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
寫作文要注意文章的層次和結構,合理安排文章的內容,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觀點和思路。什么樣的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1
星期五那天,學校開展了一個有意義的活動,主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首先,第一位同學為我們講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然后,另一位同學講了中國的剪紙藝術,她還帶了自己家收藏的作品,看著那一張張栩栩如生的剪紙,同學們都大開眼界。接著,一個個同學都上臺了,有講名人的,有講圍棋的,有講皮影戲的,有講刺繡的……同學們的演講生動而精彩。其中最典型的要數中國戲曲了,經過了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美學精神。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的精神家園。而傳統文化則是國家的根,失去傳統文化的國家恰如無根的浮萍,懸浮迷茫地漂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不知歸去何方。而中國——我們的國家,卻有著上下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這是令我們多么自豪的歷史啊!而最具代表性的無非是我們傳統節日的習俗文化了。讀了《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文化》讓我看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國的民俗傳統節日來源于農事,是在歲時節令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節日”最初并不是“慶祝之日”的意思,而是由年月日與氣候變化相結合而定的節氣時令。后便于人們生活的安排,形成大大小小的節日,并在長期的社會傳承中形成了我國的民俗傳統節日。由此可見,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而這些節日也是具有著特殊的意義的。“端午節”、“春節”、“中秋節”等節日也最具有代表意義。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子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通常會包粽子供自己及家人美美享用,但也會把它投入江河中用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人們也通常會在江河賽龍舟,以此來慶祝。同時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美德和文化的藝術形式。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一千古名句,道出了中秋以及人生哲理。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它是家人團聚的契機。每逢中秋佳節,在外的游子都會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家與家人團聚,一起吃飯,晚上與家人一起賞月。月餅意喻著團團圓圓。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文化也關系到每個人的生活幸福和人生境界,而中秋節的團圓恰好為生活幸福點亮了人生的瑰寶。
春節無非是傳統文化習俗中最熱鬧的。春節原是最為月朔“元日”而定的,因為它居于一年之首,所以特別被人們重視。而新年也標志著過去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在新春時,人們會把最好的食物,準備好用來祭祀。穿著最美的衣服,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互相致以新年的祝福。用爆竹來祛除災禍,歡迎新的一年的到來。
春節的活動也別具特色,多種多樣。貼春聯、剪窗花、祭祀等活動。當然對于小孩子來說,新年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長輩的壓歲錢。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春節籠罩著一股熱鬧歡愉的氣氛。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進步則國之進步。”。而我們青少年,則應該成為傳統文化接續的主力軍,將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言:“當中國人的下一代忘記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們就可以去攻打這個民族。”難道要等到美國打到家門口,我們才醒悟嗎?不,不會有那么一天,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從我們青少年做起,一代一代地傳承弘揚下去。中華傳統節日習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典型。文化是我們的根,它是我們的魂,因此它的作用不容忽視,我們要努力幫根扎牢,將民族之魂一點點壯大起來。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3
每年農歷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聽大人們講,臘八節是古人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并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意思,每年的臘八節仍然是冬季中最熱鬧、最喜慶的一個節日。
說到臘八節,就不能不說其中最重要的風俗——喝臘八粥。對于喝粥的文化,自然有好多說法,有民謠曰: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紅豆紅,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天更寒;豌豆豌,做官切莫貪。
原來呀,這些來自民間的諺語還有這么深刻的道理,喝臘八粥有這么多文化呢。這不,我家今年還做粥吃,但卻不是外婆做好送來的,媽媽要親自下廚啦,這可高興壞了我,既可以看到做粥的全過程,又可以給媽媽當助手,學做臘八粥。
媽媽說,熬臘八粥的傳統做法,需要前一天晚上浸豆子,將各種豆類備料浸泡到位,第二天早晨才可以做的,如今很多老人還延續著這樣的做法,但年輕人就不同了,用高壓鍋照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浸好各種豆子,這叫“高科技”。也不知是媽媽故弄玄虛,還是真的有科技含量,反正媽媽這次熬粥是在臘八當天早晨熬得。
那天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忙碌開了。只見她圍上圍巾,挽起袖口,先將各種備料按照比例擱在一起,然后開始淘米、洗紅棗。我被媽媽不時地傳喚著,一邊遞盆子,一邊端水,忙的不亦樂乎。弄好了這些,然后將所有備料下到高壓鍋里,添好水,加了幾勺食堿,打開煤氣閥門,開始“烹飪”了。
十五分鐘后,媽媽關掉煤氣,將高壓鍋里已經燜爛的豆粥倒在普通鍋里,加里一些冰糖,再進行慢火煮。媽媽說這個過程最講究火候,慢火才能煮出好粥。果然,一會兒粥香就從鍋里溢出來。
大約半個小時后,粥熬好了,全家人圍坐在桌子旁邊品著媽媽煮的香噴噴的八寶粥,談論著今年的收獲和喜慶的事兒,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童年的記憶很多,媽媽熬得臘八粥夠我記憶很長時間的。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4
沒有土地的滋養,就沒有了參天大樹,沒有底層堅固的地基,就沒有那高樓大廈,沒有中華傳統文化,就沒有現代文化的,繁榮發展。
近年來,有不少學生利用其寒假時間去參加傳統文化培訓班,他們的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俗話說人不能忘本,我們現在所學文化,其根源都來自于傳統文化,所以我們應該繼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世界上的每個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的文化也不例外,傳統文化中有優秀的也有其不好的,部分,我們應該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繼承并發展下去,作為學生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只有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古文,讓我們領略了古人的風采,學習歷史,讓我們了解了古人的偉大成就,古人們留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是非常寶貴的歷史文化,它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增強我們的精神力量,促進我們全面發展。
發展傳統文化,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五千多年沉淀下來的,有其獨特性區域性,21世紀的現在,倡導和平與發展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是促進國與國之間進步的一個途徑,所以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更廣闊,更長遠,既要借鑒各國優秀傳統文化,也要爭做中外友好關系的使者,中華文化有其固有的包容性,兼收并蓄,所以我們更加要不斷促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發展。
立足于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化也是其中的變化因素所以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傳統文化的根,在其基礎之上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順應時代潮流,現在傳統文化的氣息還隨處可見,春節貼春聯,守歲等悉數已深深烙在人們的心里,在其基礎上,人們也在不斷的革新,讓新年更加的熱鬧,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魂,如果沒有傳統文化,就沒有現代社會文化的繁榮,所以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傳統文化這個基礎,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不斷創新。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魂,是現代文化繁榮發展的根基,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成分能夠促進社會發展,請同學們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吧!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5
“和諧”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態,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而創建和諧校園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老師給了我們文化知識的啟迪,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的雨露,需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和諧校園的溫馨。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帶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學風、好的校風。我們要倡導一種蓬勃向上的團隊作風,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將學風建設的目標指向“理想、團結、自強、成材”。一種團結奮進的班風和刻苦勤奮的學風能促使個人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好的校風如春風化雨,不聲不響地吸引每個學子奮勇向前,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風積極向上,從而打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誠信、文明的作風。同學之間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說實話、做實事。考試時堅決杜絕舞弊現象,用誠實和實力給自己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作風嚴謹、文明,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同學們、老師們,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要打照和諧的學生群體,打照和諧的人際關系,打照和諧的校園文化,讓我們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的學習,在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成長!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6
黃帝創業垂千古,倉圣造字鬼神驚。辟開荒昧驚天地,中華文明著先聲。
——題記
或許每一個觀看過漢字書寫的人都會想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一般,為那壯麗的景色而迷醉。墨色于宣紙上染開,筆鋒由濃轉淡,一提一放之間,可以聆聽到來自云水深處的曼妙。在我看來,有無限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中國漢字書法,為我們中國的文化錦上添花,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
漢字書法以翩若驚鴻之態,修身養性。一提一放之間,書法對一個人的專注力,耐力的培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許多青少年熱衷于看韓劇、看美國大片,聽流行歌曲,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和塑造了不良思想。我想,如果能夠引導青少年學習書法,在書法中投入足夠的學習和關注,那么沉迷網絡、恐怖暴力等種.種發生在青少年身上不良現象也許會減少許多。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所需要的耐心和靜心練習,不正培養了處在這個凡塵浮世中青少年的專注力嗎?
漢字書法以婉若游龍之態,悟人生哲學。筆鋒由濃轉淡,這不正是如人生一般嗎?鮮衣怒馬少年時,如浸滿墨的筆一般,壯志凌云,空白的人生書卷正等著書寫。隨著時間的推移,筆墨變淡,可能勾勒出不好的形態,猶如人生遭遇低谷,就像王國維人生三境界中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但最終,人生會走出低谷,會重新提筆染墨,會明白“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漢字書法以榮曜秋菊之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漢字書法是古代先賢智慧的傳承,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如今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中國,文化軟實力也不能忽視。漢代楊雄說“書乃心畫”。的確,每一幅書法精品都是作者技法的妙用、雄才的揮灑、大智的奔涌、高懷的展現,是作者心智運行的印跡。臨摹書法的過程不正帶領我們去感受了古代先賢創造字體的智慧,去領略中國傳統文化嗎?更多的人去學習中國書法,那么就有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人去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曹植以它形容宓妃,而我覺得這句話同樣適宜漢字書法。養浩然之氣,積淵博之才,得天地靈性,納萬物菁華,妙發靈機,書法創造我們大同之境的同時,也讓中國傳統文化更加深入人民的生活中,思想中,行動中。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驕陽萬丈光,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因此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去學習漢字書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才能讓自己走向更好的未來,讓以我們為希望的中國走向更好的未來。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7
是的,魯迅已不在了。如果他健在的話,至少,至少多一個和我一樣具有吶喊精神的中國文化的崇拜者與維護者。然而他確定已經不在了,他的軀體安臥九泉,已是無可辨駁的事實。
缺少了他,缺少了吶喊者的領導人物,一切,一切都變得那么沉寂。縱使從深幽的山谷中傳出幾聲沉悶的吶喊,也不會有任何心靈的回應。更令人驚恐的是,連回音也沒有,留下的孤獨無助者是全部效果。
我沒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他鋒利的言辭,更沒有他一呼云聚的威望,但我與他一樣流淌著炎黃的血,擁有一顆振興中國的心,我是一個怎樣的幸福者與哀痛者。
對于敦煌文化的流失,王圓箓是罪魁禍首,而對于中國文化的流失,誰是罪人呢?
我們都反對儒家思想的束縛,追求自由,個性解放,這是時代潮流、發展的需要。然而,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六親不認;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損人利已;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為所欲為,以至做出天理難容的事。由此看來,我們還是需要傳統文化與道德觀念的,那又為何不快快行動,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呢?
現在,那個曾自以為是吶喊者清清楚楚的明白了,吶喊終歸是吶喊。這正如他大聲喊著要吃飯而最終饑餓的原因。貪婪惰性慢慢地消磨了斗志,腐化了身軀。我不要變成一個空殼,我有自己的思想與靈魂,我可以不做一個吶喊者,我必須驅散心靈上的污點,做個行動者。
中國文化的流失到底是誰的錯?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8
為了進一步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鹽都區內兒童暑期文化生活,鹽都博物館舉辦了暑期非遺文化培訓班。“非遺”全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譬如書法、剪紙、戲曲,還有我準備學習的糖畫。媽媽及時幫我從博物館官方公眾號報上了名,為期十天的糖畫非遺培訓班就要開始了。
徐老師是非遺糖畫和泥塑的著名大師,培訓的第一天教我們畫大刀。我本以為大刀應該非常簡單,輪到我畫的時候,調皮的小勺子總是不聽使喚,我想往東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總是少一些。看徐老師做行云流水似的,真簡單。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練習。徐老師從細節開始輔導我們,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后控制速度。按照老師的指點感覺豁然開朗,果然再重復畫起來就得心應手一些了。拿著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來真香,真甜呀!每天頂著炎熱的天氣來鹽都博物館,跟著徐老師學會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美麗的小鳥、輕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雞、氣宇軒昂的大馬和古靈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動物都基本掌握要領了。
學習糖畫并不難,但是要畫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難了。徐老師說當初他開始學習的時候只用三個晚上就會了,但是成為非遺糖畫大師卻刻苦訓練了幾十年。作為非遺糖畫迷我們要傳承這項文化需要勤學苦練,保護好非遺文化。正如俗語所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遺文化肯定能很好傳承下去,華夏民族文化一定能發揚壯大。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9
上周五下午的班隊課上,我們班的13位小主持人,帶我們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之民族樂器、刺繡、皮影、書畫、剪紙、圍棋……從多方面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但我們平時接觸并不多,有的是從書中或電視節目中獲取,有的是老師上課的時候講過,所以,對于這次的班隊活動,同學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13位小主持人的演講都十分精彩,顯然是事先做足了準備,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可欣講的剪紙,她介紹了兩種剪紙,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還展示了她家收藏的剪紙,臉譜剪紙、剪紙書簽……品種豐富,造型各異,看得我眼花繚亂,真是令人贊不絕口。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需要我們共同傳承,需要我們發揚光大!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10
朋友,當你沉浸在“情人節”的玫瑰花香里的時候,你可想過,在將要到來的“七夕”里,牛郎織女將一路奔波,即將相會在鵲橋上?
朋友,當你頭戴紅色圣誕帽,擠在小教堂里不亦樂乎的時候,你可記得,重陽那天攜帶雙親登高遠眺,身插茱萸的一幕幕?
朋友,當你操著滿口“洋話”慶祝“洋節”的時候,其實,你難道不應該去陪父母去傾聽民族古樂的動人琴聲?
朋友,在西方洋節的沖擊下,你是否還記得,你的膚色就是大地的顏色,你的血液里流著中華民族的文化風俗?
讓我們放下手中的杯盞,關掉轟鳴的音響,坐在寂靜的明月下靜靜的思考吧!
如今的社會是個多元化的社會,是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滲透的社會。閉關相守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只有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才能傲然與民族之林,但是傳統文化又何要丟棄?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長廊中,已經沉淀了令世界所有人所驚嘆的無數瑰寶——文字、禮儀、節日。僅他們就如同天上奔騰的清流,又像森林間孕育的燦爛的珍寶燦爛奪目,博大精深。
僅看中國節日文化就是一曲令人回味無窮的民樂,是一杯品不透的茶水。新春佳節,合家團圓;清明節,緬懷逝者;中秋之夜,千里共嬋娟;端午之夜,龍舟盡發,祭奠古人忠烈。可以說,每一個佳節都承載著動人的歷史故事,寄托著華夏兒女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祝福。歡度傳統佳節,既是沐浴于清泉中,傾聽古代賢德之人在耳邊吟唱,享受民族風俗,又是置身于文化的海洋,浴心于壯闊波瀾之中,頓感今朝人生美麗幸福無比。簡而言之,佳節既能感受瑰麗多彩的文化魅力,又是聯系血脈骨肉之情的紐帶。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懷。深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必定是每個民族的驕傲。長江黃河孕育了華夏兒女的勤勞勇敢,以及對故鄉的眷戀。歡度傳統節日,就是把心結堅守多年,讓精神流傳久遠。即使你漂泊異鄉,身處困境,也能勇于奮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聲聲曾讓西方震動;中秋團圓,七夕廟會,曾讓世人感懷。我們要堅守共同的財富,擔起肩上的責任,讓中國傳統節日的神韻代代流傳!
親愛的朋友,當你流連于慶祝洋節的霓虹燈下時,可別忘了,你應該重返故里,堅守故里,因為那里有屬于自己的一縷節日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