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
元宵寓意團團圓圓,象征家庭幸福和美滿。小編為您整理了關于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供你參考。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1)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節有很多習俗,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放煙花、猜燈謎。還有啊,就是要吃湯圓。
俗話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年的元宵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沒有下雪,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門,到廣場看放煙花,賞燈,猜燈謎。
煙花還是像往年一樣好看,今年是在淄博體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剛黑下來,這里已經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邊的道路都封閉了。七點半,焰火晚會正式開始了,隨著噼噼啪啪的鞭炮鳴響,夜空變成了一塊美麗的畫布,各色禮花騰空而起,競相綻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騰的駿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樹銀花不夜天的人間勝景。我們忍不住歡呼起來,真是太美了!
回來的路上,媽媽給我講他們小時候怎么過元宵節,那時候的節目可多呢,一般從正月十四持續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聽到鑼鼓聲一響,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馬路兩旁,等著扮玩的隊伍,那喧天的鑼鼓聲,整齊的高蹺隊伍,讓人精神振奮的舞龍舞獅,傳統的打鐵花。是他們兒時愛看的節目。
媽媽說她小時候怕的是扮玩隊伍里騎小毛驢的,那些人化妝的像小老太太一樣,歪戴著帽子,嘴里叼著大的煙袋,嘴角還點著一顆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后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歡一樣往人群里亂竄,一不小心就來到你面前,嚇得大人孩子們直往后退,大呼小叫的,也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歡笑聲,哈哈!
我也想看那樣的節目,爸爸幫我問了好多地方,這些傳統的節目大都被彩車彩燈代替了,太遺憾了。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2)
正月十五,舉國上下,歡度元宵。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的老家雖然偏僻,可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外的游子總是要回老家陪家人過節,所以老家到處人來人往,歡聲笑語。
在老家,我們有一個習俗是去山上的廟里燒香拜佛。大家進了廟,第一件事兒就是點香。這可不是一般的香,它像一根大柱子,有一米多高,上面的花紋非常漂亮,帶足了“年味兒”。香的外立面上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著,正要騰空而起,栩栩如生,真是“神龍盤玉柱”啊!
大家手拿香火,走進廟里時,這里早已余煙裊裊了。我們點上“玉柱龍香”,便叩首拜佛,以求平安。此時,我驚喜地發現,裊裊濃香,從盤龍張著的大嘴吐出,真好像“靈龍吐珠”。
這些儀式完成了,我們便回到村中走親戚送年貨,歡天喜地去拜年啦!我們送年貨給親戚,也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客人走進主家門檻時,要左手一個“大”紅包,右手一只老母雞。主家笑容滿面地迎出來,大家說著祝福的吉祥話。這時,我仔細地觀察親戚家門上的春聯,上下聯為“春滿人間歡歌陣陣,福臨門第喜氣洋洋”,橫批為“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晚上,鞭炮聲伴著歡慶隊的笛聲、琴聲、鼓聲,組成了一首歡慶元宵的歌。
看著這樣熱鬧非凡,歡聲鼎沸的景象,我想:這熱鬧美好的景象不正象征著百姓們的日子蒸蒸向上,祖國繁榮昌盛嗎?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3)
元宵節到了!元宵節到了!
元宵節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賞月、放煙花、吃元宵和猜燈謎等。這些傳統習俗我都喜歡,其中,我喜歡吃元宵,而且我也會包元宵。今年,我和奶奶就包了元宵。
因為元宵節已經開學了,沒法和奶奶一起過,所以我們提前吃了元宵。在我們包元宵的過程中有個小插曲,是這樣的:那天,包元宵時我發現包元宵的皮怎么都包不好,怎么回事呢?奶奶左想右想,終于,奶奶看到了桌上的芝麻餡,奶奶想:會不會是餡太軟了?肯定是的!于是,奶奶就把芝麻餡放去冰箱里,凍了十分鐘后再把芝麻餡取出來,奶奶一試,輕輕松松就包好一個湯圓了,這下總算不用那么費時費力了!
而且,元宵節當天,我還吃了一種叫“水晶湯圓”的元宵,我問了媽媽為什么皮是透明的?媽媽查了查,原來它的皮是用“木薯粉”做的,下次再包湯圓的時候我想試試!
元宵節過完才算是過完年了,2025年我希望我能心想事成,全家人開心快樂!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4)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
放學回到家,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濃郁的菜香,使我垂涎三尺。往餐桌上一看,番茄滾牛肉湯、牛扒、奧爾良雞翅、海鮮拼盤……簡直可以用饕餮盛宴來形容。
吃完飯,依然口齒留香,沒想到,還有意外驚喜。媽媽笑瞇瞇地走過來,手里端了三個小碗,里面盛著糖水,還放了六個精致小巧的小湯圓,玲瓏剔透,可愛極了。我好開心,吃著湯圓,一家人談笑風生,好不快活。眼看著碗中只剩后一個湯圓,我漫不經心地咬下去,“鐺”牙齒好像碰到了硬硬的東西,吐出來一看,呀,是一個小盒子!打開來,哇,里面放了一個小湯圓公仔,同時,爸媽也拿出自己的一個,男人模樣的,女人模樣的,三個“小湯圓”一起圍坐在玩具桌子旁,畫面生動極了。
我樂得“咯咯”大笑,既興奮,又感動,果然,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才是重要,讓我們在這喜慶的元宵節,共同度過美好時光,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快樂吧!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5)
早在元宵節的前幾日,電視上就報道說元宵節黎明有月全食,我聽說后,興奮得一蹦三尺高,因為我有生以來還從沒見過這類天文景觀,很想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子,便巴望著元宵節快點兒到.
我耐心地等了幾日,期待的日子終于到了.元宵節黎明,我5點鐘就起了床,站在窗前眺望.此時的月亮又大又圓,明亮得很,皎潔月光投向大地,讓人感到神秘而又舒暢。月亮周圍是深藍色的夜空,夜空中還布滿了厚厚的云,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不過此時月亮沒有被云遮住,在夜空中猶如一顆閃亮的明珠。半個小時過去了,月亮開始有了變化,在它的西北角有了一個微小的缺口,我知道月食開始了。這時,我又想起了“天狗吃月”的傳說,舊社會,科技不發達,人們不了解月食,認為是天狗把月亮吃了,便在月食之夜敲鑼打鼓、放鞭炮來嚇跑天狗,但是“天狗”還是“吃”掉了月亮,不過,過了一會兒月亮又出現了。事實上,是地球轉到太陽與月亮之間,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不能照射到月亮上,因此在月亮上出現了黑影,這就產生了月食現象。
此時月亮正一點一點被黑暗吞噬,我真是太高興了,正睜大雙眼眺望著。忽然,一團云把月亮給遮住了,月亮頓時沒了蹤影,夜空也顯得暗淡無光。我心里暗想到:唉!真掃興。正想著時,月亮又像一個調皮的娃娃似的鉆出了厚厚的云層,我又暗自慶幸。我仔細地看著,月亮已經有三分之一是黑暗的了,像是被咬了一大塊的大餅。等到月亮還剩下一半時,天公不作美,一團云又將月亮給遮住了,我望著夜空,期待著月亮像上次一樣再次出現,好讓我看完月食的全過程,可事與愿違,我連等了半個小時也不見月亮出現,我的心也像月亮似的被一團云遮住了。
雖然我這次沒有看到月食的全過程,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6)
正月十五真熱鬧,猜燈謎來踩高蹺,紅紅的燈籠映紅臉,歡樂的笑容比花艷,甜甜的湯圓暖人心,絢爛的煙火照花眼,快樂時節要分享,短信發來問候你,元宵快樂祝福你,萬事吉祥又如意!
月如盤,燈無眠,又到元宵佳節時;觀燈會,賞獅舞,開開心心樂無憂;吃湯圓,品美酒,自在逍遙福無邊;放煙花,猜燈謎,其樂融融笑開懷;發短信,送祝福,情誼綿綿暖你心:祝元宵節快樂!
快樂不會嫌累,團聚不會嫌貴,在甜蜜的海洋里,空氣都是甜滴。海上升起明月,天涯同是元宵。在如此幸福的時刻,祝你元宵節快樂!
正月十五鬧元宵,古來詩詞有幾多。今日蛇年元宵夜,不比歌賦比快樂。人潮如涌浪花多,觀燈猜謎隨處歌。團團圓圓家中坐,甜甜的湯圓潤心窩。男女老幼都開心,晚會熱鬧無法說。愿你元宵佳節幸福繞,美滿如意好運到!
思念道不盡,離愁理不清,不如庭中靜坐,共享這溫馨。好事迎來不斷,笑聲時時陪伴,更應來湯圓一晚,此生不再孤單。
月似圓盤,千家萬戶慶團圓;燈火如晝,快樂心情賞花燈;成雙成對,笑逐顏開猜燈謎;守望幸福,吃碗元宵品甜蜜。元宵佳節,燈光照出快樂,元宵品出幸福,愿你吉祥一生!
正月十五元宵節,大街小巷熱鬧多。大紅燈籠遍角落,猜中謎語樂開顏。舞龍獅,踩高蹺,人流如潮緊相隨。累了餓了家中坐,熱熱的湯圓端上桌。元宵佳節人快樂,幸福生活在眼前。祝元宵節快樂!
月圓之夜相思重,想家念友牽掛濃,情真意切不言中,祝福短信忙發送,愿你元宵樂不停,暢飲美酒和甘瓊,吉祥好運喜相逢,心想事成圓美夢,快樂幸福享無窮!
人如潮涌車如龍,攜手并肩賞花燈,獅舞元宵金龍騰,猜謎得寶笑盈盈。明月圓圓吉祥送,湯圓滾滾情意濃,又是一年佳節到,喜笑顏開笑不停。元宵佳節,將幸福帶回家,將快樂掛臉頰,愿你福壽安康!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7)
噢,元宵節來了!我家的元宵節就是吃湯圓、放煙花。
今天就是元宵節,我覺得很奇怪過節了為什么不放假呢?這是我想不通的事!
下午3點半,放學了,我馬上跑回家用手機查了一下關于元宵節的資料。據說,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陳平鏟平“諸呂之亂”。在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這一天的晚上,他都要出宮游玩,“與民同樂”,以示慶祝。因“夜”在古代又叫“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便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元宵節就是這樣來的。
傍晚,我們坐在一起吃湯圓。有黑芝麻的、花生的和巧克力味的。三種味道都好吃呀!水晶湯圓,沒煮的時候,全身都是白色的,跟其他湯圓一樣,而煮好的水晶湯圓就變得透明了,還能看見里面的餡呢。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到了晚上,我心想一天就這么過去了,真是的!我明天還要上課呢,要睡覺了!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8)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在元宵節這天,人們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慶祝,比如說:看花燈、吃元宵、猜燈謎、舞獅子……而我喜歡的,就是吃元宵了!
所謂元宵,其實就是湯圓的別稱。在古時候,人們把這種食物叫做“浮園子”,后來改叫“湯團”或“湯圓”。又因為這些名稱與“團圓”的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著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來懷戀離別的親人,寄托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從此,在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傳統。
而湯圓在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吃法: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方湯圓、江南的肉湯圓、蘇州的無餡湯圓、寧波的豬油湯圓,四川的賴湯圓……
但我喜歡的,還是那一個個汁水飽滿、甜而不膩、白嫩軟糯的南方芝麻湯圓了。那模樣,活生生的跟個小胖子似的。
很快就到了晚上,大人們也要開始煮湯圓了。首先把水燒開后,將湯圓倒入鍋中,用勺子的背面推水,讓湯圓不會粘在一起,也不會粘鍋了就把蓋子蓋上,等到湯圓漂浮起來后關小火,湯圓水每燒開要向鍋中倒入少量涼水,反復兩三次就能把湯圓煮熟了。
將煮好的湯圓用勺子撈起來,可是那比勺子還有大上一些的湯圓,確實想逃走一般,一不留神,就又落入了鍋中。
等撈起來后,再咬上一口熱乎乎的湯圓,就能看見里面那甜甜的黑亮亮的芝麻餡,口中還殘留著一股香甜的味道刺激著我的味蕾,令我回味無窮。
吃完湯圓后整個身子都暖洋洋的,幸福感十足。躺在床上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9)
元宵節有很多傳說,因時間關系,我今天只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在下凡時迷路了,被獵人給射死了。玉皇大帝非常生氣,于是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用大火把人類通通燒死。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聽說了此事,便冒著生命危險,偷偷下凡告訴了人們這件事,讓他們想辦法逃過這一劫。
人們想呀想呀……終于,一位老人在正月十四的晚上想到了一個辦法,人們聽了都很贊同老人的辦法。
到了正月十五,天兵一看人間燈火通明——原來,老人的辦法就是讓人們放爆竹和掛燈籠!天兵看到人間火光沖天,以為人類早就被燒死了,于是就向玉皇大帝報告去了,人們便活了下來。從此,放爆竹,掛燈籠就成了元宵節的傳統習俗。為了慶祝這一天,人們便把這一天定為“元宵節”,并在這一天吃元宵,也就是湯圓。
好了,我收集了好幾個傳說,這是其中的一個。你收集的傳說一定比我的更精彩吧?記得來告訴我!
元宵節習俗的作文范例(篇10)
春節剛過,一年一夜的元宵節就來臨啦。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家鄉,元宵節這幾天可熱鬧啦!
古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還沒到正月十五,人們就早早地開始扎花燈,作燈頭,準備元宵節的舞龍活動。正月十三那天,從早到晚,你都能聽到大街小巷里傳來“哐——哐——哐——”的鑼鼓聲,這是在告訴大家“今天晚上要開始迎龍燈了。”民間也叫“起燈”。于是,家家戶戶都在大門上方掛上兩盞喜氣洋洋的大紅燈,準備好煙花__竹,有些大戶人家還要準備幾個大紅包,好在晚上龍燈迎過來的時候包給舞龍隊。
天色剛暗,就有龍燈開始出村,村民們做的龍燈式樣很多,有板凳龍,就是在一條板凳上固定好兩盞描著精美圖案的燈籠,把這樣幾十條板凳連在一起,加上龐大綴滿精美小燈籠的“龍頭”,就成了一條漂亮的龍燈;有的每人舉一根木桿,木桿頂端是一節圓圓的布滿“龍鱗”的紅燈籠,再用紅色拉花把幾十節“龍身”連在一起,就成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龍。
隨著天色漸漸黑下來,越來越多的龍燈迎出來了。小孩子興奮地舉著自家的小燈籠,呼朋引伴,跟著龍燈走。龍燈迎到哪里,哪里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龍燈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結束。
正月十六的夜晚,人們要把龍燈舞到溪河邊或有水的溝邊,把龍放在地上,進行燒龍儀式。把龍燃燒完后,將燈龍殘骸送入水中,澆水沖去,意為送龍歸海。這樣,元宵舞龍燈才算真正結束。
在家鄉,元宵節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我們也叫“湯圓”,用糯米粉搓成圓形,里面常用豆沙、肉作餡,有團圓美滿意。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別提有多美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
奶奶的湯圓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家鄉的元宵節真熱鬧。我喜歡家鄉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