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
不可忽視審文題,以避免文與題不符,形成所謂的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7篇,只供參考,喜歡的朋友們歡迎分享收藏!
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篇1)
窗外的樹又綠了,讓人感慨于時間變換的奇妙。這個春天無法再去春游,無法再去感受自然,回想起以往和同學們去長壽山的經歷,想到那山水之間的笑顏,懷念那綠水青山帶笑顏。
那年春天來到的時候,我和同學們去長壽山春游,去收藏一分春意。剛來到山腳下山腳下,我便驚嘆于這山間獨有的景色,有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山間的景色和城市中的確全然不同!城市里是點點綠意,山上卻已是漫山遍野的綠!城市中的壓抑一瞬間被排盡,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游覽一番。
整頓一番后,立即開始了登山。一進山,我仿佛進了一個綠色的世界,貪婪的呼吸著山間的空氣,仿佛融進了這山水。山上陡峭奇絕的巖石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樹尖穿梭著飛鳥,仿佛在互相告知這一行人到來的消息,風吹過來,纖細的樹杈像披著綠衣的手臂在向我們招手。腳下踩著的木制的棧道,是那樣自然,偶爾有一兩顆樹穿過,棧道寬容地讓它成了陪伴的朋友,也讓我們感到別樣趣味,我感到非常輕松,不知不覺,爬到了半山腰哪里矗立著一座雕像,是一個潔白的老人的雕像,它神態自若,臉上是自然地笑顏,他在這山中站了多少年啊!卻一直笑著面對每一個仰視他的人,他讓這山中的一切事物都帶上了笑顏。
下山了,在下午的驕陽下,學校舉辦了藝術節,在這綠水青山中,同學們舞蹈的身影成了山水間最美的風景,結束時,滿山浸在金黃的夕陽下,同學們的一張張笑臉也都面對夕陽,放著光彩。那一刻,綠誰青山帶笑顏。
這旅行到現在仍歷歷在目,今年春天,那山水一定又是一番美景,等著人們去感受那綠水青山帶笑顏。
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篇2)
溫度漸低的秋日,難得享受了幾天日光浴,而后迎來的卻是寒潮與鋪天蓋地的霧霾。
眼前的霧霾,遮住了幾公里開外的雄偉的高層建筑,遮住了金黃葉片在風中翩翩起舞的美好景色,遮住了人們對于探索湛藍天空的好奇心。常常關注天氣的我,過往只關心今天是否暖和,會不會下雨,再決定衣物的多少,雨具的攜帶。而如今,我一天不知道會看幾次關于空氣污染的界面,也糾結今日出門是戴普通的一次性口罩還是防霧霾口罩。
身在秋日的我不免想念夏日的晴空萬里:一朵朵白云明晰可見,以肉眼能觀察到的速度在萬米之上的藍天,某個固定的方向悠閑地散步,陽光穿不過那些純潔無暇的白,在地面上留下片片陰影,到達地面了的陽光穿過綠葉的縫隙,在地面映出點點光斑。盡管相比之下,夏日有那么的美好,但它也受到臭氧的影響,加重了溫室效應,使如今的地球環境一日不如一日。
而寒冷的秋日和冬日呢?它們因溫室效應相對溫暖,但各種工廠以及汽車等的廢氣排放,讓空氣變得糟糕。人們耳熟能詳的PM2.5和PM10正在被我們或多或少地吸入人們,若長時間接觸這些可吸入微顆,有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曾經有數不勝數的鄉下的青壯年前仆后繼想要到城市發展,雖然城市的科技、交通、經濟等都在進步,可這樣的空氣環境,如他們的愿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已打響藍天保衛戰,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做不了那些偉大貢獻,但我愿從自身做起,低碳環保,為清澈藍天做出一份貢獻!為藍天而努力!
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篇3)
在蕉嶺縣南磜鎮三泰村一座名為“蕉坑子”的山上,種滿了郁郁蔥蔥的杉樹。山上青翠挺拔的杉樹,傲岸筆直,層層疊疊,就像為大山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色“毛衣”。而這片杉樹林的主人則是家住該鎮新村的王文珍、王桂均父子。
上世紀90年代,在一次與親人的閑談中,王文珍了解到種植杉樹效益高且對生態環境有益,便毅然放棄收入可觀的運輸行業,回到村里種起了杉樹。
剛開始種植杉樹,由于經驗不足、技術缺乏等,杉樹的存活率連一半都沒有。為此,王文珍沒少發愁過。“當時一起種杉樹的同行沒堅持多久就放棄了,因為杉樹要種上14年左右才能獲利,而且大家經驗又不足。但是我覺得堅持下去就會成功,沒技術我可以學嘛。”接下來的日子里,王文珍除了上山管樹,剩余的時間都往鎮里林業站跑,去站上不斷請教技術人員來提高自己的種植技術。
杉樹在王文珍的悉心呵護下,長勢喜人。由最開始存活率不高到百分百存活,最開始的一兩畝發展到了50畝。王文珍也因此獲得了第一桶金。
沒過多久,王文珍把在廣州開出租車的兒子王桂均叫了回來。父子倆擴大了種植規模,由50多畝擴大到近1200畝,由1萬株杉樹擴大到26萬株杉樹。據王桂均介紹,他剛回來那段時間很不適應,每天大山、家里兩點一線,干活辛苦,生活又枯燥,對年輕人來說無疑是個考驗。但是父親的執著和堅守深深地影響了他,他決定跟父親一起把這座青山打造成“金山銀山”,實現兩代人的大山夢。
在王文珍父子的帶動下,周圍幾個村的村民紛紛加入到種樹行列中,村民在致富的同時,也為家鄉綠化造林貢獻了一份力量。
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篇4)
在城市中,霓虹燈代替了路邊的小樹,高樓大廈代替了生機勃勃的草園,只剩下路邊的小藻散發著可憐而又凄涼的生氣。
在人類賴以生存的這個地球中,這一座城市,看到綠色的生機已經成為了奢望,樹木不見了,只剩下被剃光頭發的樹樁,曾經的小溪早已不見了,只是一條臭烘烘,上面躺著魚肚白的魚,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早已千瘡百孔,一棵棵參天大樹爭先恐后地倒下了,一群群的小動物們逃出了森林,地名還叫那片森林,可卻早已不復存在了。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只有植樹造林才能彌補人類多年犯下來的滔天大罪,才能彌補地球上的千瘡百孔,只有植樹才會使地球生氣勃勃,正如孟子所說的:“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我們要好好愛惜我們現在我們人類唯一的根據地,同時,它也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濫砍濫伐千人指,保護樹木萬人頌。”讓我們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千瘡百孔的地球已經不能支撐更多的打擊了,也只有我們好好愛護它,保護好每一棵樹木,不讓他們被砍伐,才能使賽特凱達斯大瀑布的悲劇不會再次上演了。這個世界只有充滿綠色,充滿生氣才能更適合人類們生存。
請你們記好了“不求金山銀山,但求綠水青山,”保護好我們的家園,保護好人類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如果地球破滅了,那么一切都將成為幻想,除非那是的人類科技已經十分發達,不然,一切都是泡沫,讓我們一起你不我們犯的錯誤,好好彌補地球上的千瘡百孔吧。
這是我們唯一能做到,也是我們唯一能力所能及的一件事,大家一起都來植樹,回復曾經的空氣,讓臭氧層空洞不復存在,讓小河回歸原來的澄澈見底,清澈見底。
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篇5)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題記
十五年前,我出生在一個擁有著綠水青山的小鄉村里,我家屋后就有一大片山林和一條從山頂到山腳的溪流。小時候,我就常常聽奶奶提起:“我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些綠水青山就是我們的經濟來源。”自打我懂事起,我就會常常跟隨著爸爸媽媽去山上整理林木,那時的山林里“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空氣格外清新,溪水清澈見底格外干凈,就連野花都使我感覺格外香……后來,因為一些原因,我們一家搬出老家,來到縣城,屋后的山林也無人看管了。
現如今,再次回到老家的那片山林,綠山青山的蹤影已是無影無蹤了:山上的樹木有些奄奄一息,有些又像飽經風霜的老人,干枯;那條溪流變得十分渾濁,垃圾漂浮在溪面上。爬到山頂,俯視家鄉,周圍的工廠變多了,濃煙滾滾而來,以前有的山林都被開成了一條又一條的柏油路。站在山頂上,我在想:如果沒有這些破壞環境的行為,也許,這一切都會不一樣。
可見,保護環境對我們來說有多重要!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我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為有了自然,我們可以生活得更開心、快樂、幸福。然而,人與自然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所以,保護自然環境,保護自然界上的萬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系到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到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應該重視起這個問題,行動起來,在保護生態環境上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
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篇6)
予你一座金山銀山,還我一座綠水青山。
——題記
曾幾何時,風自由地飄過山谷,白云悠悠地飄過我的家鄉,這碧水青山一片
綠意盎然……
櫻秋紅了,芭蕉綠了,歲月老了,光明走了。不即歲月的悄然,傷痕早己爬滿全身,不等擾淚,又增一痕……
你可還見過河底的青苔?許久,不曾見過清澈的河底,有幾處淺淺的綠意,“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這般景象也只有詩中才能品讀。遠觀兩岸,沒了黃發垂鬢怡然自樂,沒了追逐打鬧的孩童,沒了自由擺尾的魚兒……
你可還聞過森林的空氣?許久,不曾見過矗立的群山因植滿綠樹,而呈現出一片青翠,“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這般優美恬雅也能去書中尋,沒了清晨淡雅的霧,沒了清風為伴的林蔭小道,沒了空中疾行的鳥影,沒了悅耳清色的鳥語……取而代之有了毫無生氣的假山假水,有了花里胡哨的人工假湖,有蒼綠無趣的人造樹,有了全無花香的花壇,有了漫天飛舞的“白蝴蝶”……
你可還數過夜空的繁星?許久,不曾躺在空曠的草坪上,伴涼風習習,數繁星點點,“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這翻幽靜安逸似也只有夢中才有。沒了叫不出名字的繁星,沒了微風的輕撫,沒了友人閑談的話言,沒了圓日灑下的銀輝,亦瞧不見那河漢淺淺,星辰清秀,安靜如斯,寂靜如斯……
莫非你不懷念那綠水青山?不懷念那清澈池?不懷念那繁星點點?
莫非你不懼那泥石流?不懼那洪澇水?不懼那沙塵暴?
莫非你不怕那突如其來的疫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何不挽手,重拾流水青山?
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篇7)
爺爺家在美麗而富饒的鄉村。每年暑假,爸爸就會帶著我回去,度過那段難忘的美好時光。
那里空氣清新,水產豐富,四面綠樹環繞,美不勝收。陣陣芳香撲鼻而來,令人如癡如醉。傍晚,一輪明月帶著淡淡的花香,懸在藍藍的天空中。我喜歡行走在田間的小路上,看月色轉得像湖水,隱約得像煙霧。西邊傳來蟲鳴的啁啁聲,東邊又傳來一兩聲汪汪的狗吠聲,打破了夜的寂靜。忙碌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出來散步,欣賞著眼前綠油油的莊稼,孩子們躺在草地上,或三五成群地嬉戲,到處彌漫著歡聲笑語。這就是我心中最美麗的自然風景,綠水青山有著自然最真誠,最樸實的韻味。
而如今的家鄉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建造房子和賣木材,人們肆意砍伐樹木,那座綠色的大山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墩子。昔日那綠油油的大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寸草不生的荒山。后來,傾盆大雨淹沒了許多田地,花兒枯萎了,莊稼淹死了。河水干涸了,河底出現了許多大小不一的腐爛魚,昔日嘩嘩的流水聲再也聽不見了。就連小鳥也成群結隊地飛走了。望著眼前的一幕,我不禁流下了眼淚。
看著家鄉的人們穿著西裝革履,開著豪車風塵仆仆地行走在柏油馬路上,卻再也聽不到往日的歡聲笑語,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我的眼前又浮現起從前這里的一景一物,耳邊響起那句話,“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昨日之美,美在自然;今日之美,美在保護。
噓,靜下心來傾聽自然發出的聲音,你聽,你聽,聽……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202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話題征文(篇8)
我所居住的社區里,有一條小河,名叫”周家河”。河兩旁綠樹紅花,在這里釣魚的、散心的、游戲的都樂融融的。
我念幼兒園時,河兩岸是菜市場,再往外延伸,就是居民房。那時,周家河邊上的居民們,都會把自家的垃圾扔進河邊的垃圾桶。垃圾多了,時常有人路過時撞到垃圾桶,垃圾就全倒到河里去了。日久天長,水面上便浮滿了垃圾,臭氣熏天。來往買菜、賣菜的,都塞住鼻子喊臭。
拆遷時,新房還 沒造好,我們一家住在文瀾小區,就沒去那兒看過。搬進新房后,再去周家河邊看,環境好了不少:河水干干凈凈,小魚都回來了。但四周都是工地,河兩岸還 是灰蒙蒙的。
臺風“菲特”來的那年春天,以周家河為中心的小花園竣工了。“菲特”過后,花園成了水塘,淤泥被大雨沖得到處都是,游步道上也長滿了苔蘚。小花園變得面目全非,幾乎是無人問津。就幾個和那時的我差不多大的幾個小朋友,脫一去鞋襪,在里頭玩水、摸螺螄。
次年,花園又改建了。春夏秋冬,四季花開。散步的游人又回來了,釣魚的老人又出現了,這里一派生機。不過,小花園還 沒現在的美。
一五年夏,花園才算真的完工了。河上又開始建另一座小橋。同年年末,連通京杭大運河與周家河的曾被我喚作“垃圾河”的河道兩岸也開始了美化。
今年,托了G20的福,小花園的擴大工程提前收工了。現在的那里,春天百花齊放,蜂飛蝶舞;夏天郁郁蔥蔥,河中還 有少許荷花綻放;秋天樹葉枯黃,到處都是繽紛色彩;冬天臘梅凌寒獨自開,冰天雪地中一抹紅……越來越多的人在小花園中嬉戲、散步、釣魚……
這時,我才明白了一則公益廣告中,也是《筑夢路上》這本書中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