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
好作文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或主題,能夠讓讀者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所要表達的內容。如何寫出優秀的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1
端午節,插艾葉,吃粽子,香滿堂。今天我迎來了自己第一次包粽子,有點小激動,恨不得立刻開始。
一大早,我和奶奶就準備好了材料:一盆蘆葦,洗干凈的大米花生和甜甜的蜜棗。只說不做可不行,“那我們開始吧!”“好!”我一口答應。
只見奶奶拿出三張蘆葦葉依依疊起來,再把蘆葦卷成一個小漏斗,便用勺子把米和花生放入漏斗里,哦!對了,還要放一顆蜜棗,然后用手夾住,把剩下的左折右折,再拿一片蘆葦來封口,最后用繩子把粽子綁的嚴嚴實實的,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完成了。我看得心癢癢的,也急吼吼地包起來。疊蘆葦我還可以,但到卷的時候就遇難了,他像個調皮的孩子,總是不聽我的話,一不小心還會散架。奶奶見了又一遍遍手把手教我,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的小漏斗變得有模有樣了。
現在粽子只需要封口,我感覺自己馬上就要成功了,可是偏偏這時又遇難了,原來我在封口時怎么折也折不好,就直接用繩子綁了起來,希望能綁緊,可是用力過度粽子就散架了,奶奶跑了過來搶救了場面,但我并不灰心,又一次次練習,終于在手忙腳亂中完成了第一個粽子,“耶!”我大叫一聲。
今天的包粽子實踐,讓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什么事用心去做,就一定會有收獲。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2
端午節到了,我的家鄉——嘉興也一下熱鬧了起來。因為,不僅一個個聞名中外的嘉興粽子被千家萬戶作為時令美食端上了飯桌,而且還有一場場豐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活動。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賽龍舟了。
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一大早,嘉興西南湖邊早已人山人海,被擠得水泄不通。人們都在焦急地翹首遠望。原來,一年一度的端午賽龍舟活動即將在這片水域上演。我和爸爸媽媽好不容易從人逢中擠了進去。我的心也隨著人流的涌動而興奮不已。
“來了!來了!”隨著人群中一陣騷動,不一會兒,踏著激昂的鑼鼓聲,龍舟便映入了我們的眼簾。它們像一條條出海的蛟龍,激起了一團團雪白的浪花,又像勇猛的大將軍,昂起的龍頭威武無比,翹起的龍威直指藍天。看,那些龍舟有節奏地起伏著,飛快地前進,真像龍騰大海,壯觀極了!
比賽十分激烈。前面的幾條龍舟你追我趕,時而這條在前,時而那條在前,咬得可緊了!運動員們顧不上擦拭汗水,一個勁地使勁劃。湖邊的觀眾也握緊拳頭,激動地為他們吶喊加油。直到龍舟過去了,人們的目光還是緊緊盯著它們遠去的身影......
這激烈的氣氛和壯闊的場面令我久久難以忘懷,每次回想起來總是心潮澎湃。
“龍舟又蕩舊時波,鑼鼓頻催破浪梭”。端午賽龍舟,不僅賽出了家鄉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也讓我看到了龍舟運動員們齊心協力、團結拼搏的可貴精神。我決心要以他們為榜樣,勤奮學習、努力拼搏,早日成為棟梁之材。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3
嘿,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的傳統節日。
中午,我們全家都吃粽子大餐,爺爺忽然地問我:“平平,你知道外衣是綠色的,穿衣去洗澡,脫衣上牙床是什么東西嗎?”“嗯,這可要好好地思考呀。”我又裝出一休樣子,用手在腦袋邊轉圈圈,“啊,當然是我們最愛吃最美味的粽子啦。”而我又反問起爺爺來:“爺爺,這個節日有什么特殊的來歷嗎?”爺爺摸了摸我頭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那為什么過端午節時要吃粽子,喝黃酒,劃龍船呢?”我窮追不舍地問道。“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爸爸在一旁為我講了起,肯定是怕爺爺累著“他倡導舉授能,富國強兵,抵抗秦國,但沒有被懷王采納,反而遭誣蔑革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時,寫下了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后來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舍棄自己的國家,于當年的五月初五寫下《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后,百姓們悲痛欲絕,紛紛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爸爸剛歇一口氣,媽媽又接著說起來。“人們劃起龍舟,在江上打撈他的真身,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扔進江里,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藥暈蛟龍水獸,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用粽葉包飯,外纏彩絲,之后,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龍黃酒的曲俗了。”
啊,在今年的端午節中,我不僅吃到了粽子,還學到了知識。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4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端午節的資料,例如: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的來歷……就讓我來介紹介紹吧。現在我知道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還知道端午節的來歷。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還有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我還知道了端午的習俗。因為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的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有聯系在一起,例如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單的脖頸、手腕或足踝,稱為長命縷。名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怎么樣,我媽和我都是知識廣博的人吧。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5
六一節度過后,端午就款步而歸了。她從花明柳岸入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走來,從我深深的期盼中走來。
我的故鄉在河南,村莊都是群山,山上風景都是那么的美麗,一條清澈的小溪叢巍峨的山間溢出。
端午,是勤勞純樸的村民們的小憩的日子。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飯,在曬谷上圍城方陣。年輕的小伙子、小姑娘盡情的跳舞、對歌,給平靜安寧的村莊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晚上,鄉親們會在曬谷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邊圍成一個圓圈。火光照亮了村莊,點綴著夜空。鄉親們各自從家里拿來粽子,雞蛋,煮蒜互相品嘗、贈送。那熱鬧的場面,那淳樸的風情風俗令我至今忘懷。當送出最后一個粽子時,自己的身邊已堆了一大堆。這種古樸純正的民風一直保留在遙遠的村莊甜了一代的山民。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長滿了又大又紫的膿包,疼的我不的安寧。這時,爺爺說:“望博,你等著,我去弄些狗栆葉和老鼠刺回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里沸騰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過了幾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后我問爺爺。他說“你小子走運,逢上端午節,要不,夠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
其實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有甜有軟,每一次過端午節,我就要求爺爺給我買粽子。
哎,現在長大了,不怎么吃粽子,總覺得小時候是那樣地幼稚。我是多么想回到小時候,回到童年是的端午節。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6
今年的端午節大家是怎么過的?在什么地方呢?干了些什么呢?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這是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這是端午節時,文秀用這首詩來紀念屈原的。
去年的今天,我們在學校里以包粽子的活動來過端午,而今年我們又進行了包香包的活動來慶祝端午節。
活動舉行在我們的語文晚自習上,袁老師為我們準備好了香包袋和香料,香料五花八門,有艾草、梔子花、桂花、驅蚊草、合歡花、玫瑰花……
其中,我唯獨對桂花情有獨鐘,為什么呢?因為桂花是淡黃色的,我特別喜歡淡黃色,而且它的香味很令我著迷,聞著很舒服很香。
沒有做香包之前我以為做香包會很難很麻煩,但與事實相反,做香包很簡單的,香料大部分以花瓣為主,五顏六色的花瓣鋪在我眼前,像彩色的地毯,而且帶著香味,非常美麗,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花瓣,將它們放進香包袋里,最后封好袋口,這樣一個簡單而又珍貴的小香包就做好啦!
我們是分批次做香包的,我是第一批,做完香包后,我們就拿著香包自己玩,然后第二批同學又做香包,我回到座位就靜靜的觀察這個精致的小香包,這時一只小蟲子飛到了我的小香包上,聞了聞,就看著它搖搖晃晃的飛走了,唉?為什么會飛走呢?難道是我的香包不香嗎?我帶著疑問聞了聞我的香包,咦,難怪小蟲子會搖搖晃晃的飛走,原來我把驅蚊草放多啦!
今年的端午節,對于我這個小吃貨來說,雖然沒有去年的粽子吃,但我又學會了一項技能——做香包,別小看了香包哦,能幫我驅蚊呢!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7
今天是端午節,學校放了假,一定過一個快樂的節日啦!
早上,我起了床,我伸伸懶腰,走出家門。啊!只見一家家的大門兩旁都插著艾草,成了村里一道奇異的風景。我在街上悠閑地走著,看著這家家門口的艾葉,心里想:這么多的艾草,人們到底要干什么啊。正在這時候,我遇到了退休教師王爺爺。王爺爺告訴我:這端午節在我國可是由來已久啊。這家家門前的艾草,五月初五這一天,在我們這里,在全國大多數地方,已經插了幾千年了,傳說這是當時人們為了“辟邪”,把艾草插到了門口,邪氣就被擋在門外了,往后就不會走噩運了。這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愿望。
王爺爺說的真有意思。
回到家里,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是媽媽早已蒸好了粽子,這香味可真是奇特。我拿起一個,慢慢剝開一層層的葦葉,里面的食物露出來了:大米、小米和大棗。吃一口,香到心里。我故意考問起了媽媽:“媽,別看您粽子包的好,可這吃粽子的來歷您不一定知道。”
“這些你也想難倒媽媽,吃粽子不就是人們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么。”
看來媽媽知識也增長了。我吃著著香噴噴的粽子,忽然覺得心里沉甸甸的。是啊,兩千多年前的今天,愛國詩人屈原懷著憂國憂民的一腔悲憤,投汨羅江而去。人們愛戴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蝦吃掉,便包上粽子投入江中。從此,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通過過“端午節”,使我更明白了我國節日文化的精深和厚重。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
端午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__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要畫門符。端午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9
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有些地方的人們掛菖蒲,艾草,據說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端午節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粽子,有糯米粽子,赤豆粽子,還有火腿粽子等等。記得一年端午,我們家自己包粽子,我也參與了一回。可惜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好做旁觀者了。看著媽媽熟練的動作,心里真是有佩服又羨慕。粽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隨著開水沸騰而冒出來的水蒸氣飄蕩在房間,讓房間充滿了竹葉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饞的我直流口水。粽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媽媽在一旁直笑我是個小饞貓,但還是幫我把粽子剝開,蘸白糖給我吃。還告訴我,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原來是古時候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因為愛國而投江的屈原的尸體,而把粽子扔進了江中。聽著媽媽的講述,我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個粽子,覺得好甜好甜。
幾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只是現在的粽子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方便并且選擇的品種也多。但是吃著粽子總是懷念那一年滿屋子的清香……
作文關于端午節500字篇10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五月里,端陽到。汨羅橋上好熱鬧,好熱鬧。鼓兒咚咚,旗兒搖,龍船比賽開始了,開始了!鏗冬鏗,鏗冬鏗……”四面八方的龍舟伴著有節奏的鑼鼓聲爭相而來。紅面黑須的洪圣神龍,嬌艷無須的天后神龍,童面稚氣的哪吒飛龍更有100多年前初一皇姑命名“奉聘金龍”的“黃蒲特”飛龍……東江龍舟,除了龍頭按其村莊古時供奉的神不同而有所不同以外,大致都船長七丈四尺,首尾尖而翹高,中間粗而低橢,前有威武龍頭,后有旌旗長鞘。船分二十七欄,大鼓置于正中,兩鑼鼓聲統一著五十四位劃船健兒的橈拍,在指揮的率領下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使龍舟在浩瀚的江中疾速前進。賽龍,是龍船節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號令一發,傾刻喧天鑼鼓如春雷滾動,漫天水花似春雨飄灑。這種龍舟競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較量,是團結合力的大比拼。
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賽龍舟成為一個娛樂的節目也成為了端午節傳統的慶祝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