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做做作文
好作文通常有一個清晰的開頭、中間和結尾,層次分明,符合邏輯。這里分享一些端午節做做作文下載,供大家寫端午節做做作文參考。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1
農歷5月初5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一天,人們都要包粽子、賽龍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非常愛民,深受老百姓的擁護。那個時候,秦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屈原想聯合各個國家一起對抗秦國??墒菂s遭到楚國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見秦國的軍隊已經快要撞開楚國城門。心想:國家已經沒有希望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于是,他在農歷5月初5這一天投江自殺。
屈原死后,老百姓紛紛把用遼葉包好的粽子投向水里,怕水中的猛獸吃了屈原。為了驚動魚兒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尸體,好尋找打撈屈原的尸體,人們還制造了一種叫“龍舟”的長船。每到端午節,人們就賽龍舟。
一直到現在,我們依舊過著端午節。端午節成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按規定放假一天?,F在過端午節不再局限于吃粽子和賽龍舟,有條件的可以去外地旅游,沒條件的也可以在家鄉郊游。
至今人們仍沒忘記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我們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志愿,更好的建設我們的祖國。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2
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它是中國人的節日之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但是今年的端午節不一樣。以前我們到端午的時候買褐色的種子吃,今天自己打包!
我媽對我說:“包裹褐色的種子,你要把兩片褐色的葉子疊在一起,翅膀褐色葉子的三分之一的葉子折疊成一個‘漏斗’。然后把糯米放進去,用筷子搗實,再用漏斗上的棕樹葉把漏斗封好,最后用繩子綁好打個結。一顆甜美的棕色種子就可以了?!蔽艺瘴覌屨f的做了,但是我在包糙米的時候,不是漏了糯米,就是把剛折好的漏斗撒了。但我不會被一點點困難嚇倒,于是我重新開始,包了很久,一切都有了回報。最后包了一個棕色的兒子。
奶奶在鍋里蒸棕色的種子。7——8小時后,奶奶拿出棕色的種子,對大家說:“吃棕色的種子吧!”我和爸爸媽媽出去生了一個好吃的棕色兒子。我咬了一口棕色的種子。哇!褐色的種子很好吃!我馬上對奶奶說:“奶奶的糙米真好吃!”!爸爸媽媽嘗了嘗,稱贊奶奶廚藝好。奶奶被表揚了,說“哪里哪里”!
這時,我問父親:“我們為什么吃褐色的種子?”爸爸說:“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蹦棠探又f:“屈原有愛國熱情,卻沒有辦法報國。后來由于失去楚國的都城,屈原于公元278年5月5日去世。為了悼念屈原,人們把裹好的褐色種子放入河內,讓魚吃飽后可以避免吃屈原的尸體?!蹦棠桃豢跉庹f了很多話。
我說:“哇!奶奶,你知道這么多?!?/p>
今天,我真的很開心。如果你問我為什么,我會說:“今天我學到了知識,包了掌,我當然開心!”
又到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放學回家發現鄰居家門口斜插著愛普。爸爸說愛普可以防蟲驅邪。到了端午,我們插上,希望全家平安。奶奶把準備好的粽子葉拿出來泡在水里,粽子葉就變綠了。當我靠近他們時,我立刻被香味迷住了。奶奶把褐色的種子包好,我負責在褐色的葉子上加糯米,不一會兒就完成了。奶奶把粽子放進鍋里,加了些清水,煮了一會兒。屋子里彌漫著粽子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3
看著那東升的太陽,又迎來了一個端午節的早晨。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圣。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煉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背著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著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巖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
走著走著,終于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吹搅四谴贝备叽蟮臉欠?,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巖石上,欣賞著美麗的風景,吃著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秘和絢麗。伴隨著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著蒙蒙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著媽媽包著美好愿望的粽子,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著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于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里。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里。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里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家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4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來,我想起了媽媽曾經給我講的“端午節”來源的故事,想起了每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往事,想起了每年端午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粽子的歡樂場景。
曾經聽媽媽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據說是屈原投汩羅江后百姓們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的習俗。
還記得去年端午節的早上奶奶拿來一大盆蘆葉、淘好的米和淹漬好的肉餡,準備包粽子。首先奶奶用四、五片蘆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然后將蘆葉卷成一個圓錐形狀,接著用勺子往里面裝米和肉餡,肉餡在米的中間,再接著把蘆葉折來折去,就像在變魔術一樣,不一會兒一個標準的“三角體”呈現在我的眼前,最后用線扎緊??粗棠桃粋€粽子包好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五片蘆葉開始有模有樣的做了起來??墒沁@些蘆葉疊平后,好像故意要跟我作對似的,總是卷不成圓錐狀,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急得我滿頭大汗,奶奶來到我身邊奶奶細致耐心的指導,經過幾番折騰,一個奇形怪狀的粽子終于包好了。我接連包了五個粽子,累得氣喘吁吁,我終于學會包粽子。晚上我早早就坐到餐桌旁,廚房飄出陣陣粽子的香味,忽然爸爸從廚房端著熱氣騰騰的粽子出來了,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感到格外美味可口,爸爸常教育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豁然開朗。每年端午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粽子的歡樂場景又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端午節,一個令我難忘的節日!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5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因為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艷。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后,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還有香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粗@么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正準備開動時,爸爸發言了:“知道今天為什么要吃粽子嗎?哪位“同學”知道請舉手回答?”
這可難倒了我了,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說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講完后,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游戲了頂雞蛋。
我在盤里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里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么算了?!蔽矣秩ハ殆Z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好像里面藏了大將軍。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么?難道鵝蛋還會有什么不同嗎?”聽完后媽媽耐心地說:“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里面的學問大著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尖一點的,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能獲勝?!?/p>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
我雙手緊緊地握著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里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里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表示祝賀,媽媽看著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6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游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岸恕弊钟谐跏嫉囊馑?,“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凄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后,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尸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粽子包好后,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后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制成1厘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7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插艾葉,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的家鄉云霄也保留了這樣的習俗。
每到端午,奶奶總要包上很多的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福,粽子的模樣玲瓏可愛,味道更是香甜可口,糯米的濃香夾雜著淡淡的竹葉香,香氣四溢,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看賽龍舟也是一大美事。為看龍舟賽,每次我都早早等在江邊,不想錯過精彩的場面,而江邊也早已是人山人海,寬闊的漳江,十多條彩繪的龍舟時刻準備出發,比賽在人們翹首以待中終于開始了。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整條江邊“加油,加油”的聲音響徹云霄,龍舟上的賽手們也不辜負眾望,用力地劃呀劃呀,嘴里還不停地念著“嘿喲嘿喲”一時間,加油聲、鑼鼓聲、鞭炮聲此起彼伏,在江面上回蕩,震耳欲聾。兩只龍舟越來越近,我的心也隨之緊張起來,“四號加油,九號漏油”我大喊著,“耶,四號龍舟贏啦!”我歡呼雀躍。
今年的端午即將到來,我期待著。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8
咔吧,咔吧,咔吧——正在寫作業的我“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急忙跑出去瞧瞧。原來在吃茶葉蛋呀!“這都不叫我!”,我氣呼呼地向他們吼道。他們一邊吃一邊咯咯笑道:“就你狗鼻子最靈!”,還隨手扔過來一個蛋,一陣陣茶香裹著蛋香襲來,最終我放棄爭辯,享用美味要緊的!
外婆去采買制作茶葉蛋的原材料,她總覺得過節要吃自己家做的東西,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卻想不起是為什么事了。
外婆宣布:這次由我來嘗試做一回茶葉蛋!
我接到命令立即采取行動。
我取了一個蛋將它放進鍋里,在加一些水,小心翼翼地比劃著,怕水加多了,或水又少了。就這樣一下加水一下又減水,耽誤了許多時間。
終于點著了火,我蓋上鍋蓋,心神不寧,在廚房里走來走去,生怕蛋要飛走。
“嘭”,我聞聲飛奔,原來是鍋里的蛋爆了,我關上火。
外婆緊跟來:“火不要開太大,怎么才煮一個蛋?多煮幾個,水多一點沒關系怎么看你做數學似的?快,從來!”
我不緊不慢地拿了五個蛋,輕輕放在鍋里,重新放水、開火,過了好一會兒,水面冒起氣泡,我將火關小,這次沒有爆掉的,萬幸。用冷水沖涼以后用勺稍微敲破點殼,再放進涼水中,加茶葉、鹽、醬油,小火慢煮使入味。一股濃濃的氣味向我襲來,加多了調料!
我飛快地將它們撈上來,完工。
咔吧,咔吧,咔吧,“姐姐做的蛋真好吃,就是太少了!”饞嘴的弟弟向我做了個鬼臉。
我一時不知說什么好,在心里告訴自己:下次一定要細心點,注意多觀察!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9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遠山上繚繞著,然后不停地跟著風兒飄啊飄,飄綠了家家戶戶,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陽的詩篇。
印象中的端午節,在流蘇般的綠絲中穿梭。
那些從峭壁上垂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寶貝”,通常是前一天去擷來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時候,那細細的綠絲所蘊含的清香便透著那層層的筍葉,滲進去、滲進去。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葉是那種帶著點毛的棕黑色花紋的筍葉,那是不知什么時候拾來存著的,雖已經卷成了一幅幅畫卷般,卻仍透著勞動藝術的芬芳。洗筍葉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幾十年的井水,井邊放著一個因滲進太多水而變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黃,而桶壁卻是早已生了點點青苔的。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許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滿希冀的神色。
記憶中的端午節,在沾滿了糯米粒的嘴角邊流淌。
我喜歡左手拿著一個破了頭的咸鴨蛋,右手拿著一個剛拆了紅線的豆粽;更愛把一支筷子戳進一個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個,然后將其余3個角輕輕咬去。剛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掛在竹竿上晾涼的。于是乎,才不一會兒,那些冒著熱氣的粽子就將它的清香繚繞了整個堂前。待晾涼后,取下幾串來,配上幾個圓溜溜的咸鴨蛋放進竹籃子里便挨個送粽子去了。這時候,也同樣會有人將香噴噴的粽子送到我們家門口的。而奶奶卻是很少收下的,兩大鍋的粽子剩得只夠家人吃一兩個便足矣。本以為是奶奶深知鄰里嗜愛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見的卻散發著濃郁香味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在那個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兒般美麗的笑靨,卻只嘆那人兒喲,滄桑已然嵌滿了面頰。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滿香甜的粽子喲。我聳聳鼻尖,深深地嗅,確乎又嗅到了空氣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飄啊飄,飄進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午的詩篇。
端午節做做作文篇10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蒲艾、吃粽子、喝雄黃酒,有些地方還有賽龍舟的活動。這些習俗可是經過20__多年的演化而來的。
相傳偉大的.屈原就是在農歷五月初五那天跳進汨羅江的,人們劃著小舟在江上尋找并希望能夠救出屈原,這樣的形式最后就演化成賽龍舟。屈原的尸體沒有被找到,人們為了怕江中的魚兒啃食屈原的尸 體,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在汨羅江里,善良的人們相信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后來,這種活動不斷的變化,到現在就演變成了農歷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習俗。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也漸漸變成了 一種民間風俗。
吃了早飯,奶奶端出浸好的糯米、紅棗、赤豆和粽葉準備裹粽子。我一看,來了興致,搬來小椅子也要湊熱鬧。奶奶教我先用三片粽葉圍成一個小漏斗,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放一些紅棗和赤豆 ,然后再在上面添上一些糯米。我看了一下就說:“哎!這個太簡單了!奶奶,讓你既聰明又能干的孫子包個粽子給你看看?!蔽胰挛宄木妥龊昧?,可是,后面的步驟讓我洋相百出。一會兒,米 就從粽葉的縫里露了出來,堵了這邊就漏了那邊,忙得我手忙腳亂、汗流浹背的。還有一個好不容易扣好了線,可等我一拎它就都全散架了。
毫不氣餒,在“犧牲”了無數粽葉之后,我終于裹了一個比較像樣的粽子。嘿,別提我的高興勁了!
中午吃粽子的時候,我拎著粽子向每一個人炫耀:“看,這是本少爺我親自動手裹的粽子,怎么樣,厲害吧?呵呵,我真是可愛又聰明呀!哈哈……”大家看著我得意的樣子都抿著嘴偷笑!
這個端午節真快樂,因為我又學會了一樣本領,同時我也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要有耐心!因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