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600字作文
寫作文需要素材的積累,平時要注意觀察和思考,多積累一些有用的材料。優秀的家的600字作文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家的600字作文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家的600字作文篇1
在我的家鄉——三門縣,這里的美食千千萬萬。有鮮甜鮮甜的小海鮮。軟軟糯糯的松花餅。各種口味的麥餅……不過我最愛吃的就是傳統美食麥焦了。這道美食一直出現在傳統節日里的家鄉人們的餐桌上。這不,今年的元宵節,外婆外公又開始忙活起來了。
外婆負責做麥焦皮,我則在一旁學習打下手。大大的盆子里倒入一大袋面粉,有些淘氣的面粉寶寶們按捺不住還上躥下跳著,差點沒把我嗆個半死。接著,外婆一只手往著面粉里慢慢倒入加了少量鹽的涼水,另一只手則快速地攪動起來。不一會兒,面粉和水相互融合在一起,變成了有點濕濕的面粉團。然后,熱上平底鍋,刷上一層薄油,外婆在盆子里摘一小團面團,由平底鍋的中間向外面快速攤開,不到半分鐘,一張又薄又圓又Q彈的麥焦皮就成功完成了。
外婆憑著熟練的經驗把面團變成了一張張薄薄的麥焦皮,外公在另一邊忙著炒菜。不一會兒餐桌上排滿了菜,有米面、豆面、胡蘿卜絲、土豆絲、雞蛋絲、紅燒肉、魷魚絲……這些可都是我最愛的菜呀!
終于可以開吃了,卷麥焦也要講究技巧,取一張麥焦皮平鋪在桌上,把各種各樣的菜鋪在麥焦皮的一端,先上下鋪軟軟的東西,中間鋪上硬點的菜,這樣才能使麥焦皮不容易破,然后輕輕地卷起來就可以了,對了卷的時候要把麥焦的下端皮也要包起來,否則拿起來吃的時候菜可要漏了哦。因為都是我最愛的菜,所以這張麥焦可真像個大胖子,咬上一口,露出各種菜,五顏六色,好像彩虹的顏色,真是色香味俱全。
麥焦的口味有很多,大家都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菜來配。就比如一百戶家庭就有至少有一百種口味。有了麥焦的萬千包容,才會有大家對這道傳統美食的無限喜愛,這也就是麥焦的魅力所在。
家的600字作文篇2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聽著這溫馨的旋律,心中不免有了些對于家的感慨。
那么,什么是家呢?有媽媽為你燒水做飯的忙碌身影,有對你嚴加管教卻又疼愛有加的爸爸,有和弟弟吵吵鬧鬧、嘻嘻哈哈的歡聲笑語,還有爺爺奶奶經常對你的嘮嘮叨叨,這就是——家。
在我的家中,每天起得最早的便是媽媽了,她早起來準備好可口的早飯,然后走到我身邊輕輕地叫我起來。我睜開睡得迷迷糊糊的雙眼,下床洗臉梳頭。而當我收拾完這一切時,媽媽又開始掃地、收拾屋子,開始了忙碌的一天。此時的弟弟還睡的迷迷糊糊呢。當我慢吞吞的吃完早飯時,爸爸已經去干活了。到了晚上我放學回家,媽媽已經準備好了噴香的飯菜,爸爸也坐在桌旁等著我來吃飯呢,洗洗手,坐下吃著媽媽做的飯菜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公益廣告,里面講“小時候爸爸是家里的頂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風擋雨,溫柔賢惠的媽媽相夫教子,漸漸我長大了,少不更事的我總想掙脫爸爸的束縛,屢次頂撞嘮叨的媽媽,長大的我漸漸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發現爸爸的背早已駝得不成樣子,媽媽的身體早已臃腫,是時候盡一份子女的責任,細心呵護起這個家,做父親貼身的拐杖給她一個依靠的肩膀,給母親撐把庇護傘為她遮蔽盛夏的驕陽。”以前不懂事,每次看到這個廣告都覺得很好玩。長大后,懂事了才明白原來家是那么重要。少時,父母是自己的庇護傘,張大后要做父母的庇護傘。
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寶蓋頭遮住了外面的寒風冷雨,一橫三撇是家中的期盼,向外的兩撇是在外的人對家的眺望,一個豎鉤把全家人緊緊地系在一起。
家,人心向往。家,心靈的寄托。
家的600字作文篇3
我的一家,真可謂人才濟濟,媽媽是位老師,爸爸呢?是位多面手,弟弟是位貪玩博士,我嘛,待會你就知道了。
先來說爸爸,高高的個子,魁梧的身材,帶著一副黑邊眼鏡,顯得格外帥氣。他是咋們家的頭兒,任何事都得與他商量商量,之所以叫他“多面手”,是因為爸爸不僅能修理各種零件,還是大家公認的的“智多星”,爸爸很聰明,有一次,我練毛筆字時,不慎將墨汁倒得過多,練完時,墨汁還剩一大半,怎么辦?倒掉又太浪費可惜,可我一時半會想不出什么法子來,正愁眉苦臉時,爸爸取來一截木棍,插在瓶口上,那墨汁奇跡般地像被爸爸施展了法術一樣,順著棍子流回了瓶里,我興奮極了,爸爸才給我講道理……
媽媽是老師,她挺辛苦的,為了參加縣里的考試,下了很大的功夫,這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每天月亮都出來了,她還抱著一本厚厚的書再看,當天邊開始露魚肚皮時,媽媽早已在窗前做試題,不論有多苦,有多累,她卻還在暗暗加油,這不是一種優秀品質么?
弟弟是個“淘氣包”,比馬小跳都還頑皮,你讓他把店看著,你前腳剛邁出去,后腳還沒挪地,他便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早已無影無蹤,也許是因為他屬猴的緣故吧,一會兒東竄竄,西轉轉,不是打破了飯碗,就是欺負小朋友,專搞惡作劇,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
我,屬馬,因為我對馬有一種獨特的情懷,帶著一副眼鏡,個子中等,成績也不錯,人緣也好,可有一條毛病,懶惰,媽媽說我生在二月,屬于抬頭馬,應該努力進取,芝麻開花----節節高。相信吧,我會的!
這就是我的一家四口,怎樣?羨慕吧?
家的600字作文篇4
我的家就在包頭,關于包頭我要給大家講一個笑話,很久以前包頭的風沙特別大,所有的人每天都要拿一塊紗巾把頭包住,天長日久,人們就管這里叫包頭了。這個故事是朋友給我講的。我問老師,老師笑咪咪地對我說:“包頭是很有名的,它是由蒙語“包克圖”來的,“包克圖”翻譯成漢語就是有鹿的地方。我知道包頭是一座重工業城市,還有一個美譽叫“草城鋼城”,也是全國首批文明城市之一。包頭還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這里土地肥沃,礦產豐富,山清水秀。
包頭有純正濃香的奶制品,香嫩可口的肉制品,還有名不見經傳的土豆。
包頭經過了翻天覆地的改造,有了一個新面容,如今的包頭已從過去的三個區發展到了六個區,我要快快長大,要把我的家鄉建造的更美麗、更完美。
包頭還有許多好玩的地方:如四季如春的花苑,綠樹成陰的植物園,美麗的賽漢塔拉公園。一座座色彩艷麗的高樓,一個個美麗精致的公園,波光粼粼的水庫,寬闊的廣場,川流不息的車輛,寬闊整潔的街道……把包頭裝扮得四季如春、一塵不染。還有我們最愛去玩耍的包頭樂園,簡直就是孩子們的天堂,里面好玩的東西真是應有盡有。
建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包頭發生的巨大變化,那時人人皆知。昔日的土墻矮屋不見了,都變成了高達十幾層的居住樓;昔日的細窄胡同沒有了,變成了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昔日的垃圾場不見了,變成了游樂場、草坪和公園。白天處處繁花似錦,夜晚街街彩燈高照……
我愛我的家鄉包頭,我歡迎全國各地的小朋友來這里游玩、觀賞,嘗一嘗我們這里豐富的特產!
家的600字作文篇5
橋,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與岸連接的一條虹。家鄉有這么一座橋――清河橋,它是水上的虹。
從家鄉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條河,在新中國建立前,橋上有座木頭做的橋,新中國建立后,1970年時,這座橋才建成,清河橋建成大約40年了。
橋長約50米,寬20米,橫跨在清河之上。橋共有一個大拱,約35米,拱肩上各有兩個小拱,與趙州橋有幾分相似,既節省了石料,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橋的欄桿上多雕刻獅子、虎等獸類,其中以獅子居多,雖不像盧溝橋的獅子形態之千變萬化,但也有其特點。獅子的個數兩邊對稱,互相呼應的獅子是相同的形態,這樣,橋上就有8對形態不一的獅子了。橋身呈灰色,還保留著水泥的顏色,橋上的欄桿是暗粉色的,與清清的河水,藍藍的天空,兩岸翠綠的草叢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完美的圖畫。
清河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家鄉地處南方濕潤地區,離海不算很遠,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極多尤其在7。8月份,臺風盛行,引發的水災更是不計其數,因而,清河橋也時常發大水,幾次都把兩岸的河堤沖毀,而清河橋卻極少出事,依然穩穩的架在清河之上,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橋本身的特點。橋的結構為拱上加拱式,發大水時,水有一部分從大拱流過,還有一部份從兩個小拱流過,這樣,減輕了對橋身的沖擊,橋自然安然無恙。
清河橋的建成,也帶來了家鄉的富裕。
橋的承受力好,卡車可以通過,家鄉的柑橘也一箱一箱的運了出去,每個農戶現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這都是清河橋的功勞啊!
清河橋,家鄉的翅膀,一座年輕的橋,一座漂亮的橋,愿你帶著家鄉的人民,飛向世界!
家的600字作文篇6
最近的陰雨天氣確實不怎么令人高興,可過年的喜氣早已滿滿地擠進了陰雨的天空,有時看見了街上的人們都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急匆匆地往家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逐顏開,他們的手上還提著新衣服,這不禁使我聯想到過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小時候穿新衣總是那么高興,不管新衣的式樣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會歡欣不已,就會覺得是過年的象征,是一年里的衣服。
早在春節降臨前,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我們都會把住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還會在門上貼上一幅春聯,祈求好運。傳統的對聯是在紅紙上寫上黑色或金色的聯語,什么“財源廣進”“步步高升”“富貴滿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話語。
送灶神是過春節前的一件大事。聽奶奶說,送灶神是在農歷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說好話,因此這一天人們都會特別準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在吃完團圓飯后,就開始守歲了。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
在爆竹聲中,春節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
家的600字作文篇7
春節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家的600字作文篇8
大自然中的美景固然很多,但我覺得,家鄉那美麗的田野才是最亮眼的一處。因為無論是哪個季節,家鄉的田野總有不一樣的特點。
春天時,田野的美是天真的,像孩童般有著旺盛的活力。田間的農作物小小的芽兒從地下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你看!土地上,小樹上,都長出了小小的嫩綠的芽兒,桃花、迎春花也含苞待放,它們在田野母親精心的照顧下,越來越好地成長著。
夏天時,田野的美是火熱的,像太陽般有著耀眼的光芒。經過春天時田野母親精心的照顧,苗兒們在夏季迸發出更加旺盛的生機與活力,發了瘋似的猛長。葉子由鵝黃嫩綠變成了墨綠色,蒼翠欲滴,像打上了一層蠟似的。迎著烈日,苗兒們茁壯地成長著。一條小溪從田野母親身旁流過,像為她系上了一條銀絲帶,在墨綠色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好看。
秋天時,田野的美是成熟的,像修女般有著穩重的性格。所有的農作物都成熟了。你瞧!柿子像小紅燈籠似的掛滿了枝頭,沉甸甸的,快要把枝頭壓彎了呢!高梁直挺挺地站著,在秋風中翩翩起舞……看著這一派豐收的祥和美景,正在與秋姑娘交談的田野母親也不由得驕傲地笑了。
冬天時,田野的美是含蓄的,像冰雪般有著純潔的美好。雪花給農作物們蓋上了一條雪白的棉被,到處一片銀裝素裹,田野母親穿上棉衣,安詳地睡去了。但我們都知道,來年春天,她又會給我們的家鄉帶來無限生機!
家鄉的田野啊!你雖天真,但不幼稚;你雖火熱,但不高傲;你雖成熟,但不冷漠;你雖含蓄,但不羞怯。你的美是實在的。
家的600字作文篇9
我的家鄉是有號稱千湖之省的湖北荊州,在歷史上它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借荊州、大意失荊州、單刀赴會這些事件都是在此地發生。荊州地處江南,人杰地靈、物產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家鄉的風俗習慣也有很多,其中令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抓周”這個風俗了。
“抓周”又叫“試兒”,這種風俗已在民間流傳許久,它是用來卜測小孩兒將來志趣、前程和職業的儀式。同時,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以厚望,也借周歲之際祝愿一番。
在孩子周歲那天,家里人總會邀請親朋好友們到家里來做客。大人們通常會圍坐在床邊,在小孩子面前擺上各種小玩意,有毛筆、算盤、剪子、書本和錢幣等等,然后讓孩子在眾多物品中挑選最喜歡的那一個。小孩子坐在床中央,好奇地看著周圍的大人和自己面前擺放的這些東西,思考一番后便慢慢地爬過去,伸出自己那胖乎乎的小手在這些物品中撥來撥去,隨后拿起自己最中意的那一個在手中擺弄著,這時候大人們就會高興得笑出聲。如果孩子挑中的物品正好是家長心里期望的話,他的父母就會非常高興和得意。如果孩子抓到的是書本或者毛筆之類的東西,大人們就會不禁贊嘆道,這個孩子將來長大不得了,一定是個愛讀書有學問的人。但是若孩子拿了玩具或者糖果的話,家長不免就會露出失望的表情。
抓周這個風俗從古至今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它寄托著長輩們對孩子美好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如自己所愿,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長大后能為家里帶來財富和榮譽。同時通過抓周這個活動,也可以把平時很難見面的親朋好友都邀請到一起共濟一堂,借為孩子慶祝周歲的形式相聚在一起,這也不失親戚朋友之間聯絡感情,話話家常的一種好方。
家的600字作文篇10
我家鄉的元宵節熱鬧極了,有吃元宵、放花燈的習俗,元宵節晚上,孩子們提著自己最喜歡的燈籠盡情的玩耍。
元宵節的前一天,大街上到處都有賣燈籠的,有父母領著小孩子買燈的,大家討價還價。燈籠各式各樣,能裝電池的燈籠特別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當燈籠亮起來,優美的音樂也會響起來。可我不 喜歡電燈籠,而是喜歡帶蠟燭的紙燈籠。媽媽她知道我的心事,于是拉著我在大街上東看看西看看,希望買到我喜歡的紙燈籠。在百貨大樓南樓前終于買到 了紙燈籠。看著心愛的燈籠我高興的一蹦三尺 高,真想馬上就過元宵節啊。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因為我和媽媽有一樣任務要完成,就是做橙子燈。開始做橙子燈了,一共要做兩個。我和媽媽先每人分吃一個橙子,橙子的果肉被挖空后開始剪邊,做底座,穿線加上做 把經過幾個小時的勞動終于做好了橙子燈。
晚上回到奶奶家,我們要提著燈籠去請老奶奶和我們一起過節。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品嘗著豐盛的飯菜,吃著甜甜的元宵,和和氣氣的,充滿了歡聲笑語。飯后我和弟弟打著燈籠去街上 觀燈,據說如果看夠七盞燈眼睛就會永遠明亮有神。呵我家鄉的元宵節是不是挺有趣的。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她雖然沒有春節隆重,可她是那樣熱鬧。我愛家鄉的元宵節,更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