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
在寫作文中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和準確性,盡量避免使用生僻詞匯和復雜的語句結構,讓讀者能夠輕松地理解自己的意思。寫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1
對于端午節,我的印象極為深刻;對于端午的味道,我的感受極為深刻。
因為我的名字就叫做“端午”。
因為我出生在農歷五月初五,同為教師的父母就給我起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名字——端午。
于是,從我記事起,我每年都要在端午節這一天過生日。每年端午節這一天,我都感覺是我最幸福最快樂的一天。端午節到了,我的生日也就到了。
我13歲的那年,媽媽教初三,每天早出晚歸,有時我一整天都看不到媽媽。偶有時間,媽媽就會問起我的學習情況。我總是抱怨地說:“媽媽,你不要自己的兒子了嗎?”媽媽也總是帶著歉意的目光看著我說:“媽媽怎么能不要自己的兒子呢?可我在學校里還有四十幾個孩子要管啊!”
這年的端午節馬上要到了,我不知道多少次翻看日歷,盼望著自己生日的到來。可是,就在端午節到來的前一個星期,媽媽卻告訴我一個讓我憤怒的消息:她不能陪我過生日了!
為什么?我大聲呼喊。你真的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要了嗎?媽媽看著我,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一會兒,她才哽咽著說:“今年的端午節,我要帶領學生們去參加中考。媽媽不能扔下學生們不管啊!”
“我不管!你必須留在家里給我過生日。你必須在家過端午節!”我堅定地說。
可媽媽還是帶著她的學生們在端午節前去市里參加中考了。我很失望,我很無奈,我很無助。媽媽呢!她的心中是怎樣的感受?
端午節到了!爸爸一大早就把我喊起來:“祝你生日快樂!”可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放學回到家,我期望著媽媽為我準備好生日蛋糕。可是,我看到的是書桌上的一封信:
端午:
媽媽祝你生日快樂!媽媽知道,你長大了,你一定會理解媽媽。你一定能比較出來,是你一個人的生日重要還是四十多個孩子的前途重要。我是你的媽媽,我還是四十幾個學生的班主任老師,我是他們的主心骨啊!你一定希望媽媽的學生都能考上重點中學!
媽媽知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等媽媽回家再給你補一個生日吧!
看著媽媽的信,我忽然感到自己太自私了!我后悔自己和媽媽慪氣!我拿起了電話……
記憶中,那個端午的味道是孤獨的。但我知道:我長大了!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2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3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二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歷五月初五定為了端午節。每年一到這個日子,賽龍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動。據說人們賽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不讓河里的魚兒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在我外婆家,至今還保留著端午節吃粽子、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外婆會給我們一家包粽子吃。她和我媽先去采摘一些新鮮的竹葉,清洗干凈——先放進熱水中煮一煮,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后,外婆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右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后用棉線綁住。一個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外婆喜歡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歡吃白粽;媽媽喜歡吃肉粽;外公喜歡吃黑米粽……哪些穿著綠衣裳的寶寶在爐火上煮著,還沒出鍋呢,空氣里就已經彌漫著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馬拿出來狂吃。
端午節前夕,媽媽會給我在褲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我的香囊是藍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聞到。聽媽媽說,香囊里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的作用。
我的最愛——端午節。就是這樣歡樂、祥和的一天度過。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4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末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以前,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粽子。于是我們班級也舉行了包粽子活動。
六月十三日下午,我們班的爸爸媽媽們帶來了包粽子的材料:有干竹葉、棉線、糯米、紅棗、紅豆等。包粽子之前張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粽子的來歷。開始包了,王賢炳媽媽先做示范教我們怎樣包粽子,先用干竹葉頭對頭,然后倒入糯米、紅棗、紅豆,再用棉線纏起來,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就包成了。看看其他同學包的一個比一個認真,一會兒全班同學都包好了。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高興地笑了。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趣,我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嘗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5
今天我跟著行文教育的老師們來到了萬江,體驗了許多端午節的習俗。今天就讓我帶領著你們走進端午節吧!
眾所周知,端午節最不能少的就是粽子,而今天我們包了三個屬于我們自己的粽子!一開始,先是專業的包粽子的老師給我們示范,一先拿兩片粽葉把有莖的那一片放下面,再卷成一個漏斗形。二把一些洗干凈的糯米,放在剛剛卷好的漏斗形的粽葉里,三在上面放多點剝掉皮的綠豆。四把一塊鮮嫩的五花肉放上去,旁邊放半塊金黃色的咸蛋黃!五再放一些濕潤的糯米。六拿兩片粽葉把它放在兩邊,然后把它折起來,接著把多余的部分也折起來!七這一步就更重要了,不然前面的功夫都功虧一簣了,最重要的事就是把線一圈一圈的卷在粽子上!包粽子的步驟就是這樣了!我學著老師的樣子一下子做了四個可愛的粽子!
今天,我非常開心,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6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將至,我已包好粽子上網料理我的空間。
選取上好的蘆葦葉,老嫩適宜,寬4—5厘米,長30厘米以上,放在鍋里,水要超過葉面。先大火燒開,再文火悶大約45分鐘。使之軟化增加彈性,同時也起到消毒殺菌作用,起早了葉子脆,起晚了浪費。
起鍋后放在冷水里洗凈,剪去葉柄備用。捆扎以蓑草(要和蘆葦葉同煮)為上,現在大多用尼龍線或者蛇皮袋拆成單股。
包時取3-4片葦葉,在大頭窩成漏斗狀。大頭盡量往前推,使之嚴密,不漏米。上米(可依個人口味加棗子、咸肉、葡萄干等)后右手中指、無名指分開將其夾住,大拇指從后往前推壓,使其緊、平。左手拇指、食指順勢將漏斗口朝里推成等邊三角形,再將大拇指推過來的葉面蓋在三角形上,并以左手拇指、食指順勢將漏斗口集合處捏緊,再將余下的尾把順拐角貼折。再取線捆扎,松緊要適度,太緊,粽子硬,口感差,甚至會夾生;太松,沒口勁,甚至會散。最后,把多余的葉尾剪掉就可以了。
再就是煮了,水要沒過所有粽子,也是大火燒開,再用文火煮45分鐘以上。放在鍋里待自然冷卻后再起鍋。可口的粽子就成功了。
可能有人要說:這是娘們的事情,你怎么也——?我就是喜歡動手呢,沒辦法。
等我快要打完這文字游戲的時候,已經從廚房飄來淡淡的香味了,這就是所謂的成就感,最后一句算抒情吧。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最吸引人的就是包粽子了。
當日,媽媽準備好了香菇、蝦米、蘿卜干、大蒜、干貝、綠豆、花生、還有黑糯米和白糯米等材料準備包粽子。
首先,媽媽把竹葉放在水里泡上幾個小時,然后洗干凈晾著。其次,把各色各樣的豆子和黑米都泡上大約五個小時,把糯米洗干凈,再把香菇、大蒜和蘿卜干放到油鍋里炒香,接著,就把這些材料和糯米攪拌均勻,放調料調味。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后,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
包粽子的時候,要先把竹葉折成像三角形一樣的斗形狀,再往最底層放一點攪拌好的糯米,第二層放一小勺黑米,第三層放一塊淹制好的五花肉,最上面一層再放白糯米填滿,之后把另一頭的竹葉折好,捆成一個四角形狀的粽子,用繩子捆緊,一個可愛的粽子就做成了。
幾個鐘頭后,媽媽把所有的粽子全部包完了。
接下來是煮粽子。媽媽把粽子放進鍋里,加上浸到粽子八分滿的水,最好要漫過粽子。熬煮一個小時左右,打開鍋蓋,濃濃的粽香和糯米的清香撲面而來,真是“粽香艾香滿堂飄”哦。
看著媽媽從鍋里提出粽子,我不由得咽了下口水,真想趕緊嘗一口。
剝開翠綠的竹葉,白色的糯米中間夾著一層黑米——這黑白分明的粽子映入眼簾,“色香味”俱全;咬上一口,滿嘴留香。真是大飽口福了!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8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2000多年前,楚國危機重重,楚王聽信小人的謠言,把屈原趕出楚國,后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投汩羅江自盡,大家得知消息,紛紛劃龍舟去打撈屈原的尸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就往河里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及在那天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我也想體會這個過程,就向姥姥請教。姥姥告訴我,剝粽子要先拿兩片葉子,向中間折成一個類似金字塔的圓錐形,放一半糯米,上面放入蜜棗,再用糯米鋪平,用葉子把糯米包的嚴嚴實實,包成一個三角錐形,然后用繩子給扎緊就可以了。看姥姥做的如此輕松,可真正操作起來卻沒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包的粽子不是糯米漏出來,就是葉子散開,根本沒有辦法包完整。原來包粽子沒我想得那么簡單,就象學習一樣,要想學好,就要勤學苦練。經過多次失敗,最后在姥姥的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一個小粽子,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也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加上水開始煮。一會兒廚房就飄來了陣陣香味,饞的我都直流口水,老是往廚房跑,就想看看粽子熟了沒有。過了一會兒粽子好了,我剝開嘗了一個,糯米軟軟、粘粘的,蜜棗甜甜的,美味無比。尤其是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節不但讓我嘗到了美味的粽子,又讓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真是太開心了。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9
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剪紙、有捏泥人、陶瓷藝術,還有造字藝術……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這個節日。在今年端午節的前一天,我的奶奶早早的從集市買回來綠綠的蘆葦葉,包好了粽子,有排骨加糯米的,有紅棗加糯米的,還有咸味的。奶奶把它放入電冰箱里,第二天,我們12個人都來到了奶奶家吃粽子,我邊吃粽子邊好奇的問爸爸,為什么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呢?爸爸說:“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在楚國的國都給國王出謀劃策,可是不久國王聽了壞人的謊言,國王就把屈原趕出了國都,他回到家鄉,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后來,屈原知道自己的國家滅亡了,痛苦萬分,便投江自殺了,周圍的人知道后,就馬上開船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人們就往江里投食物,不讓屈原的身體受到傷害。后來人們每到端午節就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他。”聽了以后,我不禁對屈原產生了敬佩之情,這個傳統節日可真有意義啊!
端午節包粽子紀念活動作文篇10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全家人要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有的還要賽龍舟。聽說,這都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
當時,屈原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可是國君卻不采納,屈原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他人侵占,無奈之下,投江自殺,于是便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和到江邊撒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早上,我和媽媽去買了,花生,紅棗,米和粽葉,準備回家包粽子。
回到家,媽媽把米和粽葉泡在水里,分別放到兩個大盆子放里面,又把花生和紅棗分別放在了兩個小碗里。最后媽媽找來了粗一點的繩子,剪了許多長長的線,然后對折在一起。一切準備就緒,包粽子開始了!
媽媽讓我先看她包一個,然后我再拿一個,跟著她學。首先,媽媽拿了兩片粽葉,交錯放在一起,然后拿起剪刀,把粽葉一頭剪平,然后握起來,讓它成為一個圓錐形,哈哈,活像一個小漏斗。媽媽對我說:“像小漏斗的這個地方決定了粽子的大小,一會你包時,不要太大,不然你的手抓不住。”我點了點頭。媽媽又抓了一大把米放進小漏斗里,到一定位置時,要往里面到一點水。然后可以在放米過程中放花生和紅棗。然后把漏斗上面的粽葉往下放,成為一個“立體三角形”,開始包,最后媽媽拿了事先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緊緊的困住,“OK了!”媽媽笑著對我說。我看了看,哇,媽媽包的真好!我一定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
我按照媽媽教我的步驟開始包粽子,拿兩個粽葉,交錯放,然后成為一個小漏斗,開始放米。可是,粽葉在媽媽手里就很聽話,一到我這,不是這爛了,就是那爛了,導致漏米,撒了一地。媽媽說:“你不要使太大勁,輕一點。”我按照媽媽給我的建議,重新開始。可是粽葉像是跟我鬧脾氣一樣,就是包不好了。我苦惱極了,把粽葉和米往旁邊一扔,不管了,氣呼呼的坐在那里。媽媽看了看我,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沒關系的,媽媽第一次包粽子也是這樣,還沒有你包的好呢!”聽了媽媽給我的鼓勵,我又振作起來,開始了包粽子。
這一次很成功,到最后纏繩子了,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用手緊緊按著它。用很大力氣,把粽子纏了起來。呼,終于好了,看著我包的粽子,它仿佛在朝著我笑呢!
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很成功。通過這一次包粽子我知道了,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著急,要慢慢的去做,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