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端午節作文
好作文的表達方式通常多樣化,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形式,能夠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獨特性和創意。優秀的滿分端午節作文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滿分端午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1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彩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聽說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為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尸體,把米團扔進江里,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干干凈凈,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干等。放在鍋里,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粽子,輕輕的扒開粽葉,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鉆,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終于到了開飯的時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嘗著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著香荷包,手里拎著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2
很快,端午節又到了。在這天,河岸上人擠人的,每個人都爭著搶著,希望能掙得一席之地,可以將賽龍舟看得一清二楚。
為了觀賞到精彩的龍舟比賽,我早早到了河邊,卻沒想到河邊已是人山人海,甚至還有人手上拿著熱氣騰騰的粽子,時不時的咬上一口。
終于,比賽開始了,水面上鑼鼓震天;岸邊,鼓勵聲、尖叫聲、鼓掌聲也在空氣中夾雜著。瞬間,熱鬧的氣氛充斥了這一個原本清幽的小村莊。
就在這熱鬧的環境中,我的思緒卻穿過了唐宋元明清,回到了那悠遠的戰國時期楚國的汨羅江畔……
我站在草地上,眺望那站在懸崖上的那位傴僂的老人,只見那老人每走一步便低頭嘆息,每走三步便仰天長嘆。
終于,老人走到了山崖的盡頭,奮力一躍,像一只被打折了翅膀的鷹落入了水中,幾乎一點水花都沒有被激起,大概是被餓了許多天吧。
不久,汨羅江畔的村民都趕了過來,老年人拄著拐杖,婦女手拎著盛滿飯團的籃子,他們哭著喊著,不斷地將飯團扔向河中。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那個老人就是屈原……
突然,我的思緒又從那渺遠的時代被周圍吵鬧的聲音拉了回來。原來是比賽結束了。
只見第一名的隊伍興奮地站在龍舟上,大家擁抱在一起。我和周圍的看客由衷地鼓起掌來。我想,其他人可能只是為了勝利者而鼓掌,而我不僅為他們鼓掌,更為神游時遇見的屈原鼓掌,他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國!
毛澤東說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趙翼也曾說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想,值得我們鼓掌的不只是那些古代英雄,還有現在的這些“風流人物”。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另外的名字呢!如端陽節、詩人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著名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采納。最后,楚國國土被侵占,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祭奠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的好吃的投到江里,目的是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那天,我問媽媽粽子是怎么做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蜜棗包的,如果沒有蜜棗的話,可以用豆子等代替。熟它,需要煮一個晚上。煮熟以后,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可以看見潔白的糯米和棗團在里面,既好吃又甜,并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我又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4
細心的同學一定不難發現,在市場上會經常見到一種發著陣陣清香的綠色長葉子,與這相配的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和紅紅的大棗,聰明的同學們一定會猜到,這是為了包粽子呀,因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等,其中為佩香囊和包粽子最為盛行。
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呢?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于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后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小孩子們都要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當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還會在門口插艾葉、飲雄黃酒,有的地方還會舉辦龍舟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5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我們家要包粽子,我包了一個又一個,速度倒是挺快的,但是樣子怪異,結果媽媽說:“這樣不合格,讓媽媽來教你吧。”說著媽媽就做起了示范,先把竹葉拿在手上,卷成圓錐形,再往里面放糯米、大棗,然后折疊竹葉,包成四角形的,再用線捆綁起來。我終于學會了包粽子的方法,我就做了一個又一個。我看到自己包的粽子有模有樣的就按耐不住心頭的喜悅,媽媽也贊不絕口。我和媽媽把粽子包完了,媽媽把粽子放到鍋里煮,半個鐘頭后,熱騰騰的粽子出來了。
散發著陣陣香氣的粽子太誘人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就抓起一個,滾燙滾燙的,我的手可受不了了,一下把粽子甩出老遠,再看看我自己的手,已經被燙得紅紅的。沒辦法,我只好守在粽子旁邊等了一會,媽媽說:“饞貓,可以吃了。”
我拿起一個胖胖的粽子,一聞陣陣香氣沁人心脾,我禁不住誘惑,迅速打開竹葉,狠狠的咬了一口。啊!潤潤的、滑滑的、香香的、甜甜的,我不禁贊嘆道:“美味呀!”一邊吃我一邊想:從小到大,我沒有吃過這么香甜可口的食物,可能因為這是我自己動手勞動的緣故吧!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爸爸、媽媽也一邊吃,一邊贊嘆!
飄香的粽子,讓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6
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它是中國人的節日之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但是今年的端午節不一樣。以前我們到端午的時候買褐色的種子吃,今天自己打包!
我媽對我說:“包裹褐色的種子,你要把兩片褐色的葉子疊在一起,翅膀褐色葉子的三分之一的葉子折疊成一個‘漏斗’。然后把糯米放進去,用筷子搗實,再用漏斗上的棕樹葉把漏斗封好,最后用繩子綁好打個結。一顆甜美的棕色種子就可以了。”我照我媽說的做了,但是我在包糙米的時候,不是漏了糯米,就是把剛折好的漏斗撒了。但我不會被一點點困難嚇倒,于是我重新開始,包了很久,一切都有了回報。最后包了一個棕色的兒子。
奶奶在鍋里蒸棕色的種子。7——8小時后,奶奶拿出棕色的種子,對大家說:“吃棕色的種子吧!”我和爸爸媽媽出去生了一個好吃的棕色兒子。我咬了一口棕色的種子。哇!褐色的種子很好吃!我馬上對奶奶說:“奶奶的糙米真好吃!”!爸爸媽媽嘗了嘗,稱贊奶奶廚藝好。奶奶被表揚了,說“哪里哪里”!
這時,我問父親:“我們為什么吃褐色的種子?”爸爸說:“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奶奶接著說:“屈原有愛國熱情,卻沒有辦法報國。后來由于失去楚國的都城,屈原于公元278年5月5日去世。為了悼念屈原,人們把裹好的褐色種子放入河內,讓魚吃飽后可以避免吃屈原的尸體。”奶奶一口氣說了很多話。
我說:“哇!奶奶,你知道這么多。”
今天,我真的很開心。如果你問我為什么,我會說:“今天我學到了知識,包了掌,我當然開心!”
又到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放學回家發現鄰居家門口斜插著愛普。爸爸說愛普可以防蟲驅邪。到了端午,我們插上,希望全家平安。奶奶把準備好的粽子葉拿出來泡在水里,粽子葉就變綠了。當我靠近他們時,我立刻被香味迷住了。奶奶把褐色的種子包好,我負責在褐色的葉子上加糯米,不一會兒就完成了。奶奶把粽子放進鍋里,加了些清水,煮了一會兒。屋子里彌漫著粽子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7
端午節到咯!我們家特地買來一盒粽子來歡度端午。我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美味的粽子,不禁贊道:“真是好吃,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話音剛落,我就聽見媽媽足以傳遍整棟樓的尖叫,我和爸爸急忙趕過去。
只見媽媽指著一個房間的門,驚恐地說:“這怎么回事!”我和爸爸不約而同地往門內一望,同時被嚇到了。我的天啊!這房間里面擺得全都是大大小小的盒裝粽子!我連忙掐了自己一下,“哎喲,痛死我了……看來不是夢……”
“你去!”爸爸媽媽互相對望一眼,極有默契地雙手一推,把我推入“粽海”。
“膽小鬼!”我一邊抱怨一邊望向粽子包裝盒。只見盒子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雷神牌粽子”,然后下面是一個造型驚人的“神”,后面跟著歌詞“偶雷偶雷偶雷偶雷……”我愕然,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雷神”!
為了解決這不速之客——“雷神牌粽子”,我和爸媽訪親拜友,白送粽子。送的人家都不好意思要了。哪知送完了一批粽子還剩一大堆,堆的跟山一樣高。
為了正常的作息,奪回被粽子霸占的房間。我被迫當起了小販。每天放完學就一邊寫作業,一邊賣粽子。可是端午節都過去了,生意慘淡啊!我埋沒在一堆粽子里,過往的人們在粽子前面紛紛議論,“這孩子真可憐,哪位好心人,把她的粽子買幾盒送到廢品收購站吧……”我汗如雨下。
因為學習退步的緣故,老媽結束了我的“小販生涯”,她一臉沉重的告訴我后果——那就是,每天一日三餐都得多加2個大粽子!
這項決定導致我一聽跟粽子諧音或沾邊的詞胃里就開始翻滾。可那一大堆粽子還是不見少……
下一個端午要來了,我們還在與粽子作艱苦斗爭,這就是我們家傳說中的“粽子戰爭”。這粽子好像怎么吃也吃不完。
就在我們一家陷入絕望時,一個唱著“偶雷偶雷偶雷偶雷……”的東西(?)經過,一聽歌詞,怎么那么耳熟?我一看,天哪!竟然是雷神!(這形象已深入我心。)我看見他馬上大吼:“我不要房間里的這些粽子啦!!”,一瞬間,那些“雷神牌粽子”消失的無影無蹤。我長舒一口氣,終于不用再受折磨了。
下一個端午前夕。爸爸又抱著一大盒粽子回到家,我看著這一情景,默默地站了很久,然后像紙片一樣輕飄飄地跌在地面。在昏倒之前,我用最后一絲氣息緩緩說道:“我不要再吃……“雷神牌”粽子了……”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8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道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這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于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人們在這一天早晨到外面的水溝、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插艾于門—因為艾能艾避邪,這一天插艾于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須水于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溫暖的夏天就要到了。食粽球—粽球是用一種用香菇、花生仁、棗或豬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有的一邊甜一邊咸;有的甜;有的咸。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團子。它的由來是為了紀念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在端午節前后組織龍舟競賽。
這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再塞上一塊豬肉或一顆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沾沾自喜,心想:簡單包粽的方法根本不難。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不聽使喚,接二連三跳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幸好奶奶給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才松了一口氣,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于到了最后一個步驟—扎粽繩。粽子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接過繩子,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包起來非常不容易。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鐘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蘊含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9
端午節到了。我爸說,端午節是我國流傳了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吃粽子,我們金華人還要吃“五黃”,吃綠豆糕,去看望長輩,親人團聚。
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今年,端午節成了法定假日,也成了親朋團聚的好日子。
今天一早,我早早起床,用粽子和綠豆糕當早點。
后隨爸爸去尖峰山旁的老家,爸爸去和他的兄弟姐妹們團聚,我和我的姐妹、弟弟們會合。
我們下地摘黃瓜、西紅柿,又冒雨剪蕃薯藤,再將長長的蕃薯藤剪成一段段,二張葉子一段,后將一段段蕃薯藤扦插到地里。在干活時,蚊子挺多,在我胳膊上和小腿上咬了好多小包包。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終于將一小塊地插滿了蕃薯藤。雨停時,我們又摘了很多桑葉,在回到市區時,我將桑葉送給養蠶的馮同學。經過勞動,大家覺得有些勞累,不過,等到蕃薯的收獲季節,我又可以和好朋友、小伙伴們一起來挖蕃薯了。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10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永新縣,是井岡山腳下的一個小縣城,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逢端午節,人們簡直就跟過年一樣高興。家家戶戶都在門頭插上茱萸,并把房子打掃干凈,還會在水溝里和草叢中撒上石灰。
大人們會煮很多鴨蛋,并用顏料把蛋殼染成紅色。小孩們就把鴨蛋裝在一個小布袋里,掛在脖子上,去和其他小朋友“碰蛋”。鴨蛋被碰破的小朋友就被淘汰了,另外一個小朋友又去找別人碰,直到蛋被碰破為止。
端午節前幾天,大人們就泡好糯米,去山上采一種足足有大人手掌那么大的竹葉,當地人管這種竹葉叫“箬葉”。采回來后,把竹葉放在清水中泡,使竹葉變得又柔軟又干凈。這時全家人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包的粽子可是五花八門:有的粽子里全是糯米,那是原味的;有的粽子里加些花生、紅棗,那時甜味的;有的粽子加的是肉或者蛋黃,那時咸味的。
端午節這天,村里人要做鮮美無比的炒血鴨,用艾葉的嫩芽做的米果和米粉肉。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米粉肉,因為平時做米粉肉,放了鹽也不能保存幾天,而在端午節當天做的,卻是不放鹽也可以保存一個來月,真神奇呀!所以,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去買許多肉,沾上米粉,做成米粉肉,端午節吃一點,其余的放在外面曬干,留著以后吃。還有,端午節這天,家鄉的男女老少,都會在米酒里放一點雄黃粉,做成雄黃酒,并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點一下,據說可以驅邪呢。
家鄉的端午節,有滋有味的端午節,讓我一想起來,就能聞到那粽子的清香,口水情不自禁要流出來了!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11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12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但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吃粽子,看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前幾天,我的外婆就開始包粽子了。他先買來優質的糯米,和漂亮的粽葉,她先把粽葉放在鍋里煮,外婆說,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外婆又把葉子兩端剪掉。把不好的粽葉去除。才開始包粽子,外婆拿兩三片粽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把糯米放到里面。再拿一片粽葉包住頭部,不讓糯米露出來。最后用線把粽子扎得嚴嚴實實的。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全部粽子都包好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別的香甜,特別軟糯,我們都非常的愛吃,所以外婆每年都包很多粽子送給我們吃。
端午節這天,媽媽和奶奶把粽子放在袋子里,然后大家準備出發去看賽龍舟,我們在來的路上看見了好多車。我猜他們肯定都是去看賽龍舟的。一到橋邊,那里好像堵車了,密密麻麻的人,有很多人走路都擠不去進去,真是人山人海啊!到了橋下,所有人把車依次停好。下車去,準備看賽龍舟。咚咚,咚咚,遠處龍舟朝橋下前進的。大家都大喊:“龍舟來了,龍舟來了”。這時我很興奮,我還看見我的伯伯在劃龍舟。此時,耳邊響起:“加油!加油!”大家都歡呼起來
四艘龍舟都向前進,原來四艘龍舟都在比賽,誰最先到達終點,誰就勝利了,龍舟顏色不一樣,有紅的、黃的、藍的。龍舟上的隊員有的在劃槳,有的打鼓,好不熱鬧啊!據說,舉行龍舟賽這樣運動,不僅是鍛煉我們好的身體,而且是紀念我們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救屈原,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紀念。
我們一家人都跟吃粽子邊看龍舟,開心極了,吃著吃著,看著看著,不一會兒龍舟就走了。大家開開心心地回家了。我還吃到了最喜歡吃的蜜棗粽子。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啊!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這盛大的節日到來之前,我們迎來了夏至。
夏至要吃餛飩。星期四,奶奶買來了餛飩皮。不知道餛飩是怎樣包成的。于是,我拉著奶奶的手大聲嚷道:“奶奶,讓我試一試,一切皆有可能。說不定我就能包好呢。”我再三懇求,奶奶才答應了我。
我將餛飩皮放到桌上,把裝餡的盆子端到桌上,往里面放了兩雙筷子,又端來水。我來到衛生間洗了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學著奶奶的樣專心致志地包。“首先拿出一張餛飩皮。”奶奶耐心地指導我。我按照奶奶說的做,拿出一張餛飩皮,“然后放在手心,放入餡。”奶奶不厭其煩地講解。我的手心沒有餛飩皮那么大,只好放在桌上。餡放多少呢?算了!想放多少就放多少。然后,我將餛飩皮卷成圓柱形。用水干什么?我學著奶奶的樣子用手指在水面“蜻蜓點水”,再在圓柱的兩邊點了點,用力捏一捏,再將圓柱形兩邊粘在一起,一個四不像的餛飩就完成了。把我的“四不像”和奶奶的餛飩放在一起,相差十萬八千里、瞧,我的“四不像”都露陷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雖然只包了一只餛飩,但是我還是很快樂!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14
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起源于紀念偉天的愛國詩人屈原。幾千年前,屈原因為反對妥協,受到了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他禁不住內凡的憤怒,最后自投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地老百姓都非常尊敬和愛戴他,為了他的尸體不被魚吃掉,就用棕葉包了米扔進了江里喂魚。以后的端午都用這種方法來紀念他。
每年的端午節都是媽媽的生日,那一天,我們全家會買大蛋糕,給媽媽慶祝。我們家的老太太和外婆會包各種各樣口味的粽子,而且形狀多多,有三角的,四角的,枕頭形狀的……
遠遠的`就能聞到濃濃的粽子香,真是誘人極了!
還有幾天,又到端午節了,我們在紀念屈原的同時,也要向他學習,一定要做一個能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
滿分端午節作文篇15
早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清香,于是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
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棕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棕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粽子煮熟了,我吃著粽子便問:“媽媽,粽子是怎么來的?”媽媽說:“說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聽了媽媽的述說,我不禁敬佩起屈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