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
一個好的作文應該是主題明確、結構合理、表達準確、文字優美、有創意、有思想深度、有真情實感、符合題意、有邏輯性的。寫好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1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農歷五月初五,每到這幾天我家都要包粽子吃。
除了我和爸爸,我家人都會包。端午節到了,我家又要包粽子了。媽媽把米淘好,外公在切肉,爸爸洗好了粽子葉。我站在一旁剪麻繩。我邊剪邊看著小盆里的米和肉,心想:這米又細又長,一定很香;這肉又瘦又大,一定很好吃。我饞得直流口水。外婆可真算得上是包粽子的能手。只見好挑了兩片又寬又大的粽子葉,訓練地卷成了喇叭形,再用小勺舀了幾勺米裝進“喇叭”里,然后均勻地放上三塊肉,最后左一包,右一裹,用麻繩系緊,一個菱形的粽子就包好了。外婆一下子包了十幾個,讓我看得搖頭擺尾,眼花繚亂。我想吃,就讓媽媽去煮幾個給我,如果煮一下就熟了,那我就可以多吃向個了。這是不可能的。
我等了半響粽子才熟,粽子是那么香,那么大,吃進嘴里軟軟的,香香的。如果你想吃就到我的家鄉—景東吃吧!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2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端午節這天,媽媽買來粽葉,端出泡過的江米,洗好蜜棗,準備開始包粽子。我也想自己動手包粽子,便自告奮勇要幫媽媽包粽子。我拿起粽葉一卷,挖了一大勺江米倒在粽葉里,雙手一合,結果粽葉散開,里面的江米也散落一地。看來包粽子并不像我想的那樣簡單。
媽媽笑著說:“你要仔細觀察,多多練習,就能包成一個漂亮的粽子”。我又一次拿起粽葉,認真觀察媽媽如何包粽子。只見媽媽不慌不忙地拿起兩片粽葉,卷成圓錐形,往里面倒進少許江米,然后放入一顆甜絲絲的蜜棗,再倒入一些江米蓋住蜜棗,然后用粽葉包裹形成一個三角形,最后用繩子把粽子緊緊扎住,一個飽滿、精致的粽子包好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又嘗試了幾次,終于包成一個“合格”的粽子。
媽媽問我端午節為什么要包粽子,我知道那是因為人民為了紀念古代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媽媽還說包粽子是流傳很久的民俗,我們要學會這門“技術”,更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知識,長大才能做像屈原那樣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哎呀,我的粽子煮好了,我可要好好品嘗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啊。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3
我的生日來臨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來臨了,我和姐姐來到大海旁邊。柔軟的沙灘,清亮的海水,一切都使我想立刻投入它們的懷抱。我迫不及待地換好游泳衣,躺在柔軟的沙灘上。沙子都調皮地撓我癢癢。我舒適地享受著沙子浴和日光浴,看著遠處嬉戲著的人們,我忍不住想加入他們的隊伍。
我慢慢地往下走,浪頭也越打越高。每次浪花打在我身上,我都有種要飄起來的感覺。來到岸上,我捧起柔軟的沙子,沙子隨著手指的縫隙往下漏,隱隱約約還能看見一些破碎的貝殼。
我把腳伸進沙子里,里面好涼,涼得刺骨。把腳伸出來,只見腳上沾滿了濕漉漉的沙子。沙子可真調皮呀。一會兒撓我癢癢,一會兒還粘在身上不肯下來,讓我忍不住喜歡上了它們。
夕陽西下,我再一次直面大海,再一次看見一個接一個的浪花,一切都令我依依不舍,留連忘返。大海好似一張畫,一張會動的美景圖,美得讓你留戀。正當我驚嘆這大海的雄偉時,它有慢慢地恢復了原來的平靜,只給我留下了莫名的驚愕與喜悅。
再見了,蔚藍的大海,遼闊的天空。
再見了,端午節。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4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就有了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外婆早早地去買了粽葉和包粽子的材料。外婆先把粽葉放到鍋里煮,在這段時間里可以把其他材料準備好,有糯米、鮮肉、大棗、板栗……準備好了,粽葉也煮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外婆拿出兩片粽葉,我們也學著外婆的樣子拿出兩片粽葉。再把一片粽葉放在手心里,捏成一個小山洞,然后把糯米塞進去,把另外一片粽葉包在糯米上面,最后,用紅繩把粽葉固定起來。我剛拿起紅繩,弟弟一把搶了過去,原來弟弟不會包粽子,只會來系繩子。我大方的把繩子和粽子遞給了弟弟。看著弟弟臉上甜甜的笑臉,我心里無比快樂,因為我又當了回姐姐。
包好粽子,外婆把它們放到鍋里煮。我一走出家門,小區里撲來了陣陣粽子的香味,聞著就讓人流口水。走到了家門口,粽子的味道撲鼻而來,跨進家門第一步,口水真的情不自禁的從嘴角邊流了下來。粽子出鍋啦!我們一家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的吃著粽子。
吃著自己包的奇形怪狀的粽子,覺得這個端午節過得非常有意義。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5
端午節的傳說人人皆知,對于我來說,端午節則意味著,有假期可以玩,又美味的粽子可以吃。
這么好吃的粽子是怎么做成的呢?我特地跑到奶奶那里尋求幫助,我讓奶奶教我包粽子。我先讓奶奶為我做個示范,只見奶奶一折一疊眨眼間,原本是一張粽葉和糯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顆粽子了,好神奇呀,我趕緊讓奶奶一步一步從頭教我做。奶奶先教我做紅棗三角粽,配料有,紅棗、糯米,開做了我信心十足,先將粽葉的一頭扭轉疊加,形成“漏斗”狀,可就這簡單的一步就難住了我,奶奶一下就成了,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成,然后用手托著漏斗,拇指壓著重疊的部分,添加糯米等餡料,壓實后,用粽葉將糯米蓋上,再將多出來的粽葉沿著漏斗做等邊三角形纏繞,纏上棉線。終于做完了,我品嘗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雖然沒奶奶包的精致、漂亮,但卻覺得比平常我吃到的任何一個粽子都好吃。
粽子做完了,媽媽帶著我拿一些去送給姥爺和朋友,他們都高興地接受了,我也特別開心,我這才明白原來包粽子還有這樣一層含義:可以表達出朋友和朋友之間的友情,親人和親人之間的親情,大家一起在這個節日里分享快樂,分享這份情意。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6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末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以前,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粽子。于是我們班級也舉行了包粽子活動。
六月十三日下午,我們班的爸爸媽媽們帶來了包粽子的材料:有干竹葉、棉線、糯米、紅棗、紅豆等。包粽子之前張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粽子的來歷。開始包了,王賢炳媽媽先做示范教我們怎樣包粽子,先用干竹葉頭對頭,然后倒入糯米、紅棗、紅豆,再用棉線纏起來,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就包成了。看看其他同學包的一個比一個認真,一會兒全班同學都包好了。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高興地笑了。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趣,我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嘗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7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如果用干的竹葉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就沒有竹葉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勞的女主人正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致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熟了揭開鍋,屋里頓時都彌漫著竹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雞蛋也是少不了的。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熏,在端午節這天把艾蒿掛在門楣上。掛香包,鮮艷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里面放上香料。每年媽媽都要幫我買上一個掛在胸前。
又要端午節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干嘛哪么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里藏著的細心,樂趣,難道是用錢可以買到的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8
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剪紙、有捏泥人、陶瓷藝術,還有造字藝術……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這個節日。在今年端午節的前一天,我的奶奶早早的從集市買回來綠綠的蘆葦葉,包好了粽子,有排骨加糯米的,有紅棗加糯米的,還有咸味的。奶奶把它放入電冰箱里,第二天,我們12個人都來到了奶奶家吃粽子,我邊吃粽子邊好奇的問爸爸,為什么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呢?爸爸說:“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在楚國的國都給國王出謀劃策,可是不久國王聽了壞人的謊言,國王就把屈原趕出了國都,他回到家鄉,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后來,屈原知道自己的國家滅亡了,痛苦萬分,便投江自殺了,周圍的人知道后,就馬上開船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人們就往江里投食物,不讓屈原的身體受到傷害。后來人們每到端午節就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他。”聽了以后,我不禁對屈原產生了敬佩之情,這個傳統節日可真有意義啊!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9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到萬江,學會了包粽子。
我到了飯店看見桌子上有許多食材,我就開始包粽子了。我先拿起兩片長長的艾葉交叉折成漏斗形,再放入糯米,接著放泡過的綠豆加五花肉和蛋黃,再把上面的葉子包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我正得意時,粽子上面像火山噴發一樣噴出的糯米,而下面像漏斗一樣漏出了米,一個粽子就裂開了。老師見了,告訴我:“包粽子時要把里面的食物壓實,不然就會漏出來”。我又把剛才的粽子又做了一次,果然成功了。
我們又去劃龍舟,大家一下子興奮起來。槳弄了江邊,我們只看見漿,并沒看見船,一聽,才知道江上很危險,只能練習劃槳,那加興奮之火一下被老師的涼水潑滅了。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就回家了,在車上我還回憶起包粽子的情景,真是難忘!
400字端午節包粽子征文篇10
每個地方的節日都有每個地方節日習俗的不同。在我們家鄉最讓人盼望的就是每年的端午節了,因為這個節日和其他節日不一樣。
我們那里端午節那天在太陽還沒升起的時候,人們都會早早的起來。每家每戶只要有十歲以下小孩的家庭都會拿一個紅桶,桶里放著十二種不同的樹葉和一面鏡子,同時桶了還裝了半桶水放在路邊給太陽曬到十二點,然后就拿那水給小孩子洗澡。習俗的意思是洗了那半桶水就會一年平平安安,十歲以上的小孩,家長一般會同意到小溪或海邊游泳。總之那天午時所有人都會洗上午時水。
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會給飯桌上加上幾個菜,其中在這幾個菜中一定少不了的有雞肉、鴨肉、狗肉。因為大人們說這三種菜是最上火的,今天吃了,以后不管吃什么熱氣的東西都不會上火了!
端午節我們那里還要每個門窗兩邊要掛著點燃的大香。這是老人們說的,這兩邊的香煙氣充滿滿屋,可以辟邪。
中最要的是在那天我們還可以吃上好吃的粽子,粽子里面包的材料一定有水產品,比如說魷魚,蝦肉等等。這個好像是紀念一個叫屈原的人。
現在想想,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我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上學,所以不能回去過端午節了,只能堵在他鄉想念自己家鄉節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