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鄉愁的作文500字
鄉愁是一個漢語詞語,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移民,誰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鄉愁的作文500字(共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鄉愁的作文500字精選篇1
中秋節晚上,我們全家人圍坐在陽臺上一邊喝茶,一邊賞月。
我抬起頭,望著天空中那輪甜橙餅一樣的月亮。仔細凝望,那寧靜的夜空中月亮猶如一個清冷美人的眼睛,波瀾不驚地打量著大地和大地上進入夢鄉的人們。她是那樣的溫柔和安詳。月亮從不像太陽一樣火急火燎地把光輝灑向大地,也不像風兒一樣忽急忽緩地工作,更不像云朵那樣懶洋洋地在天空中飄蕩。她總是柔柔地注視著大地,在星星的映襯下,輕輕地向我們微笑。
“你瞧,今天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圓!”我感慨道。一旁的爸爸笑著說:“中秋節來臨之際,月亮也會更懂人們的心思,拼命地鼓起她的腮幫,活像從畫中走出來的唐朝美人圓潤的臉龐。”月亮又散發出皎潔的月光,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銀霜。月光如水,好似從夜空中傾瀉了下來。突然,我感到月亮是那么的無奈,她是否在像嫦娥等后羿一樣,在等太陽?想到這兒,我不禁吟誦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是否像蘇軾一樣憂愁,一樣在思念遠方的親人?好月亮啊,您到底在想什么?在擔憂什么?我想問問您,您在天宮和嫦娥、玉兔都過得好不好?快不快樂?
我的爸爸來自青海高原,是一個有著濃濃鄉愁情結的人。每到中秋佳節,他就更加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今天,看著這天上的圓月,我似乎開始理解爸爸那綿延千里的無限鄉愁了。我回過頭望著月光下的爸爸,我問爸爸,你在想什么呢?爸爸遙望著月亮對我說:“我想起了小時候,每到中秋,我就會和小伙伴兒們拿著竹竿到各家院子里摘核桃吃。剝核桃皮時,手上臉上經常會被弄得黑乎乎的,堅硬的外殼會割傷我們的手,但我們絲毫感覺不到疼。如今的核桃品種再好,也吃不出當年的味道了?!蔽翌D時想起了爸爸寫的那篇《云中誰寄核桃來》,此刻,我終于深深理解了其中的濃濃思鄉情。
天上的月亮啊,你真是善解人意!你了解游子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離愁別緒。在親人們遙舉酒杯,互訴思念時,你就悄悄升起。正所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贊美過你呀!因為你最懂思鄉情,最知離別愁。
有關鄉愁的作文500字精選篇2
秋風瀟瀟,涼風習習,一輪圓月掛在黑壓壓的天空上,灑下一片銀光,我坐在床邊,抬頭望著那輪明月……
思緒紛飛,仿佛我便是當時的李白,此時正坐在床前,用手托著腦袋。月光透過半開著的窗戶照到臥房里,房子的一角變得有些淡淡的銀色。起初,以為是點點白霜落下,帶來了森冷的秋宵寒意。滿心不解,便抬頭,一抬頭就望見了掛在天空中的圓月,心中的不解便灰飛煙滅了,秋月是分外分明的,然而它又是如此的清冷,看到這兒,不禁低下了頭,完全沉浸在深思之中。
白天的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可到了夜深人靜,秋夜的天空如此之寧靜、深遠,最容易觸動情懷,所以,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啊!家鄉的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山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美好年華與往事……
正酣時,一陣風刮過床頭,從紛繁的思緒中醒來。
故鄉,多么熟悉的字眼,是每個人都魂牽夢繞的地方,哪兒有老人們曾經逝去的光陰,有那點點如童話般的夢,有那如條條絲綢般的斜陽。
離家在外的游子,在離家越來越遠時哪個不是充滿惆悵,但是那遠行的腳步又是如此的義無反顧。離家是為了更想家,望望遠,家就在遠方的燈火闌珊出處。
流星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清風,蓋不了水的閑適;不論時間如何流逝,你始終不能忘記,故鄉,這里有你的本,你的根。
有關鄉愁的作文500字精選篇3
二十年過去了,我只身在法國工作,中秋團圓之夜到了,不禁思念起在故鄉的親人,我閉上了眼睛,吟誦起了詩人高適的一句詩:“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焙⑻釙r代的回憶如潮水般涌上了心頭……
家鄉的湖水清澈見底,終年不息地流淌在那片可愛的土地上。湖上,常常駛過幾艘漁船,漁民唱著山歌,劃著船,悠閑地蕩漾在湖面上,不時帶起層層波紋。有時有霧氣,煙雨蒙蒙,更為家鄉增添了幽靜和仙氣。每逢周末,我會和朋友們相約出來,蹲在石頭上捉小魚小蝦。
湖上有一座小橋,草坡上的花枝從欄桿縫中伸進來,不僅撓癢了人們的身體,還撓癢了人們的心。大冬天的時候,大雪紛飛,橋上的雪積得很厚實,當太陽出來的時候,躺在雪上,既能感覺到春日的溫暖,也能觸摸到冬天的冰冷,這是兒時美妙的回憶啊!
聊到雪,我立刻想到了兒時冬天玩的游戲——打雪仗、堆雪人和舔雪。我和朋友們先找了一塊雪厚樹多的草地玩,然后分成三組去找冰塊,把找回來的冰塊搭成冰堡壘,在冰堡壘的一旁堆雪人、放雪球和冰花?!皣W!”一個雪球從小倩的手中滑落,掉在地上,像花一樣綻放開來。這引起了我們的興致,互相扔起了雪球,雪地上不時響起我們歡樂的笑聲……玩累了,玩熱了,就趴在樹干旁舔雪,樹旁的雪又白又甜又涼。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那些美好的回憶,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有關鄉愁的作文500字精選篇4
很久都沒有回家了,故鄉的那片田地雖然四季在變,留在我心中的印像卻始終是一片生動的綠,偶爾被一道山梁隔斷,被一座小村攪擾,依舊欣然。終于匯成河流在土地上流淌,直至流進游子的夢境。是想家了嗎,還是那片原野在召喚我.....
聽到街邊小販叫賣粽子,就又想到端午節,想到母親做的粽子和茶葉蛋,街邊粽子也買過幾次,看起來誘人,吃起來卻只是覺得不過是一包粽葉包著飯團,找不到記憶中的味道。不能怪生意人的手藝不好,他是無法在每個粽子里包進母親的味道。小時候吃粽子,從洗米洗粽葉再到包制好放到蒸籠上,那分期盼就像蒸籠里冒出的滾燙的熱氣。及至吃到嘴里,那滋味再怎么能尋的回來。
就又想起母親,想起母親微胖的手,包粽子的時候的靈巧,記憶中母親包的粽子可以有很多形狀,并不像街邊買的都是一個形狀,我特別喜歡挑包的像牛角的。
又近端午了,我想母親應該預留了好了包粽子的糯米了吧,只等粽葉再長大一些了,或還在想今年兩個兒子會不會有時間回家過節。
孤身在這個城市,弟弟甚至還在離家更遠的城市,我已經有了個小家,卻也只是個每晚可以睡覺的地方。七十年之后便不再屬于自己。所以這城市不是我的故鄉。母親在哪里故鄉就在哪里......
有關鄉愁的作文500字精選篇5
“舉著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做的詩。此時此刻,我非常理解李白的心情,因為。我也很思念家鄉。小時候那些玩伴,在一起,嘻嘻哈哈地做游戲,那時候,就是童年,它好像一眨眼兒就過去了,但那些事情,仍然印在我心里。
身也離開故鄉,但情還在,家鄉的一草一木都牽動著我的心。每當我倚在窗口遙望明月,心中總會想起那一句詩“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遠在家鄉的爺爺奶奶你們看到了嗎?你們思念著我,我也思念著你們啊!
四年級暑假,我去姥姥家度假,姥姥家在鄉下,那里風景如畫,非常美麗,讓我領悟了大自然的美,鄉下的美,生態的美。那時有清涼可口的地下水,有羊,有雞,有鴨,還有好多好多農作物......我最喜歡羊,特別是小羊羔,小羊羔的樣子很可愛,我發現羊叫“咩”的時候,聲音發顫。我還發現羊叫“咩”的時候頭往上仰。羊生氣的時候,右前蹄會使勁的踏地。每天早上我都去看綠色的東西,看高粱,看玉米,看豆角......鄉下的空氣就是不一樣,空氣很新鮮,不像我們這里下過雨后,空氣新鮮倒挺新鮮,但是有點兒刺鼻。那里的空氣吸一下就讓人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小是地下水,那水很神奇,冬暖夏涼,在你很熱的時候,接一些水喝,那水是冰涼冰涼的,又甜又涼真舒服!冬天,那地下水是暖的,接出來還冒著熱氣呢!我真想再去一次。
清涼的水,家鄉的情,化做滿眼淚水......
有關鄉愁的作文500字精選篇6
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棵長青樹,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在我的生命中蓬勃向上。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株水仙花,風吹日曬仍舊在我的心里香氣盎然。她是我生命里的一處別院,歷經風霜還在為我守侯。她占滿我不眠夜晚的思緒,填滿我寂寞無助的心房,浸透我透明淚珠的纏綿。她就是那一絲一縷的鄉愁,不舍晝夜的鄉愁。
青澀的少年時光在古香古色的小鎮灑落,我踏著長著青苔的石板路來回奔跑,從懂事起一直跑到十八歲。她是流淌的河水,流經我的身旁悄然無息,我從懵懂走向成熟,歲月像是不眠的沙漏,一點點地漏掉我的思緒,無法逆轉。屬于我的一方安樂土,就是我心心依戀的家鄉。這里的山清水秀滋養我負荷的心靈,這里的鳥語花香舒緩我憔悴的身軀,這里的魚蝦滿江沉淀我不安的慌亂。我在這兒生長。她告訴我真善美的.世界,這兒勤勞樸實的人們,真切的關懷,貼心的問候,好似黎明的朝陽,充滿了希望。我被家鄉的水土滋潤得一塵不染,我快樂地成長著。
但是,這一切卻沒能阻止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
這一天,我拿起行囊,決定離開。
在我離開的那一刻,我端詳著這古老小鎮,我才第一次發現她的破舊不堪,這里封存著我成長的記憶,我在心里蕩漾起了絲絲漣漪。有些不舍,但終究還是要走的,我太年輕,我擁有我不停歇的夢想。
于是我帶著行囊,像穿越漫漫沙漠的駱駝。一身的落魄沒有掩埋我內心的自信。我整裝待發,我嘗試著讓自己融入外面的社會,他的流光溢彩,燈紅酒綠,都曾經讓我好奇向往。我試著讓自己流連忘返。每一步我小心翼翼,我瞻前顧后,生怕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漸漸的,我開始失望。我發現,他們的笑容不夠真實,他們的話語沒有肺腑。
我開始想念我的家鄉,想念她的純凈,她的清澈。
我懷念在她襁褓中感受到的溫暖。
我想回家,想離開這里的嘈雜和虛假,想回到屬于我的家。我不想經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心酸,不想經歷“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無奈,不想經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悲哀,我只想回到她的懷抱,柔情似水的懷抱。
鄉愁,我“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愁,濃濃的鄉愁。
有關鄉愁的作文500字精選篇7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啼鳴,院子中充斥著柴木燃燒的淡香。
在老家,爺爺特別鐘愛一種香木,這木頭在那兒甚是常見,每次一回老家,迎面撲來都是這熟悉的味道——淡雅的木香。
香木其實是一種樹,一年四季都有著綠油油的細細的樹丫,散發著濃郁的清香。因為種的多,房前屋后、坡坎田間,爺爺常砍一些回來劈成柴,一捆一捆堆成垛。綠色的樹丫含有豐富的油,一經點燃香味撲鼻。即使枝丫晾干了,香木的香氣仍然四溢。
老家的院子蠻大,養著不少的雞。過年的時候爺爺總是要用這香木來熏,讓香木的味道和雞融為一體。做香木熏雞,爺爺先是選個天氣大好的日子,再和二伯將香木一捆捆的運到院子中央。由于我當時年紀太小,這類事情是不被允許的,只得在一旁遠觀。隨著火焰的跳躍,香氣由內而外的四處蔓延,就這樣要一直熏到下午二三點。
一開始氣味是淡淡的,滿滿都是草木植物的香氣,像一個淘氣的孩童在玩耍;燒至二三個小時,香氣漸漸濃郁起來,好似一個嫵媚嬌艷的女子在酣眠;最后,香氣猶如一只逍遙的俊鳥,破籠而出,隨著風的變化呈現出一種美麗的曲度,徘徊上升,所到之處余香裊裊。
香木用作熏雞,極大地滿足了味蕾,用作其他炭燒也很好。
聽父親說,他年幼時,家里經濟條件不怎么好,吃不上什么名貴的食材。但是,貧窮有貧窮的智慧。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山里人有自己的辦法來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在眾多的“烹飪技巧”當中,父親最喜歡的就是炭燒——他用香木燒成炭灰,把土豆紅薯之類的放進去燜熟,如此便可美餐一頓。
這香木伴隨著三代人的記憶,也如此熏染了我,我愛聽父親說些過往的事,也愛這香木的幽香。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也想在煙銷日出時歡歌,享受這故鄉的山水綠意。如今久居城市的我,只能將這縷炊煙,這抹清香當成一味鄉愁。念及之時,閉目徜徉。
站在山上俯瞰村落,爺爺的大院又有一束煙由下而上,宛如仙境一般。呼吸著香木浸潤過的空氣,望著一排排的香木,有種“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舒暢。
夕陽落在山腰上,我由香木引至山下。香木是家和故土的象征,這家總是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