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綠水青山主題征文
寫征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關于珍惜綠水青山主題征文怎么寫?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珍惜綠水青山主題征文五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珍惜綠水青山主題征文精選篇1
我是藍天衣襟上的一朵白云,我是爺臺山上的一縷清風,我是渭河河里的一朵浪花,我是乾陵陵園里的一棵松柏……今天,我來了,踏著三月和諧的春風,披著六月的霞光,以春天的姿勢與大家共享這和諧的時光。
恩格斯說:“人類對大自然的每一次勝利,大自然都很快以同樣的方式報復人類?!笔堑模椭C社會應該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
往事不堪回首,曾幾何時,我們頭頂的藍天消失了,門前的小溪干涸了,街道是“滿面灰塵煙火色”,綠茵茵的草坪里,總有紙屑和塑料袋共舞;曾幾何時,我們住在低矮的窯洞里,喝著苦澀的窖水,點著灰暗的油燈,過著與文明隔絕的日子。家鄉啊,我的家鄉!我們已被文明世界遺忘的太久、太久了。您像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媽媽,在秋風里,遭受著自然無情的拷打。面對您,我們曾經只給您以嘆息、埋怨和無奈。難道“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迷人風光只能出現在詩的意境里?難道人們告別了茹毛飲血時代就意味著人類與自然和諧的背道而馳嗎?
千年的兵馬俑訴說不盡歲月的滄桑,神秘的布達拉宮無法替代瘋狂的沙塵暴,司馬遷的《史紀》無法續寫盛唐的華章,長城的巍峨無法綿延昔日的壯美。
可是,有多少人憧憬著鮮花遍地,牛羊成群的田園風光;又有多少人尋覓著藍天白云,水草豐美的大自然。難道這些只能在文人墨客的片言只語里顯山露水,在人們的傳說中閃閃爍爍嗎?
我們多么想頭枕幽幽青山,我們多么想在夢中聽到綠水潺潺……在生 www.bai www.baihuawen.cn huawen.cn 態文明建設浪潮中,咸陽人民不斷探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改革開放,因地制宜,跨過一道又道溝坎,邁過一個又一個沼澤地,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態文明的奇跡。
朋友,請從半坡的彩陶,秦始皇的焚書坑,姜寨的村落,周原的青銅器上收回你深邃的目光,跟我在新時代的咸陽城走走吧!
古渡公園,仿佛一首精致的詩,韻味十足。春夏秋冬,公園里百花爭奇斗艷,湖中碧波蕩漾,游船自由穿行,園內綠樹環繞,鳥語花香,游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在這里,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共同譜寫了一曲曲生態文明的華章。
新建人民路,寬敞平坦,宛如一條通向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商場店鋪,人來人往,生意興隆;街上車水馬龍,人們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用勤勞的雙手描畫著美麗咸陽五彩斑斕的生態文明生活的畫卷。
統一廣場,古典深邃又時尚現代,仿佛一篇氣勢磅礴的散文。雄踞中央秦始皇雕像威武霸氣,巨型石雕立柱穩如磐石。華燈初上,點點燈光流光溢彩,宛若天上星河流淌,把咸陽城打扮的如夢似幻,仿佛人間仙境。一年四季,這里彩旗飄飄,綠樹成蔭,鮮花綻放。廣場上空舞曲悠揚,男女老少,載歌載舞,好一幅人間和諧的圖景。站在這里,舉目遠眺,遠山如黛,白云如綢,令人心曠神怡,和諧的環境養育著樸實的人們,樸實的人們創造著更加和諧文明的生活。
生態文明,不僅僅是山變綠了,水清澈了,天更藍了,不僅僅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與動物和平共處,更是人精神的高度和諧,人性的美好。
此時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感動咸陽的普通人:他的名字叫馬小群,是咸陽市淳化縣一名村村通司機,在行車的途中,他突發腦溢血,在生命的最后28分鐘里,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路邊,拉下了手動剎車閘。
第二件事:拼盡全力將發動機熄火,確??蛙嚭?8名乘客的安全。
他竭盡全力做完兩件事,趴在方向盤上失去了知覺,因腦溢血而離開人世。
有人說,他在生命最后的28分鐘里,把56年光華的挺成無言的雕像。是的,他沒有離去,他永遠活在18位乘客的心中;他沒有去世,他就是一座豐碑,永遠矗立在三秦大地上。
馬小群很普通,如同鄉間溝溝畔畔隨處開放的蒲公英,給人以溫暖;猶如漫山遍野潑潑灑灑的野菊花,給人以堅貞。2021年,“馬小群”三個字成了人們心中最響亮最溫熱的漢字,一個普通的司機,以愛心和義舉感動了一座城,千百萬人因他而淚流滿面,千百萬個人因他而思考生命的意義。為什么?他以奉獻點亮了人性的高貴,使許多凡夫俗子黯然失色;他以人的尊嚴提升了人性的高度,使許多自私自利者無地自容,他在28分鐘里綻放的生命光彩,照穿了許多茍活者的靈魂,馬小群,他以生命為和諧社會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在三秦大地上,和諧的春風吹綠了咸陽的山山水水,有多少感人的畫面讓我們的為之動容:精準扶貧深入人心,數萬名黨員干部深入基層,開展每村必進,每戶必訪的活動,黨員干部趕赴脫貧主戰場,授光一方照亮一隅,帶領老百姓在希望的田野上,手舞彩練,用赤橙紅綠青藍紫,描繪出盛世美景,無數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無數貧困生終圓大學夢。新冠疫情,白衣天使,趕赴重災區,他們告別親人,舍小家為大家,救死扶傷,用醫術和大愛稀釋了病痛的濃度;暴雨肆虐,洪水泛濫,水災無情人有情,人民消防員出生入死,風里來雨里去,冒著危險,搶救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危難之時顯真情,他們以實際行動縮短了心與心距離。
在新的時代,咸陽人民務真求實,以實際行動打造著更文明更和諧美好的生活,在這片和諧熱土上,鳥叫得更歡暢,花開得更艷麗,人活得更年輕。
放眼四望,花的綻放繽紛成春天的和諧,雄鷹的展翅翱翔成藍天的和諧,魚蝦成群逍遙出小河的和諧,一條條筆直的水泥路縱橫成鄉村的和諧,一把把鋤頭耕耘出秋天的和諧,一座座樓房矗立成幸福的和諧??窗?,每一條樹枝都舞動著和諧的優美,每一片葉子都涂滿了和諧的綠色,每一條河流都流淌著和諧的浪花。
生活在萬物共榮的三秦大地,我們怎能不自豪!成長在這樣生態文明的家鄉,我們怎能不幸福!
故鄉啊,我的故鄉!我愛你滿山滿坡濃濃淡淡的綠,我愛你咸陽湖里碧波蕩漾清清亮亮的水,我愛你果園里層層疊疊的郁郁蔥蔥的樹,我愛你黃土高坡上悠悠蕩蕩的秦腔,我愛你東南西北筆筆直直的路,我更愛你大街小巷精精神神的人。
讓我們萬眾一心,繼往開來,用青春和智慧,用愛心和奉獻,建設生態文明,筑就美麗咸陽生態文明的豐碑吧!
珍惜綠水青山主題征文精選篇2
我的老家在乾縣,乾縣是我的第一故鄉。自從學校畢業分配在咸陽后,一轉眼在這座古城里已經生活、工作、學習了30多年。咸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路一巷,一街一景,我已爛熟于心,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對這座古城產生了濃濃的情,厚厚的愛,咸陽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咸陽地處渭河之北、九嵕山之南,山水俱陽,謂之咸陽。渭河發源于甘肅省定西市鳥鼠山,跨越了八百多公里,從甘肅流經陜西,匯入黃河,成了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從咸陽古城流過,滋養了這座城,讓古老的城池有了靈性,賦予了古城人以勤勞、勇敢和智慧。咸陽不僅有潺潺的渭河,有巍峨的九嵕山,還有風光旖旎、秀美如畫縱橫八百平方里的五陵原。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便建都于此,秦咸陽宮就坐落在五陵原上。“咸陽宮闕郁嵯峨,六國樓臺艷綺羅。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秦地有山河。”自從有了秦咸陽宮以后,咸陽便威名大震,成了當時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的中心。人怕出名,城也一樣。六國中一些不甘失敗者或對秦王暴政不滿者私底下串通,暗流涌動,對秦王虎視眈眈,還有趙高之流功高蓋主者野心勃勃,釋放淫威。從此,秦咸陽就不太平,相繼發生過指鹿為馬、荊軻刺秦(圖窮匕見)、完璧歸趙、一字千金等流傳至今的典故。后來,項羽從項梁手中接過起義的大旗,與劉邦一起攻打秦朝,攻打到最后,其目的要奪下秦咸陽城,住秦咸陽宮,喝咸陽美酒。劉邦不負眾望,率先攻破秦咸陽城。入城后的劉邦看見咸陽宮富麗堂皇,美女如云,便沉迷于美酒女色之中遲遲不肯離去。在張良的極力勸說下,劉邦雖然為人仗義豪橫,貪圖美色,但是還能明辨是非。于是,張良一語點醒夢中人。為了將來的江山社稷,劉邦拋棄了美酒美女,約法三章后,盡管對項羽背信棄義心生怒火,還是忍氣吞聲,顧全大局,將秦咸陽拱手讓給霸王項羽。自己帶著人馬離開了咸陽,南渡渭河,翻越秦嶺,到漢中當了“漢王”。幾年間,韜光養晦,養精蓄銳,為建立漢朝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漢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水淹城池,一路過關斬將,奪下了咸陽城,建立漢朝,稱帝“漢高祖”。
漢建都于長安城,帝王們卻看重五陵原這塊風水寶地。11位皇帝,有9位駕崩后,由東往西,安葬于這片皇天厚土之上。正因為這里有漢代五座有名的帝王陵墓,這片曾稱為“北莽原”“咸陽原”的地方,便改稱為“五陵原”。
到了東漢,平陵驛有個叫梁鴻的人,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卻以未遇到知音為由遲遲不肯結婚。終于緣分來了,有一天遇見了五大三粗、皮膚黝黑,干活干脆麻利、說話快人快語、走路風影電閃的孟光時,眼前一亮,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結為夫妻。他們二人相依相伴,在五陵原上演繹出一則經典的愛情故事——舉案齊眉。
咸陽之所以聞名于世,不僅得益于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還得益于千年渭水的澆灌。渭河雖給兩岸人員的往來帶來了諸多不便,但恰恰是這一河東流的碧水,時刻連接著兩岸人的心。咸陽古渡、兩寺渡、麻寺渡等渡口相繼興起,一條木船一桿篙,一個艄公渭水搖。木船在渭河上穿梭,方便了兩岸人員的往來交流,增進了兩岸人的深情厚誼。五月中旬,我們在渭河南岸的釣魚臺采風時,家住兩寺渡的咸陽文化名人馮西海先生說,他舅家就在釣魚臺村。小時候,去舅家,交通不便,靠的是渭河上的木船。一條渭河,阻隔不了兩岸人的情誼;一條小船,承載著母親的心。娘的心一頭拴在了娘家,一頭拴在了婆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坐得住小船,守得住初心,留得住鄉愁。夕陽晚照,咸陽城別具一番景象——野色蒼茫接渭川,白鷗飛盡水連天。僧歸紅葉林間寺,人喚斜陽渡口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咸陽有名的美食——biangbiang面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不僅是咸陽人的最愛,也吸引著外地游客的味蕾。據說,biangbiang面就是用渭河水做成的。起面時,用的是渭河水,煮面時,依舊用的是渭河水。可見當年渭河水是何等的清澈、透亮、甘甜。
有水便有了靈性。古老的咸陽流經了三條河,一條是渭河,河水清澈見底;一條是涇河,河水水濁魚噞,兩條河在高陵境內匯聚,從此衍生了“涇渭分明”的成語。還有一條是灃河,灃水從秦嶺灃峪口流出,在咸陽城東郊匯入渭河。三水相聚,奔流到海,形成壯觀之勢。
到了漢武帝建元三年,咸陽渭河上架起了咸陽橋,為兩岸人員往來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雨中的咸陽橋與渭河水、漁船自成一體,呈現出江南的景色——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還似洞庭春水色,曉云將入岳陽天。
80年代中期,我剛來咸陽工作時,單位距離渭河北岸不足200米,那時候的渭河河水渾濁,水流湍急,岸邊雜草叢生。居住在渭河北岸邊的居民,有的順手將垃圾扔進河邊,每到夏秋之季,岸邊不時飄出一股惡臭味。唯有春天到了,岸邊便盛開出嬌艷的油菜花,這是岸邊居民自己在干涸的河床上開墾出一塊“寶地”,種上油菜籽,“渭水冬無波”,經過一冬的蓄勢,春天的渭河岸邊,便盛開出片片相連的黃燦燦的花朵,成了渭河岸邊一道風景?,F在,渭河兩岸已經被治理得井井有條,樹木蒼翠,茂密成蔭,草地油綠,猶如地毯,水清浪平,魚翔淺底,小鳥飛翔。2007年,咸陽在渭河城區段建成了一座咸陽湖一期工程,湖水清澈漣漪,水鳥成群依依,兩岸花草叢生,樹木成林,步道平闊,吼秦腔、彈樂器、廣場舞、健步走……成為咸陽人休閑娛樂的養生之所、健身之地。每年春天和秋天,渭河岸邊舉辦賞花節,吸引著人們前來賞花,咸陽湖成了“網紅打卡地”。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渭河是咸陽人的母親河。千年的渭水滾滾東流,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咸陽人,承載著人們的歡聲笑語,激蕩著人們的千年夢想,攜帶著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匯聚黃河,流入東海,走向了世界。
我愛咸陽,更愛渭河!這座古老的都城陪伴著我從年輕走向了成熟,這條湯湯東流的渭水,承載著我記憶中的鄉愁。
珍惜綠水青山主題征文精選篇3
陽春三月,春和景明,禮泉開始進入一個花的海洋。春風十里,催開了杏花,喚醒了桃花,九嵕山下花事盛大,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人在花間走,飛花落滿頭。游人如織,笑臉如花,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美滿,和諧的笑容。“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種激情讓人心潮澎湃。就連電視劇《裝臺》里的明星也來了,和大家一起踏青,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釋放自我。
快樂的時光總是讓人難忘,感覺剛剛還在樹下仰頭看杏花飛舞,不知不覺就已到了瓜果飄香的時節。提到禮泉的知名水果,當屬御杏。御杏出產于禮泉縣煙霞鎮山底村,山底村因位于唐昭陵的懷抱,九嵕山山腳下,故得名“山底村”。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靈,自然條件優越。從九嵕山的山溝里流淌出的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幾千年來,滋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養育著山底村的祖祖輩輩。
這里出產的梅杏為何被稱作御杏?這其中還有一段歷史故事。相傳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在九嵕山陵區打獵,途經山底村時,那掛滿枝頭金燦燦、水靈靈的大黃杏吸引了他,于是當地老百姓就把出產的梅杏貢獻給他品嘗,李世民食用后贊不絕口。當得知這兒有從陵山流出的泉水灌溉,梅杏才獨具這種美味時,李世民隨即稱贊:四時陵園山自潤、千果梅杏水長流。從此,山底梅杏就成為貢品,老百姓后來就將山底梅杏稱為唐王御杏了。
盛夏六月,這里游人如織,絡繹不絕,我們也慕名來到這里,體驗采摘御杏的樂趣。六月的陽光開始讓人有些躲避不及,而綠蔭如蓋的杏樹下卻清涼無比,有的游客捧著“單反”對著這美妙的景色一陣狂拍;有的男士爬上樹去采摘,樹底下的女士則捧著帽子高舉過頭,去接那從樹上扔下來的杏子。摘夠了杏子,大家便席地而坐,一邊聊天,一邊享受著樹蔭下的清涼。
綠蔭如蓋,杏樹底下,大人或臥或躺;有小朋友在追蝴蝶,捉迷藏。久居鋼筋水泥的現代化都市,來這里品嘗御杏,體驗親手采摘的樂趣,身心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得以釋放,讓人有“久居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感慨。
采摘御杏,滿口余香,也親近了自然。看關中民俗,那須到袁家村。踏進袁家村,走在彌漫著“秦風唐韻”的仿古街道上,看見那些極具關中民間生活形態和傳統特色的油坊、醋坊、辣子坊。那些藏在記憶旮旯里的場景,倏忽顯現在了眼前。
滿目蒼翠的竹子,幾聲粗獷的弦板腔,順著腳底下潺潺的流水聲信步游走,那些店鋪里惟妙惟肖的剪紙、雕塑,拉磨子的小毛驢。再饒有興致地搖一搖那古井上的轆轤,推一把磨面的磨盤,拉幾下茶爐旁的風箱。在這里,每一件東西都留有歲月的痕跡。
走累了,可以坐下來休息,用粗瓷大碗盛上一碗“女兒紅”解解乏氣??粗蓍芟聮熘睦嫌衩?、紅辣椒,桌子上擺滿的咸菜疙瘩,涼皮,醪糟,攪團等農家飯,相信你一定能吃出鄉下媽媽做的飯菜味道。吃飽喝足,邊走邊看。在德瑞恒老油坊,我看到了傳統榨油的工藝流程。經過三次傳統工藝壓榨的菜籽油香味濃郁,聞起來都香噴噴的。在袁東順的辣椒坊里,一個磨盤,兩頭毛驢,紅線辣椒經過清洗、晾干、烤制,再晾涼上磨盤研磨。毛驢賣力地拉著碾子,紅艷艷的辣子面就這樣現場加工成了。毛驢、碾子、辣子,有趣的場景成了袁家村民俗園里最有人氣的一道景觀。還有,在鄉村古樸和現代結合的酒吧里,破舊的大車轱轆就是別致的吊燈。在這里小酌上幾杯,酒到微醺,定然能寫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優美詩句來。
在袁家村,喝茶飲酒,吃飯逛街都是那么從容不迫。在游中玩,玩中樂,在樂中又悄然學到了些什么。遠離都市的喧囂,找回內心的寧靜,原來我們可以生活得如此詩意和浪漫。更重要的是,在這里,讓我體驗到了勞動的價值。勞動讓我們豐衣足食,勞動讓我們體格健壯,勞動更創造了生活最本真和實實在在的美!
這些記憶,如同在禮泉湖上泛舟的歌聲一樣,讓我記憶深刻。面對禮泉湖,舉目望去,遠處九嵕山和遼闊的莊稼地連成一體,湖畔的油菜花正恣意開放,炫耀五月金黃的色彩;腳底下的草地像鋪著厚厚的綠色絨毯,五彩繽紛的野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煙波浩渺、碧波連天的禮泉湖,就像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鑲嵌在這塊綠色的土地上。我們泛舟在湖面上,同行的美女們不約而同唱起了“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涼風習習,山清水秀,遠處九嵕山的雄姿在藍天白云下格外引人注目,把我們的思緒帶入無限的遐想之中。禮泉湖的靈性和婉約之美,一直安靜地藏在我的記憶之中。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這泉水一直在我的心底流淌。
在這里,每一座山都有一個溫暖的名字:瓦廟山,五鳳山,白馬山……
涇河依然流淌,這是《柳毅傳》里的涇河。山水相依,孕育了多少傳奇的故事,有多少人口口相傳,就有多少人愛護過這里的一草一木。
在這里,每一個村莊都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馬鈴村,玉蘭村,太陽村……
九嵕山下,有唐風古韻,有杏花春雨,有讓我們內心寧靜的山水風光,親近泥土,靠近自然,我們前行的腳步才會帶回堅實有力!
珍惜綠水青山主題征文精選篇4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川秀美。我們無錫也有很多名勝古跡,比如錫惠公園、黿頭渚、拈花灣等等。在一個明媚的清晨,我和爸爸媽媽去錫惠公園游玩。
來到了錫惠公園,沿著一條林間小道往前走,映入眼簾的是映山湖,湖水清澈見底,時不時還有一兩條小魚游過。不遠處還有一個小小的碼頭,那兒還可以租船在映山湖上游玩呢!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劃船了。在船上觀景真是別有一番天地,大到湖心小島,小到水底的鵝卵石都一覽無余。
我們告別了游船,來到了惠山腳下,望著樹木叢生的惠山,我們踏上了登山之旅。一路上,四周都是樹,只有一條蜿蜒曲折的石階伸向前方。我們好不容易爬上了半山腰,正準備休息的時候,突然發現路兩邊有許多垃圾,非常刺眼,與山中的美景格格不入。媽媽告訴我:這些垃圾不僅影響美觀而且污染環境。于是,我提議我們全家把所有的垃圾都撿到一個大袋子里,爸爸媽媽欣然同意,不一會兒我們就撿了好多垃圾。
這時一個小弟弟跑過來好奇地問我:“哥哥,你為什么要撿垃圾呢?”我回道:“為了保護環境。”小弟弟聽了便跑回去讓他的家人們也一起來撿垃圾,很快我們就把垃圾撿完了。接著我們重整旗鼓,繼續登山,不知不覺我成功登頂了!此時夕陽的余輝輕輕灑下,城市似乎披上了一層金紗。我站在頂峰觀賞著美景,心中無限感慨:這么美麗的景色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啊!
回家之后,我想更深入地了解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于是我便上網查了資料,原來我國的環境主要面臨四個問題,分別是:水土流失、垃圾污染、大氣污染、噪音污染。我們作為小學生,應從小做起,比如:吃飯時不剩飯,愛惜糧食,不讓我們的勞動成果白白浪費,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減少生活垃圾;出門時隨身帶好購物袋,這樣就不要每次用到新的塑料袋;要少乘私家車,綠色出行,短距離的可以選擇步行、自行車或者公交車,長距離的可以選擇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在家里看電視要把音量調小,節約用電;用過的淘米水可以澆花,節約用水;沒有用完的作業本拿來當草稿紙,節約用紙……
_______曾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笨梢姳Wo環境的重要性,只要我們保護環境,還我們綠水青山,就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魚兒留下一汪碧水;為蝴蝶留下一簇鮮花;為小草留下一方凈土;為小鳥留下一片藍天;為我們留下美麗家園。
珍惜綠水青山主題征文精選篇5
自2013年______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來,如何發展,尤其是如何綠色發展的問題進入國人視野。我們不想擁有了高樓大廈后便失去了綠草藍天,不想在發動機的轟鳴中遺忘了鳥唱蟲鳴,我們要在藍天下發展,我們要用綠色點亮美麗中國!
歷史證明,人類通過破壞自然贏得的發展,如同揠苗助長,短暫虛幻的繁榮下是無法發展的未來。
中國曾大幅度落后于世界發展,于是因追求發展速度,犧牲了發展質量,犧牲了對自然的兼顧。為了低成本獲得原料,人們亂砍濫伐,一個個工廠牟得暴利的同時,水土流失,沙塵暴頻發,大自然開始了它的報復。圖一時方便,將黑煙直接排入藍天,就像是油畫上一筆極不和諧的色彩,空氣中污染物增加,呼吸道疾病發生率提高,人們終是自嘗惡果。所幸,這條道路已走到了盡頭。傳統工業區發展動力不足的衰落,違規排放的工廠接連被取締,過度使用化肥的土地歸于貧瘠。人們不得不尋找新的發展道路,國家及時調整,強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講求綠色發展理念,美麗中國的建設如火如荼。
現如今,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快車道,美麗中國的畫卷被潑墨工筆描繪,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兩個頓號都要改為逗號。)
大國工程為美麗中國畫卷著墨:曾經“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塞罕壩,經過三代人的不懈努力,莽莽荒原變林海;曾經的西北不毛之地,在眾人齊參與的“螞蟻森林”活動中綠植覆蓋;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力度加大,為瀕危物種、濕地綠林撐起一個令人安心的保護傘。眾人生活方式與消費觀念的轉變為美麗中國畫卷細描:共享經濟的興起源于人們高效利用資源的需求,資源重復利用避免了資源浪費,自然也減少了對自然的索取;出行更多地選擇公共交通,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新型消費觀念也促使商家轉型,新能源汽車逐漸在傳統汽車市場中擁有了一席之地。個人與社會的共同參與,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由之路。
生態興則文明興,美麗中國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的未來可期。
中國新能源開發進入新階段,傳統燃料的使用減少,空氣潔凈程度大大提高,成為更加適宜居住的美好家園;綠色經濟、共享經濟發展迅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滿足,經濟轉型升級;人民樹立綠色消費觀念,國人素質提高。美麗中國的花卷徐徐展開。
以史為鑒,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為可持續之路。堅持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用綠水青山裝點中國,用綠色發展點亮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