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物的作文700字作文
寫作文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用來記錄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經歷。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寫物的作文700字作文,希望對大家寫寫物的作文700字作文有所幫助。
寫物的作文700字作文篇1
“八字腳,抬面鼓,兩雙剪刀鼓前舞,橫行鄉里又霸道,嘴里不停吐泡泡。”同學4們,你們猜出開來它是什么動物了嗎?沒錯,它就是橫行霸道,威風凜凜的螃蟹。
幾只大螃蟹剛閃亮登場,就把同學們嚇得毛骨悚然,一只只螃蟹披著一身青色的鎧甲,鎧甲上的花紋猶如一張兇神惡煞的臉,使人望而生畏。它們的八條細長的腿粗壯有力,十分引人注目。瞧,它又在耀武揚威地揮舞著它那“老虎鉗”似的鉗子了,活像一位凱旋而歸的將軍正在指揮著千軍萬馬返程。它們的眼睛晶瑩剔透,仿佛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石。螃蟹有的橫行霸道,有的弱小文靜,有的調皮可愛。瞧!它們有的想要“越獄”于是便便使出了獨門絕技,它用倒鉤似的長腳i,勾住了光滑的缸壁,“咚!”它“越獄”成功了!剛一逃出魚缸,它便摔倒在了地上,它然得意忘形地揮舞著它碩大的鉗子,神氣活現地爬來爬去。有的則十分文靜,老實地蜷縮在角落里,一聲不吭,安靜極了。
這時,老師“開始捉弄螃蟹了”,她用一支細長的鉛筆對螃蟹發起了進攻了,只見悠然自得的螃蟹察覺到動靜后,飛快地睜開了雙眼,虎視眈眈地盯著那只鉛筆桿,“咔擦!”它用鉗子狠狠地夾住了鉛筆桿,它睜著那雙黑溜溜的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鉛筆,好像跟這支鉛筆有不共戴天之仇似的,老師往上提起了鉛筆,螃蟹又玩起了倒掛,緊緊地抓住了鉛筆,怎么也不放開。我想這真是一只“堅持不懈”的小霸王啊!
螃蟹雖沒有呆萌的外表,也沒有那婉轉動聽的歌聲,但它負隅頑抗,死不投降的精神讓我終生難忘。
寫物的作文700字作文篇2
隨時間的流逝,那些曾被我列入黑名單的食物,一個個褪色消失,唯獨南瓜仍以加粗的黑體字居于榜首。
我接受了胡蘿卜,盡管它本來的味道并不很受人喜愛,但是它懂得與其他的食材合作,弱化自己的個性,而發揮自身的營養價值,它并不執著于與其它食物搶著出風頭,而在自己擅長的方面盡自己應盡的一份力,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
我也慢慢接受了苦瓜。正如其名,剛進入口腔,苦澀便以驚人的速度擴散開,似乎要將人從舌尖吞噬,可是慢慢的,在咀嚼中,獨屬蔬菜的芬芳漸漸占據了主導,尤在苦澀的襲擊之后,那抹清新更得彌足珍貴,給人“柳暗花明”之感。
可是,南瓜卻從未曾讓我提起興趣。初見它時,那敦實可愛的樣兒了著實吸引了兒時的我,讓我忍不住拍拍它滾圓的肚皮。好不容易盼到了飯點,端上餐桌的卻是一碗軟塌塌的“稀泥”。盡管被這賣相驅走了食欲,但“菜不可貌相”,于是我挑起一塊,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不如我意,舌尖彌漫著一種蹩腳的甜味,這種味道貫穿食道,鎖上了眉梢。
它具有它本身的味道,卻一味地想變成甜菜,變成甘蔗,想要模仿他人的甜來博得喜愛,可是他失敗了,自己卻也變不回最初的模樣,只能以這不倫不類的味道留下來,沒有人愿意與它合作。它總是孤獨地住在一人間里,它頹廢了,一遍高溫便萎靡不振,扭曲地躺著,任人撥弄;偶爾遇到善解人的面粉將它開導,為它穿上堅硬的盔甲,想讓它在高溫中積極應對,當切開那層保護衣,它還是以原來的模樣躺在那里,頑固又喪氣。
于是我總是避開南瓜,避開它可能傳遞給我的消極觀。
寫物的作文700字作文篇3
一天,森林里來了一群高大的客人——它們是大象家族,森林里的動物們都嫌它們長得丑。象群里有一只可愛的小象,它特別喜歡和別人交朋友。
在一個晴朗的下午,小象遇到了一只漂亮的小貓,它大大的眼睛,雪白的皮毛。小象連忙高興地與小貓問好,小貓卻不說話,上上下下地打量著眼前的這個怪物:長長的鼻子,蒲扇似的耳朵。小貓覺得它長得丑,便嘲笑它說:“你的鼻子真好笑,又長又粗,你一定是整個森林長得最丑的動物了!”說完便踱著優雅的“貓步”離開了。
小象又生氣又難過,在森林中孤獨地走著,一路上小象的耳邊仿佛都是嘲笑的聲音。這時,一只松鼠跳了出來,它一邊啃著松果,一邊向小象問好:“你好呀,我叫松鼠,你叫什么名字?”小象又高興了起來,說:“我叫象!”小松鼠和象便談起話來,最后,小象把小松鼠帶到了自己的家,和它一起快樂玩著。
正當它們玩得開心的時候,小象蒲扇似的大耳朵突然聽到森林里某個地方有誰在叫“救火呀!著火啦!”小象連忙扔下手中的玩具,跑到了小河邊,用它長長的鼻子吸足了水,循聲趕到了起火的地方,小象舉起鼻子向大火噴去,很快將大火撲滅了。當它沖進屋里去救人時,發現家里卻沒有人,再仔細一看,原來這是小貓的家。在外面溜噠的小貓聽到了自已家起火的消息后連忙趕了回來,正好碰到小象在奮不顧身地救火,心里頓時對小象充滿了感激,看著小象蒲扇似的大耳朵、粗長的鼻子,突然覺得可愛極了,恨不得馬上撲過去,給小象一個大大的擁抱。
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聽說了這個消息,都非常敬佩小象,誰也不嘲笑小象了,一個個對它佩服得五體投地。
從此,小象和它的朋友們在森林里快快樂樂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