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的作文
寫好作文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題。優(yōu)秀的關于家的作文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關于家的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關于家的作文篇1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風景如畫、依山傍水的地方。在村前,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誰撒了一大把的金子似的,波光粼粼。一條條不知名的小魚在河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有的小魚的速度可真夠快,比同學們賽跑的速度還快呢!在村后,是一座座蒼翠欲滴的大山。山上,一棵棵大樹高聳入云,就像是一位位守護神,守護著遠近鄉(xiāng)民的安全。一棵棵像碧玉裝扮過的小草,就像我一樣想快點長高,不甘示弱地拼命往上生長,讓大山擁有一件翠綠的衣裳。山里有孩子們愛吃的板栗,有一個個綠色的山野果子,有許多五顏六色的山野花,可美了。在村后,是一大片一大片翠綠的竹林,這可是人們的寶貝呀!每年清明前,竹林里的竹筍都被雷公公從泥土里喚醒,一個個爭先恐后的冒出來。這時,人們扛著鋤頭,提著籃子來到竹林挖竹筍。然后把竹筍一個個挑回家,曬成筍干……在竹林前方,有大片大片的稻田。一到秋天,稻田成了金黃色的海洋,田里的莊稼,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帶回家呢!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關于家的作文篇2
人人都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因為她給人親切溫暖的感覺.我也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因為我的家鄉(xiāng)有許多風景名勝,不過我最欣賞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橋,它不僅雄偉,而且在那個經濟落后的時代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這座橋叫育溪大橋,修建于1977年,竣工于1979年10月,全長200米,寬10米,可以容五輛馬車并行。它西靠育溪鎮(zhèn),東臨佟家湖,橋高15米左右,橋身由六個橋墩支撐,每兩個橋墩之間有六個橋孔,據說這是用來泄洪的,因為這里以前常常發(fā)大水,橋孔幫助泄洪就可以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力而不至于坍塌,不信你現在去看橋孔里還有青苔和小草呢。
聽媽媽講,沒修橋以前,東西兩岸只能靠一艘輪渡運行,交通極為不便,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兩岸人民硬是靠肩挑手推修建了這座橋,大家齊心協(xié)力,日夜苦戰(zhàn),終于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使大橋順利竣工,這不能不說這是兩岸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她的通行極大的方便了兩岸人民的溝通與交往,也為育溪的交通和經濟繁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春天,大橋上充滿了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河面美妙如畫,好似一個人間仙境。
夏天,人們在河中嬉戲,小鳥在天空翱翔,到處都生機盎然。
秋天,滿載收獲的農民穿梭于大橋之上,到處是豐收的笑臉。
冬天,雪爺爺給大橋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冬衣,大橋緩緩地睡了......
是啊,她也該休息了,忙活了一年,也該休息一下了。可她又怎能安心休息呢?
關于家的作文篇3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lián)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lián)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lián),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掃干凈,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斗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么方向出發(fā),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jié),這是過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里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關于家的作文篇4
元宵節(jié),它雖然沒有春節(jié)熱鬧的氣氛,沒有春節(jié)紅火的喜慶,也比不上春節(jié)的歷史悠久,但它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含義。
因為元宵節(jié)緊挨著春節(jié),所以在我的家鄉(xiāng),從春節(jié)前夕一直到元宵節(jié),近一個月的時間,家家戶戶都忙碌著、卻很開心的過著盛大的節(jié)日,直到元宵節(jié)完,這熱鬧、歡快的氣氛才漸漸平息下來。小時候,在我心中,我只知道元宵節(jié)像春節(jié)一樣熱鬧,一樣有趣。
記得有一句古語說:“正月十五鬧元宵”。每次還沒到正月十五的時候,人們便開始做準備,排秧歌、買煙花、買燈籠,有些心靈手巧的人便會自己做一個與眾不同的燈籠,就只為了那一天而做準備。
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早晨還算清靜,可以到中午,剛吃過晚飯后,如果你想午休,那恐怕沒戲了。剛一過十二點,街上就準時開始了敲鑼打鼓,隨即而來的就是俗稱的扭秧歌。各個表演者臉上都洋溢著歡樂,透出了節(jié)日的氣氛,都跳出了自己的個性,各式各樣的,有扮小丑的,有舉花傘的,有轉手絹的,使你大飽眼福。看完了,會覺得肚子有一點餓了,這是餐桌頭號食品——湯圓,一個個濃郁可口,要到嘴里,感到一陣香甜,可口,好吃極了。
這都不算什么,只是個開幕式,最為熱鬧的還要數晚上了。
晚上,整條街都比以往亮,燈火通明的,必行在街上,琳瑯滿目的燈籠看得人眼花繚亂。有材質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絕對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拿一根細竹竿,將點燃的燈籠挑起來,俗稱挑燈籠,也有一個文雅點的名字叫看花燈。
看,那邊是什么,熱火朝天的,走,去湊湊熱鬧。哦,原來是——猜燈謎呀!火紅的紙片透過燈光,將整個廣場都被紅色包圍,被喜慶包圍著,人們站在一張張紙條前,有的低頭用手機查,有的撓撓頭,有的安靜的思考,想到后,便爭先恐后地去兌獎,廣場充滿了無窮的歡樂聲。
最后,再欣賞一下圓盤般的月亮,這是一年中第一個全月,皎潔的月光將每一個角落都照亮了,有一種仙境般的美。
這是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一個與眾不同,熱鬧非凡的節(jié)日。我愛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更愛我美麗、熱鬧、與眾非凡的家鄉(xiāng)!
關于家的作文篇5
歷史是一條長河,更是一條用艱難險阻鋪成的道路,有許多的路段充斥著黑暗,抬頭,還能看暗色的天邊。那些時候,可音樂聽到,懸浮時鐘在叫囂著這個國家距離死亡的倒計時。
但是,總是有那么幾個人,把祖國護在了身后,然后捏碎眼前的黑暗。有人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我的祖國,就是這般用她那富饒的乳汁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兒女,又或者說,是這些偉大的人們還給了祖國富饒的身軀。
歷史的扉頁是一段陰霾的渾濁天穹,國與國之間,隔著一條無法跨越的河流,于是,烽煙四起,祖國戰(zhàn)火不斷,傷痕累累。
然后,便有了這樣一段又一段的傳奇——
昭君天生麗質,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卻甘心為國,堅持出塞,元帝挽留,揮淚拒絕。于是,她負重任,別長安,出潼關,度黃河,過雁門,嫁匈奴,自此,漢匈兩族“三世無犬吠之警,黎戌望干戈之彼。”祖國,欣慰地綻開了笑容。
西漢時,衛(wèi)青、霍去病分別率精騎出擊匈奴,分道北上,青行進千余里,穿浩瀚沙漠,于漠北同匈奴激戰(zhàn)一天,臨近黃昏,青乘狂風大作,包抄匈奴單于營陣,大勝而歸。霍去病也揮師北進,追擊匈奴,漢獲大勝,記錄在了華夏五千年的光輝史冊上。
岳飛刺精忠報國,始結發(fā)從戎。漫漫黃沙中,橫刀躍馬上,“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不惜與金抗戰(zhàn)到底,給后世留下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不朽傳奇。
浩浩千年的歷史長河,細讀,仍可發(fā)現沒拿“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荊軻勇士,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這些人的愛過的情絲,早已融化,滲透在整個華夏文明的光輝史冊中,永不褪色。
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聽鐘樂和鳴,八方共飲復興酒。縱橫九萬里,錦繡中華創(chuàng)未來,看龍獅勁舞,四海同吟發(fā)展歌。然后,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經歷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繁榮,經歷了漢唐兩朝的強盛富足,經歷了宋元明清的民族大融合,還經歷了四大發(fā)明的偉大成就……因為中華兒女的愛過情懷,今天,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創(chuàng)了一個改天換地的嶄新紀元。
關于家的作文篇6
秋日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爸爸對我說:“帶你去龍?zhí)锻姘伞!蔽乙荒樝訔壍卣f:“龍?zhí)?不就是我們每次去外婆家都要經過的那個小鄉(xiāng)村嗎?就幾棟破舊的房子,路面坑坑洼洼的,有什么好玩的?”爸爸說:“這可不一定呢!經過幾年的新農村建設,龍?zhí)兑呀洶l(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半信半疑地跟著爸爸出發(fā)了。
汽車行駛在平坦寬敞的馬路上,沒過多久我們就到了龍?zhí)丁_@里的景色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這還是我記憶中的龍?zhí)秵?一條清澈的小溪映入眼簾,溪里幾只小黃鴨悠閑地游著,一群鯉魚正在追逐嬉戲。小溪兩岸裝飾一新的屋子倒映在水中,仿佛一幅水墨畫。我像只快樂的精靈,穿梭在“畫”中。
在龍?zhí)叮憧梢赃x擇在“豹舍書館”讀一本好書,或是看一部電影。且聽蟬鳴,且聽風吟,這可是許多人向往的山居好時光。你也可以到戲曲博物館聽一場四平戲,讓戲曲帶你穿越時光,聆聽過去的故事。對了,你還可以到龍?zhí)睹佬g館看一場畫展,這里不定期會舉辦主題畫展,總有一幅作品能觸碰你心底最柔軟的角落。你也可以搬張板凳,架上畫板,在油畫長廊體驗一把作畫的快樂……
是什么讓龍?zhí)栋l(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是誰讓農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爸爸告訴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這里的人們結合實地情況探索出了一條“文創(chuàng)”引領的鄉(xiāng)村振興之路。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各種景觀燈亮了起來,忙碌了一整天的農民們愜意地坐在家門口,聽著音樂,拉著家常,享受著夜晚的美好。
關于家的作文篇7
也許我的家鄉(xiāng)在大多數人眼中并不美,但他在我心中是最美的。不僅僅是因為他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而且還是許多不知名的小花,小草的家園。
家鄉(xiāng)的山雖不是什么名川大山,但是也很美,有花,有草,有樹。秋天,花都凋落變成了果實。站在地面上,往山上望去,有一條五彩繽紛的彩帶,那就是去山上玩耍的青年人,和去提水的老人。
家鄉(xiāng)的水雖不是什么琉璃千頃,但卻清澈見底。星期天,你會見到正在嬉戲玩耍兒童,正在河邊垂釣的大人和河里捕魚的青年人。家鄉(xiāng)的學校雖不是什么名師所教,但這里的老師都盡職盡責,學生們都認真聽講。早晨,你會看到操場上正在鍛煉身體的學生和老師,聽著朗朗的讀書聲。
家鄉(xiāng)的田野雖不是什么科技化的,但這里的人卻很多。應為這里的莊稼是農民精心呵護的。雨后,來這里走一走,你會覺的很愜意,因為你會聞到泥土的清香,看到在泥土旁正在想找蝸牛的孩童。
家鄉(xiāng)的房屋雖不是什么高樓大廈,但這里卻充滿溫馨。春雨來了,你可以拿一本書坐到處旁邊,靜靜地看書。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風景,也是我眼中最美的風景。
關于家的作文篇8
過年來的不是風風火火,連日期都要忘記。過年的習俗也不知集了多少,然而一覺后,門口就掛上了新的春聯(lián)。連鞭炮都只是在迷糊中走了個過場。
然而,年夜飯中熱氣蒸騰,滋味是切實地體會過的。例如湯圓,餃子年糕之類的食物,在年夜飯飯桌上常常出現。切身體驗的事也不細寫。夜晚,煙花照例絢爛一扇扇窗子,我聞聲不時去瞥一兩眼——才發(fā)現雖然煙花的牌子各有不同,但顏色樣式都差不多。單調的煙花,為何又覺得它絢爛?許是帶來了喜慶,帶來了絲絲年味。
過年的氣氛在黑夜下越積越濃。初聞“守歲”一詞不知何解,想來是允許在這天晚上熬夜了,對這習俗我不是很積極,往往照常睡覺。然而這一夜熬夜又變得特殊了起來,一年里僅有的一次,倒給我留下了過年的深刻印象。晚上有春晚可看,去年是看了一會春晚后哈欠連天,接著睡得昏昏沉沉。這次倒是有了精神,并不覺得困。
之后的黎明是少有的熱鬧,鞭炮聲一響,掀破了平靜,仿佛黑夜也不覺可怕。鞭炮在寒冷中勢要鬧出一番動靜,在被窩里,在睡夢中聽鞭炮聲聲,讓人半夢半醒。比起煙花燃放,鞭炮聲是更加貧乏的,鞭炮留個聲音重重復復又重重疊疊,分辨不清。起床后又是截然不同了,仿佛黎明的鞭炮做了假,帶來闊的天空。
我盯著路邊的鞭炮屑,想著之前對鞭炮只聞其聲,現在倒是可以觀察觀察。這觀察也不算久,我總疑心其中有些未燃完的部分,便不敢涉足。再往前走走,又見一堆歇了一會的紅色紙屑,在門邊像是舊年的落葉,也似落葉在風中微微顫動。過年要做的事情,做了多少?還記得小時候在家里放煙花,迸射的煙花竟竄到二樓的高度,若是站在對面,可以看到二樓的窗前晃得明亮。我們隔了遠遠地看,可惜煙花竄到后就漸漸往下塌,我待了許久,最后看到煙花放完也并不覺得失望。只是閃耀的,一次次向上迸射的煙花,還在我的腦中回放著。
想著昨夜過年的事情,并不覺得失望。
關于家的作文篇9
說起我的家鄉(xiāng),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達州市,我媽媽是地地道道的重慶人。達州我從來沒有去過,也不知道什么樣?我是重慶出生,重慶長大,重慶就是我的家鄉(xiāng)。
據外公告訴我,重慶及其周邊川渝地區(qū),歷來就有中秋節(jié)“打糍粑”的習俗。過去物資不那么豐富,中秋節(jié)有月餅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特別是鄉(xiāng)村,都是靠自己動手,打糍粑過中秋節(jié)。
每個農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兩個,青石做的“兌窩”。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約小,中間有一個圓圓的深窩,再配上一個“兌窩棒”,平時可以用來舂米,中秋時節(jié)就用來打糍粑。中秋節(jié)這一天,子女們都回到老人身邊,把自己種的糯米蒸熟,趁熱放進兌窩里,開始打糍粑。這可是個力氣活,一般都由幾個青壯年,輪流來完成。一個用勁地舂,一個不停地翻動。糯米舂爛以后,黏勁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來卻十分吃力。一直要舂到看不見米粒,非常柔軟才行。幾個回合下來,沒有不脫外套,不頭上冒汗的。小孩子們在旁邊看熱鬧,偶爾也嬉笑著上來搗鼓幾下,不一會就會敗下陣來。
糍粑打好以后,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黃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也可以做成圓餅狀,象征團團圓圓。一家人坐在桂花樹下,賞月,吃糍粑,也是其樂融融。
三年級的上學期,我們班到“樂耕農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有幸體驗了一把打糍粑的樂趣和辛苦。同學們排著隊,輪流著上,把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也打不了幾下。那是工作人員,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們就是去體驗一下罷了。
中秋節(jié)吃糍粑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只不過,現在不用自己動手去打了。超市里隨時都有賣的。
老師的話:哈哈哈,那個時候麒恩好小,好可愛哦!被打糍粑的你萌到了,可愛可愛!
關于家的作文篇10
這里,山永遠那么青,水永遠那么碧……我愛我家鄉(xiāng)——安吉。
春日,我在細雨蒙蒙的竹林中,盡情感受著那松軟的春泥,嫩嫩的春筍好奇地向上探,密密的竹梢輕輕舞蹈……春天,總是那么的淡、那么的雅。
夏天,我在風中的小河灣,快快地抓起小魚兒,竹兒悄悄地告訴我:“瞧,魚兒在那”作文。風兒輕輕地飛,云兒緩緩地飄,鳥兒脆脆地唱。我愛她,五彩的身軀。
秋,我在太陽下——萬里無云,太陽照在已枯黃的綠草上,風兒時不時地撓我的全身,而竹葉,也被四處的果香,熏得一不小心跌在路上。咦,這是誰在天上排著隊?“小飛機”露出了他那寬大的翅膀——大雁。你好呀!我也喜歡你,美麗的秋。
啊,盼了一年,終于把你盼到了——冬,你可帶來了唱歌的鞭炮和銀白的雪?今天,我要給那片美麗的竹海鋪上無邊的銀裝素裹,我要把新年的祝福送到天邊。
我愛竹海,愛那搖擺的竹蔭,和那棵茁壯成長的小筍芽。
關于家的作文篇11
看完這本書后,特別是了解了巴金的生平后,我真的覺得書中的覺慧與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殘酷的現實確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親死后四個月,二姐就患“女兒癆”死了。她性情溫和,從小熟讀《烈女傳》,她學到了許多封建“婦道”,知道作為女人,要順從一切,忍受一切。那本書里,有個寡婦因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個王妃,官里起火,她甘愿燒死,也不出來,因為怕失體面。二姐熟讀這本書后,顯得與她年齡不大相符的沉默與憂郁。祖父生日的三天后,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大哥的處境十分困難,巴金是非常了解的。大哥本來與一個從小在李家走動的巴金表姐很好,但是這門親事后來沒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紙團的辦法,選中了另一個姓張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虛話,雖滿肚委曲,但也沒有反抗,也從不曾想到反抗。后來祖父死了,恰好這時大嫂懷孕,臨盆在即,這就成為叔嬸們打擊他們的可趁之機,他們一方面在祖父靈堂前提出分遺產,一方面又認為祖父去世不久,長房在服孝期間,在家生孩子,將與祖父在天之靈相沖,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去生產,說離開家里越遠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與長輩因循、敷衍、妥協(xié)、服從慣了,并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讓大嫂留下來在家生產的建議。他最后還是拿著衣被陪著自己的夫人上轎,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來。雖然,大嫂并不像《家》里的瑞玨那樣難產而死,但當孩子彌月以后,大嫂抱著孩子回家,巴金看著叔嬸們臉上所顯露勝利者虛偽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對這個大家庭的憎厭。
巴金是覺慧嗎?高家的悲劇源于李公館經歷的悲劇;鳴鳳、瑞玨、梅表姐這些悲劇人物的誕生,是巴金從李家悲劇生活的經歷中提煉出來的,這是因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劇。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經受了大量的心靈折磨以后,最后才演化成了小說《家》中覺慧的決心和眼淚。他比覺慧看到的更廣,也更深。
可以說巴金的《家》是他對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記敘和諷刺。
關于家的作文篇1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家鄉(xiāng)的風俗,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我家鄉(xiāng)的風俗吧!
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一大早,我和媽媽到超市買了包粽子的材料。一到家我就嚷嚷著要包粽子。媽媽見我這架勢,忍不住樂了,連忙準備好材料一邊示范,一邊跟我講解要領。
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粽葉卷成一個錐形,抓一兩把糯米放進去,用手按壓結實,然后用剩下的粽葉封住錐形口,最后用繩把粽子捆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見媽媽包粽子這么容易,我更加手癢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粽葉,把它卷成一個錐形,然后把糯米放進去。哎呦!由于我技術不過關,糯米全都“逃亡”了,媽媽看了哈哈大笑。
不行!繼續(xù)努力的跟媽媽學習才行。這一次,我細心的讓錐尖嚴絲合縫。雖然我的速度比媽媽慢了許多但總算“不露餡”。到了最后一個步驟,我又遇到了難題,媽媽教我好幾次,才勉強完工。
一個成功了,接著兩個、三個……我包得越來越快,也包得越來越好。看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滋滋地,跟吃了蜜一樣甜,恨不得馬上就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這個端午節(jié)太有意思了!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關于家的作文篇13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每當星期五我總會想起這首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它給我溫馨,給我快樂和動力。
星期五到了,像我們這樣的住校生是很想快點回家的。每個同學都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有的是給家人帶的禮物有的是一個星期沒洗的衣服,還有的是……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下課鈴聲的響起,連聽老師講課都沒心思了。終于清脆的鈴聲響起了,同學們一窩蜂地沖出了教室,向自己回家的路走去,好像是在外多年的游子因思念家而瘋掉一樣。
回到家后,一邊是母親的噓寒問暖,一邊是父親呵護的手臂,讓我像是處在百花叢中甜美極了。打開電視靜靜地看著,父母不會打擾我,母親還會削一個蘋果遞給我,這已經成了一個習慣。晚飯我是不會擔心的,在學校努力了五天當然不會讓我太累了,母親會做一桌的美味等著我去消滅,我仿佛品嘗到了家的滋味——一種幸福的味道。
星期六,母親準時把我從床上叫起來,吃完飯后我會按照父親的安排寫兩小時的作業(yè),等做完了,就是我該出手的時候了,跑到父母的身邊,幫他們鋤草挖地。累了,苦了,沒關系,只希望父母能高興。中午就是我當大廚了,揮手三五兩下就將菜做好了,看著父母臉上滿意的笑容,我感覺到了幸福,幸福就是父母的微笑。
星期天,我又將離開父母,去學校讀書,為什么我的家不在學校呢?為什么我要和父母分開呢?我不愿意離開你們,不想離開這個家,雖然只是分開5天,就像分開了5年。臨走前父母千叮萬囑讓我好好讀書,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我愛我的家,這個幸福的家。
關于家的作文篇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xiāng)——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xiāng)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xiāng)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關于家的作文篇15
我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呵護著它和諧、安寧與幸福。但是我們家卻分成了兩大派,一派是我和爸爸,另一派是媽媽。每天,我們家的交火絕對少不了,而且開頭總是又吵又嚷,結尾確實喜劇性的,今年暑假,更是好戲連臺。
早在前年我家便按了空調,但前幾年夏天涼風習習,空調不過開了三四次,因此媽媽對他反響不大。
今年不同,熱浪襲人,形勢極端緊迫,空調每天開12小時左右。我和爸爸整天關在有空調的房間里,不是看書就是看電視,動都不動一下,說什么也不愿意出來。
這下,素來以生命在于運動為人生信條的媽媽來氣了,她沖進房間,怒目圓瞪的嚷著:成天呆在空調房里,這還了得?過去沒空調的日子,照你們這樣,都不活了?開什么空調!還有電費,這個月你們付!起先,我和爸爸總是和她爭,后來便關起房門讓媽媽一個人呆在外面嚷。爸爸最多說句:這個月電費我付,你不怕熱可以別進來!
也不知過了多少天,媽媽似乎不再嚷叫了,也許是受了廣告宣傳,同事勸告,我和爸爸的空調論演說的影響,在熱浪的逼迫下,也躲進空調房間,而且一發(fā)不可收拾,把我和爸爸感到地板上,自己卻睡在我那張臨時支的鋼絲床上,每天霸占電視和圖書,悠閑地吃著小零食,過足了癮。
后來幾天,南京經濟臺在放《成長的煩惱》我當然是集集不落,全神貫注地欣賞,這又引起了媽媽的不滿:眼睛不要了?往后坐!要么就拖地板去!我對此一向假裝聽不見,但那天媽媽真發(fā)火了,硬讓我拖地,我正看得高興,那肯干?眼看戰(zhàn)斗趨向白熱化,爸爸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出來圓場:夫人息怒,讓我來收拾她。隨后,爸爸故意說:你,拖地去!不!看完再說。好好,但你到時候別耍賴!然后爸爸笑著說:看,這不就解決了!
我愛我家,我愛家庭給我?guī)淼臉啡ぁ?/p>
【作文家庭小事四年級敘事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