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端午節作文
一篇好作文不一定需要有好詞好句,但好的語言表達和修辭技巧可以增加作文的可讀性和吸引力。小編給大家分享看的端午節作文參考,方便大家參考看的端午節作文怎么寫。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1
端午節的風俗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于端午節有很多說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歷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全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夠驅蚊蟲。洗完臉之后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將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頸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包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的早上,人們起得非常早,人們去草地上收集露水,人們相傳用露水洗臉可以讓皮膚變白。中午,全家人聚在一起,在院子里邊曬太陽邊吃粽子。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3
細雨蒙蒙,連綴成絲。粽香飄萬里,情意暖人心。綠水浮龍舟,千古話端午。——題記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這粽香飄香的季節,我們以隨同那屈原的帶領下,一起走進端午節……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各自計劃的目的地進發,這便是端午人們的一個習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遠望去,一片沸騰的海洋。出行的人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折一些樹枝,再買一個葫蘆,掛在自己的家門上。這,變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踏青游玩,折下樹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端午,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河溪兩邊人山人海,鎖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著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湖水飛濺著,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飛濺,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龍舟越過,團結一心,齊心協力。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碧綠的粽葉將糯米包裹其中,略帶著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包粽子,將對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仿佛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身,帶著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會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各家都會包粽子,空氣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領略傳統文化別樣的內涵,感受傳統節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4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草……”每當念起這些歌謠時,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每年端午節,媽媽和奶奶總會買好多粽葉,用水泡著。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蜜棗、豬肉等。包粽子可是一件技藝活,首先,將粽葉弄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放入糯米,蜜棗等,然后用粽葉將口包上,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形狀有很多種,正方形、長方形都行,隨心而定。粽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非常難哦!在媽媽和奶奶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粽子大軍誕生啦!當粽子放入鍋里煮時,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籠轉,等待粽子出鍋的那一刻的到來……
關于包粽子,還有一個傳說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人們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兒吃屈原的尸體,便做了許多粽子投到江里,讓魚吃粽子,不要吃屈原。再這之前,還有一個更早的傳說,再很久以前,古人想去其它地方得騎馬,有的地方非常遠,需要走幾十天,有時碰到飯館,吃飯便成了問題,那時沒有盒子,飯用什么裝呢?古人想了個好辦法:用葉子鈄飯包著,不就可以帶走了嗎?于是,粽子便誕生了。
在粽午節,不僅有好吃的粽子,還有清香的艾草。
每年端午節來臨,我便會和姐姐去市場買艾草,并配上梔子花,石榴葉等合成“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艾草,據說艾草可以鎮邪避災。當然,聞一聞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鴨蛋吃。晚上洗完澡后,媽媽又會用泡“五味草”的水將我們淋一遍,又香又舒服,據說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我們這里沒有賽龍舟,但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那場面熱門非凡。
端午真是一個豐富有趣的節日啊!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5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也是“端午節”。外面下著雨,但絲毫不影響人們過節的熱情。
大街上人來人往,擺滿了過節日的東西。有艾草、菖蒲、雄黃,當然少不了粽子。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過節。快到外婆家的時候,我發現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著“寶劍”,有幾戶人家的門上還插著幾根艾草。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這些東西是干什么用的?”媽媽輕聲地說;“這是用來辟邪的,希望家里人平平安安的。”到了外婆家,我看見鄰居媽媽在擺弄著一些五顏六色的布,就湊過去看了看,原來是在做香囊。她們把大的掛在小孩的脖子上,小的串成手鏈戴在孩子的手腕上,希望小孩平安,快快地長大。小孩們看著這些漂亮的香囊開心極了,還到處展示。快到中午12點了,家里有小小孩的人家拿來雄黃酒,用手指沾了一下,涂在小孩的頭上、耳朵上。聽大人們說這也是辟邪的。
接下來就是享受美食的時刻了。媽媽端來一碗香噴噴的粽子和一碟白糖。我用筷子戳了一個粽子,蘸了一點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端午節可真有趣,還有蘊含著那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6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這天,我們全家就來到江邊觀看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兩岸人潮涌動,里三層外三層被圍得水泄不通。人人手上都拿著紅旗,各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笑容,我好不容易從人群中擠了進去。
只見江邊停著三條龍舟,分別是紅色、黃色和藍色。龍頭栩栩如生,龍尾直指天空。船身刻著精美的圖案,上面擺了一架大鼓,顯得特別有氣勢。水手們穿著紅、黃、藍色的馬甲,頭上綁著紅絲帶,每個人都精神抖擻,摩拳檫掌,等待比賽的到來。
“嘟——”比賽開始了,只見擊鼓人雙手高高地舉起鼓錘,用力地擊打著鑼鼓,水手們整齊劃一地劃著短漿。伴隨著“咚咚咚”的擊鼓聲和“一二一二”的口號聲,頓時,三條龍舟像離弦之箭,向前駛去。平靜的江邊一下子沸騰了,兩岸的人潮不斷地揮動著手中的旗幟。三條龍舟飛快地向前駛去,猶如一條條出海的蛟龍在水面上疾馳。每條龍舟都不甘落后,一會黃隊領先,一會紅隊在前,一會又藍隊趕上去。吶喊聲、助威聲和鑼鼓聲匯成了一首激動人心的交響曲。快到終點啦!三條龍舟的20名水手齊心協力,劃槳動作仿佛是一個人變出來似的,那么整齊,那么有節奏,那么有力量。慢慢地,鼓點越來越密,吶喊聲越來越響,水手們拼盡了全力,三條龍舟先后沖過了終點。
人們歡呼著,吶喊著,為他們慶祝,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龍舟競渡的壯觀場面。
端午賽龍舟的畫面久久地印在我的腦海里,那奮勇拼搏的精神激勵著我前進。多期待下次再來看賽龍舟啊!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7
農歷五月初五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期盼以久的端午節向我走來。端午節這天我們不僅能吃到各種美味的粽子,還能聞到棕葉飄散的股股淡淡的清香,讓人心情無比舒暢。
現在,家家戶戶都準備好粽葉和糯米,為端午節提前準備好粽子。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大早就出門買來一大把粽葉,去包美味的粽子。我手也癢癢的,也想學學包粽子。奶奶說:“好呀,你先看我怎么包的。”奶奶先把粽葉放在水里泡泡,然后放進鍋里稍煮一下,說:“這樣棕葉就軟下來了,最后把它們浸在冷水里就可以包粽子了。”我認真地看著。
奶奶選了幾片整齊的粽葉,把一片片葉子依次排放在手上,卷成漏斗狀,用勺子輕輕地將米滔進去,不一會兒,一個美麗的粽子就從奶奶手中誕生了。那個動作是多么地嫻熟。
奶奶拿來一片粽葉,叫我也來試一試,我可興奮了,這可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呀!我下決心一定要包好。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做,可我要包粽葉時,粽葉卻像一個頑皮的孩子,里面的米全露了出來,我著急了。
奶奶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呀。”聽了奶奶的話,我認真地把粽葉拿起來,記住每個要點,專心致志地包著,奶奶也拿來粽葉,邊做示范,邊教我包,終于,我的第一個粽子包好了,我歡呼起來,奶奶也在旁邊為我感到高興。
美味可口的粽子出鍋了,一股股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蜜棗粽子吃了起來。“啊!好甜呀!”一種甜甜的味道流在心田,讓我記住了這個十分有意義的端午節。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8
端午節就快到了,我來到奶奶家。爺爺奶奶都忙開了,整天忙里忙外,也不知道他們累不累。
爺爺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幾樣東西呢?它們是:艾草、菖蒲、龍船花、石榴花、蒜花。爺爺不到一天就采購到了。啊,讓我找十天半個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實就因為我沒有見過,所以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爺爺說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來的時候,帶回了粽葉、肉、蠶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愛——肉棕子。我神不知鬼不覺,突然蹦了出來,把奶奶嚇了一跳。奶奶把肉放進醬油里,然后又把蠶豆弄成了豆瓣兒。奶奶終于開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轉睛地觀察著。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進鍋里,不一會兒就好了,我吃了好幾個粽子,令我回味無窮。我還要吃,奶奶不許我吃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時候。無意發現爺爺在插五端,我說:“爺爺,你插這個叫無端的東西,要干什么呀?”爺爺說:“不干什么,聽說這個可以避鬼神呢?”爸爸笑了起來:“你別亂說話了,不要讓她笑掉大門牙。”“爺爺,原來你是騙我的,我不理你了。”我無話可說。“誰說的,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爺爺生氣了。爸爸把我拉進房間里,說:“你別和爺爺吵了,其實那就是驅趕小蟲用的啦!”我好像有那么一點沒變了,慢吞吞地說:“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給我戴五色線,我說:“難看死了,像什么東西呀?”奶奶說:“別亂說,這是長命縷,能保你長命百歲的。”我啞口無言。快到學校了,我偷偷把它放進衣袖里,到班級了,我看見大家都戴著五色線,于是把它拉了出來,看看誰的美。
原來端午節有這么多的風俗,我才知道呢。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9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斗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尸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從這以后,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怎么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著氣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第一回合:我方勝利!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為門前應該掛一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
一陣唇槍舌戰之后,我方漸漸處于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沒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終以戰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再過二十來天后的端午節,我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看的端午節作文篇10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全家人要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有的還要賽龍舟。聽說,這都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
當時,屈原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可是國君卻不采納,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他人侵占,無奈之下,投_于是便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和到江邊撒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早上,我和媽媽去買了,花生,紅棗,米和粽葉,準備回家包粽子。
回到家,媽媽把米和粽葉泡在水里,分別放到兩個大盆子放里面,又把花生和紅棗分別放在了兩個小碗里。最后媽媽找來了粗一點的繩子,剪了許多長長的線,然后對折在一起。一切準備就緒,包 粽子開始了!
媽媽讓我先看她包一個,然后我再拿一個,跟著她學。首先,媽媽拿了兩片粽葉,交錯放在一起,然后拿起剪刀,把粽葉一頭剪平,然后握起來,讓它成為一個圓錐形,哈哈,活像一個小漏斗。媽 媽對我說:“像小漏斗的這個地方決定了粽子的大小,一會你包時,不要太大,不然你的手抓不住。”我點了點頭。媽媽又抓了一大把米放進小漏斗里,到一定位置時,要往里面到一點水。然后可以在 放米過程中放花生和紅棗。然后把漏斗上面的粽葉往下放,成為一個“立體三角形”,開始包,最后媽媽拿了事先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緊緊的困住,“OK了!”媽媽笑著對我說。我看了看,哇,媽媽包 的真好!我一定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
我按照媽媽教我的步驟開始包粽子,拿兩個粽葉,交錯放,然后成為一個小漏斗,開始放米。可是,粽葉在媽媽手里就很聽話,一到我這,不是這爛了,就是那爛了,導致漏米,撒了一地。媽媽說 :“你不要使太大勁,輕一點。”我按照媽媽給我的建議,重新開始。可是粽葉像是跟我鬧脾氣一樣,就是包不好了。我苦惱極了,把粽葉和米往旁邊一扔,不管了,氣呼呼的坐在那里。媽媽看了看我 ,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沒關系的,媽媽第一次包粽子也是這樣,還沒有你包的好呢!”聽了媽媽給我的鼓勵,我又振作起來,開始了包粽子。
這一次很成功,到最后纏繩子了,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用手緊緊按著它。用很大力氣,把粽子纏了起來。呼,終于好了,看著我包的粽子,它仿佛在朝著我笑呢!
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很成功。通過這一次包粽子我知道了,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著急,要慢慢的去做,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