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
作文需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每個段落的主題和論述都需要圍繞這個中心思想展開。這里分享一些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下載,供大家寫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參考。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1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奶奶學包粽子。奶奶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奶奶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奶奶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奶奶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2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逐漸淡化與消亡,是近年來文化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幾乎每年的春節和中秋節,都會有人出來念叨一番。有人甚至將這歸因于“洋節”的流行,認為其實質是強勢文化侵入導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兩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是社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別是城市居民,過去的節日特定食品如今隨時可以享用,周末的休閑娛樂可以比過去的節日還豐富,傳統節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傳統節日是在過去的生活節奏中產生的,或者可以說與舊時農業社會的生活節奏相依存,在今天這個社會大變革的轉型時代,生活節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們不得不疏離傳統節日的更重要原因。換個角度說,“洋節”是伴隨當代生活節奏一起進入中國的,所以最先接受“洋節”的,恰恰正是最能適應當代生活節奏的青少年。與人們對春節與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與重陽這兩個傳統節日就更是漸行漸遠。
粽子似乎是端午節的標志。其實南京習俗,吃粽子并不限于端午節,但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子。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從來就沒有出過大名,說到粽子之類的江南小吃,人們只會想起蘇州和杭州。
包粽子本該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惡龍的牙齒,免得它去傷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摻少許糯米,甚或以秈米為主,摻上粳米和少許糯米,因為在計劃供應的糧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應的,糯米尤少,大約一個節期一人只有一斤,且價格也要高幾分錢。貧寒人家,不得不做這種算計。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時間,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過久,否則會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里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點夾心粽。一種是素心,在米里摻上紅豆,或紅豆沙,或去了核的棗肉;肉粽,是將過年時省下的臘肉,切成肉丁,每只粽子里包入二三丁,吃時揭開粽葉,只覺肉香撲鼻。
不同內容的粽子還得放在一鍋里煮,就要變換粽子的形式或在扎線上作出記號,以利辨識。常見的有四角粽與小腳粽,后者較難包得規整。包粽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圍坐在木盆邊包粽子,也是一種手藝的考試與較量。有時鄰家的女人也湊過來看,品頭評足;自恃手藝好的人,還會大方出手,動作麻利優美地包出個挺括的粽子來,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贊美。近年超市里賣的粽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簡單地折成一個長方體,全無藝術可言。煮粽子也要算技術活,往往是頭一天晚上煮開了,就焐在煤爐上,夜里要起來看幾次,不能耗干了水,更不能煮得夾生。那一夜里,真是滿室生香。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3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DD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仿佛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云煙,君王霸業恒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4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我和媽媽到超市去買粽子。老遠的,我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饞得口水直流,巴不得立馬買幾個粽子解解饞。
超市里的粽子品種齊全,大小不一。有棗子粽、赤豆粽、肉粽。大的足有一斤重,小的大約只有二兩吧,個個都是棱形,綁成一串。
媽媽挑了幾個又肥又大的粽子。回到家,我用剪刀剪開扎著的繩子,剝開包著的兩片竹葉。一塊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呈現在我的眼前,只見那粽子黑紅黑紅的,下面點綴著黑色蘑菇,又白又紅的肉,白色的雞蛋,粒粒糯米,就像顆顆小小的珍珠。
粽子飄著陣陣濃香,還沒動口,我就陶醉了,俗話說:“鳥為食死。”我就做一只鳥吧,不管粽子燙不燙得死我,我伸嘴朝那粽子狠狠地咬了一口,真是滿嘴生香,味道妙哉妙哉。
我像餓漢撲在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三下五去二,粽子就被我掃了個精光。我又叫媽媽給我拿一個粽子,媽媽看見我,撲哧地一聲,笑得糯米都噴了出來。看見媽媽笑成那個樣子,我心里猜出了幾分,我趕緊去照鏡子,只見粽子把我涂成一個“大花臉”,要演京劇都不用化妝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大飽口福,真快樂啊!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5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后,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一尸一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每當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前掛艾草,吃粽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黎明猶如一只巨大的手,徐徐拉開了夜幕,又一個絢麗的早晨,帶著清新降臨人間。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床,拿出昨天買的艾草,準備將它掛在門前。只見媽媽拿來一筒透明膠,把艾草纏繞在門前的把手上。我見了十分好奇,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 “為什么要在門前掛艾草?”媽媽聽了后,便和藹可親地對我進行了一番講解,說是:“在門前掛艾草是為了驅邪,能讓平安永遠在我家。”我聽了,感到很意外,每想到一株小小的艾草,竟然有這么大的作用。
端午節不僅要在門前掛艾草,還要在屋里的各個角落噴雄酒。這是為了讓家里的蟲子少一點兒。媽媽喝了一口酒,便立馬滿臉通紅,如同秋天里田野上的紅高粱一般。我見媽媽這般摸樣,忍不住捧腹大笑起來。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吃粽子。當然,在這之前,肯定是要先包粽子的嘍!只見媽媽取來三片芭蕉葉,用靈巧的雙手在里面放上了糯米和各種不同的餡,如肉餡、棗、紅豆……最后用雙手嫻熟地包成一個圓錐體,用線加以固定,多繞幾圈,以免散掉。瞧!包好的粽子多像一個個調皮的胖娃娃呀!看得我心里直癢癢,手也控制不住地拿起幾片葉子,憑著記憶也開始胡亂地包了起來。不料卻弄巧成拙,把好好的一個粽子弄得是一塌糊涂,慘不忍睹。最后只好尷尬地洗了手,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媽媽包粽子。
終于,在經過漫長的一個小時之后,粽子全部包好,通通被放進了高壓鍋里,蒸了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粽子也差不多可以出鍋了,但必須再放上個兩三個小時,使其入味。望著眼前這盤色香味俱全、香氣四溢的粽子,我的嘴開始止不住地流起了口水,雙眼始終盯著眼前的這盤美味的佳肴。
端午節在古人的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的習俗。這種習俗,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發展的,并應弘揚傳承的。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7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在這一天當中,我們家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正因為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所以我比平常晚起一點。當我睜開眼睛時,發現我的腳上手上,都纏滿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可鮮艷了!媽媽告訴我,在端午節帶五彩線,是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當我涮好牙齒,洗好臉,做到座位上的時候,發現桌子上多了三角形的粽子,尖尖頂的鵝蛋。“這些東西是什么時候擺上桌的呢?”我心里想著,嘴里卻說著:“不管了,我的肚子都餓的咕咕叫了。”于是我便一頓大吃起來。突然,爸爸問:“水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知道的‘同學’請舉手!”
這可難不倒我,于是我便舉起了手,說:“是因為春秋時期的屈原,屈原是懷玉的大臣,寫了《天問》、《九歌》……等詩歌。因為被流放,所以與農歷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后,跳下了泊羅江死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把粽子、雞蛋扔下江里。無為了紀念屈原,就把農歷五月初五訂為端午節,并把吃粽子定為端午節的習俗。”我剛說完,爸爸就緊接著說:“我們去看賽龍舟吧!別忘了,還有賽龍舟這個習俗呢!”于是我們便去看賽龍舟。
我們一路走去,去的路上,媽媽買了香囊,讓我佩戴在身上,媽媽又買了艾葉、菖蒲。等我們走到那里,賽龍舟已經結束了,我們便往回走。剛到家里,我心里抱怨著,嘴里卻說“媽媽!我還知道端午節的詩句。”于是我便說起來,“‘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躲。’‘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還沒等說完,媽媽就不停地稱贊我真棒,真聰明!
這天真開心,時光非常短暫,真想天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8
端午節前兩天,我們昂立作文學校組織一個大型親子活動。我們每個人都興高采烈,非常興奮。
在活動開始前,我卻睡過了頭,差點錯過了整個活動。當我剛到達活動地點時,幸好活動才剛剛開始。我一進去就找到位置,趕快坐下來。正聽老師講到: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賽龍舟,飲雄黃酒,包粽子,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佩香囊等,都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聽完老師講完后,已經想躍躍欲試了。老師又講到:孩子們,座位后面是制作香囊的地方。請你們和家長一起制作香囊吧!老師話音剛落,爸爸小聲的對我說:“兒子,快過來。”我跑過去一看,哇!原來爸爸已經將香囊做好了。爸爸拿著他所制作的香囊,表現的很得意。我趕忙把頭伸過去,讓爸爸給我戴上。爸爸卻說:“現在不行,待會兒,活動開始了,再戴吧!”我問到:“什么活動?”爸爸剛要說,老師卻打斷了。“請孩子們走到你們最愛的人面前,讓他們為你佩戴香囊。”我又把頭伸了過去,爸爸這次給我戴上了香囊。戴完后,我的心里充滿了幸福感。
下一個活動是為自己的媽媽系上藍絲帶。我心想:我媽媽的學生正在考試,所以她才沒有到現場來。想著,我的臉上不禁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下個活動是誦讀屈原的經典詩詞。當我們讀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師說這兩句是《離騷》中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廣為傳頌。
最后一個活動是“快樂尋寶”。老師說:“現在會有人給你發一張代金券,你們的任務就是找到更多的卡片,從而獲得獎品。快樂尋寶,現在開始!”我等老師說完后,就瘋狂地尋找卡片,可是我一張也沒有找到。最后,我懷著失望的心情回到了座位上。
這次大型親子活動,雖然我沒有獲得獎品,但卻令我印象深刻。這個端午節活動告訴了我要愛國愛民,忠貞不二。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9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節日,在這諸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彌漫著清新的粽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粽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粽子。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著冒著熱氣的粽子會吵著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于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著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為這一年里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們嘴里,才會有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粽子,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為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粽子投進江里。后來這一習俗廣為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粽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涌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里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粽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里。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著精致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著。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著它的到來。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10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
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棒極了!
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
在端午節這一天村里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
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里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
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__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11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節日,在這諸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彌漫著清新的粽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粽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粽子。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著冒著熱氣的粽子會吵著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于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著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為這一年里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們嘴里,才會有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粽子,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為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粽子投進江里。后來這一習俗廣為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粽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涌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里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粽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里。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著精致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著。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著它的到來。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12
還記得20_年的那個端午節嗎?端午節哪天,中山舉行了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動——那就是賽龍舟。
端午節那天,人們陸陸續續地趕到岐江河邊準備觀看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他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邊觀看精彩的賽龍舟比賽。
幸好那天我和媽媽來地比較早,搶到了一個看賽龍舟的好位置。不到一會兒,岐江河邊已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看,那些龍舟有些還是舊的,帶走一些傳統的“味道”。而那些新龍舟外表刻著幾條龍,只見那些龍張牙舞爪,活靈活現,代表著我們中國人是強大的!
不久,龍舟比賽開始了,聽見裁判有力地喊“1。2。3。開始!”賽龍舟的.運動員就使勁地出力劃,看那些水花四處飛濺,就知道他們是有多么地賣力了。只聽見河岸上的觀眾們熱情地叫喊“加油!加油!加油…”正在比賽的人也在鏗鏘有力、有節奏地喊“一二,一二,一二…”他們聽到站在船頭敲鼓的人用力地敲著鼓“隆隆,隆隆,隆隆…”就像火把點燃了他們激情的靈魂,越喊越大聲、越劃越有力,比賽也就越來越精彩了。眼看他們每個隊不分上下、窮追不舍,到底會是哪個隊會贏呢?答案即將揭曉。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三號隊的隊員們多么配合、多么團結。功夫不負有心人,三號對比其他隊略勝一籌,結果是三號隊脫穎而出取的了第一名。隨著岸上觀眾們的歡呼聲,三號隊的代表迎著一顆驕傲、自豪的心,走上了領獎臺……
比賽結束后,人們滿懷歡喜地回家了。隨后岐江河恢復了平靜。人們回到了屬于自己的世界…耳畔的雞啼聲又一如既往得響起來了。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13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省沁陽市,每年的這個時候,家鄉的人都要吃粽子、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插艾葉來紀念死去的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粽子。端午節后細菌多了,粽葉是有殺菌作用的,吃了防病。所以粽子花樣繁多:有蜜棗棕、紅豆棕、綠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色,其味各異。解開繩子,剝開粽葉時,那粽子里藏著的蜜棗,真讓人口水一落千丈。咸粽子里白白的棕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好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香極了!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之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喝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后,百姓為了避免屈原尸體被江里的魚龍所傷,便紛紛把粽子、咸蛋投人江中喂魚龍。一個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人江里,說要藥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須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接著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好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精神的一種欽佩,歌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心里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14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在我國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的一種活動。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那天,我們家鄉的萬江河舉行賽龍舟比賽。河岸到處彩旗飄揚,看龍舟賽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們在歡欣鼓舞、擊掌喝彩。只聽槍聲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在水面上飛行,龍舟在你追我趕。互不相讓,不甘示弱。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隨著鏗鏘有力,節奏鮮明,悅耳動聽的鑼鼓聲,雙手揮著葵扇,雙腳不停地跳動。劃槳健兒使盡力氣,木槳在上下飛舞,動作整齊一致。敲鑼鼓的也在一旁吶喊助威。
看賽龍舟,每一條龍舟都牽動著千萬觀眾的心。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濤時起時伏,激動不已。快看,有一條龍舟遙遙,成了群龍之首,終于奪得了冠軍。一時,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響遍了萬江河上下。
就這樣,賽龍舟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但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回蕩……
端午節怎么樣吃粽子作文篇15
我的家在北方的農村,農村的端午節大約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那時,我聽媽媽說,家里的鴨蛋從現在起就不賣了,要留著做包蛋;還要在菜園里種一小塊蔊菜,過端午節好吃。從昨晚開始,我家為了過端午節就正式忙碌起來。
先是媽媽安排爸爸,必須在端午節的凌晨起來割艾蒿,說那時的艾蒿才好,有藥性。然后安排我,要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掛在大門的兩邊,說這樣好辟邪。怎么都有說法啊?
我好想睡懶覺,現在看來是睡不成了。不過,比爸爸半夜起來割艾蒿好些。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按照媽媽的安排把艾蒿掛好了,以為可以出去玩了,我還沒有走出院門,媽媽就大著嗓門把我喊回去了,說是今天事情還很多,要我幫忙,就不準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飯吃了。吃過早飯,爸爸上街買家里沒有的東西去了,我就成了打雜的了。
只聽媽媽說:“快去,把菜園里的蔊菜拔回來”、“快去,把包蛋洗出來”、“快去,剝幾顆蒜出來”、“快去,用白酒兌雄黃,把院子周圍灑一圈,一會兒吃飯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個來回,當然,媽媽比我更忙,終于把午飯準備齊了。看著一桌子豐盛的菜肴,媽媽把這些菜的講究一一道來:端午節吃蔊菜“打積”(肚子里一年來積累的不好的東西),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灑雄黃酒是為了保咱家不進蛇和蟲蟲螞蟻之類的東西……
端午節的一頓飯居然有這么多的內容,難怪媽媽那么重視。等媽媽說完,我趕緊拿起筷子吃起了蔊菜,好打掉我身體里不好的東西,少生病。不知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