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主題作文
在寫作文前,首先要明確文章的主題和結構,想一想自己要表達什么觀點或情感,以及如何安排文章的內容。這里給大家分享仰望主題作文,方便大家寫仰望主題作文時參考。
仰望主題作文篇1
仰望星空給予我們夢想,而腳踏實地則給予我們實現夢想的可能。
——題記
就字面上看,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似乎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誠然,就生命中的某一瞬間而言,仰望星空的人,往往無暇顧及腳下的道路;而專注于腳踏實地的人,又怎有機會欣賞燦爛的星河?但當我們把時間軸展開,從整個人生旅途的角度再去衡量這兩個詞的重量,其實它們不但不是敵人,反而是互相扶持,缺一不可的親密戰友。
腳踏實地的態度讓我們的夢想成為理想并最終得以實現,因為明天其實就在腳下。放眼歷史長河,能夠有所作為的人們從來不吝惜自己夢想的能力,而真正成就他們的,則是夢想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務實態度。青年陳勝曾勇敢挑戰封建等級制度,大聲呼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但在夢想背后,若沒有他為人奴役仍然堅持為農民階級爭取利益的毅力,若沒有他日復一日自我修養與完善的恒心,或許日后風生水起的農民起義將不過是他夢中一個美麗的場景。但若沒有大英圖書館里那個日夜手不釋卷的身影,若沒有幾十年的筆耕不輟,《資本論》的橫空出世,恐怕也只能是一個永遠的夢想,只得遠觀。
在腳踏實地前行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見風雨的阻撓。而這時,抬頭看看天空那顆曾經給自己信念的星,你會發現自己重獲了沖破一切艱難險阻的勇氣和決心。于是我們看到了,經歷一切人世折磨的司馬遷最終完成了前無古人后難有來者的《史記》;耳聾后的貝多芬反而奏出了自己生命的最強音。這都是因為他們在腳踏實地的過程中沒有忘記再次去仰望星空,去尋找曾經讓自己心潮涌動的星斗。給予他們力量的,正是夢想的光華。
作為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我們更應該秉承“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八字箴言。首先,我們要敢于夢想,要敢于構想祖國的未來。弱于創新的局面不是不可改變的,“加工大國”的尷尬身份不是不可改變的,甚至世界一極霸主的格局也不是不可改變的。這些遠大的理想將為我們指明奮斗的方向,從而使我們的腳踏實地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體力輸出,而是一種勇敢的追求。與此同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勤懇態度也將在這段旅程上助我們一臂之力,讓我們得以在追尋夢想的旅途上走得更遠,走得更順暢。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完美結合,讓我們自信地說:我們能夠成為祖國未來的主人翁。
那么讓我們仰望星空吧,然后在尋到最明亮的那顆星后,懷抱著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向著它堅定地揚帆啟航。
推薦閱讀:
仰望主題作文篇2
小時候,家里有一棵大樹,每當我一抬頭,就能看見那一片片豐富多彩的樹葉和細細長長的樹枝,當我再順著往下看,就能發現那粗大的、蒼老的樹干,那些褶皺的紋路里究竟藏著多少美麗的故事啊!我心里這么想。它們長得又高又壯,像個綠色巨人!
春天里,樹上長出了秀麗而翠綠的小葉子,它們不斷伸著、舒展著柔嫩的枝葉,在春風的輕拂下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我喜歡大樹。
夏天里,太陽公公散發出耀眼的、火辣辣的陽光,當陽光直射在地上,就會涌出滾滾熱浪,讓人難以抵擋。此時,我們最喜歡在大樹下玩耍,因為大樹用它又粗壯又高大的身材和稠密的樹葉為我們遮住了毒辣的陽光,我們在樹蔭下,享受著大樹帶給我們的陣陣清涼。“樹爺爺,您累不累?”“哦,不不,我不累”。“樹爺爺,您被太陽曬得難受嗎?站了那么久您累不累?”“哦,不不,我不累。”樹爺爺總是搖曳著枝條向我們搖頭。“謝謝您!”我們說。大樹真了不起,為我們帶來濃陰,自己卻頂著炎炎烈日。
課堂上,老師告訴了我們樹的重要性。它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鮮的空氣。它的樹干可以造紙用,它的枝干可以造屋,甚至能當柴燒!樹還真是厲害!它對我們人類的作用可真多!“還不求回報呢!”媽媽笑著告訴我。我聽后,越發欽佩大樹了。
秋天里,樹上開始落葉了。每當風一吹,葉子就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像黃蝶一般飛著落下,多么美的情景啊!如果沒有樹,人們的秋天將會少了多少韻味和歡樂!樹,直到最后一刻,還不忘再次讓我們歡樂!
冬天到了,天氣變得寒冷起來。我默默地找來粗麻繩,為樹套上了外套。不要凍受涼呀!我囑咐大樹,大樹搖搖枝干“再見!”我心中涌起一股濃濃的暖意,大樹,你那無私奉獻的精神真讓人敬佩!
仰望主題作文篇3
入夜,遙遠的天空如不慎傾側的墨,鋪開一片化不開的寧靜與深遠。獨倚窗前,翹首昂視,皎白月光穿透云層,將古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事,折射成帷幕后一出出動人的戲。
第一回月影孤獨
那一晚月色妖嬈,張若虛獨自站在遼闊得分不清海岸線的水邊,在徐徐清風里,望見明月凄楚地隨潮涌翻滾而來。好像聽不見浪濤的聒噪和海鳥的悲鳴,他只覺得月影倒映,水波漣漪,縱使明月與江水夜夜相伴,卻也只能隔空對望。那輪孤獨的月就像他自己一樣吧,望穿了秋水也不見家舍屋頂那裊裊炊煙。揮筆留下“看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將心中的思念寄在這寧靜的春江中,只是獨處他鄉的滋味,卻如蚌體內的珍珠,是孤獨的滋生和凝固。
那一晚,仰望是清風中撲面而來的孤獨。
第二回對月沉思
濃重的云霧漸漸消散,月亮如一面明鏡,散射出清澄的光輝,映射著朱紅的宮門。仰望那一輪皎潔的月,李白停止暢飲陷入了無限的沉思:悠悠萬古,長存不變的月是永恒時空里的奇跡。“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他寫下如此的詩句,頗有幾分醉意在其中。細細想來,這疑惑不無道理,夜間明月從東海升起,拂曉又隱沒于西天的重重云海,周而復始,循環至今,伴隨著世代繁衍生息的人們。蹤跡難測的月,輕而易舉地就勾起了他的神經。可浩渺生世中,李白也不過一介塵俗凡夫,現實幾乎同時給了他不可能的答復,空留他一腔執念。
那一晚,仰望是酒杯里醇香盎然的無奈。
第三回故鄉月明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孤雁刺耳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就荒涼蕭索的邊塞寫得更加冷落和沉寂。戰事依舊激烈,歸家的路都為之阻隔,杜甫一路顛沛流離,嘗遍了艱辛。身下是路人的草墊,床前是老歸的窗柩,夜涼風起,發出“吱呀”的聲音。靜靜仰望遙遙夜空中那一輪明凈的月,此刻它潔白的光芒正柔和地映在自己的身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享一輪明月,可伴著家中溫暖的燭光,那月亮似乎比現在的明亮許多。明知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可偏偏說得那么不容置疑。
那一晚,仰望是邊關夜洶涌澎湃的思念。
古往今來,月亮,寄托了無數人不盡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將千萬張或憂傷或虔誠的臉龐記錄成冊,每每仰望夜空,明月總會聽你將心事傾訴。
仰望主題作文篇4
從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刻起,人類與星空的距離便開始縮短了。發現號登陸火星的那一刻,人類與星空的距離再次縮短。這一切都是從抬頭仰望星空開始的。然而,如果沒有一代代科學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計算和探索,如果沒有每一個精細數據的累積,人們終究也只能是仰望而已。
一切,從仰望星空開始,由腳踏實地實現。
排除外部條件,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者,方能到達最終的目的地。在我看來,“志”即仰望星空,是樹立夢想的開始;“力”和“不隨以怠”便是腳踏實地,是實現夢想的過程。
美國前國務卿賴斯,被人稱作“黑珍珠”,是出色的政治家。然而她成功的開始,卻是她童年和父親從白宮門前經過時的一句話,“我以后一定要進到里面去!”從此,夢想向她敞開了大門。
到丹麥旅行的人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就算我們失去了一切,我們還有一個安徒生。”而這樣一個童話大師的誕生,最初源自一個鞋匠學徒的藝術家之夢。安徒生就是揣著他的藝術家之夢和僅有的十個銅板踏上成功旅途的。
一切,由仰望星空開始。
然而,如果賴斯沒有在樹立理想之后認真并且有規劃有方向地努力,她的那句話也只能隨風飄散。如果安徒生沒有在遇到困難時不懈努力,如果沒有在遭人白眼時執著堅持,也無法成就屬于他的童話,最終也只是一個鞋匠而已。
一切,從腳踏實地實現。
巴爾扎克的成功,開始于他為夢想毅然放棄高人一等的律師工作,開始于他走向民間,饑寒交迫時的那句“我將粉碎一切困難”;巴爾扎克的成功,由他見到的每一個身影累積,由他聽聞的每一個故事累積,由他對生活的觀察和對內心的反思累積,最終成就《人間喜劇》。
牛頓的成功,也不僅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是因為他對科學的執著,因為他每一遍不曾疏忽的觀測和演算。正如多年之后,開啟電氣時代的愛迪生總結的真理: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
一切由仰望星空開始,從腳踏實地實現。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即樹立夢想的開始與實現夢想的過程,二者有先后,卻很難說誰更重要。畢竟撒切爾夫人、周恩來總理、馬克思……幾乎所有的成功者和偉大的人都完整地經歷了這兩個過程。
一切的一切,從仰望星空開始,由腳踏實地實現。擁有一雙夢想的翅膀,還要切實地一下一下扇動,才能最終到達夢想的彼岸。
仰望主題作文篇5
午后,眼睛微覺酸麻,便情不自禁走到花園的小道上。眺望遠處,一棵高大粗壯、枝繁葉茂的大樹映入眼里。它滿是滄桑之感的樹枝和嫩綠幼小的葉片,使我肅然起敬。這棵大樹很早就如衛士般屹立于此,已在這花園里注視著一花一草多個春秋了。仰望大樹,它的樹干挺拔地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的枝葉茂盛,只在葉片間露出一點微小的縫隙。啊,它要度過多少風雨,避過多少雷電,才長成這令人敬畏的身軀,錘煉出一種堅挺向上,默默為他人奉獻的高尚品質。
當春雨綿綿之時,它率先吐出嫩綠的新芽,在冬日漫長的寒冷季節里出現了一點新綠,給花園增添了一點生機。孩子們總喜歡摘它的新芽。它不理不怨,靜靜地陪伴在歡聲笑語的孩子身邊,成為了孩子們心中一個最好的伙伴。
當夏日炎炎之時,它展開粗壯的臂膀,用濃密的樹葉遮擋住陽光的照射,給熱得滿頭大汗的人們帶來一片獨一無二的蔭涼。
當秋風蕭瑟之時,它給葉子換上了金黃的新裝,創造了花園里一個引人注目的秋葉之景,給路過的人們無盡的快樂。
當冬寒凜冽之時,它傲然挺立在如刀割般的冷風中,永不屈服。它筆直向上,悄然積蓄著無限的力量,準備在春日里吐出第一縷新綠,在夏日里帶來一片更大的涼蔭。
十多年的春秋啊,這棵高大挺拔的樹仍然佇立在那里遮蔽陽光,攔擋風雨,給我們展示了樹的堅挺向上和為人奉獻的精神。
仰望大樹,我被大樹挺拔向上的品質所征服,被它為別人默默奉獻的精神所感染。這不再是一棵大樹,而是一個守衛花園的衛士和默默無聞的奉獻者。仰望大樹,崇敬之意油然而生!
我將永遠崇敬這棵大樹。
仰望主題作文篇6
我仰望過的人很多。
他們有活在古代的,大多瀟灑率真文采飛揚;也有在我身邊的,認真嚴謹一絲不茍。他們在我的印象里都很高大,像太陽一樣璀璨又遙遠,足夠我仰望。
人在仰望中難免會有一些比較,于是就覺出自己的弱小——我不太認真,也不大隨性,活得平凡又無力。有時候悲哀地覺得自己卑微渺小得如同漫漫時間長河中的一粒灰塵,只閃現一瞬,未曾做出什么,也未曾留下什么,便無奈地飄走。
其實也曾經“仰望”過自己的,只不過入了殊途,成了自傲。那時自己真像井底之蛙,不了解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目光短淺,沾沾自喜——自然摔得很慘。于是脫胎換骨,開始無休止的自我否定。
如今,站在即將中考的節點,我是那樣虔誠地渴望,中考出分的那天,那個三位數字足夠讓我恭敬地仰望!想象里,那個沖過了風雨、戰勝了自己的身影終于可以穩穩地站在絢爛的天空下了,她終于用努力來證明了她自己——一個倔強的、不服輸的自己。
從前所做皆不足以讓我墊高腳底,那如今,我又要如何做呢?
上課時我開始舉手隨時問題,豁出去的心打碎了難題的禁錮;作業有在寫快,盡量努力提高效率;浮躁興奮時拼命把自己摁到座位上……可還不夠!我并未感到問心無愧。我還是在一次次失誤,還在浪費好多時間,還在困意中支持不住自己,還在一步步拉大與想象中自己的距離。可我還要拼命地掙扎著向前沖,要沖破現實與自己的懶惰,沖破難題與困境,沖向希望和夢想。
我想,當敢于付出、傾盡所有時,再回首,歷經荊棘的我一定值得仰望。
仰望主題作文篇7
文化是民族的符號,一個民族的崛起,除了經濟的強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榮。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文化的復興也隨之擺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面前。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史,雖歷盡滄桑,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傳居功巋巍;文化不絕,民族就不滅。在這個意義上,傳承、弘揚我們的文化,可以說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首要任務。
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空前活躍、文化極度繁榮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孫子、韓非子等諸子并作,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百家蜂起,出現了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高峰,也由此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
五千年悠悠華夏文明史,孔子的貢獻非同一般。他一手創建了影響身后二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學派,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和開山鼻祖。孔子之前的中國文化,賴孔子而承;孔子之后的中國文化,賴孔子而傳。儒家思想是傲視百代的大智慧。了解儒家精神,就能透徹地了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內核,就能了解中華民族歷劫不滅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動源。
我站在中國文化史前,仰望一個一個仁人志士,在他們的身后,我看到了不畏艱難,敢于攀登的靈魂。是他們創造了中國優美的文化。
你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以你甘心臥于隆中;你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你知天文,曉地理,輔佐劉備。司馬懿曾贊你曰:“天下奇才也。”
你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所以你不畏懼權勢,顯示豪情。“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把你的豪情壯志表現得淋漓盡致。你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以你的心胸曠遠,毫不悲觀。
你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你的凜然正氣、愛國激情得以被后人傳誦至今。
仰望名人,我感受了中華文化的氣息;仰望名人,我品味到民族精神的偉大;仰望名人,我發現中華文化是如此魅力非凡;仰望名人,我決定自己也要做一位名人,做一個大寫的人,為中國的《名人傳》記上我的名字。
仰望主題作文篇8
曾在無數個溫柔繾綣的夜里仰望天空,默默的衡量我和它的距離,不斷的尋找追逐的方式。直到有一天,在我登上山頂,可以平視它為止。
所謂前進與攀登,其實就是一個把仰望變為平視的過程,只有不斷的仰望,才能不斷的發現彼此的差距。沒有什么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超越只在仰望與前進的一瞬。
小的時候,和爸爸媽媽去采楊梅,紫紅色的楊梅油的發亮。那會兒個子矮,站在媽媽的身邊總有一種矮小的不自信,我總是覺得我什么也夠不到,伸出的手也仿佛短的只有一厘米。于是我只抬頭看著樹上的楊梅,然后回頭喊媽媽:“媽媽!幫我摘那個!”事實上,我想,媽媽也不比當時的我高多少。嗎,媽媽看了一眼站在樹下的我,說:“自己摘。”我抬頭仰望那些楊梅,是真的很高,我并不認為自己夠得到。它們懸掛于我的頭頂,似在用戲謔的目光看著我。于是,我伸出手,湊過去試了試,指尖抵著樹葉的邊,好像還差那么點。我點起腳用力一撲,隨后我看到的是楊梅已在我手中。
那些我認為高不可攀的,其實只差踮起腳的距離。一次又一次的仰望,其實比不上我伸出手的長度。
我也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只毛毛蟲,它很喜歡天空,也很喜歡花園。只是它的面前有一條河流,它一遍遍的仰望天空,一遍遍仰望河流涌起的波浪,卻無可奈何。不過,后來它擁有了俯瞰河流的機會,也看到了河流后面的花園。
它只是做了一件事,它只是變成了蝴蝶。當然,在最后,它也擁抱了藍天。
那些你認為遙不可及的,其實只差一個念頭的距離。
多少人在孩提時代用敬仰的目光仰望偉人,長大以后就成了偉人;多少人在自己的夢里仰望雪山,長大以后就登上了雪山。
也許你不知道,你每一次的仰望,都是在尋找翻越的途徑,也許這個時候,你與仰望,也只剩下伸出手的距離。
仰望主題作文篇9
何謂大樹?是因其高大而名嗎?不,是因其精神及品質的高大而名,是因其須仰望而不可俯瞰而名,更因其為人們提供一個避處、成就一方歡樂之地而名。
依稀記得小學的校門口旁有一棵小葉榕,雖說其葉小卻繁多。每到秋天,樹上便稍微有些許泛黃,并夾帶一粒粒小果實。灑落在地上化作肥料。“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艷麗的紅花如此,小葉榕樹的黃葉及小籽兒又何嘗不是呢?從樹上落下的不只是葉和籽兒,更是一份奉獻無私的精神。
秋天的小葉榕如此,冬天的小葉榕更勝于之。自臘月起至正月,冬天的小葉榕腳下早已散落了過去的回憶,枝干上空空蕩蕩的。偶爾有一只小鳥掠過,停在枝干上,不一會而便飛走,可能連小鳥也覺得冬天的小葉榕太寒磣了吧。我隔遠望著它,眼前浮現出它第二年春天徹底干涸而死掉的樣子,心里不免一陣難過。但走近一看,星星點點的綠意在如魔爪一般的枝干上悄然萌發,與韓愈的早春周恰恰相反。在這一棵小葉榕身上“草色遙看近卻無”成了“綠意近看遙卻無”。莫非是這棵小葉榕不畏懼嚴寒嗎?是的。它用行動告訴我,它不但不畏懼嚴寒,而且要迎寒而上。畏懼困難,在它的字典中是不存在的。迎接并勇敢去面對困難才是它真正的生存之道。
校園中的許多樹也應是像這棵小葉榕一樣,具有經風雨而不歪,遇嚴寒而不倒的品質吧。仰望大樹不是只因為樹的高度,更是因為樹的精神品質。因尊重而仰望,因敬佩而仰望,讓我們也來仰望大樹吧。
仰望主題作文篇10
為了逃避正午時分過度熱情的陽光,打發這令人懨懨欲睡的無聊時間,我躲進了開放空調的市圖書館的閱覽室。隨手找了本期刊,隨意找了個座位,有意無意地瞄著書里的彩色圖片。
圖書館很安靜。身旁傳來翻動書頁的輕響,讓我的目光拐了個彎兒:旁邊坐著一個滿頭銀發的老者,留著兩寸多長的干干凈凈的白色胡須。他的上身幾乎趴在桌子上,全部重量都壓在兩條瘦弱的胳膊上。面前是一本厚厚的書籍,已經看到了最后一頁。他神情專注,左手扶著書,右手捏著一個放大鏡,不時在書上掃描,頭部隨著放大鏡的移動而輕輕擺動。他的臉上、脖子上、胳膊上有些斑駁的老年斑,暗示著他所經歷的漫長時光。
他把那本書的最后一頁輕輕合上,趴在桌子上靜靜地沉思了一會兒,然后放下放大鏡,兩手捧起書,彎著腰離開座位,向旁邊的書架走去。當他剛轉身彎腰走去時,我并沒有感到特別,只是想當然地覺得他是看書時間長了,腰沒緩過勁來。但當他一直這么走下去,走到書架前,把手中的書放上去,依然保持這個姿勢時,我的心里突然一動,像被什么東西碰了一下。
他就這么彎著腰,眼睛從最下面一排書看起,一排一排往上看,越往上看越吃力。他用雙手扶著書架,身子努力向上伸展,整個臉仰望著上方。他似乎發現了一本書,臉上洋溢著笑容,同時身子稍稍傾斜,右手努力向上伸。似乎夠不著,他又努力踮起腳尖,身子微微顫抖,再次去夠那本書……
我坐不住了,猛然站起身,向那位老者走去。
沒等我走到他身邊,他已經摸到了書,顫顫巍巍地取了下來。他用手輕輕撫過書的封面,臉上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雖然還在喘著氣,但面色卻是那樣安祥,微微透著莊重。然后,他轉身看到我,看我伸著手愣愣的樣子,似乎猜出了什么,沖我慈祥地笑笑,從我的腰際慢慢挪走了。
看著他蹣跚的背影,我突然覺得心里流淌出一股激情。那是被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重擔磨滅的激情,被風雨和冰霜澆滅的夢想,被自己的退縮與怯懦遺失的力量和美好。是這個老人的背影喚醒了它們,感動著它們,激勵著它們。一剎那,我覺得自己和老者都在仰望。他仰望的是書籍,是讓他用殘軀和耄耋歲月去尋找的東西;我仰望的是他——一個駝背的老者——一本感人的書,書的封面是那樣的清晰……
仰望主題作文篇11
凌晨的風有點生硬,在鱗次櫛比的高樓間擁擠著,吹得臉有點生疼,我和表弟推著自行車,此刻,城市的霓虹燈還不曾放下它的激情,哪怕人已倦。
趁著假期,我離開農村老家,離開雞鴨貓狗,“投靠”城市中的表弟,渴望體驗一把我所仰望的城市生活。
清晨的汽笛聲早早響起,我的睡眼卻不惺忪,倒有些神采奕奕,似乎莫名地燃著一團火,麻利地洗漱好一切,向著渴望的世界進發。
小區里家家戶戶大門緊鎖,與農村的雞犬相聞,人情暖暖大相徑庭。我覺得有點不自在,可是表弟卻面無表情地說了一句:“沒事,習慣就好。”
各色小吃讓我垂涎三尺,路兩旁的林蔭道也仿佛抹上了一層不一般的色彩,盡是些叫不出名字的花,姹紫嫣紅,我倒有些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林立的廣告牌,字幕不停地旋轉變換,這些也的確是在農村體驗不到的,也是我仰望的城市生活的部分。
太陽漸漸顯示它的威力,熱浪一波一波地襲來,讓我無處隱藏,倒也是一種別樣的感受。汽車在路上爬著,像一只只無奈的甲蟲,車水馬龍,或許這便是城市生活的不一樣吧,我們田間的小路何時走滿過人?蟬兒呢?多么熟悉的聲音去哪兒了?沒人給我答案,我暗自思量。此刻,我突然懷念起家鄉的美好。
音樂廳的音響在咚咚作響,周圍的人引喉高歌,擁擠的房間里歡聲笑語,你來我往,我顯得有點局促,畢竟在農村的我有何時經歷過這種場面,暗暗記下這一切可望而不可及的場景,我曾來過。
午夜十二點,為了趕一場電影首映的我們在影院樓梯邊干等,每個人都是那么亢奮,而我顯得那么困倦,有些不懂這些城里人,又有些懂。
電影結束,我瞇開睡眼,走出影院。風起了,依舊有些生硬,霓虹閃著,似乎永不知疲倦。
凌晨,兄弟二人盤著腿,在樹下歇息。“哥,我倒有點向往曾經在農村的生活。”我望著他的黑眼圈,顯得那么倦。我閉上眼仔細體味一天的經歷,有留戀,更多的是疲困,也漸漸明白縱使我仰望城市生活的絢麗,但那些緊閉的門,不舍晝夜的霓虹,有多么讓人麻木,疲了的人們恐怕是更向往那些貓貓狗狗和互訴不盡的家長里短。也許我仰望著他人的時候,那個人也在仰望著我。
我的思緒回到農村,不久之后那里會天際紅霞涌動,那里的黎明是那樣干凈剔透,那里會農田十里一色,讓人在南風中熏然如醉,那里的綠滴出了水。
我不再仰望什么,一片墜落的綠葉漸入夢來。
仰望主題作文篇12
坐在靠窗的位置,我總愛仰望窗外的一棵樹。
那是棵極高的梧桐,高到坐在教室里的我還需要稍稍抬頭,才能看見它的樹尖。在紅磚白瓦的掩映下,它綠的好看,綠的惹眼。
上課的時候,倚在墻邊,我有時懶洋洋的,就會走思。我悄悄地把視線從黑板移向窗外,看外面,發呆。我看見一排排的樓,從最近矮灰的那棟直到最遠的高白的那幢;我看見人在學校的甬道上穿來穿去,有時是零零散散的幾個,有時是熱熱鬧鬧的一群。等我終于抬起頭,看見梧桐在朱紅中那么耀眼時,我才終于反應過來,趕緊別過頭,看著老師,心里默念一聲:“感謝梧桐”,抓緊投入課堂中。
有時仰望它,是在晚自習的時候。終于寫完一科作業后,自己常常困得暈頭轉向,累的不知所措。我就重重地嘆口氣,去窗外找它。黑夜,梧桐樹的綠也涌動著。在刺眼的霓虹燈下,它的綠雖不像白天那么鮮活,卻也足讓我感到無盡的心安。我知道,無論哪個難熬的夜晚,它都會在窗外的那個位置陪伴我,撫慰我,告訴我并不孤單。
上體育課,是我真正能與它近距離接觸的時機。站在操場,它顯得更加高大,我便更需仰望它。我走到操場邊,撿起實心球,老師告訴我,就朝那棵樹砸。它朝著太陽方向長,我沖著它的方向扔,發現它的葉子上都有太陽的光芒,那么溫暖。我就一次次地站在這里,一次次舉起球,一次次仰望著樹,一次次奮力扔出。我知道,看見它,我就有了目標,有了力量。
梧桐總在那里等著我的仰望,冬在夏也在,白日在黑夜在,我在屋里在在屋外也在。我不知道它對我意味著什么,只知道它給我的九年級帶來了無限的溫暖。
仰望主題作文篇13
遙望夜空,群星璀璨。深邃的宇宙隱藏著無盡的奧秘,引得無數偉人仰面冥思,用盡一生精力,只為探求科學真理,推動人類的進步與發展。
在閃耀的光環下,誰又能真正了解到那些偉人成功背后的辛酸和汗水,誰又能真正體會那奮斗過程中的孤獨與寂寞……
仰望天空的人,總是不注意腳下的情況。所以跌倒或掉進坑中是很正常的。但這頁會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失敗者會放棄前行,安于現狀。因為他已意識到仰望天空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前方的道路充滿了艱辛,還不如就此止步,安安穩穩的躺下算了。成功者則毫不猶豫的爬起來,只因為他對天空有著狂熱和執著的向往和追求。他已經達到忘我們的境界,根本不在乎外人眼中的孤獨與辛酸。
暢談古今中外,這些為追求真理、追求理想而不畏艱險,執著奮進的人舉不勝舉。古代司馬遷在受盡刑罰、身心疲憊的情況下,依然完成了驚世巨作——《史記》。他對人類歷史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名垂青史。在她遭遇挫折時的那些嘲笑聲,卻只會隨時間的流逝二消失得無影無蹤。
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在宇宙天體學忠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著作《時間簡史》等是天文物理中的瑰寶,是熱烈智慧的結晶。它標志著人類對宇宙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然而身患肌肉萎縮的他只能躺在輪椅上,用他能僅僅勉強活動的兩根手指交流、寫作。可想而知身殘志堅的他能達到如此常人無能仰望的高峰,其中經歷了多少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經歷。這都是因為他不甘平凡,始終仰望天空,仰望那常人無法看到的高度。雖然也時常跌倒,但他從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這就是值得感動的地方。
我不夜應該仰望天空嗎?那是理想存在的地方啊!也許我會跌倒,也許我會背嘲笑……但就因此而放棄嗎?這樣自甘墮落,躺在地上嘲笑那些堅持前行的人嗎?不!這都是庸人的表現。我何不坦然面對失敗,站起來繼續追求心中的那片天空。
仰望蒼穹,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仰望蒼穹,是對困難的勇敢挑戰。
仰望蒼穹,是對人生的完美演繹。
仰望主題作文篇14
冬三月時上學的路總是夜色籠罩。我在紅磚路上茫然地走著,書包帶耷拉得很長,懶懶散散的。臨近教學樓,我偶然抬頭,望著刺眼的大屏幕,突然感覺自己并不屬于這里。
老師又在敲板擦了,我趕忙抬頭,睜開了半閉上的眼睛。教室里的燈明晃晃的,把黑板上大片大片不知道什么時候出現的板書映得更加觸目驚心。我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聽講,暗下決心要在下次仰望黑板時不再迷茫。
一天晚自習前,我躲在操場邊的長椅上啃面包。天色黑下來時操場上的大燈顯得那么明亮,那幾乎是無邊的作業海洋上溫暖的燈塔,是能夠讓我暫時忘卻一切日程安排的救贖。燈光中映出了那顆高高飛起的足球,它旋轉著,驕傲地反射著光芒,好像從不滿足于命運的軌跡也從不迷茫。球落下了,我癡癡地望著它走過的軌跡。同學們從食堂吃完飯說笑著回班了,我緩過神來,把包裝袋收好,大步向教學樓走去。
作業還是一如既往地讓人沒有頭緒,我抬起頭來,目光撞上了黑板邊的倒計時牌,兩位數字扎眼得很。我迅速低下頭,一遍遍地讀題,分析條件,練習冊上那一樁樁“懸案”也都最終了結了。
晚自習下課鈴打響時我正和最后一題較量著,解出答案后,值班家長已經在催促了。我草草收拾好書包,下了樓。抬起頭來望去,熄燈后的教學樓顯得更加壓抑,天空的夜色也濃了幾分,我卻堅定地闊步向前。聲控燈一一亮起,那是我自己走出的一路光明。
漆黑的夜空中星星隱去了光芒,但我的心中自有閃耀的星,照亮我不再迷茫,堅定前行。
仰望主題作文篇15
有一種姿態叫仰望。仰望峰頂之青松,心生震撼,然后百折不撓直至凌絕頂;仰望名人之精神,心生感動,然后勇往直前
直至濟滄海。用眼去仰望,用心去感受,然后俯首,用雙腳丈量人生。
仰望者無數,被望者眾多。西方人仰望牛頓,以光榮,以赤誠;我們仰望莫言,以僥幸,以褻瀆。真的仰望需要的是大的智慧,而不只是簡單的抬頭。仰望,以冷靜之思:合上盲目的眼,切記取精去粗。
古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奉儒家字句為經典;近有“打倒孔家廟”“取締文言”,稱儒家萬言皆荒誕——此二者對待前人留下的精神財富走向了兩個極端,極褒抑或極貶,都盲目地遮蓋了事物的一半,放縱了思想的偏激,把道路走彎。終于到新中國成立,“百花齊放”,各學派風流盡顯,人們在仰望前人時更加自由與冷靜:仰望孔子,取其“仁”;仰望老子,取其“達”。取儒道之精華,走生命之正道。
仰望,以敬重之情:沉下輕浮的心,切忌重利輕“義”。
還記得陜西兵馬俑的“全國巡演”中,真品供贗品一色,門票與鈔票齊飛,明明是以仰望先人奇業為目的的文化活動,竟以盈利無數的商業活動而終,敬重之意全無,輕浮之心盡顯。還記得北京大學季羨林故居前的那抹綠色,經過那里的學生以敬意深深地凝視,然后安靜地離開,流轉心頭的那份感動,已化為腳下前進的動力。敬重,還仰望以深沉,還內心以寧靜。
仰望,以理智之行:邁開堅定的腿,切記空談妄想。
“我知道,這意味著我這一輩子都要為發動機的研制奮勇前行了。”這是一位年輕科研人員對吳大觀的仰望;“以后我也要做一名教師!”這是一位初中生對劉麗莉的仰望;“我也要在死后把器官捐獻出去!”這是一位父親對女人何玥的仰望。仰望一個人,仰望一種精神,更重要的是之后如何去做。行動,無需驚天動地,無需感人肺腑,哪怕只是艾起將月華輕輕的背起,都在詮釋一種尊重、一種仰望時的感嘆。
有一種姿態叫仰望。它不奢求你長久的凝視,也不奢求你感動的熱淚;它需要的是你明澈的眼、寧靜的心和堅定向前的腳步。
學習仰望牛頓之人的佳舉,反思仰望莫言之人的劣行,讓仰望的姿態更美麗,讓仰望著的生命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