不行”。我們都應該一這位老人為榜樣,我們不是為失敗而生,相信自己定會成功。
老人不僅頑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同樣是不少人所欠缺的。面對殘酷的現實,有的人無法接受而尋覓生死,我們應當以樂觀的態度笑對生活。無論對上帝我們有多么不公,我們都要積極向上的活著。
老人與海的故事看似傳奇,不可思議。不管這是否真實,但仔細想想何嘗不像人的一生?人生就像一片無垠的大海,沒人看的到盡頭,只能自己出航探索,盡管其中暗藏著危機,不知何時就會卷起風暴。只要我們用頑強的精神和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兇險的大海,不斷的戰勝挫折,就能在人生之海上一帆風順!
外國名著讀后感800字精選篇5
《荷馬史詩》是具有豐富意義的光輝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學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會的重要歷史文獻。
它正式成書于公元前 6 世紀。包括兩部史詩,一部為《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另一部是《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史詩的內容來源于公元前 12 世紀末希臘島南部地區的阿開亞人和小亞西亞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 10 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后,民間便有了許多傳說,傳說以短歌的形式歌頌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跡,并與古希臘神話交織在一起,由民間歌人口頭傳誦,代代相傳,每逢盛宴或節日,就在氏族官邸中詠唱。大約在公元前 9 世紀至 8 世紀,盲詩人荷馬(約前 9―8 世紀 ) 以短歌為基礎,將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 6 世紀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 3 世紀至 2 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學者對它進行完整的編輯和審定,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為后世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促成了無數巨著的誕生。
恩格斯說:“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因此,《荷馬史詩》這一部過渡時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蠻的東西如殺戮、殘暴、無休止的戰爭、視女人為私有財產等都要從特殊的歷史時代背景去認識,否則就會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畫英雄人物的果斷、勇敢、堅強,展現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馬史詩》的主旨。《伊利亞特》一開篇詩人就說出“阿呵琉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史詩以此為主線組織安排材料,著重歌頌了氏族英雄的高貴品質。全詩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寫阿可琉斯拒絕參戰的情形,這樣就為表現其他英雄的形象留傳了足夠的空間。無論是希臘軍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還是特洛伊軍中的赫克托耳,他們的英勇善戰都是在這一部分得以表現的,這種寫法也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無比威力奠定了基礎。一旦阿可琉斯參戰,戰局立即扭轉,殺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現出最高的英勇。
《奧得修斯》突出了希臘印象奧得修斯的智慧,并通過他講述的驚心動魄的漂流經歷,展現了古希臘人同自然的斗爭,其中包含了許多遠古時候的神話。《奧的修斯》前半部分寫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寫家庭生活,富有現實色彩。如誤入巨人島,用智慧殺死獨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兒子,將他的大勇大智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當他回宮后并不是毫無防備的撲入妻兒的懷抱,而是仔細擬訂了向求婚的貴族子弟們復仇的計劃。
史詩展現的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讓我們感到既陌生又羨慕的時代。對英雄的重視在這個時代達到了頂峰。英雄的交鋒包含著最獨到的理解、最大的溫柔和最極端的殘酷。如得勝的阿可琉斯將赫克托耳的尸體拖在車后,繞城示威。但在9 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來哀求歸還尸體時,他被這位老人的哀傷打動了,將他兒子的尸體還給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時這個時代也讓現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樣被屠殺和買賣,女人被當作財產一樣轉讓,神與神之間彼此猜忌和互相斗爭。
史詩的結構異常精美。兩部史詩的時間跨度都長達 10 年,但前者只描寫了 4 天的戰斗、 21 天的埋葬儀式和 26 天的空閑時間共計 51 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寫了 41 天的活動。與主題有關的事件構成核心故事 , 其它的社會活動、貿易往來、宗教活動和生產作為穿插。
史詩以自然的質樸的口語寫成,運用了大量“荷馬式的比喻”,這些比喻新鮮、奇特,極富表現力。世俗刻畫人物簡潔明了,寥寥幾筆便勾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