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800字
《紅星照耀中國》描述了中國近代一場壯烈的抗爭史。本書中最令人震撼的章節莫過于長征那一段傳奇佳話。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800字(篇1)
在20世紀初期那個剛剛建國的時候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烽火連天,但就是這樣的年代,卻有人逆火前行,從光明走進了黑暗,而《紅星照耀中國》將一個個鮮為人知的紅色中國帶到了世界眼前。而他的作者就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老師的推薦下我有幸評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把紅色中國故事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這本書中,紅色中國故事全然不是我想象的那班死板,無趣。這里有好幾百萬的人民生活在這里,而蘇區的管理可謂是井井有條,學校,工廠都有。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盡管在當時共產黨被蘇區外的國民黨圍剿壓迫,蘇區的生活十分艱苦,甚至連學校里用來做課本的紙都是從敵方得來的傳單,槍械更是從乾縣府和的,但是在這種艱苦的生活環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愛戴紅軍,我想因為紅軍不欺壓百姓。反之,還幫百姓從大地主手中奪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舊中國,土地就是勞動人民的命。紅軍可謂是人民的軍隊。試問,這樣一支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軍隊,會有誰不去愛戴呢?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還認識了解了許多家喻戶曉的領導人。譬如我們最偉大的毛主席,在書中的第四章,就對其有詳細的描寫,透過這些文字描寫,我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歌頌敬畏的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其實還干過許許多多的大事。原來毛主席童年時期也是個有點叛逆的中二少年。而且毛主席十分的和藹友善,對老百姓也非常好。這可真讓我大開眼界,我情不自禁的把第四章讀了好幾遍。
從很小的時候爸爸就會給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而在這本書之中,我真正體會到了所謂的紅軍的長征精神,不管前方是崇高峻嶺,還是在湍急大河,又或者是刀山火海,我們的紅軍戰士都從不退縮。他們不畏艱險,克服重重難關,也許即將到來的是死亡坑和紅色信息深深銘刻于戰士們心中,他們絕不放棄,這就是紅軍的長征精神
讀了《紅星照耀中國》使我體會到了那不屈不撓的紅軍精神,這使我感到非常敬佩。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800字(篇2)
20世紀初期,硝煙四起,烽火連天,卻有人逆火前行,從光明走進了黑暗之處,一人穿過石雨江,將一個鮮為人知的紅色中國帶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寶貴的著作,他就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將近一個世紀以后,在陽光下幸福生活的我們又捧起了《紅星照耀中國》。,這部記錄了中國紅軍點點滴滴的紀實作品,在閱讀中感悟歷史,收獲成長。
此書可把紅色中國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這些小小的書中,紅色中國全然不是我懵時期想象的死板,緊張,這里有著好幾百萬的人民,而蘇區的管理可謂井井有條,學校,工廠都有。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盡管在當時共產黨被蘇區外的國民黨圍剿壓迫,蘇區的生活十分艱苦,甚至連學校里的課本用的紙都是從敵方得來的傳單,槍械更是從乾縣府和的,但是在這種艱苦的生活環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愛戴紅軍,我想這是因為紅軍不欺壓百姓。反之,還幫百姓從大地主手中奪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舊中國,土地就是勞動人民的命。紅軍可謂是人民的軍隊。試問,這樣一支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軍隊,會有誰不去愛戴呢?
在書中我還認識了許多家喻戶曉的領導人。譬如我們最偉大的毛主席,書中的第四章,對其有詳細的描寫,透過這些文字,我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歌頌敬畏的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以前,還干過許許多多的大事。原來毛主席童年時期也是個有點叛逆的孩子。毛主席十分善良,對待老百姓可好了。這可真讓我大開眼界,我情不自禁的把第四章讀了好幾遍。
從小爸爸就給我講長征的故事,而在這本書中,我真正體會到了紅軍的長征精神,不管前方是崇高峻嶺,還是在湍急大河,我們的紅軍戰士都從不退縮。他們不畏艱險,克服重重難關,也許即將到來的是死亡坑和紅色信息深深銘刻于戰士們心中,他們絕不放棄,這就是紅軍的長征精神,既然紅軍戰士可以取得勝利,我們也可以。
讀《紅軍照耀中國》,體紅色世界、感紅軍事跡、記長征精神,我想,這便是這本作品想告訴我們的了。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800字(篇3)
跟隨著斯諾的勇氣一起走進在外界“臭名遠昭”的蘇區,發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他們紀律嚴明、英勇無畏、心系群眾、堅持馬克思主義、將國家的利益高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他們就是共產黨。斯諾本是抱著冒險的心態來訪,卻發現了東方神秘國度的一個真相,寫出一本轟動世界的書,并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個“危險的”紅色中國。
你有像斯諾一樣勇于求知的精神嗎?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沒有”。在許多人眼里,他的決定也許是愚蠢的,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但你是否又有這種非同一般的勇氣?或是對你來說,獨自走夜路就是勇氣,一人在家就是有膽識。別傻了,與他相比,這根本算不了什么。現在的孩子就像是溫室里的花朵,捧在手心怕磕著,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也是這樣。我甚至害怕漫漫長夜,不由地將那神秘的黑暗一下聯系到死亡。我害怕孤身一人,怕那寂靜無聲中的孤獨感。是,我沒有勇氣,無法面對孤獨。
你有像紅軍一樣的毅力和堅持嗎?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沒有”。在許多人眼里,紅軍長征路途中受到的困難與磨難都是天方夜譚。而可笑的是,我從小一直堅持到現在的也只剩下學習了。我從五歲開始練拉丁,一直堅持了八年,獲過無數獎項。舞蹈中的我可以卸下一切負擔,自信地重復著一個個早已爛熟于心的舞步。隨著年齡增大,我居然開始漸漸討厭那個滿是童年回憶的舞房和那一首首活潑的舞曲,但我找不到討厭的緣由。我愛上了新潮的英文歌和爵士,在快樂之際也不免對那個我放棄的舞種心生愧疚,但又不想重新踏起拉丁的舞步,只是一味逃避……
你有像共產黨一樣的精神信仰嗎?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沒有”。我們只是漫無目的地生活,卻又尋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活得富足而茫然。他們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為給中華人民謀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而流血斗爭。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在戰斗之余不忘娛樂休息,與村民一起唱歌……這樣的生活真的苦嗎?我開始反思,一直學習的我好像也沒有明確的目標,那么我真的是為自己而學嗎?
我想我明白了:要有面對恐懼的勇氣,要有堅持下去的信念和生活的目標。
這本書帶來的,不僅是紅區共產黨的真實生活情況,更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思考我們與他們時,反差帶來的往往是更有價值的改變。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800字(篇4)
假期在西安參觀華清池時,本是奔著《長恨歌》的凄美故事,卻被參觀了“西安事變”的舊址。這可說是改變了中國歷史的事變,竟就在一片郁郁蔥蔥中,幽靜的蔽所發生了。
屋舍間一排排的玻璃窗上,殘留的彈孔痕跡令人心驚肉跳,破碎的玻璃,裂痕猙獰的向外擴散著填滿了玻璃窗。前方的山,當年的蔣介石便是驚慌的在險峻山路上一路逃遁,卻終遭囚禁在此。
《紅星照耀中國》的開頭與結尾便均有提及,這消息著實令作者驚鄂,他在蘇區與紅軍們共同生活,觀察記錄,與他們相伴。在那段歲月里,他遇到許多被他戲稱為“擁有天價人頭”的紅軍將領們。他們毫不在意的行走街市,與農民們友好相處。那份真摯與樸實,也感動著埃德加。斯諾的心。
不難看出,作者的態度也在無形間變化著。剛到此地時,不甚明了的他心中好奇且懷疑,那份疑惑在談話中不斷加深著。他時常問詢將士們的生平,卻越發困惑,這群狂熱的革命者們為何將革命視若珍寶,與一切其他都重要百倍,那獻身般的追求使他不解,直至前線,與那出身入死,在前線奮戰之人深切交流,才終是得了些思緒。
斯諾是絕對的中立者,他不時與民眾們爭討他們對共產黨的看法,他聽見一致的回答,“還是共產黨好啊!”一路上,共產黨所到之處,興建工廠,興辦學校,農民們安定的過著他們的日子,士兵們日復一日刻苦的鍛煉。
而國民黨所過,卻尸橫遍野,濃煙滾滾是燒毀的房屋。土地、牲畜被奪走,沉重的負稅令農民們不堪重壓,無論干何事,總有道稅壓在心頭,令人膽寒。
斯諾思索著,他總是認為共產黨也總該干過搶奪壓榨似的事兒,但那開始時的譏諷卻是煙消云散。雖不能斷言他的心已歸屬于紅軍,但最終離去時,那句“誰真的害怕人民,誰信任人民?”卻不難看出此時的他,心中孰輕孰重。
我尤對書中那群少先隊員們頗有好感,與我們一般大的年紀,卻在為他們心中的革命事業一絲不茍的盡一份力量,那勇敢與自尊令人欽佩。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總抱著一股執著的勁兒,不論是熱血或是對革命的追崇,這群孩子們的心中,革命早是攀上高位的,他們也無一不對此堅信不疑。
紅軍戰士們都普遍年輕,他們參加進長征時,多是十幾歲的少年,他們充滿了活力,往往提及長征,總與艱難、困苦掛勾,但當斯諾問及此時,卻總聽見他們爽朗的回答,“不累!”
在這里,每位將領,每位戰士,每個農民,都在盡他們所能向斯諾——這位來到蘇區的“外人”展現著他們的魅力,毫無保留的詔示。
如今,紅星照耀的中國,為其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看見了嗎?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800字(篇5)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根據1936年在陜北的3個月的采訪寫成的,語言真摯而又幽默,不太像一本刻板的歷史書。它第一次向外人包括西方世界、“白色世界”闡明了“紅色世界”的由來,描述它是什么樣子的,是對中國共產黨的最早、最詳盡的報道。這本書在當時的世界引起了轟動。從此,共產黨人打破了國民黨的政治封鎖,昂然站在了世界的政治舞臺。
書中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通過對毛澤東的三次采訪,宣傳了共產黨的抗日和建國主張。斯諾還通過自己的筆,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共產黨領導人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陜北土地貧瘠 ,苦寒缺水。共產黨人卻沒有抱怨,人們依然生活得有聲有色。共產黨與紅軍一面戰斗,一面生產,還建立各式各樣的學校,幫助落后的陜北農村摘掉“文盲”的帽子,濃濃的軍民情誼,讀來使我感動。
相反,南京政府與軍閥們不顧民族的存亡和人民的死活。山河破碎,“剿共”依舊;餓殍千里,地主們卻守著富得流油的糧倉,微笑著看著農民的死去;軍官們沖鋒在后,逃跑在前,視兵如同奴隸。南京政府空頂著“國民政府”這張羊皮。
共產黨的領導人懷著救國的熱忱,渴望能夠揮師北上,阻擋日寇的鐵蹄。毛澤東在破舊的窯洞里、昏暗的油燈下滿懷激情地對斯諾預言“(抗戰的持續時間)取決于中國人民統一戰線的力量……日本終將被打敗”,蔣介石還在臨潼向張學良、楊虎誠高談“攘外必先安內”,行政院長汪精衛則忙著四處兜售“中日開戰,中國必亡”的奇談怪論。終于,1936年12月12日,槍聲驚醒了國民政府大員們的美夢,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了。
國共兩黨在一種匪夷所思卻又理所應當的方式下又重新言好,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一致對外。從此刻起,中國已勝,日寇已敗。共產黨的預言成真了。
我曾經在楊家嶺感受延安,偏僻的西北小城,干涸的延河,荒涼的黃土高坡,我一時還不能體會到延安的內涵;今年春天,我按照書的指引重走了一段長征路:我坐在混濁并不寬闊的赤水河畔,體會四渡赤水用兵奇巧;我站在遵義城頭,聆聽那座小樓名流千古的決定;我行駛在石棉大渡河邊,體會歷史波濤的洶涌。暑假,我又來到若爾蓋草原,感受“魔毯”上艱難跋涉的身影……
再次翻開書本,我熱血沸騰。我觸摸到先輩們救國的夢想,望見那顆紅星的璀璨。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終于,紅星照了整個中國。
有人說,現在是“繁華亂世”。內有深化改革矛盾重重,外有強權的步步緊逼。我們更應高興先輩們的旗幟,在紅星的指引下,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早在八十多年前,毛主席在六盤山上預見了新中國的開國盛典。蒼龍已縛,紅星已照耀中國;長纓在手,紅星何日照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