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后感800字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她開創了通俗劇的先河。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茶花女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茶花女讀后感800字(精選篇1)
每一次看到小仲馬的名字,就會想到《茶花女》這本曠世名作。這本人人都知道的著作是我國第一部被翻譯過來的外國小說,它不僅在我國,法國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乃至對全世界都有很深刻的意義。
這不僅僅是個凄涼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一本揭露了資本主義者的虛偽和殘忍的書,它控訴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不平。迄今為止,這部催人淚下的小說被譯成了十多種文字,風靡世界。其實這本書我很早就看過了,茶花女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一直深深感動著我!
主人公是一個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美麗少女——瑪格麗特,她被誘成為交際花,人稱茶花女。可是她由于環境而墮落得了肺病。她曾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最終都失敗而且離開了人世。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為青年阿爾芒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社交生活,與阿爾芒同居鄉間。阿爾芒之父責備瑪格麗特毀了兒子的前程,瑪格麗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舊業。阿爾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淚而死。阿爾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可是失去的就是失去了,無法挽回了,最終阿爾芒只能在失去瑪格麗特的痛苦中過一生。
看了這本書后,我相信如果瑪格麗特可以重新選擇的話,她一定不會后悔她所有的選擇,因為她始終是愛著他的。我相信她一定認為當他知道真相后,她會在他的眼中顯得格外崇高。瑪格麗特是一個堅強的姑娘,她一個人面臨著死亡,然而她又如此善良,不愿讓他看到她死亡前的痛苦,她一定是想留下關于自己最美的記憶給他。瑪格麗特的一生因為有了阿爾芒而幸福,也因為有了阿爾芒而痛苦。因為他,她生命的盡頭是痛苦的,是悲慘的,這都是他帶給她的。這就是她的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區別。
她的一生是光鮮亮麗的,是豪奢的。可是她的一生是虛偽的,因為有了阿爾芒的出現,她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只因為他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真實。
在我的心目中,瑪格麗特就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潔白無瑕,透著光亮,雖然這光那么微弱,那么虛弱,最終還是被黑暗,這般強大的力量給吞食掉;她是人群中容易被淹沒的砂,容易被他人舍棄,悲慘的生命另我哭泣,也許上帝是因為嫉妒她的美貌,她的善良,才讓她在愛與不愛中糾結一生;她也是一張弓,雖然外表被剝食得一無所剩,而內心卻是堅固、圣潔的。或許這就是我們所有人都那么愛她的緣故吧!
茶花女讀后感800字(精選篇2)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于1848年發表的一篇長篇小說,很快便聞名于世,四年后又改變成為劇本,在戲劇界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雖然此后他也寫過不少在當時頗有影響力的小說,但可以這樣說,那些作品和《茶花女》相比,就像一片片點綴在美麗茶花旁的綠葉。
本書的女主角——瑪格麗特,是個從鄉下來的貌美姑娘,也是混跡于巴黎上流圈子中有名的“交際花”。因為她經常隨身裝扮一束花而得名“茶花女”,其實茶花的品格也象征了她的美好品質:高潔、熱烈、忠貞不渝。瑪格麗特為了生計,不得不在所謂的“上流圈子”里生活,見慣了貴族伯爵們的勢利、虛偽,她漸漸對世俗感情不抱希望,但感官上的放蕩并沒有使她的心靈遭受玷污,反而她仍保持了一份可貴的像孩子一般的純真。
阿爾芒的出現,讓她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尋找的,冷酷塵世中的溫暖情感。他的真情打動了這位內心一直淡薄的茶花女,也重新點燃了她對生活、人生的憧憬。她對戀人忠貞不二就像飛蛾撲火一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財產、真心投入到這份感情中,她對阿爾芒以身相許,阿爾芒的多疑曾多次傷害她的情意,但她也毫不在乎。這段時期,可以說是他們兩最幸福、最甜蜜的時光。但好景不長,阿爾芒的父親——杜瓦爾先生親自來到巴黎,過問阿爾芒與瑪格麗特,他滿腦子傳統觀念堅決不同意他們的情感再發展下去。瑪格麗特被迫與阿爾芒分離,又因為阿爾芒的誤解與阿爾芒報復式地尋找新歡,她孑然一人在巴黎的宅院里溘然長辭。
瑪格麗特與阿爾芒的故事令人唏噓不已,因為倫理與道德不允許,他們被迫分開,促成了這個美麗的悲劇。瑪格麗特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變賣了全部家產,拼命地為了阿爾芒向杜瓦爾先生辯解,她的高潔、她的執著,在金錢利益的名利場上,在巴黎世俗的社會里,就像一朵明艷、純潔的茶花一樣,也正是這種品質,襯托出人世間的黑暗與邪惡。
讀完《茶花女》,鐫刻在我心里的不是冷酷無情的現實,也不是華麗辭藻的雕飾,而是字里行間透出的平淡而真摯的感情,雖不偉大,但卻有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引領我們去追尋這世間的美好。
茶花女讀后感800字(精選篇3)
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
——題記
伴著徐徐清風,品嘗一口澀茶,我讀完了手中捧著的《茶花女》,這是法國作家小仲馬一舉成名之作,它的發行是對法國資產階級社會道德問題的探討,這使我對法國的社會背景有了最初的了解,也使我受益匪淺。
她,瑪格麗特,盡管淪落風塵,但仍有一顆摯誠的心;她雖放蕩但忠貞;她雖任性但善良,她是法國資產階級的揭露者,也是勇敢奮斗的普通女性。
茶花女是追求純真美好情感的先驅。在十九世紀的法國,一個域中名妓,瑪格麗特愛上了阿爾芝,在她的眼里,父母的障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真心相愛,她寧可失去來自公爵那里的經濟來源,犧牲自己奢華的浪蕩生活,也要追求真摯而看似天經地義的隱居愛情,在現實生活中,曾有多少人為了所謂的事業與金錢,而舍棄了刻骨銘心的愛情,但瑪格麗特沒有。追求,是她一生的不悔,她洗凈鉛華,愛如潮水,給我未來的人生道路提供了正確的信念,誠然,在生活中,我們切記不可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衷。
茶花女是一個有著堅強意志力的普通女性。瑪格麗特為了一個承諾,承受著愛人的誤會與侮辱,不管多么艱難,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以堅定的意志回絕。一個人的成功大部分取決于他(她)的意志力,而我們往往缺乏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不因物質誘惑而迷失自己,失去追求,我們至始至終都應該回歸健康的人性。
茶花女是批判固執觀念與虛榮心的楷模。我知道,在現在以及未來,我們對家人,朋友的愛不應以虛榮的經濟生活為基礎,而應以愛為一切的真諦。
你是執著的帆船,為迷茫的人開啟道路;你是忠誠的燈塔,為漫漫黑夜點亮了希望。我為茶花女感到歡喜,因為你至少能夠在渾濁黑暗的社會中追求著自己的目標和信念……
茶花女讀后感800字(精選篇4)
當聽說《茶花女》這一書名時,心里就不知道是有什么感覺,總想看一看。但當真正讀完的時候,每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不會不陷入沉思的。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小書,也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寫照,人的命運是基于社會之上,茶花女瑪格麗特的悲慘遭遇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同時我們也看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法國上流社會的真正嘴臉,以及廣大人民生活的無奈與痛苦。
青年阿爾芒與朋友參加舞會時無意間碰上了當時巴黎名妓瑪格麗特,并深深的愛上了她。從此,便不能自拔,瑪格麗特從沒遇見一個像阿爾芒一樣關心她,愛護她的人,她的心靈自然多了幾分感動,并且深深的愛上了這個年輕的小伙子。因為瑪格麗特患有肺病,當她咳血的時候,只有阿爾芒在身邊;當她生病時,只有阿爾芒來詢問她的病情。每次發病時,其他的舞伴都會遠離她,只有阿爾芒在身邊。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女人唯一值得炫耀的資本就是她們考濃妝艷抹而展現出的姿色。一旦它們遠去,女人就失去了一切。但也從側面反映出法國社會的冷漠,悲涼,人與人的麻木勾心斗角,權勢、地位、女人湮沒了人們間的溫暖、和諧以及更深層次的愛。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為了躲避都市的喧鬧,隱居到巴黎郊外,過起快樂的日子。但是瑪格麗特不是一般人,她的債務是永遠擺脫不掉的。為了不讓阿爾芒替自己還債,瑪格麗特有重操舊業,這引起了阿爾芒的不滿,再加上當時阿爾芒父親的阻撓,瑪格麗特不得不重新回到了巴黎。阿爾芒為了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讓她肺病加重,在生命垂危時,瑪格麗特心里始終念著阿爾芒,是不是阿爾芒永遠不會來了,是不是……帶著一連串的問號和對阿爾芒的思念,她寫下了很多的日記,記述了很多,這也是小說真正感人的地方。在為他們之間愛情而悲傷時,我們也不該不思考一個社會問題:究竟什么社會是好的,什么人際關系是最真的,愛情,恐怕會過期,友情,恐怕是快樂或痛苦時的分享者,是永恒的利益作支撐的友情嗎?這是虛偽的。正想瑪格麗特一樣,原來跟隨她的人,在她病危時,誰會來看她,愛她的阿爾芒來了嗎,普利當絲他的朋友來了嗎?沒有,他們或許都不知道,但也未必。所以真正的友情愛情是最平凡的,也是沒有任何想法的,愛到平凡才是真。朋友之間也是一樣,對每個人的態度都一樣,那才是真正的“真”人。有人說童年時期的友誼是最真誠的,聽起來可能有點荒唐,但仔細想想,又何嘗不是呢。人最重要的是真誠,和人相處更需要真誠。
不幸的是,經濟發展了,私有財產出現了,人們內心深處所隱藏的自私、貪欲、隨著經濟發展都顯現出來了,我想人類誕生之初應該沒有這種想法。所以我認為經濟高速的發展必然會導致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物欲橫流,金錢主義色彩已彌漫全球,有誰能阻止人們的欲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知足最快樂。周杰倫的稻香也提到了這一點。
茶花女這一作品,讓人想到很多。
茶花女讀后感800字(精選篇5)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恒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酷的道德觀念和虛偽的摧殘之下,那一段高尚純潔的愛情卻破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美麗善良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出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最終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的悲劇故事。
首先當我看到瑪格麗特找借口推辭他們的約會,阿芒認為她欺騙了他,于是寫一封絕交信給她,我真為瑪格麗特心痛,阿芒怎么就不明白她的處境呢?她的也是身不由己的啊!我多想跳出來對阿芒狠狠地說:你這個大傻-瓜,你們如此胡愛,卻又傷害彼此,為什么這樣做呢?我暗暗想,也許這就是嫉妒與虛榮心在搗鬼吧!可接著又讀到阿芒和瑪格麗特一起去鄉間過美滿的田園生活時,我也和他們一起開始憧憬著未來美好,要是兩人能這樣快樂生活在一起該多好啊!可是我明白如果這樣的話這本書就不會有了,我猜想著后來又會發生什么變故呢?是缺錢用,還是那老公爵不許他們在一起…可等我看完全書之后,才知道是后來的變故讓他們永別了。瑪格麗特被阿芒所謂的正直父親逼得與他斷絕來往,可不明真相的阿芒卻以為她變心了,不斷找人羞辱她,我真不明白為什么不告訴他真相呢?不是深愛對方嗎?為何還要離開他,使兩人痛苦呢?而阿芒也是那樣沖動,嫉妒象魔鬼深深地傷害了她。唉,真是應證了“愛之深,恨之切”這句話,心里明明愛著卻又恨得那么深。世上純潔的愛情難道結局都這么令人痛心嗎?為什么兩人真摯的愛情卻得人們的祝福,因為他們身份的差異,我找到了答案。唉,常人都說什么“有情人終成眷屬”,在我看來有情人未必可以終成眷屬,這兩個可憐的人兒不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嗎?
讀完全書,文章情感的流露中打動了我的心弦,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一點我不滿意,可這本書是小仲馬的自傳體小說,作者描寫心理活動上只有男主人公(我)的心理,可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卻絲毫沒有體會到,包括旁人也沒有描寫,而在國內大多數書籍中,是不一樣的,它們將文中人物的心理,神態都寫得很到位,那樣看起來更有酣暢淋漓之感。我想這也許中西文化的差異吧!《茶花女》讓我看到了法國當時的社會,看到了這兩個不幸的人兒,看到了人世間的真情真愛。讓我不得有對“書”這個字眼肅然起敬,一個個靈動的方塊字,真的是給我多種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