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
家風,如同一個人有氣質、一個國家有性格一樣。是一輩又一輩先人生活的結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征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1)
時間在飛逝,人類在進步,在歷史的長河上又多了無數深深的烙印。這其中就有令我們無比自豪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老祖宗在那無比艱苦的條件下創造了那么多奇跡,那么多財富,令全世界都無比震驚,名聲響徹云霄,雖然他們的肉體已灰飛煙滅,但是他們的靈魂依然存在,精神不可磨滅,并且還在一代一代的延續,更加的發揚光大。
祖先們是聰明的,也是無私的。他們把自己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精華毫不保留的傳承給了我們。這里面既包含物質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然而精神方面的財富才是永恒的。雖然它是無形的,但是它又真真切切的存在。它帶給我們的力量是無窮的。真是這強大的力量使我們奮發圖強,努力拼搏,進取創新。
顯然這強大而又無形的力量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影響了多少有志青年。因為它們是精華,是真理,是大家都承認和認可的。所以它才能世代相傳,被子孫后代們繼承和弘揚。
那么,作為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我們該如何繼承和弘揚這些優良傳統美德呢?如何利用這批寶貴的精神食糧呢?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廣泛的了解歷史,了解我們的祖先做了哪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深刻理解傳統美德的本質與內涵,明白他們那崇高的思想。只有清楚什么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才能談該怎么做,做什么。
其次,作為活力四射的大學生,我們是祖國的棟梁之才,未來的接班人,承載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應該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用不同的'方式把傳統美德傳播發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理應看得更高,望的更遠。我們要把自己的傳統美德在全世界發揚光大,讓世人領悟我們的風采和強大。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盛,民族才會更加團結。
我們都是有知識的青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理應知道這些傳統美德對我們一生的作用。我們要時刻把這些傳統美德放在心里,作為規范和約束自己的總則。繼承和發揚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行動中體現的。只是知道而不去實施,那么這些精華是絕對不會被繼承下去的,更不能被發揚光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可能被遺忘。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不幸,那是多么的可悲啊。我們絕不能讓這種悲劇上演的。
作為志向高遠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就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真真切切,實實在在,淋漓盡致的把它們繼承和發揚光大吧。
偉大的中華民族,偉大的優良傳統美德,將會是人類前進道路上一條永遠亮麗的風景線,為了理想,創造奇跡,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2)
翻閱古書、古籍,一個“孝”字,一個簡單又意義非凡的字,貫穿古今扎根在每個華夏子孫的心中。“孝父母,敬師長”這是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
我的家坐落在群山環繞的小山村里,村里住著一個讓父母羨慕,讓同齡孩子敬佩的小男孩。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自主獨立,他今年只有8歲。在一個靜謐中略顯神秘的夜晚,他那雙稚嫩的小手端著沉甸甸的水盆,小心翼翼地走著。那時,她的媽媽正在縫衣服,衣服上大大小小的洞洞數不勝數,媽媽用一針一線認真地縫著。可謂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當他那年僅8歲的兒子端著水盆進來時,母親有點不知所措,他將水盆端到母親面前,母親呆呆的坐著,盡力壓制著快要奪眶而出的淚水,孩子脫掉母親的鞋與襪,用心地給母親洗腳,終于母親忍不住了,豆大的淚珠奪眶而出,孩子揚起了頭,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媽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時時間好像都停止了,周圍沒有一點聲音,就連窗外蟲兒的.叫聲也早已消失。
這是一個簡單的值得深思的故事,一個肅然起敬的故事,村里小男孩那顆幼小的心靈中刻上一個永不磨滅的“孝”字。大家都知道說“孝”人人都會,但是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呢?“孝”是五千年傳承的文化,請不要讓它離我們遠去,讓我們“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吧!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3)
其實傳統的家風有很多,每個家庭各有不同,因為各個家庭的情況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都是為了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長。
在過年的一段時間,電視上播出了“尋找最美家風”。很多人接受了采訪,有的人說勤儉持家,有的`人說做人不忘本,還有的人說尊老愛幼等等。我們家的家風很簡單:尊老愛幼,誠實守信。
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我做人要尊敬長輩,愛護小輩。當然他們也以身作則。記得在我10歲那年暑假的時候,外婆生病了,媽媽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回到老家,在外婆的身邊片刻不離,悉心照顧著外婆,直到外婆病好后才回到家。在家里,爸爸對爺爺奶奶特別的孝順,出差時間長一點,總要打電話回來問寒問暖,在電話中,總要問身體如何,如果爺爺奶奶哪個有些不舒服,爸爸總是緊張,一再叮囑要這樣那樣,受到了爸爸媽媽的影響,我也對長輩很尊敬。在外面,我會扶年邁的老奶奶過馬路;在公交車上,我會為頭發花白的爺爺讓座;在家里,我會幫爸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里,我尊敬老師,愛護身邊的小弟弟妹妹,小弟弟小妹妹都非常喜歡和我一起玩,他們有困難我會伸出援助的手。
奶奶總是叮囑我做人要誠實守信。記得有一次,奶奶帶著我去買東西,由于當時顧客很多,老板找錢的時候有點匆忙,導致多找了我們五元錢。奶奶當時也沒注意,回到家后,奶奶一算賬發現多了五元錢,奶奶立刻起身拉著我又回到了那家店,把錢還給了老板。老板很感謝奶奶。
爸爸媽媽教會了尊老愛幼,奶奶教會了我誠實守信。這些簡單卻又質樸的家風,影響著我生活的每一天,讓我受益匪淺。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4)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它們就像春天里的一縷春風與我們并肩同行,時刻教導著我們、提醒著我們。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在我們家,家風主要體現在尊老愛幼上,我們的祖先一代代傳給我們,我們一定要重視。爸爸媽媽常對我說要百善孝為先,每次爺爺奶奶說話時,我們都要靜靜地聽著。外祖父和外祖母來我們家時,我們都會熱情款待。晚上,我和弟弟都會為他們端洗腳水。記得有一次,爸爸讓弟弟去為外祖父按摩,弟弟嫌麻煩,偷偷罵了爸爸幾句,媽媽知道后,對弟弟可是一頓痛罵。我和弟弟一向很重視我們家的家風,因為我們明白————那是祖先對我們的期望,是我們這個家庭根本的生活制度。
一個家庭,不僅要有家風,還要有家訓。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們家,家訓主要體現在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上。爸爸媽媽也常對我說:“人的一生共要完成兩個目的,一個是做人,另一個是做事。做人要做誠實人,做事要做踏實事。”有一件事一直纏繞著我的心:那是一個漆黑而又寧靜的夜晚,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全家人都站在爺爺的床前,注視著生命即將結束的老人,屋子里除了哭泣聲并沒有別的聲音。我哭得連相貌都看不出來了。我走到離爺爺最近的`地方,只聽見:“孩子,你長大了,一定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一直把這句話銘記在心。我一定會永遠讓我們這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傳承下去。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如果每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風、家訓,那么我們的國家也就有了國風、國訓,也就會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5)
“和諧”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態,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而創建和諧校園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老師給了我們文化知識的啟迪,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的雨露,需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和諧校園的溫馨。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帶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學風、好的校風。我們要倡導一種蓬勃向上的團隊作風,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將學風建設的目標指向“理想、團結、自強、成材”。一種團結奮進的班風和刻苦勤奮的學風能促使個人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好的校風如春風化雨,不聲不響地吸引每個學子奮勇向前,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風積極向上,從而打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誠信、文明的作風。同學之間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說實話、做實事。考試時堅決杜絕舞弊現象,用誠實和實力給自己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作風嚴謹、文明,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同學們、老師們,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要打照和諧的學生群體,打照和諧的人際關系,打照和諧的校園文化,讓我們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的學習,在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成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6)
中華傳統美德是歷史悠久,傳統美德有中秋之夜,既是對親人的思念,也是對中國的傳統美德贊美。
傳統美德是美好的,有尊敬師長的,中國古代經典,《禮記·禮運》描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有,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描寫表達了古人對社會和諧的憧憬,對人的良好生活的期待,在生活中,我們尊老愛幼,在車上看見老人上車要主動讓座,這是對老年人的最起碼的尊重,看見長輩最起碼要對他們一聲稱呼,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中國傳統文化既有先進的',也有落后的,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在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傳授知識、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當今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現實,不同國家的文化要以平等的態度、開放的胸襟去尊重、學習其他民族的傳統:對待不同性質的文化要弘揚先進文化和傳統美德。
中秋之夜是對家人的思念,每年中秋都是團圓的節日,也有許多人在節日連夜趕車排很長的時間才買到票,為的就是能和家人團圓,說到團圓。我不禁想起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邪惡詩句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別人都說月亮代表我的思念,其實在外面要回來跟家人團圓。這就是傳統美德。
尊老愛幼是每個人必須尊重,特別是青少年要對老年人的尊,在路上,看見老人著扶著,在老人推車時,要主動幫著推,時時要幫別人,別人也會幫著你的。在學校里也要尊重老師和同學,在老師面前不能頂嘴,要服從老師的意志,不能隨意的,要在學校有紀律,在同學面前要同學之間互相尊重。
建設和諧文化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對社會的傳統美德,對家庭的傳統美德,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7)
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家庭是成長的搖籃。我們在溫馨的家庭里漸漸變得羽翼豐滿,良好的家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在我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從小教導我做一個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的人。可我卻似懂非懂,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事件,讓我真正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
那是我六歲那年,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爺爺手里拿著一個黑色錢包,他說這是剛從馬路上撿到的錢包。爺爺打開一看,里面裝著兩部手機,還有一些錢。我說:“爺爺你今天可發財了。你正好沒有手機,這回省得你花錢買了。”可爺爺嚴肅地對我說:“傻孩子,我們不能貪圖錢財,拾到東西要歸還原主才對呀!”說完,只見他和奶奶一起商量著,怎樣找到失主。經過他們查詢手機的'電話本,才知道原來這兩部手機是一對夫婦的。里面有他們父母的電話,爺爺立刻撥打了電話,可是打不通。又看到有一個房東的電話,就給房東打了電話,這次打通了。經過房東的轉告,最后終于把錢包歸還了失主。
這件事深深的教育了我。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植物園花卉市場買花,剛走到門口,我就在地上撿了100元錢,爸爸媽媽問我怎么辦?我毫不猶豫地說等失主來認領。可是由于一直沒有人來認領。最后我只好在爸爸媽媽的引領下把錢交給了花卉市場保安管理處的負責人。爸爸、媽媽夸我說:“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回家后,爺爺奶奶也夸我長大了!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的好思想,好家風,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了。
優良的家風伴我成長,它就像雨露陽光,滋潤著小樹禾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相信我會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更加茁壯,更加健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8)
你最不能忍受的聲音是什么?有人回答:“只要是大聲說話我都不愛聽,因為我害怕。”別人的音量一上來,我就下意識地想要躲,因為我腦子里縈繞的全是媽媽從小到大對我大聲嚷嚷的情景。我一度懷疑媽媽不喜歡我,甚至討厭我,不然為什么總是對我大聲說話?從父母說話的音量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是不是真的`愛自己。大聲吼叫、大聲責罵,怎么能讓孩子相信你是愛他的呢?
柔聲細語,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胡適,與魯迅齊名的一代大師,他說:“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胡適的母親性子溫和、寬宏大量,跟誰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從沒說過一句傷人心的話,即便吃了虧,也從沒和人吵過一次架。胡適犯了錯,母親從來不在外人面前罵他一句、打他一下,而是到了夜深人靜時,關上房門,心平氣和地跟胡適擺事實講道理,跟他說:“你要踏上你父親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丟他的臉。”胡適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母親的柔聲細語,是胡適最好的言傳身教。在他以后的人生中,與人起了矛盾和沖突,他都能不急不躁,溫和化解。很多時候,溫和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能抵御世界的詆毀和惡意。
大聲說話,就像一把無情的利刃,刺傷了家人的心,讓家人陷入不安和恐懼中。控制自己的音量,對家人溫柔地說話,是一個家庭幸福的開始,也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教。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9)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中華民族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向來重視家教,經過一代一代相傳,家訓就演變成了“家風”。家風培養出了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家風的好壞。
自古以來,先人們就極重視家風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朱熹寫給他兒子的家書,讓他好好讀書,還有《傅雷家書》等等。
我家的家風家訓是:孝敬長輩;勤奮努力;尊師重道;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家,媽媽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便自己盛好一碗開始吃。只聽媽媽說,“可以這樣嗎?”我恍然大悟,拍拍腦袋,把大家的`飯盛好,等長輩上座了才開始吃。老爸看見了,便夸我說“對嘛,這才是懂禮貌、孝順的孩子。”我笑了笑。
還有一次,家里的水管壞了,我們打電話讓人來修,可是等第二天,我們都忘記了這件事,到外婆家去了。走到半路,我忽然想到今天不是有人來家里修水管嗎?我立即告訴了媽媽,媽媽一拍腦袋說道:“呀,我怎么忘記了,快回家吧。”
媽媽立刻往家趕,我追上媽媽說:“都走這么遠了,還要回去嗎?叫他下次再來吧。”
“當然要回去了,跟人家約好,就不能失信于人,別讓人家等著了。”等我們剛到家,修水管的師傅就來了,熱情地把家里的水管修好了。
這些就是我家的家訓,孝敬長輩不僅僅是我們的家風家訓,更應該是我們一生的責任。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家風(篇10)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幫”之稱,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家的家風家訓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家的'每個人。
“誠信”的外公,就是堅持以誠信的言行待人,外公常常和我講:小孩子要誠實,不可以騙人,答應別人的事要說到做到。
“節約”的外婆,就是處處把家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什么事兒都要節約再節約。外婆常常把洗手的水裝起來,用來沖廁所;提醒大家隨手關燈;飯桌上要求我們“光盤行動”不浪費糧食。
“尊老”的爸爸,就是以身體力行傳統美德:孝道。外公外婆長年和我們一趕居住,我們一家一直其樂融融。有時家里會因小事起爭執時,爸爸從不頂撞他們,跟他們講道理,開導他們。外公外婆家里需要幫忙時,他總是沖在第一位。
“嚴格”的媽媽,就是對我要求苛刻、嚴格。媽媽給我訂了規定:回家必須先寫作業,八點前必須寫完作業;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沒有做到就要面壁思過。她還要求我必須守時,有一次,我去鄰居家玩,約定的時間到了,我玩得不亦樂乎把時間給忘了,回來時媽媽就將我關在門外,告訴我晚回多久就站門外多久,要我做一個守時的孩子。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對我的健康成長起到很好的督導作用。讓我有一個幸福的家,一個嚴謹的家。