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讀后感800字
《荷馬史詩》是具有豐富意義的光輝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學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會的重要歷史文獻。一起來看看荷馬史詩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
荷馬史詩讀后感800字篇1
《荷馬史詩》是具有豐富意義的光輝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學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會的重要歷史文獻。
它正式成書于公元前 6 世紀。包括兩部史詩,一部為《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紀》),另一部是《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史詩的內容來源于公元前 12 世紀末希臘島南部地區的阿開亞人和小亞西亞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 10 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后,民間便有了許多傳說,傳說以短歌的形式歌頌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跡,并與古希臘神話交織在一起,由民間歌人口頭傳誦,代代相傳,每逢盛宴或節日,就在氏族官邸中詠唱。大約在公元前 9 世紀至 8 世紀,盲詩人荷馬(約前 9―8 世紀 ) 以短歌為基礎,將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 6 世紀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 3 世紀至 2 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學者對它進行完整的編輯和審定,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為后世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促成了無數巨著的誕生。
恩格斯說:“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因此,《荷馬史詩》這一部過渡時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蠻的東西如殺戮、殘暴、無休止的戰爭、視女人為私有財產等都要從特殊的歷史時代背景去認識,否則就會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畫英雄人物的果斷、勇敢、堅強,展現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馬史詩》的主旨。《伊利亞特》一開篇詩人就說出“阿呵琉斯的憤怒是我的主題”,史詩以此為主線組織安排材料,著重歌頌了氏族英雄的高貴品質。全詩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寫阿可琉斯拒絕參戰的情形,這樣就為表現其他英雄的形象留傳了足夠的空間。無論是希臘軍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還是特洛伊軍中的赫克托耳,他們的英勇善戰都是在這一部分得以表現的,這種寫法也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無比威力奠定了基礎。一旦阿可琉斯參戰,戰局立即扭轉,殺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現出最高的英勇。
《奧得修斯》突出了希臘印象奧得修斯的智慧,并通過他講述的驚心動魄的漂流經歷,展現了古希臘人同自然的斗爭,其中包含了許多遠古時候的神話。《奧的修斯》前半部分寫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寫家庭生活,富有現實色彩。如誤入巨人島,用智慧殺死獨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兒子,將他的大勇大智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當他回宮后并不是毫無防備的撲入妻兒的懷抱,而是仔細擬訂了向求婚的貴族子弟們復仇的計劃。
史詩展現的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讓我們感到既陌生又羨慕的時代。對英雄的重視在這個時代達到了頂峰。英雄的交鋒包含著最獨到的理解、最大的溫柔和最極端的殘酷。如得勝的阿可琉斯將赫克托耳的尸體拖在車后,繞城示威。但在9 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來哀求歸還尸體時,他被這位老人的哀傷打動了,將他兒子的尸體還給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時這個時代也讓現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樣被屠殺和買賣,女人被當作財產一樣轉讓,神與神之間彼此猜忌和互相斗爭。
史詩的結構異常精美。兩部史詩的時間跨度都長達 10 年,但前者只描寫了 4 天的戰斗、 21 天的埋葬儀式和 26 天的空閑時間共計 51 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寫了 41 天的活動。與主題有關的事件構成核心故事 , 其它的社會活動、貿易往來、宗教活動和生產作為穿插。
史詩以自然的質樸的口語寫成,運用了大量“荷馬式的比喻”,這些比喻新鮮、奇特,極富表現力。世俗刻畫人物簡潔明了,寥寥幾筆便勾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
荷馬史詩讀后感800字篇2
整個學期一直匆匆忙忙,一次偶然的機會經過書店,禁不住誘惑買了幾本書,卻沒得機會享用。待在家里的日子清閑而又自在,用來看書最適合不過了。
希臘是古代文明的搖籃。而《荷馬史詩》是公元8世紀左右一位失明的古希臘詩人用七弦豎琴、的語言和動聽的歌聲對時代傳說的英雄的演繹。荷馬的《伊利亞特》、《奧德賽》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
《伊利亞特》通過歌頌英雄的豐功偉績來描寫氏族間的戰爭。在阿基琉斯父母的婚宴上,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弗洛狄特為了不和女神的“給最美的女神”的金蘋果而爭執不休,后來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把它判給了阿弗洛狄特,在愛神的指引下,帕里斯在希臘斯巴達遇見國王美麗的妻子海倫,并把她引誘回國,從而引發了特洛伊戰爭。曾經影片《特洛伊》紅透半邊天,全世界的人都為美女的容貌傾倒,為英雄的傳奇事跡所折服。而英雄阿基琉斯憤怒、不忍、悲慟、忠誠及無畏這些人性的弱點不但沒有影響他作為英雄的形象,恰恰使之更為豐滿。英雄、美女是故事中亙古不變的主角。
《奧德賽》側重描寫人的苦難。奧德修斯在戰后面對刁難、阻撓、挑戰,堅持自己的信念,夾縫求生,終于得到自己的幸福。勇氣和激情是史詩中永恒的絕唱。
《伊》和《奧》是西方生存倫理學的源頭。它表明人不僅應該善良,而且應該憑借良好的愿望拼斗。曾經一個同學發消息跟我說過“人都應該善良,但過于善良就等于懦弱。”善良和懦弱的界限往往只在一線之間,誰又能真的完全把握。能把握的大概也只是“良好的愿望”這個基石吧。古人、今人、偉人、凡人,都知道人在善良的同時仍需斗爭。有斗爭才會有進步。事物就是在其矛盾對立的兩方面相互斗爭的前提下才有發展的。
都說人是在經歷中成長的,如果把經歷看成是一種積累,知識就是一種資本。這幾天在看一部電視劇《心理心里有個謎》,女主人公失意時,男主人公對她說的那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除了戀愛以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比如自我增值啊……”人的一生說長不長,不斷的自我提高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把知識看作資本,讀書和經歷都是一種投資。人生苦短,不可能事事經歷,因此讀書作為間接經驗會往往比直接經驗更豐富、更方便。人就是通過這些投資的過程來實現自我增值的。
荷馬史詩讀后感800字篇3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關鍵在于獲得世界各國人的肯定與推崇。《荷馬史詩》作為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無數的讀者欣賞品味鑒評過了,如此一來,我的這篇讀后感未免顯得滄海一粟,其力也細,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讀過此書后的感情沖動還是讓我不得不寫下這篇讀后感。
首先,《荷馬史詩》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么一點:表現戰爭,動人心魄。讀《荷馬史詩》的人,如果對它里面的戰爭場面描寫和英雄戰斗描寫無動于衷的話,,請保留此標記只能證明讀者的心不在焉已達到了如同白讀的程度。寫戰爭場面的史詩或史書,各國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戰爭場面描寫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攝人心魄的,恐怕也只有這一本古希臘人的詩篇了。在《荷馬史詩》尤其是《伊利亞特》中,戰爭已經完全現出了它的原形——血腥與野蠻。就這一點來說,連現在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攝出來的好萊塢影片中的戰爭場景都無法與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紐斯卻被對手先投出的槍刺中,喉嚨被穿了一個大洞。他就像一棵聳立于山間的橡樹或白楊樹,或是挺拔的松樹被木工揮舞的利斧砍倒、運到海邊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槍還扎在心臟處,槍桿隨著還在跳動的心臟顫抖……”
“……莫諾提奧爾特不甘示弱,砍中了他的腦門,腦殼劈為兩半,兩顆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腳下的塵埃里,身體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知道連看到太陽西沉就忍不裝氨的一聲叫出來的金圣嘆看到這些描寫會做出如何反應。像這樣的血腥場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嘔的恐怖讀物中或許能找得到,甚或有甚于此,然而把這些用詩句來表現出來,卻達到了無可比及的藝術效果,即外俗內雅,當詩人貫注了他的真摯感情于這些嚇人的詩句中時,他就已經擺脫低級趣味的寫作,而進入藝術的創作了。
荷馬史詩讀后感800字篇4
一部《荷馬史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呢?有評論這樣說過:“從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來看,不管做什么樣的估計都不會是夸大的評價。”這里的“它”便是盲詩人的千古絕唱《荷馬史詩》。
雖然從某種角度來看,在語言和文字上的確是有點粗糙了。但我們不可以苛求。從一部文學著作中特別是源頭的文學中我們可以讀出一個民族的內蘊。因為文學是一個文化繼承的很好的載體。
中國的文學更講究一種情感的流瀉,不管是現實主義的開端《詩經》,還是浪漫主義的源流《離騷》。我們都不難發現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多情的民族。
而從荷馬的著作中我們同樣可以去感受古希臘這個民族的魅力,甚至是整個愛琴文明的魅力。戰爭和冒險充斥著這個文明的靈魂,閃射出英雄的生存觀念。
阿喀琉斯的任性的情義之舉,阿伽門農將伊菲革涅亞送上祭壇的凜然,赫克托耳雖知不能為而為之的無畏,老車戰者奈斯托耳的智慧,奧德修斯搏擊風浪的不屈,都可以激蕩我們靈魂深處的堅質;為一個戰爭床伴而憤怒,看門狗看到主人回歸的那種激越而亡的場面,同樣也會牽引出我們性格中的柔情。
很多人說《荷馬史詩》是為數不多沒有國別歧視的英雄贊美文學作品,但我卻并不完全贊同這樣的觀點。從作品中我們是可以讀出對應胸無處不在的贊美,但卻不可以忽視的是荷馬畢竟是希臘人,從文章很多的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還是有很明顯的民族注意傾向的,比如在《伊利亞特》中有兩處很明顯的說特洛伊人在戰爭中的不信之舉。還有從神話的這一題材選擇來看也可以判斷出作者的情感,阿喀琉斯是怎么死的,是帕里斯的不信而射中脆弱之踵的。
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詩學》中說史詩沒有悲劇的價值高,我不認可他這樣的說法,因為悲劇有其感染人的一面,同樣史詩的感染力不比悲劇差,雖然進程沒有悲劇來的快,但那種壯美絕對不是悲劇可以輕易比擬得了得。
荷馬史詩讀后感800字篇5
之前對《荷馬史詩》史詩的印象是它的作者是個盲人,學習之后明白它的主題思想是歌頌氏族社會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屬于戰爭的哪一方,都在歌頌之列。《伊利亞特》的基調是把戰爭看成正當、合理、偉大的事業,但同時又描寫了戰爭的殘酷、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人民的厭戰反戰情緒,并通過英雄們的凄慘結局,隱約地表達了對戰爭的譴責。《奧德賽》是歌頌英雄們在與大自然和社會作斗爭中,表現出的勇敢機智和堅強樂觀的精神。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局限性。荷馬,生于公元前八世紀后半期的愛奧尼亞,是古希臘最著名和最偉大的詩人。他是《荷馬史詩》(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的作者。
《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它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里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后,奧德修斯返回綺色佳島上的王國,與皇后珀涅羅團聚的故事。
《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為主要情節的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的自由情景,并為日后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為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范。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懼。《荷馬史詩》于是成了“希臘的圣經”。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局限性。
有關特洛伊戰爭的神話故事與傳說在古希臘各地廣為傳誦。許許多多游蕩于希臘世界的說唱藝人、游詠詩人都樂此不疲,從而使之代代相傳,古希臘偉大詩人荷馬的兩部光輝詩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便取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