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
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精品6篇)】,供你選擇借鑒。
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篇1
雛鷹要經歷一次次試飛才能翱翔天際,初生的小馬駒要經歷一次次摔倒才能奔騰于草原,而精神,只有經歷過冰與火的洗禮才能變得萬般堅韌。
一個原本寧靜而尋常的下午,因為這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而變得讓我心潮澎湃,萬般感慨。
如何塑造一個傳奇般的英雄人物?沒有夸大與奉承,只需要最簡單、最樸素的語句,描摹一個充斥著迷茫與戰爭的年代,刻畫一個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
保爾·柯察金是一個普通人,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偶然的機會,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戰斗時,他沖鋒陷陣、無所畏懼;工作時他勤勤懇懇、吃苦耐勞;修筑鐵路時,不畏饑餓、寒冷與病痛的折磨,走在前面;而當他健康的蠟燭燃盡,不能為黨為國戰斗在一線時,他用自己燃燒后的蠟淚所凝成的,開啟了創作之路。
看啊!暴風雨所誕生的,不是荒蕪和頹敗,不是泄氣和絕望,而是又一次燃燒、又一次奮斗。讀著文章,你仿佛就真真切切的看著保爾雙目失明、下肢癱瘓后坐在窗前的小桌上,摸著刻好格子的模板,一個字母一個字母認認真真的寫著,背著整頁的文章。神情是那樣莊重肅穆,那樣陶醉!
也許他絕望過,也許他也想要放棄過。放棄這樣一日復一日枯燥煩悶的工作,放棄像是沒有價值的生命。但他挺過來了,憑借他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毅力。他不僅挺過了疾病的痛苦、死亡的危機,他也挺過了精神的頹廢、自殺的幻想。于是他繼續勤勤懇懇的工作,像從前他還有勞動力、能四處奔波時那樣。
保爾挺過來了,我們呢?我們也許經歷過失敗的打擊,或是一蹶不振開始混日子,或是怨天尤人碌碌無為。保爾之所以受人敬仰、令人們廣為傳頌,是因為他的精神需要我們學習。經歷暴風雨后,我們獲得的應是更堅定的信念,一次次用信念點燃燃燒后的蠟淚,再用自己微弱的燭光引導別人,用微弱的火苗去溫暖別人。
保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憶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在暴風雨中,做自己人生的“保爾”!
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篇2
她的雙目失明,卻能看見世界上最絢麗的圖畫;她的雙耳失聰,卻能聽見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她發音困難,卻讓所有人聽見了她的聲音。她就是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我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中,得到了許多不同的感觸。
一、面對不幸,她的堅韌樂觀令我感動
海倫·凱勒在一歲的時候因發高燒而雙耳朵失聰,雙目失明,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但她并沒有被命運的不幸擊倒,而是在老師安妮·莎莉文的幫助下,學會了觸摸盲文以閱讀各種書籍。這種獨特的閱讀方法仿佛是的一把神奇的鑰匙,為她開啟了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門。她是如此勤奮,以至于把手指都磨破了皮。讀到這里,我的眼眶濕潤了,當海倫經歷了這些苦難的時候,她不過是一個幾歲的孩子啊,然而,她并沒有消沉,依然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和希望,依然對知識充滿著渴望。在書籍的海洋里,她就像春天的小樹苗吮吸著甘甜的雨露,茁壯成長。我不禁被她的堅強和樂觀所鼓舞。
二、對待學習,她的勤奮刻苦將我鼓舞
海倫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她博覽群書,以超乎尋常的毅力,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彌補先天的不足。在校學習的時候,她曾遇到了巨大的困難,由于上課的時候手指忙于聽講,無法記筆記,只能在回家后快速記下所有知識,每天的作業都得在打字機上完成,有時還不得不請別人將句子拼寫在手心……如此一來,海倫必須比別的同學在學習上付出多于二倍的時間,有的時候,同學們的嬉戲聲甚至會讓她感煩躁,但她很快就會調整自己的心情,重振精神,全心投入到學業習當中去,因為她明白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任何捷徑。后來,在莎莉文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海倫終于克服了學習的障礙,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回報社會,她的善良博愛讓我折服
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畢業后,她把自己的經歷成文章進行發表,文章見報后,海倫的事跡感動和激勵了大量的讀者。后來,她通過艱苦的訓練,漸漸掌握了發聲的方法,開始奔波于世界各地發表演說,并全身心地投身到保護殘障人士的事業中。讀到這里,我的心為之一振,為海倫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質所折服!無論是作為偉大的作家,成功的演說家,還是一位博愛的慈善家,她都當之無愧。她用堅強戰勝了病痛,用努力彌補了缺陷,用執著實現了夢想,用博愛幫助了他人。這些偉大的精神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也激勵、影響了我們。
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應該學會感恩父母,感恩這個世界,用獨特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充分利用自己的所有感觀,來發現生活中的精彩。當我遇到挫折時,不應該埋怨自己或他人,而應當堅信生活是美好的,滿懷信心、勇氣與熱情去迎接挑戰。從今往后,我將以海倫·凱勒的精神激勵和鞭策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
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篇3
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主人公是魯濱遜。主要內容是魯濱遜一心想去航海,可是他的父親和母親堅決反對,有一天,他在大街上轉悠,一個朋友叫住了魯濱遜,并說可以免費讓魯濱遜去航海,魯濱遜喜出望外,就跟著他們出海航行了,可是般在途中遭到了風暴,般被擊沉了,而魯濱遜坐著小艇被吹到了一個孤島上,整個船上只有他一個人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魯濱遜就在孤島上過起了生活,什么事都要靠自己,萬幸的是孤島上食物來源豐富。他靠自己建起了一座房子,在孤島上過了28年零2個月19天,他終于獲救了,被一個般長發現,救起了他,并把他帶回到英國。
《魯濱遜漂流記》寫得很好,詳細地描寫了魯濱遜在孤島上是怎么憑借自己的能力頑強地生活的,內容寫得很緊張、很刺激,我很敬佩魯濱遜的膽量和絕境中生活的能力。
我喜歡上面的許多句子,比如描寫魯濱遜突害怕的句子:我顫抖著雙腿,心驚膽戰地看著這一切。我只是一個初次航海的小青年,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前不久那次小風浪已經把我嚇得半死,更何況這次真的遇上了大風暴。忽然,我想到了死亡,并不是因為我害怕死亡,而是想起自己違背了誓言,把一次次的懺悔拋在腦后,無數次將決心忘記,這種恐懼比死更為嚴重。這段描寫讓我知道了魯濱遜當時也是多么的恐怖,還有魯濱遜在做家具的句子:說干就干,我立刻出去砍柴,學著做家具,經過不斷地推理和琢磨,一件一件的家具慢慢做出來了,這里詳細地描寫了魯濱遜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是怎么克服困難把家具做出來的。
這是一本好書,“害怕危險的心靈比危險本身還要害怕一萬倍。”這本書激勵了我的勇氣,讓我的膽子更大了,也讓我知道不論所在的環境多么惡劣,只要自己動腦子,想辦法,天大的困難也能克服,要做一個百折不撓的人。
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篇4
在假期里,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我深深地熟悉故事的情節,它就在我的心中敲擊,它是強烈的,深到無底,它是沉默的,像無夢的睡眠。這本書把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與世間的無奈。
書中的柯賽特、馬呂斯是完美的,他們是那里最為真實的象征。每個人都有偽裝,那偽裝下的心正是當社時黑暗的社會色彩。可他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仍能堅強的生活仍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也仍然具有真誠與善良寫到這 里我也只是在闡述僅僅是在闡述最使我感動的,是冉阿讓這個偉大的形象。冉阿讓我感慨,令我敬佩
當時統治的社會,是那么的慘不忍睹,是那么的黑暗,冉阿讓被迫無奈在面包鋪里偷了一塊面包,卻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獄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青春年少,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這是一種怎樣的社會,他是怎樣挨過了這些年來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的靈魂一面上升,一面墮落。也許,改變他的正是那個主教,他偷了主教的東西,而主教卻沒有責備他,還送了他另外的東西。主教說,他贖的是冉阿讓的靈魂。十九年來,冉阿讓第一次流下了眼淚。
正是這樣那個囚犯形象的冉阿讓從此消失了,樂善好施的馬德蘭出現了。經市民推選,為了市長。他的改變他的堅持,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寬厚,驚人的寬容讓他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的形象,在這一刻成為了書中最為光輝的亮點冉阿讓不斷地幫助一個又一個人,可在他遭遇劫難、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候真正幫助過他發自內心關心他的人,竟還沒有寥寥數人!
故事里我看到了寂寞到兩個字的影子,夾雜在字里行間,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的心口窒息,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并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會永遠都得不到真正的釋放。
《悲慘世界》這本書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卻被一層層若有若無的悲傷籠罩著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所涼,這種情感從書的一開始就有。
真正催人老的并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人到老的時候才會黨得寂寞,主要是那顆心,是經歷的太多,痛苦的太久,才會飽受滄桑,才會越發寂寞。
久而久之我們更要好好地充實自我的生活,讓生命點亮。
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篇5
在拜讀完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部著作《戰爭與和平》,我覺得列夫·托爾斯泰不僅僅只是一位作家,從書中我仿佛也看到他對軍事、哲學、歷史等也有高度的透徹,對他的喜愛與崇拜使我對這本家喻戶曉的著作有點感想。
小說從1805年奧斯特利茨戰役寫到1821年俄國專制加強潛伏危機的時刻,以法國和俄國之間關系惡化,戰爭一觸即發為主線。但內容并不全是以戰爭為話題。故事的主人公青年公爵安德烈為了心中的信仰投身到“硝煙四起”的戰爭中去,把懷孕的妻子交給父親與妹妹瑪麗亞照顧,在軍中擔任庫圖佐夫將軍的副官,他期望這次戰爭能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
而彼埃爾是安德烈留學歸來的好友,身份高貴,由于繼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遺產,也是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居心叵測的監護人拉金公爵看上了彼埃爾的這一點,便計劃把相貌美麗但品行不端的小姐愛侖嫁給了他。而同一時間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戰敗的安德烈不幸受了重傷,身心也受到重創的他只好靜靜養傷。另一邊的新婚后的彼埃爾,在不久后就發現妻子愛侖與好友多勃赫夫之間若有若無的曖昧關系,他為了衛護自己的名譽最終與愛侖分居,內心陷入了糾結當中,直到認識了互助會的領導后慢慢開始找到了新的信仰。
在戰場上的安德烈回到家的那一晚,妻子正好產下一名男嬰后逝世,這讓安德烈頓時感到人生已走到盡頭,直到遇到活潑漂亮,充滿生命力的年輕小姐娜塔莎,可父親的強烈反對,使得安德烈出國和娜塔莎無奈分開一年,娜塔莎最終奈不住寂寞與愛侖的哥哥阿那托爾私奔。后直到1812年的一次戰爭,娜塔看到了將死的安德烈,她向他謝罪并熱誠地照顧他,可安德烈最終還是和死亡一起走了。彼埃爾化為農夫刺殺拿破侖卻反被俘虜,其妻愛侖在這戰火連連的環境下依舊放蕩行為,最后因誤服墮胎藥而死。幾番奮戰后,俄國最取得勝利。像每個故事完美結局一樣,大家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和平的到來,是用鋪滿鮮血的花朵迎接,戰爭不會永遠,因為正義存在。在這本書中,人間的一切慘劇,各種情欲,人從生下的啼哭嬰兒到白發老人的一生階段,這本書中都應有盡有,斯特拉霍夫曾這樣評價。我喜歡安德烈的單純堅忍,娜塔莎的活潑善良,彼埃爾的溫和并不懦弱……他們都不完美,各有各的人性欲望,但上帝說,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也許他是被上帝咬得特別多的蘋果,所以,他是被上帝所愛的人。
讀外國名著感受怎么寫篇6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壓卷之作。這是一部以”復仇“為主題的書。本書開始于一場陰謀。“法老號”大副唐太斯受船主萊克勒委托,為拿破侖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騰格拉爾,費爾南和法官維爾福的陷害,被打入死牢。在獄中,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了各種知識,并在臨終前把埋于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唐太斯越獄后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一位睿智機敏,城府極深的復仇之神。他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最后將寶藏的秘密告訴了曾有恩于他的莫雷爾船長之子--瑪西米蘭。本書以復仇為引線,層層推進,緊密相聯的情節發展中,抽絲剝繭般地一步步展開伯爵的復仇計劃。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信念是不會絕滅的,它們有時會打一個瞌睡,但在完全睡熟之前,卻會更加有力的復蘇過來。人在順境中,覺得禱告不過是空洞詞語的堆砌,而一旦遭難受苦,他就領悟了向上帝禱告的語言多么崇高神妙。伯爵在暗無天日的牢房里生活了14年,他憤怒、絕望,向上帝祈禱。他堅守自己的信念,等待并懷揣著希望,成功復仇。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是我在讀完《基督山伯爵》的另一感受。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并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以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地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話。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之后,他并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于恩人抱拳云:“赴湯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讓人讀來如此癡迷。
把《紅樓夢》和《基督山伯爵》兩部著作作比較,基督山伯爵的復仇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天”的一種詮釋,這與《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筆。但對人物的安排卻大不相同,一個成功復仇,一個遁離塵世。基督山伯爵雖成功靠的卻是天降的財富,脫不開拜物教的思想,于是也失去了對命運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的機會;賈寶玉雖失敗卻參透了命運的玄機,獲得了人在物外的大徹大悟。我想,這當是《基督山伯爵》的文學價值一直為人詬病,而《紅樓夢》卻得到了文學界一致肯定的原因吧。
世界上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境況與另一種境況相比較。只有那些曾經在大海里抱著木板經受凄風苦雨的人,才能體會到幸福有多么的可貴。我會把從書中所珍視的“等待與希望”運用到生活中去,幫助我更好地追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