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希望對大家寫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有所幫助。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1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奶奶學包粽子。奶奶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奶奶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奶奶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奶奶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2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比如說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的節日,那就是——端午節。接下來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
那么為什么有端午節這個節日呢?據說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屈原不僅是一個愛國詩人,還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個大夫。據說屈原因為沒有完成他的愛國計劃,就在自己身上積累一塊巨大的石頭,跳入汨羅江里自殺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把粽子扔入河中。另外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每年到端午節時,我會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準備的材料有一些粽葉、糯米、鴨蛋黃、肉等。開始包了,我先把粽葉卷成漏斗型,然后放入一半的米,接著放入一個用醬油腌好的肉和一個鴨蛋黃,再放入一些米并有勺子把米弄平,最后用粽葉繞一圈,并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粽子就誕生了。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里煮一煮。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品嘗起來,真的是粽香四溢啊!我喜歡吃粽子,更愛吃自己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品嘗粽子,還會插艾葉、系絲線、掛香囊等。端午節真是一個熱鬧非凡的節日啊!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3
我的家在北方的農村,農村的端午節大約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那時,我聽媽媽說,家里的鴨蛋從現在起就不賣了,要留著做包蛋;還要在菜園里種一小塊蔊菜,過端午節好吃。從昨晚開始,我家為了過端午節就正式忙碌起來。
先是媽媽安排爸爸,必須在端午節的凌晨起來割艾蒿,說那時的艾蒿才好,有藥性。然后安排我,要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掛在大門的兩邊,說這樣好辟邪。怎么都有說法啊?
我好想睡懶覺,現在看來是睡不成了。不過,比爸爸半夜起來割艾蒿好些。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按照媽媽的安排把艾蒿掛好了,以為可以出去玩了,我還沒有走出院門,媽媽就大著嗓門把我喊回去了,說是今天事情還很多,要我幫忙,就不準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飯吃了。吃過早飯,爸爸上街買家里沒有的東西去了,我就成了打雜的了。
只聽媽媽說:“快去,把菜園里的蔊菜拔回來”、“快去,把包蛋洗出來”、“快去,剝幾顆蒜出來”、“快去,用白酒兌雄黃,把院子周圍灑一圈,一會兒吃飯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個來回,當然,媽媽比我更忙,終于把午飯準備齊了。看著一桌子豐盛的菜肴,媽媽把這些菜的講究一一道來:端午節吃蔊菜“打積”(肚子里一年來積累的不好的東西),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灑雄黃酒是為了保咱家不進蛇和蟲蟲螞蟻之類的東西……
端午節的一頓飯居然有這么多的內容,難怪媽媽那么重視。等媽媽說完,我趕緊拿起筷子吃起了蔊菜,好打掉我身體里不好的東西,少生病。不知是不是真的?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4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在這一天當中,我們家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正因為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所以我比平常晚起一點。當我睜開眼睛時,發現我的腳上手上,都纏滿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可鮮艷了!媽媽告訴我,在端午節帶五彩線,是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當我涮好牙齒,洗好臉,做到座位上的時候,發現桌子上多了三角形的粽子,尖尖頂的鵝蛋。“這些東西是什么時候擺上桌的呢?”我心里想著,嘴里卻說著:“不管了,我的肚子都餓的咕咕叫了。”于是我便一頓大吃起來。突然,爸爸問:“水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知道的‘同學’請舉手!”
這可難不倒我,于是我便舉起了手,說:“是因為春秋時期的屈原,屈原是懷玉的大臣,寫了《天問》、《九歌》……等詩歌。因為被流放,所以與農歷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后,跳下了泊羅江死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把粽子、雞蛋扔下江里。無為了紀念屈原,就把農歷五月初五訂為端午節,并把吃粽子定為端午節的習俗。”我剛說完,爸爸就緊接著說:“我們去看賽龍舟吧!別忘了,還有賽龍舟這個習俗呢!”于是我們便去看賽龍舟。
我們一路走去,去的路上,媽媽買了香囊,讓我佩戴在身上,媽媽又買了艾葉、菖蒲。等我們走到那里,賽龍舟已經結束了,我們便往回走。剛到家里,我心里抱怨著,嘴里卻說“媽媽!我還知道端午節的詩句。”于是我便說起來,“‘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躲。’‘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還沒等說完,媽媽就不停地稱贊我真棒,真聰明!
這天真開心,時光非常短暫,真想天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5
我家的端午節快到了,每家每戶都要插艾草、吃粽子,好像就連空氣里都充滿了粽葉的香味,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我們家端午節特別溫馨,快來跟我看一看吧!清晨,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我的床頭,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我慢慢的睜開雙眼,“起床嘍”我邊喊邊伸了個賴腰。
“咦!什么味道”,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好像是從廚房飄過來的,肯定是奶奶在煮粽子,我高興的跳了起來,興沖沖的沖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哇”看著這翠綠的葉子,這嫩嫩的粽子,真誘惑人,讓人著迷。我的口水已經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看你急的,還沒熟呢?”奶奶說。“哦!知道了!”我趕忙蓋上鍋蓋。“唉!”那只好等著了。干脆先到我們家的“花園”玩一會吧!這時怎么回事,我家的這些花花草草一個個都昂著頭,那興高采烈的樣子,難道他們也知道今天是端午節,也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也想吃粽子?時間過的可真慢,終于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爺爺做了一桌子的菜,聞聞,好香啊!“主角上場嘍”爸爸把粽子端了上來。這味道太特別,太清香了。
我伸手抓了一個就要吃,媽媽說:“看把你急的,爺爺奶奶還沒吃呢?”我趕忙把手里的粽子遞給了爺爺,這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笑了。我透過窗戶看到了花園里的小花小草,看著它們的樣子,好像是剛吃過了粽子,懶洋洋的躺在那里,好像在說:“真香啊!真好吃!”我又抬頭看了看藍天,白白的云朵,太陽公公炙熱的笑臉,還有那飛翔的鳥兒,它們好像都在對我說:祝你端午節快樂!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一個充滿溫馨、快樂的端午節。你們家的端午節是怎么過的呢?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6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在我國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的一種活動。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那天,我們家鄉的萬江河舉行賽龍舟比賽。河岸到處彩旗飄揚,看龍舟賽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們在歡欣鼓舞、擊掌喝彩。只聽槍聲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在水面上飛行,龍舟在你追我趕。互不相讓,不甘示弱。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隨著鏗鏘有力,節奏鮮明,悅耳動聽的鑼鼓聲,雙手揮著葵扇,雙腳不停地跳動。劃槳健兒使盡力氣,木槳在上下飛舞,動作整齊一致。敲鑼鼓的也在一旁吶喊助威。
看賽龍舟,每一條龍舟都牽動著千萬觀眾的心。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濤時起時伏,激動不已。快看,有一條龍舟遙遙,成了群龍之首,終于奪得了冠軍。一時,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響遍了萬江河上下。
就這樣,賽龍舟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但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回蕩……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7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節日,在這諸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彌漫著清新的粽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粽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粽子。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著冒著熱氣的粽子會吵著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于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著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為這一年里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們嘴里,才會有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粽子,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為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粽子投進江里。后來這一習俗廣為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粽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涌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里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粽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里。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著精致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著。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著它的到來。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8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我和媽媽到超市去買粽子。老遠的,我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饞得口水直流,巴不得立馬買幾個粽子解解饞。
超市里的粽子品種齊全,大小不一。有棗子粽、赤豆粽、肉粽。大的足有一斤重,小的大約只有二兩吧,個個都是棱形,綁成一串。
媽媽挑了幾個又肥又大的粽子。回到家,我用剪刀剪開扎著的繩子,剝開包著的兩片竹葉。一塊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呈現在我的眼前,只見那粽子黑紅黑紅的,下面點綴著黑色蘑菇,又白又紅的肉,白色的雞蛋,粒粒糯米,就像顆顆小小的珍珠。
粽子飄著陣陣濃香,還沒動口,我就陶醉了,俗話說:“鳥為食死。”我就做一只鳥吧,不管粽子燙不燙得死我,我伸嘴朝那粽子狠狠地咬了一口,真是滿嘴生香,味道妙哉妙哉。
我像餓漢撲在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三下五去二,粽子就被我掃了個精光。我又叫媽媽給我拿一個粽子,媽媽看見我,撲哧地一聲,笑得糯米都噴了出來。看見媽媽笑成那個樣子,我心里猜出了幾分,我趕緊去照鏡子,只見粽子把我涂成一個“大花臉”,要演京劇都不用化妝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大飽口福,真快樂啊!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9
再過二十來天,端午節就要到了。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斗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尸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從這以后,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怎么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熱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們還是和爸媽堵著氣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
第一回合:我方勝利!第二回合:懸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為門前應該掛一束艾草。
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
一陣唇槍舌戰之后,我方漸漸處于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沒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終以戰敗而告終。
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
再過二十來天后的端午節,我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端午親子活動主題征文篇10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后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粽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后,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采艾葉,學著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后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01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10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后,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尸體。為了紀念屈原,食粽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著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