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100字
這本書描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將從-上水泊梁山再到起義軍發展全盛,然后被招安,之后又為官府南征北戰,最終卻被奸臣童貫、蔡京等人所害的故事。 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水滸傳》讀后感1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水滸傳》讀后感100字篇1
前幾天,我讀了《水滸傳》這個故事,里面我喜歡的有宋江、武松、吳用、林沖、還有魯智深和李逵,他們都是梁山泊好漢。
他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特點:宋江很溫柔、很善良,愛結交好朋友;武松會打老虎,為老百姓除害;吳用是一個軍師,會給別人出主意、想辦法;林沖是個豹子頭,會使長槍;魯智深救好人打壞人;李逵臉黑黑的,滿臉胡子,經常身帶兩個大斧頭,武藝高強,很厲害。
我很喜歡他們幾個,也要向他們學習,也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水滸傳》讀后感100字篇2
小說的故事性很強,達到了極高的水平,這可能是受到說書話本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小說隨處可見引人入勝的情節。如智取生辰綱,風雪上神廟,景陽崗打虎等。《水滸傳》還寫了不少戰爭的場面,再現了起義軍的戰略戰術,體現了辯證法思想,如三打祝家莊等。
《水滸傳》的影響巨大廣泛,幾百年來,其具有反抗意識,樂觀精神和理想化的英雄一直為人民所樂道,鼓舞著被壓迫者的反抗斗爭。
《水滸傳》讀后感100字篇3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說,它標志著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無論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夸張,或明快,都顯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達到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范。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范。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關于讀后感100字
《水滸傳》讀后感100字篇4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故事里體現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
《水滸傳》讀后感100字篇5
作者施耐庵,寫作十分細致、生動、形象。在第三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第一拳打得鎮關西鮮血迸流,如同開了個醬油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滾落出來;第二拳打得他眼睖縫裂,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絳的,都綻將出來;第三拳打在他太陽穴上,卻似開了全堂水陸的道場:馨兒、鈸兒、鐃兒一齊響。
瞧,寫得多么好!分三個層次,把鄭屠嘗到的味道、看到的顏色、聽到的聲音都用文字表達了出來。
《水滸傳》讀后感100字篇6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他們有些精神值得我學習,但是他們能共苦,卻不能同甘,才導致最后的失敗。我覺得人要團結一心,才能辦成大事。這本書表現了好漢們對權威的蔑視,勇于任事的反抗精神和嫉惡如仇、殺富濟貧的英雄本色。
我覺得他們很有膽量,能夠反抗貪婪的官兵污吏,能有信心推翻腐敗的朝廷。同時,也體現了當時朝廷的無能,皇帝的昏庸,導致了王公大臣們個個欺壓良善,狼狽為奸,殘害忠良。
這本書表現了作者的膽識和思想傾向。
《水滸傳》讀后感100字篇7
這段時間,老師讓我們讀了一本名著——《水滸傳》。這本書非常好,內容很精彩。
《水滸傳》是一部產生于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說,生動地描寫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為領袖,有眾多英雄豪杰參加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跡。有被招安前的“兩贏童貫”、“三敗高三尉”等及被招安后的破大遼、征田虎、征王慶、征方臘。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造反的事。因為當時的朝廷、官員非常腐 敗,所以他們造反了。書中通過人物的性格來反映事件,特別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