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參加征文
作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這里分享一些重陽節參加征文下載,供大家寫重陽節參加征文參考。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1
還有幾天就是九九重陽節了。我趁10.1假期期間想親手為爺爺奶奶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陪他們過個快樂的重陽節。
做點什么呢?我思前想后,后來爸爸說做重陽糕啊,不過有點復雜的,你最好去小區賣早點的叔叔那學下。吃完午飯我就立馬去店里學習,只見糕點店的師傅正在忙著,還有幾天就重陽節了,他們家重陽糕的賣得很好,我就站在一旁認真的看著,一道道工序我看花了眼。這時一位叔叔對我說:“小朋友這個太難做了,你還是做點簡單的吧,這個要技術的”。
我回到了家,爸爸問怎么了?"叔叔說重陽糕難學的。”媽媽聽到了說:“做餅好了,簡單又美味”。這主意好,因為之前媽媽在做餅的時候我有這一旁看過,我倒挺感興趣的。媽媽很快幫我把需要的材料準備好:米粉,南瓜,紫薯,白糖。我按照之前她做的方法先把南瓜和紫薯洗凈放鍋里蒸,15分鐘蒸熟了,先把南瓜泥白糖和米粉攪拌均勻,那顏色黃黃的真好看,然后再把紫薯糖和米粉攪拌均勻,紫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全部拌好我開始學媽媽的樣子做小餅了,捏來捏去就是不圓,也學媽媽在紫色的餅上加上黃色的眼睛和嘴巴,黃色的餅上加上紫色的眼睛和嘴巴,做成了笑臉的形狀。全部做好下來開煎餅了。這時媽媽說爺爺奶奶年齡大了,牙不大好,最好蒸著他們吃。媽媽的心真細,不是她提醒估計這餅爺爺奶奶也吃不了了,10分鐘后愛心餅熱騰騰的出鍋了,我把它們裝進盒子里迫不及待的給爺爺奶奶送去。
爺爺奶奶聽說餅是我親手做的,一人拿起一塊品嘗了起來,連連夸贊我:“小樂樂你做的愛心餅既好吃又好看,棒極了!”只見他倆笑得合不攏嘴,我在一旁也自得其樂。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以后我要經常給他們做好吃的,經常陪他們出去走走玩玩。
最后衷心祝天下所有的老人身體健康,幸福長壽。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2
重陽節前兩天,爺爺奶奶給我和媽媽打電話,他們說想吃南通如皋特產——爽脆蘿卜皮。由于爺爺奶奶住在外地,離南通比較遠,所以我和媽媽就去超市選蘿卜皮,然后再快遞給他們。
把蘿卜皮選好了,我們買了三十包“蘿卜皮嘎嘣脆”,這下正好夠爺爺奶奶吃一個月了。回家后,媽媽就讓快遞員給爺爺奶奶寄過去。快遞叔叔走之前,媽媽還千叮嚀萬囑咐道:“你一定不要送錯!另外,家里住的老人,請一定要把包裹給他們送上樓!”
兩天后,剛好是重陽節。“嘟嘟嘟——嘟嘟”,一大早,我和媽媽給爺爺奶奶撥電話,為他們送上一句句既溫暖又貼心的祝福:“爺爺奶奶好!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每天都有好心情!”“謝謝!蘿卜皮已經收到了,爺爺高興得不得了!”奶奶高興地說道。
我把電話放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心想,大家不能只在重陽節這天愛老、敬老、尊老,應該每天都像過重陽節一樣,經常給老人們打電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說給爺爺泡個腳啦,幫外婆洗碗啦,等等等等好多;或者,給老人們少添點兒麻煩,例如:自己收拾書包和玩具,不讓外公外婆操心。其實,我們能為老人們做很多事,只要從點點滴滴開始,就能達到“永遠的重陽節”的目的。
最后,我借李鴻章的一幅對聯來祝大家重陽節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下聯:祈壽年無須服藥,但愿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橫批:福樂齊天!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自古以來,九月九就是思念的節日,古詩有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陽節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陽是團圓的日子,因為不能團圓,在外的詩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親人,寫下了傳世的詩歌。思念之心,字字顯露真情。現在我們國家給重陽節賦于新的寓義,這一天定為老年節,我國同世界上的好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讓每個人獻出一點受,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有一天你我也會老,看看老年的親人,一晃幾十年下去,那也許就是每個人的寫照。
老年人也曾經年輕過,有過美麗的青春,有過追求,有著對社會的貢獻,當你面對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翻閱年輕時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動!美麗的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蒼白和皺紋,每一紋,也有深深地愛呀,當你看到晨中相扶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綻放在慈祥的臉,心中那份感動不能自己;還有那一對年約六旬的老人身著大紅的運動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讓人羨慕;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讓人受不了,受不了。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沒有人會永遠年輕,老年人擁有的是智慧和經驗,別說老年人愛啰嗦,每一句話里有真情,每一個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說說話,會有好處,明理和涵養在時光之海已浸入到內里,沒有浮華,沒有虛假,只有渴望,想與子孫輩多點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可以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孩子的幸福開心,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老人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是老人,讓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輕人一般不能發現這一點,生活的壓力好大,工作的壓力和競爭,讓人累和疲憊,可以認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思想,當你已經長大的時候,父母可能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擔憂的心時常動在心頭,一句話,一句問候,不能回家,打個電話也好。那是給你整個世界的人呀!不可以不記得。只要有時間,就要陪陪老人,給干點活也好,陪媽媽吃飯,陪爸爸看電視,看父母的的笑顏,心中也是欣慰!
講個親身的經歷給你們聽,我從小在外婆家住的時間比較長,經常在街上玩沙,來人的時候,藏入外婆的懷抱里,所以我常去看望,常握住外婆干瘦的手,用我的手包她的手,用她的手包我的手,外婆在我媽那說,自己看大的孩子就是親,就是親。而有點嚴肅的外公最喜歡抱我的女兒。我的外婆在今年離去了,我沒有握她手的機會,想到這,淚在我眼中轉來轉去,我想到要多去看我的外公,讓他多笑一笑,安慰他的心,我的母親和姨媽會陪著他,我也會盡我的孝心。所以,年輕的朋友們,記住愛你們的長輩,多陪陪他們,可以到任何時候不后悔,可以心中無憾,可以讓老人的笑容綻放。夢中的我常常會想起好多的人,有離世的親人,有大街上孤獨的老人,經常在夢中醒來,有時有汩,有時感覺我的親人輕撫的溫熱和慈愛的笑顏。
有一天你也會老,想想那會是什么樣子,人生是一面鏡子,對照人生,尊重老人,愛護老人是傳統的美德。是社會的責任。讓老人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快樂,幸福,笑口常開。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4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秋高氣爽,人們登高,可強健體魄,調劑身心;是發揚我國傳統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快8旬,但還是一直為我們操盡了心。奶奶的臉已布滿風霜,無情的歲月在她的眼角和前額,深深地刻下一道道細細的皺紋,且在那稀疏的頭發上,鋪上了一層層透亮的白霜。而長年累月的操勞使這雙手已不再細膩,結出厚厚的老繭!
在小時候,爸媽為了養家,工作經常要加班,就把我托付在了奶奶家。從小,我覺得奶奶的話好多,好嘮叨,我上了幼兒園,她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想不到上了小學,還是喋喋不休,要注意交通安全、和同學和好、要聽老師的話……
不管風吹雨打,放學時,您總是出現在我的視線里,這么多年來,為我遮風擋雨。
奶奶不認識字,可經常要我把做完的作業拿給她看。她戴著老花鏡,有時把我的作業都拿反了,還鄭重其事地看著,她主要是看括號和橫線有沒有填上字,看完還不斷自言自語地喃喃,好,好!
而在家里,奶奶總是不讓我干這不讓我干那,總是說:“小孩子家家的,學好你的課本知識,這些我來就好啦,去去去,快去做你應該做的事!”而現在我也學會了頂嘴:“什么啊,什么小孩子家家的,課本的我會了,你不讓我做,我就偏做!”就這樣和奶奶杠上了。后來,奶奶拿我沒辦法,就和我搶著家務活,可我做家務還沒幾天,就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了,而奶奶,卻開心極了。
奶奶每天在忙碌著,每當我一放學,她都給我準備可口的點心,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半夜怕我著涼,經常起來給我蓋被子。
奶奶喜歡看閩南語頻道,可我作業一做完,總是搶著遙控器,看我喜歡看的貓和老鼠的'卡通片,沒有體會奶奶的感受。
隨著年輪的增長,我心更上一層樓,奶奶的愛,讓我學會了做人,明白了學習的目的。當然,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也要付諸行動。奶奶喜歡喝茶,我每天將為她沏一壺香飄四溢的茶,為她那被歲月壓彎的脊梁,揉揉背!學習上,用優異的成績來感恩。在生活中,奶奶教會了我許多,這么多年來,是您教會了我生活的常識!
奶奶,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在重陽節之際,祝:奶奶您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5
年年都有重陽節,今天又是重陽節。在這個溫馨的節日里,我也給奶奶送上了最真誠,最溫馨的祝福;在這充滿慈愛的節日里,我也給奶奶送上了最動聽,最有意義的故事;在這充滿幸福的節日里,我也給奶奶送上了最精致最可愛的賀卡……
我的祝福雖然不怎麼新穎,但是卻充滿了我的一片敬老之心。“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與天齊……重陽節快樂!”這一字一句都飽含著我的一份情意,我要對奶奶說的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祝奶奶重陽節快樂!
我的故事雖然很短,但卻非常動人。我的故事是“茅屋里的三塊銀圓”。這是一個關于紅軍的故事。奶奶邊聽邊說好,我知道,這個字里面包含著贊美之意。這個故事是我最喜歡的,我相信奶奶也會喜歡的。
我的賀卡小巧玲瓏,精致美麗。我的賀卡是一個紅紅的蘋果,蘋果里面有圖有話。有我和奶奶的照片、有祝福語等等。
我雖不會燒菜做飯,但我要把最香的菜送給奶奶;我雖不會作曲,但我要把心中最美的音符送給奶奶;我雖然不會跳舞,但我要把最優美的動作表演給奶奶看。我是一株小草,我要把哺育我成長,給予我營養的大樹送上最動聽的語言。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6
到底是后秋了,天氣是一天涼比一天,在運尚且如此,北邊就更不用說了.我想.這陣子一直在陽歷的日子中度著,就忘了傳統的節氣,也不知老黃歷該翻到哪一篇了.直到感覺真的涼了的時候,不經意間就發覺已近重陽了,就忽然想起了那幾年嘴上老掛著的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就忽然想起了原來奶奶的生日到了.
記得前幾年,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每到這個日子,一家人就是不大過這個生日,也是很喜氣的.人常說,家里的老人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的,是兒女的福,比啥都強.我相信的.所以總是在重陽的當天一直喜氣洋洋的,跟過年一樣,奶奶也是一臉的笑意.尤其是我放了學后,她那一雙小腳就掂來掂去,忙個不停了.
回想起來,高中三年一直是陪著奶奶度過的.現在想來,那是她最開心的日子了.每日為我做飯,等我放學歸來.直到去廣復讀那一年,和后來的讀書生涯,才讓她一直處在盼望和思念之中.我不忍,卻沒有辦法.等到放寒暑假的時候,回去看望她的時候,每次見到她,她都是眼望著我回老屋的那條巷子,那條我走來的路.到真的望見我了,便笑盈盈的,在旁的大嬸大娘們的羨慕下,帶我向老屋走去,然后拿出別人送她而不舍得吃的好東西,坐了炕上問這問那.以后每次回想起那光景,我便不覺潸然,我知道那是她等了無數的日子才盼回她的孫子的,盡管只是幾天的日子,但她依然喜歡,續續叨叨的說著一年來對我的思念,說著每次必說的老三篇,說著一些我早已熟在心間的故事.
現在奶奶已經永遠地離開我了,這幾年每次回老家,路過老巷去二叔家的時候,卻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青山依舊,故鄉依舊,我依舊,卻再無奶奶的笑臉了.去年帶妻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喜氣洋洋的,就突然想起了她老人家,若大的歲數,卻終于沒有看到她的孫媳婦,我的心幾近悲傷,盡管也知道人去不能復生,盡管知道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也盡管知道她若地下有知,也會為孫子高興的,但每每想起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單單缺她,每每想到正當我們要孝順她的時候人已不在,每每看到街邊的老人就眼含熱淚想起她的時候,心里就一直不好受.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7
給爺爺奶奶的禮物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重陽節里,我們應該給老人送上一句祝福,遞上一張賀卡。在那個重陽節里,我做了這樣一件事。
重陽節到了,我尋思著要給爺爺奶奶送什么禮物。一邊的小王啟發我:“重陽糕怎么樣?”我想了想,裝出生氣的樣子:“拜托,我爺爺奶奶又不在上海,寄過去不發霉才怪呢!”突然,一個念頭清晰地從我腦海中閃過:有了!
我急忙跑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了兩張精美的信紙和一只小魚暖手袋。我記得奶奶曾說過,她一到冬天就怕冷,手腳冰涼,要是我給了奶奶一只暖手袋,奶奶的手腳就不會冷了。
接著,我攤開精美的信紙,在上面寫滿了我的祝福和一直想對爺爺奶奶說的話。我的真心,裝滿了兩張薄薄的信紙。我署上自己的名字,把信裝進了信封,我要把我的思念和敬愛,送向遠方的爺爺奶奶的家……
小魚暖手袋被我用一個裝禮品的盒子包了起來,又在盒子四周圍上了金絲帶。傍晚,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把禮物和信寄了出去,也把我的牽掛寄了出去。我堅信爺爺奶奶收到我的禮物,必然是開心與激動的……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8
今年重陽節,我和爸爸媽媽為了感悟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們來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們沿著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勝收的景色。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老人都在沿著山麓攀爬,我們登上山頂,看見了許多老人在香山頂峰上慶祝自己的節日---老人節。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一樣的方式進行慶祝。在他們中間坐著一個老爺爺和幾個老奶奶,老爺爺坐在凳子上用手風琴拉著《歡樂頌》,曲調歡快、優美,令人陶醉;旁邊的老奶奶則用小镲和小鼓等樂器為老爺爺伴奏,樂曲在這個小樂隊的演奏下顯得十分動聽。周圍許多老人圍者這個小樂隊盡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間仙境一般。
游覽完香山,我和爸爸媽媽就出發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們深深的祝福送給了老人。按照每年的習俗,今年重陽節村委會又給爺爺奶奶發放了慰問品,這體現出全社會對老人的關心和關愛,敬老、愛老之風傳遍了神州大地。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9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重陽節到了,我想到要為年邁的奶奶做一點事,那就是幫奶奶洗一次腳,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奶奶給我洗腳的。我記得每一次都是奶奶把腳盆拿到我面前,輕輕地揉著我的腳,那感覺真是太舒服了。 晚飯剛吃過,我早就把洗腳盆和毛巾準備好了,準備給奶奶一個驚喜。這時奶奶走進來了,我立即把洗腳盆和毛巾端到奶奶面前說:“奶奶,我想為你洗腳。”奶奶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地說:“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孫女!” 我先讓奶奶坐在凳子上,放上滿滿一盆熱水,用手試試,水溫差不多了。然后蹲下來輕輕地把奶奶的鞋子、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奶奶把腳放進來吧!我會好好伺候你的。”我開心地朝奶奶一笑。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不禁心里一顫,原來奶奶的腳是那么粗糙。是啊,奶奶辛辛苦苦勞累了一輩子,到現在還要天天給我洗腳,我心里真是慚愧啊!我慢慢地把奶奶的腳洗了一遍,然后輕輕地按摩了一遍。我很認真地對奶奶說:“奶奶,我以后天天給您洗腳。”奶奶開心地笑了。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10
1.賞菊
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征,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2.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11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維登高遠眺,面對茫茫蒼穹吟出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歷史的煙云,又是一年重陽節,再念敬老,顧思經典。
重陽節,在這金風送爽的季節里,老人們更是笑口常開啦!各個地方開展老人們最喜愛的節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樂啦、登高遠眺啦……爺爺奶奶們唱歌、跳舞,慶祝自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趕“九”,家家戶戶樂開懷。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老人更是一輪永遠不落西山的太陽!丹鳳迎秋,秋蘭飄香,采一朵菊花插在奶奶頭上,送一包煙放在爺爺手上。中秋過后又重陽,它代表著永不落的太陽,無疑是最美的。只要在這一天,你做到了,此后,不管多么久,你還會記得重陽,還會想起你的爺爺奶奶。只要真情永久天涯也只不過咫尺比鄰。重陽節,我也為爺爺奶奶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預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籌備的“驚喜”又泡湯了——禮物太貴了。我十分失落,心里默默想著:怎么辦,爺爺奶奶會不高興的呀!一抬頭就看見了家門。爺爺為我開了門。我不敢直視爺爺的眼睛,膽怯地回到了房間。“沒辦法了,只能說句祝福語了!”我想著。我邁著顫抖的步子,走到爺爺奶奶跟前,鼓起勇氣,說出了那句話:“奶,奶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么了孩子?”奶奶問道。“今,今天是重陽節,祝,祝你們節日快樂!”,我終于說出了那句話。“喲,我們的寶貝孫子長大了!”爺爺激動地說。他們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著。我也樂了,之前的失落一掃而光,頓時來了勁兒:“爺爺奶奶,我今天下午帶你們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爺爺奶奶異口同聲地回答。
下午,我攙扶著爺爺奶奶,來登山。雖然他們有一把年紀了,但身體硬朗,比我跑得還快!
我們終于登上了山頂。秋風送爽,吹得我們頭發都飛起來了。回頭一看,爺爺奶奶望著茫茫蒼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仿佛年輕了十歲。
重陽節,秋風送來的節日,她帶來的不僅是節日,還有濃濃的敬老情。當我們的長輩們正沐浴在這天地之中時,重陽節已經悄然而去。但它并不會帶走爺爺奶奶的歡樂,更不會帶走我們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陽一樣無法缺少。讓我們一起,把重陽節永遠刻在我們心中,永遠弘揚,永遠傳承!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12
一個值得愛的人,肯定是一個懂得愛的人;一個懂得愛的人,才會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秋高氣爽,人們登高,可強健體魄,調劑身心;是發揚我國傳統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
我的爺爺今年已經快8旬,但還是一直為我們操盡了心。爺爺的臉上深深地刻下一道道細細的皺紋,且在那稀疏的頭上,長滿了白花花的頭發。而他那雙手也結出厚厚的老繭!
小時候,爸媽工作很忙,就把我托付在了爺爺家。從小,我覺得爺爺的話好多,好嘮叨,我上了幼兒園,他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想不到上了小學,還是喋喋不休,要注意安全、和同學和好、要聽老師的話……
不管風吹雨打,放學時,您總是出現在我的視線里,這么多年來,為我遮風擋雨。
而在家里,爺爺總是不讓我干這不讓我干那,總是說:“小孩子家的,學好你的課本知識,這些我來就好啦,去去去,快去做你應該做的事!”
爺爺每天在忙碌著,每當我一放學,他都給我準備可口的點心,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半夜怕我著涼,經常起來給我蓋被子。
隨著年輪的增長,我心更上一層樓,爺爺的愛,讓我學會了做人,明白了學習的目的。當然,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也要付諸行動。爺爺喜歡喝茶,我每天將為她沏一壺香飄四溢的茶,為他那被歲月壓彎的脊梁,揉揉背!學習上,用優異的成績來感恩。在生活中,爺爺教會了我許多,這么多年來,是您教會了我生活的常識!
爺爺,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在重陽節之際,祝:爺爺您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也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13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優良品德。每當秋高氣爽、菊桂飄香之時,我們又一次迎來了這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今年的10月19日,農歷九月初九,為我國傳統的重陽節。清早,在溫州出差的媽媽打來電話問我今天是什么節日?我左思右想就是不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媽媽告訴我今天是九九重陽節,讓我為外婆做一件事,使外婆過得開心、難忘,祝她節日快樂。
放學后,我回到家,從冰箱里拿出一只紅通通的大蘋果,洗干凈,又拿出水果刀,準備照著媽媽的樣子削蘋果。但是,從哪里開始削就把我難住了,我只好隨便找了一個地方,插進小刀開始削蘋果,我小心地削了幾圈蘋果后,發現我削下來的蘋果皮厚厚的,有許多果肉,蘋果也“瘦”了一大圈,而媽媽削下來的蘋果皮卻是薄薄的,削好的蘋果圓圓大大的。我在削蘋果的下部分時,非常仔細、小心,速度也很慢,卻差點兒削出血,真希望媽媽在我身邊,但這是不可能的,媽媽還在回來的路上呢。我只好接著削,大約用了8分鐘才把蘋果削好。我端詳了一會兒,發現蘋果上面小,下面大,活像一只小鴨梨。我把削好的蘋果削成薄薄的小片,裝在盤子里,拿到外婆的面前,笑嘻嘻地對外婆說:“外婆,重陽節快樂!”外婆高興得臉都漲紅了。外婆揉著我,一邊笑瞇瞇地吃蘋果,一邊不停地點著頭。等外婆吃完蘋果后,我又拉著外婆的手到小公園賞菊花、桂花。菊花真美、真艷啊!一盆盆形狀不同、顏色各異,粉的若霞,白的如雪,黃的似金,“龍爪菊”像小姑娘的卷發,“絨球菊”像節日盛開的禮花。桂花像一個個有生命的小精靈躲在綠葉間捉迷藏,輕輕一吸,沁人心脾。
不知不覺,已到8點了,美麗的景色讓我倆流連忘返。回到家,媽媽也已經回到家了,桌上放著一袋糕點,真是錦上添花啊:上面印著小花小草。我們一家坐在桌邊,品嘗著糕點,外婆笑了,好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14
九月九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下午放學后,我坐著媽媽的摩托車,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向斗門有名的尖峰山前進。
當我們來到山腳,夜幕已經降臨下來,隱隱約約地看見山上的人群,就像許多螞蟻在山上爬。我踏著輕松的步伐,走向公園門口。
我們每人都拿著準備好的食物和水,向山頂前進。我抬頭向上看,這座山不算高,大概有200多米吧!我心想:要爬上這座山簡直是小菜一碟。剛開始,我健步如飛,十分輕松,把媽媽遠遠地甩在后面。我往下大聲對媽媽說:“快一點啊,媽媽,GO!”媽媽對我說:“小子,我在儲存力量呢,等會就有你好看的!”我沒理媽媽,繼續向上爬。本來一切都很輕松,可是之前跑得太快,用力過度,跑了一半路程,慢慢地覺得四肢無力,氣喘吁吁。只見一個個人從身邊超過了我,就連媽媽也超越了我。我想:這下糟了,連媽媽都超越了我,我之前的威風去了哪里呢?不管那么多了,還是繼續爬吧!但時間過得真慢呀,我現在已經汗流浹背,想走也走不動了。這時,媽媽在前面鼓勵著我,大聲地對我說:“快啊,山頂的風景多美啊,堅持下去,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廢,要有始有終,你看,媽媽都上來了,你也要加油啊!”聽了媽媽的話,心想:如果我現在就放棄了,那之前上來的路程豈不是白廢了嗎?于是,我不顧疲勞,用盡吃奶的勁往上爬。“YES”,我終于爬上來了,我自豪地說:“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這時候,我一邊咕嚕咕嚕地喝著水,一邊從山頂往下望,欣賞著家鄉的美景。晚上的路燈,仿佛一條蜿蜒的火龍;公路上車來人往,川流不息;黃楊河上漁火點點,波光粼粼。我想:多美的景色啊,如果不付出努力,能看到這樣的好風景嗎?
我終于明白了,只要向著一個目標,不斷努力,勇于攀登,勇往直前,就一定能達到成功的頂峰!
重陽節參加征文篇15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家喻戶曉的詩句出自詩佛王維之筆,寫于九九重陽,于是有了人們在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
那是一次特別的重陽節,我們一家聽聞明月山風景秀麗,想去領略一番。那天天氣可用“太陽當空照,汗水如雨下”來形容,可這沒有動搖我們爬明月山的興奮。沒等媽媽買完票,我就牽著爸爸的手向路口跑去。
來到山上,平整的水泥路,婷婷玉玉的翠竹,天空飛過的鳥兒,旁邊商鋪的吆喝,使上山的道路充滿生機。
可是,突然,前面的路越來越窄了起來,行人越來越多了起來,我不得不越來越放慢腳步。直到一個分岔路,人們才逐漸分開——左邊是纜車站,右邊是向山的繼續前行的路。我意猶未盡,所以選擇了右邊。
走了大概30分鐘,雖然人沒有剛才的多,可前面的人們越來越慢了,沒想到的是突然停了下來。這令我很煩躁,走得好好的,停下來干嘛呢?我想探個究竟,就憑著自己瘦小的身軀,微曲著身子在人群中蜿蜒地竄過去,直到盡頭,我大吃一驚!
一個右腿打著石膏,左手缺失了小臂的中年男子正用右手撐著拐杖,緩緩地移動左腳,向山上走去。他的衣服早已成透明狀,緊貼著古銅色的肌膚,背上肋骨也若隱若現,黑白的頭發絲上都結滿了汗珠,雙臉通紅,口里喘著大氣。轉過一個棧道,我看到了他的側臉,以及他眼中異于常人的眼神——堅定不移!仿佛有種精神佇立在他的心里,我心中的敬意油然彪升了起來。
我望向身后,所有人都佇立在原地,旁邊一位軍人大哥也肅然地注視著他……直到那位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殘疾登山者望向我們嘴角透露出憨憨的微笑說“上來吧”,人們才移動腳步。不久,人們的距離離他快1米遠了,于是人們又佇立在原地,凝望著他……
就這樣,兩小時后,我們到達了山頂,那位殘疾登山者撐著拐杖,也佇立著,對著山的那一邊,對著緩緩上行和他周圍的人們,深情地遙望,遙望,微笑,微笑……
山的那一邊,是綿延無盡的山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