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呼蘭河傳》心得體會800字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呼蘭河傳》心得體會8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中學生《呼蘭河傳》心得體會800字精選篇1
清晨,抱著一疊從書店買回來的書回到了家里,喜歡泡上一杯奶茶走進書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現實生活當中沒有的情感。這種感覺,這種處境,這種生活,也許也是只有童年的蕭紅才會有,看似是美好的,但其中卻是悲哀的。記憶中腦海里仍然浮現著《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的映像,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仔細的品味書中蕭紅童年的純真的情感,我也把這本書放在了最后的閱讀中。帶著這樣一種純真、美好的印象,我在一個午飯后抱著幾種復雜的情緒,翻開了這本《呼蘭河傳》。
在故事里,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里邊……人們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讓人有些憤怒和感覺可憐的鏡頭,它讓我不又不感慨:當初的人民是多么愚蠢啊!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就是他們悲哀的地方!我完全不知道是什么讓他們如此的相信天命,是什么讓他們掉入這個萬丈深淵……
其實很多時候,生活就如同蕭紅所說的,人們也不一定都是精神飽滿的,而大半是被嚇得臉色發白。有的雖然已經過去多時,還是不能夠很快得抬起腿來走路,因為那腿還在打顫。
文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芳齡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無暇的學習時光,但在她的生活中,十二歲也許是個噩夢,是一份孤單與無奈的痛。她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開朗。但不久后,她就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而又可怕的環境里,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毫不留情的打罵,在人們眼里,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但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也許她還有什么心愿未了,也許,死對她來說,是個解脫。
讓人寒心的還在后面。她的家人的確辛酸,但不是因為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錢,花了那么大的心血,認為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當年封建社會害的,如果不是封建社會,也許她會繼續天真下去,繼續勇敢的活下去。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里,在這座城市里,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小姑娘,一個團圓媳婦的死去,也換不來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守著迫害的女孩!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也許在那個年代里,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活該,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拯救的,原因只有一個,那時候的人,早以被錢蒙蔽了雙眼,這就是曾經的中國,曾經的社會,曾經的墮落,曾經的不平等的人啊 !
在蕭紅的記敘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又快樂又寂寞,因為她的活動地就是后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里,可愛的蕭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一起快樂。蕭紅童年的生活充滿了特殊的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像一幅神奇的畫,只因為有淚,也有樂,還有那學習時流下的汗水;又像一首詩,只因為它記錄了我們一生中最最美好和天真的時光,在某一個地方也埋下了我們的汗水;還像一曲歌,歌唱了童年,也歌唱了曾經的稀釋年華動人的故事。
在童年里,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戰爭。
只有落葉一片一片觸地,時代一點一點變化。
中學生《呼蘭河傳》心得體會800字精選篇2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每當聽見這首《童年》,我就會無限感慨即將逝去的美好童年。
在《呼蘭河傳》中,我了解了作者蕭紅的童年: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語相向,祖母針刺手指的痛……但是,這一切并沒有沖淡她童年的快樂!在灰暗的呼蘭河城中,讓作者感到最快樂的,是祖父的后院。
后院里,她無拘無束的成長,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祖父的用作,瞎鏟地,把狗尾草認成稻谷,吃黃瓜,追蜻蜓,采瓜花,捉螞蚱,潑水……玩累了,隨便找地睡覺,捅窗紙,嚇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一個慈祥和藹的祖父,一個生機盎然、自由自在的后院——快樂的童年!
蕭紅筆下的“后院”,猶如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好動、調皮任性在其中盡顯無余。我羨慕她的童年,我也好想讓我的爺爺藏起我的草帽,和我捉迷藏,陪我念詩,一起在后院玩耍……
看著蕭紅的童年,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思緒萬千。記得十歲那年的一天,爺爺帶回了幾只剛出殼的小鴨子。小鴨子全身黃色,毛茸茸、肥嘟嘟的,只有手掌那么大,走路還跌跌撞撞的,鴨子十分滑稽,真惹人喜愛!爺爺把小黃鴨放養在屋旁的荒地上。爺爺說,喂養鴨子的重任就交給我了。我開心得不得了!看著這可愛的小東西,情不自禁的伸出小手,想撫摸它。說來也怪了,一只小鴨子似乎通靈性似的,居然伸長脖子向我湊過來。我喜出望外,用手輕輕的摩挲著小鴨子的毛,柔柔的、軟軟的……我趕緊抓了一把米,放在手心,小鴨子便迅速地伸過頭來吃米。其它鴨子看見了,也都一跌一撞地向我跑過來,我任憑這些可愛的小家伙用扁扁的嘴不停地啄我的手。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放學回家,就來到荒地和這些小鴨子一起,給它們喂食,陪它們覓食,和它們玩耍……我仿佛就是鴨子家族中的一員。
可是,再看看周圍同學們現在的童年,整日與手機、電腦、卡片為伴,還有那些不知名的、數也數不清的玩具,又有幾個小朋友的童年能真正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呢?雖然我們是農村孩子,可還有很多同學連韭菜和小麥都分不清楚!真是悲哀!
讀了《呼蘭河傳》,對我觸動頗深。童年應該像萬花筒般多姿多彩的,不僅僅是電腦游戲和各種各樣的玩具,還有花草樹木、蝴蝶蜻蜓;還有風景名勝、小狗小貓;還有……同學們,請珍惜我們的童年,讓我們的童年回歸自然吧!
中學生《呼蘭河傳》心得體會800字精選篇3
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剛剛開始時,并沒有感覺它有多么好看,等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越來越發現屬于它的精彩。
作者蕭紅細膩地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覺得她不是一個作家,而是一個設身處地的經歷者。她以這個角度,慢慢地領我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云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里的村民,活著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活著,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的生活,總缺少了些什么。
隨著小主人的視角——一個生活在呼蘭河小鎮里性格鮮明的小姑娘蕭紅,我慢慢體會到呼蘭河的生活。小姑娘蕭紅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她的童年里,只有祖父、“我”和后院。在后院里,蕭紅與祖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勞動……“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吧。此時的我,好羨慕他們的后院,好想跟蕭紅一起,也讓她的爺爺一次次藏起我的遮陽帽,總放在同一個地方逗著我們玩……
讀著讀著,我不僅會想起自己童年的樂事,一個人傻傻的笑著。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在每個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我羨慕別人的童年,殊不知,自己的童年卻一樣很精彩,當我想回顧那些精彩時,那種感覺卻已無法重來。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一樣很糾結,跟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舊時的童養媳,在這里我初見端倪。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為窮,因為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干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說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
讀這本書時,愉悅陪著沉痛,隨著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的的離去,我迎來了對這本書短暫的告別。呼蘭河的人們的生活 ,也許缺少的是一些生活情趣吧!呼蘭河留給蕭紅的,也許正是蕭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讀歷史,悟人生。一起慢慢去品味,去思考,去感悟一下自己,感悟一下生活吧………
中學生《呼蘭河傳》心得體會800字精選篇4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感觸頗深,她用小時候的視角,譜寫了一方水土的風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謠。
這本書向我們展現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呼蘭河地區的風俗人情,也濃墨重彩的描寫我和爺爺的祖孫情深。同時也描寫了下底層勞動人民的悲苦生活,以及對生的希望和執著。在這里我要說的一個人物就是他們的家的租戶馮歪嘴子,他是一個拉磨的,做點粘糕。掙扎的生活著。和村里的王大姑娘生活在一起了,并且有一個孩子,在文中描寫的真是凄苦,房子四處漏風,四周的水什么的都已經結冰了,墻根地下的耗子吱知亂跑。孩子只是蓋著面口帶,孩子一哭,從孩子的嘴里冒出了雪白的白氣。后來搬到了草房子里,小孩睡到了草堆上,好像一直喜鵲睡在了窩里。總之,我似乎能感受到那種生活的惡劣情況。后來王大姑娘因為生第二個孩子死了,馮歪嘴子沒有頹廢下去,一個孩子才四五歲,一個才出生。大家伙都想看他的熱鬧時候,他沒有絕望,因為他看見了自己兩個孩子,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長的牢牢的。于是他照常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照常的負者他那份責任。到最后他還是沒有讓人看到笑話,還是順其自然的活著。也許在他的心中希望總是孩子漸漸長大的腳步中。
文中幾個章節中的幾句話感覺很精彩,忍不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個扎彩鋪,扎出的房子、廚子、騾子、大白馬、車子活靈活現。大至噴錢獸、聚寶盆、大金山、大銀山,小至花盆、茶壺、茶杯雞鴨鵝犬樣樣不缺。看著窮人都覺得活著沒有死了好。 看似一句淡話,細嚼起來,人世間的辛酸苦澀,浸在其中。又有不乏幽默。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里,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于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里,這個小小的縣城里,有著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凈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我想是蕭紅本身的命運造就了她作品中的這些人物,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夠體現作者的心懷,一個歷經艱難困苦的人,即使寫歡樂也必然將其鍍上一層滄桑.蕭紅一生經歷的盡是破碎的感情,來到香港的時候,心中大概還在介懷那些悲苦無依的年年歲歲.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種心緒,寫出的當然是蒼涼的作品.
作品總的筆調是沉郁哀婉的,如同一曲末世的挽歌,低低地吟唱著無盡的凄涼與落寞。一段已經逝去的遙遠的記憶,但在蕭紅心里卻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痕跡。過去與現在,已然達成了某種契合,并折射出人之命運的脆弱和不堪。
中學生《呼蘭河傳》心得體會800字精選篇5
前幾天,我有幸閱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說。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這個小城并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么好驚訝,就像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蕭條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里,蕭紅將它描寫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凄涼的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著這個小鎮,籠罩著那群愚昧的人們。遮住了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云”······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敘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里,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悲劇······里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悲劇在這里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實。他們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讓我不知道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呼蘭河不僅只是呼蘭河,它可以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里去,地獄里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著的人就要為他做這么一套。用火燒了,據說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里人窮人都說“活著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后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都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