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風俗作文
中秋節快到了,你知道怎么寫一篇中秋節作文嗎?中秋節賞月是正因月亮總是纏著離愁別緒,總是寄托著望月人的思念。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最新中秋節風俗作文”,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中秋節風俗作文(精選篇1)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習俗則多種多樣,并且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節時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宮嫦娥。金門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婦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設案,桌上擺滿佳果和餅食,銀燭高燃,香煙繚繞,然后拜月。
中秋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約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焰熊熊,極為壯觀。
還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習俗,遠不如舊時盛行,祭月拜月活動已經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唯獨吃月餅,仍很盛行,把酒問明月,慶賀美好生活,為遠方的親人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風俗作文(精選篇2)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我們全家人吃完晚飯,就一起迫不及待地去劉家坡看燒塔。
我遠遠望著那皎潔的月兩,像一個白玉盤,水清玉靜,皎潔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為大地換上一件銀裝。我們到了劉家坡,我就看見這里人山人海的,劉家坡的中間有一座又高又大的塔,這座塔大概有十多米高,塔身是由紅磚一塊一塊砌成的。在塔的下面有一個小門,里面已經裝好了許多干柴和稻草。
此時,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了這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點燃了火塔,塔里的火慢慢地,慢慢地,火越來越大,鞭炮聲,歡笑聲在劉家坡飄蕩著,我不解地問爸爸為什么要燒塔呢!爸爸高興地對著我說:“因為燒塔能讓我們的日子更加紅火。”
在我們回家的時候,我看見有許許多多的孔明燈在空中飄動著,就像流星一樣從天上劃過去,我也賣了一個孔明燈,并寫上了我的愿望,放完后,我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中秋節風俗作文(精選篇3)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愿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中秋節風俗作文(精選篇4)
“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了。今年的中秋節,媽媽提議,晚上一家聚在一起賞月。“這真是個好主意!”我欣喜若狂。
吃過晚飯,爸爸把小桌子搬到院子里,我忙著搬例子。這時媽媽已經把瓜子、水果等小零食放到了桌子上,當然少不了月餅。這時一輪明月當空照,我們沐浴在銀色的月光里,陣陣涼風迎面吹來,真是心曠神怡。
我們一邊吃零食,一邊也扯開了話題。我問媽媽:“中秋節為什么要吃月餅?”媽媽笑著說:“你沒看見月亮這么圓,月餅也這么圓嗎?中秋是個團圓的日子,可是好多人為了工作,為了事業,卻不能和家人團聚。在這個節日,他們只能對著這輪明月,遙寄一份相思。”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看著明鏡似的月亮掛在天空中,我不由浮想聯翩。突然,爸爸指著月亮問我:“靈子,你看到月亮里的嫦娥、玉兔和桂花樹了嗎?”我搖了搖頭。爸爸便娓娓動聽地給我講起《嫦娥奔月》的故事來。聽著聽著,我入了迷。看著圓月,聽著故事,我想得很多很多……月亮圓了,家團圓了,香港、澳門回來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臺灣也會回來。到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國就圓了!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禱,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抬頭看天上,月亮更圓了……
中秋節風俗作文(精選篇5)
中秋節到了,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而且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太一樣,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真的是耐人尋味,唯一不變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了,中秋節這天的月亮是最美的,它的月光能夠照亮整片天空,為每一個想家的人指明方向。
我們福州的習俗可多了,有擺塔,吃鯉魚餅,還有“撿月光”。
中秋擺塔,是把各種各樣的塔擺在一個臺上,展示給臺下的觀眾們看。傳說,曾經有一位將軍打完勝仗來到福州,剛好就是中秋節,福州在當時又是一個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們為了獲得好運,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擺在門口,獲得好運。現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烏塔了,其他塔呢?它們都經過時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餅了!”我們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見的月餅,而是鯉魚餅。做成兩條鯉魚形成對稱,代表著福州人給親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鯉魚跳龍門”的意思。福州人還把像鯉魚餅的掛飾戴在兒女身上,愿兒女的學習像“鯉魚跳龍門”一樣紅紅火火。鯉魚餅的味道可美了,兩條鯉魚并在一起,就像一個月亮,吃一個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嘗一個鯉魚餅呢?
最有意思的要數“撿月光”了。傳說每當中秋節時,月亮上會掉落下一個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撿到它,誰撿到它就等于撿到了好運。所以孩子們一吃完晚飯后就會出來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點過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這三個風俗各有各的風趣,中秋之夜,你有沒有過這三個風俗呢?這就是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過的中秋節。這時,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亞的爺爺、奶奶,他們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而我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